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诗经漫话-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逗泛汀堵呈范纪崆厮怠缎新丁肥械呐樱且蛭椿榉虬旖峄槔裎锊还煌瓯付芫峄椋把苑蚣抑癫槐缸阋病!毕衷谟腥巳源泳伤担衔罢飧錾屏级J氐呐樱蛭椿榉蚣一槔袷中斓貌还煌瓯福芫苫椋灾鲁怨偎尽K故鞘乩癯终纯寡蛊龋厮啦煌隽苏馐资砻髯约旱囊庵尽薄U庵炙捣ǎ档蒙倘丁4奘鏊档煤茫骸八嚼裎幢刚撸呛醪坪酰恳且磕凶雍蜗Т饲叨嗜胗炕槿⒍鄄朴趾巫闳⊙伞^裰槔恚圆灰擞小O赶晔猓晕破戎淮樱蛑略彀怂隙!彼纺芄テ啤逗泛汀堵呈范源耸那猓⑺党觥缎新丁返恼嬲魈馑枷胨凇
  3、反映战争摇役的诗歌
  《诗经》中抒写战争的诗篇是很多的。周统治者进行的战争,有抵抗玁狁、蛮族、徐方、淮夷等少数民族侵扰的正义战争,这是为人民所支持拥护的。春秋时代,诸侯间大鱼吃小鱼的兼并战争,这是为人民所深恶痛绝的。因此在《诗经》反映战争摇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听到战士们同仇敌忾的高歌,也可以听到士兵对穷兵黩武的怨恨《豳风·东山》是《诗经》中有名的诗篇,它是一位跟随周公东征三年幸获生还的兵士,在归途中的歌唱。周武王即位,他的兄弟管叔、蔡叔勾结殷人的后代武庚在东方叛乱,周公带兵去征讨,三年之后才班师回朝,那是公元前一〇六一年的事。这次战争虽为历史学家所肯定,但它带给战士们的,却依然是妻离子散和田园荒芜的悲哀。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从我远征到东山,久久不归岁月长。今天我从东方来,细雨透波倍凄凉。
  我刚听说要回乡,想起西方心悲伤。缝好衣裤平时装,不再含枚上拢场。
  这位诗人在濛濛细雨中跋涉归来,想起再也不用过那枕戈待旦、含枚疾行的军中生活了,心中不禁漾起阵阵喜悦。平时是多么盼望回家,但当真的要动身回家了,却又想起家乡不知怎么样了,反而产生了隐隐的忧思。这种又喜又忧可怀可畏的矛盾心情在归来的途中就变得更复杂了。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
  町疃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瓜篓结子没人管,蔓延挂在房檐上。屋里潮虫满地跑,门前喜蛛结成网。
  田地变成养鹿场,夜萤发着闪闪光。家园荒凉怕不怕,越是荒凉越难忘。
  沿途的农村十室九空,一片荒芜,想起自己的家园,也许也变得伤心惨目了吧?但是,家乡毕竟是家乡呵,再荒凉也抹不淡征人的思恋。何况家里还有新婚而又久别的妻子呢。他想象着妻子在家里等着夫君早早归来,想起了三年漫长而痛苦的相思,回忆起当初新婚燕尔的情形,那时候小两口是多么美满,而今三年过去了,妻子怎么样了呢?有没有因灾荒饥寒而死去?还是逃亡到他乡去了?有没有被贵族强抢了去?还是另外嫁人了呢?“其新孔嘉,其归如之何?”越是走近家门,越是胡想得多,正是唐人所谓“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情。全诗的气氛是悲凉的,农村的景色是凄惨的,通过战士亦喜亦悲、可畏可怀、思往度今的典型情绪,反映了社会的典型现象,那就是战争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诗序》说这首诗是大夫赞美周公,是兵士乐其室家,是人民忘死从征。这种粉饰现实、歪曲现实的解释,同诗的实际内容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邶风·击鼓》是被卫国统治者州叮派到宋国的戌边兵士所作。《左传·鲁隐公四年》:“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可见州吁是个好战者。他为了联合宋、陈、蔡三国的军队共同伐郑,所以先派军队为有旧怨的宋、陈二国做和事佬。诗中的孙子仲,是当时州吁派往宋国的带队将军,而这位《击鼓》的作者,就是不幸被拖入这场兵役的一位战士。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优心有忡。
  跟随将军孙子仲,调停纠纷陈和宋。回家没有我的份,留守南方真苦痛。
  他斥责孙子仲不让大家回国,害得他整天心绪不宁,竟然忘了自己的住处,丢了从征的战马,后来总算在树林里找到了。在这当儿,他忽然想起临别时对妻子的誓言: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死生永远不分离,对你誓言记心里。我曾紧紧握你手,和你偕老永不离。
  可是现在这一切都成了空话,他怨恨地对统治者说: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唉呀相隔大远啊,不让我们聚会啊!唉呀别离大久啊,不让我们守约啊!
  他的凄婉呼声透露了人们对不义之战的反抗。从军不但给士兵带来了不幸,而且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他的家人。除了战争,沉重的谣役负担也使人民不堪其苦。《唐风·鸨羽》中一位长久在外服役的农民,想起不能在家耕种来侍养父母,不禁满怀怨愤地唱着:
  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国王差事没有完,不能在家种黍梁,爹娘生活靠谁养?悠远悠远老天何,啥时才能回家乡?
  而在家中的父母兄弟,同样也牵肠挂肚地想念着服役的亲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唤着,如《魏风·陟岵》:
  嗟,于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孩子呵,服役早晚不停忙!回来吧,多保重,不要滞留在异乡!
  反映摇役制度之苦的代表作,还有《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恬?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丈夫服役在远方,没日没月别离长,几时团圆聚一堂?小鸡回家上木桩,傍晚西边落太阳,牛羊下坡进栏忙。丈夫服役在远方,不会受渴饿肚肠?
  黄昏,是妻子最想念丈夫的时候。她看见小鸡进了窝,牛羊归了栏,却盼不到久役的丈夫回家来,不由得产生了人不如禽畜的思想。作品反映了无休止的服役制度的残酷性。诗从思妇“苟无饥渴”的惆怅的企祝,衬托出她忧虑关切的深情和征人饥渴交加的困苦。以景写情,以思妇写征人,从她口中缠绵摇曳地唱出了人们由于播役而妻离子散的辛酸。
  以上几首诗,都是以分离思念的形式,反衬战争与摇役的罪恶,但并没有意识到如何来消灭非正义战争。至于反映人民拓护正义战争的诗歌,可以《秦风·无衣》、《小雅·采薇》为代表《无衣》是秦襄公时人民为王伐戎的军中战歌。西周末年,周幽王奢侈淫佚,他的岳父申侯勾结犬戎打进了周都,幽王死,周地大半沦陷。这就激起人民与秦襄公的愤怒,他们有力地打退了犬戎。王先谦说:“秦自襄公以来,受平王之命以伐戎。”又说:“西戎弒幽王,于是周室诸侯为不共戴天之仇,秦民敌王所忾,故曰同仇也”他指出《无衣》为秦民所作,是很对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谁说没衣穿?你我合披一件袍。国王要起兵,赶快修理戈和矛。咱们仇人没法逃!
  诗人以豪爽的口吻,表示出一切困难都可克服的乐观精神和彼此互助的热情,接着又道出了慷慨从军、共同御侮的决心。对敌人的仇恨,对战友的热爱,是从当时的保家卫国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而发出的歌唱。可见正义的战争,是人民所拥护的。
  《采薇》是西周末周懿王时代的一首民歌。《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日:‘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岂不日戒,玁狁孔棘’。”北方的少数民族(玁狁即后来的匈奴)经常畏扰中原,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为了抵御侵略,兵士毅然随着将军拿起武器,离家远戍。诗人说: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游腔忧愁似火浇,又饥又渴真苦煞。我的防地还没定,家信托谁捎回家!国王差事无休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难回家!
  居无定所的生活,音讯隔绝的思念,饥渴劳顿的折磨,使战士心里很痛苦,但是他又想到: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怎敢安心住下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