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 
滤浆,煎至乳起,入白蜜一匙,再煎沸,调药空心服,甚者不过二服。此药不冷不热,常服 
无秘塞之患,其效如神。(《和剂局方》) 
肠风泻血∶黄 、黄连等分,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孙用和《秘 
宝方》)尿血沙淋,痛不可忍∶黄 、人参等分。为末,以大萝卜一个,切一指浓大,四、 
五片,蜜二两,淹炙令尽,不令焦,点末,食无时,以盐汤下。(《永类方》) 
吐血不止∶黄 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下。(《圣济总录》) 
咳嗽脓血咽干,乃虚中有热,不可服凉药。以好黄 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点 
汤服。(席延赏方) 
肺痈得吐∶黄 二两。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温服,日三、四服。(《圣 
惠方》) 
甲疽疮脓∶生足趾甲边,赤肉突出,时常举发者。黄 二两, 茹一两。醋浸一宿,以 
猪脂五合,微火上煎取二合,绞去滓,以封疮口上,日三度,其肉自消。(《外台秘要》) 
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黄 、川芎 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煎半升,分服。(《妇 
人良方》) 
阴汗湿痒∶绵黄 ,酒炒为末,以熟猪心点吃妙。(赵真人《济急方》) 
痈疽内固∶黄 、人参各一两。为末,入真龙脑一钱,用生藕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二十, 
温水下,日三服。(《本事方》) 
x茎叶x 
【主治】疗渴及筋挛,痈肿疽疮(《别录》)。 

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
人参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人 (音参。或省作 )、黄参(《吴普》)、血参(《别录》)、人衔(《本经》)、 
鬼盖(《本经》)、神草(《别录》)、土精(《别录》)、地精(《广雅》)、海腴、皱面还丹 
(《广雅》)。 
时珍曰∶人KT 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 、神草。 字,从 
,亦浸渐之义。 ,即浸字,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然承误日久, 
亦不能变矣,惟张仲景《伤寒论》尚作KT 字。《别录》一名人衔衔乃 字之讹也。其成有 
阶级,故曰人衔。其草背阳向阴,故曰鬼盖。其在五参,色黄属土,而补脾胃,生阴血,故 
有黄参、血参之名。得地之精灵,故有土精、地精之名。《广五行记》云∶隋文帝时,上党 
有人宅后每夜闻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许,见人参枝叶异常,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 
一如人体,四肢毕备,呼声遂绝。观此,则土精之名,尤可证也。《礼斗威仪》云∶下有人 
参,上有紫气。《春秋运斗枢》云∶摇光星散而为人参。人君废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 
参不生。观此,则神草之名,又可证矣。 
【集解】《别录》曰∶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 
曝干,无令见风。根如人形者,有神。 
普曰∶或生邯郸,三月生叶小锐,枝黑茎有毛。三月、九月采根。根有手足、面目如人 
者神。 
弘景曰∶上党在冀州西南,今来者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俗乃重百济者, 
形细而坚白,气味薄于上党者。次用高丽者,高丽地近辽东,形大而虚软,不及百济,并不 
及上党者。其草一茎直上,四、五叶相对生,花紫色。高丽人作《人参赞》云∶三桠五叶, 
背阳向阴。欲来求我, 树相寻。 ,音贾,树似桐,甚大,附广则多生,采作甚有法。今 
近山亦有,但作之不好。 
恭曰∶人参见用多是高丽、百济者,潞州太行紫团山所出者,谓之紫团参。 
保升曰∶今沁州、辽州、泽州、箕州、平州、易州、檀州、幽州、妫州、并州并出人参, 
盖其山皆与太行连亘相接故也。 
曰∶新罗国所产者,有手足,状如人形,长尺余,以杉木夹定,红丝缠饰之。又沙州 
参,短小,不堪用。 
颂曰∶今河东诸州及泰山皆有之,又有河北榷场及闽中来者,名新罗人参,俱不及上党 
者佳。春生苗,多于深山背阴,近 漆下湿润处。初生小者三、四寸许,一桠五叶;四、五 
年后生两桠五叶,未有花茎;至十年后生三桠;年深者生四桠,各五叶。中心生一茎,俗名 
百尺杵。三月、四月有花,细小如粟,蕊如丝,紫白色。秋后结子,或七、八枚,如大豆, 
生青熟红,自落。根如人形者,神。泰山出者,叶干青,根白,殊别。江淮间出一种土人参, 
苗长一、二尺,叶如匙而小,与桔梗相似,相对生,生五、七节。根亦如桔梗而柔,味极甘 
美。秋生紫花,又带青色。春秋采根,土人或用之。相传欲试上党参,但使二人同走,一含 
人参,一空口,度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其人参乃真也。 
宗 曰∶上党者,根颇纤长,根下垂,有及一尺余者,或十歧者,其价与银等,稍为难 
得。土人得一窠,则置板上,以新彩绒饰之。 
嘉谟曰∶紫团参,紫大稍扁;百济参,白坚且圆,名白条参,俗名羊角参;辽东参,黄 
润纤长有须,俗名黄参,独胜;高丽参,近紫体虚;新罗参,亚黄味薄。肖人形者神;其类 
鸡腿者,力洪。 
时珍曰∶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其高丽、 
百济、新罗三国,今皆属于朝鲜矣。其参犹来中国互市。亦可收子,于十月下种,如种菜法。 
秋冬采者,坚实;春夏采者,虚软,非地产有虚实也。辽参,连皮者,黄润色如防风;去皮 
者,坚白如粉;伪者,皆以沙参、荠 、桔梗采根造作乱之。沙参,体虚无心而味淡;荠 , 
体虚无心;桔梗,体坚有心而味苦;人参,体实有心而味甘,微带苦,自有余味,俗名金井 
玉阑也。其似人形者,谓之孩儿参,尤多赝伪。宋苏颂《图经本草》所绘潞州者,三桠五叶 
,真人参也;其滁州者,乃沙参之苗叶;沁州、兖州者,皆荠 之苗叶。其所云江淮土人参 
者,亦荠 也。并失之详审。今潞州者尚不可得,则他处者尤不足信矣。近又有薄夫以人参 
先浸取汁自啜,乃晒干复售,谓之汤参,全不任用,不可不察。考月池翁讳言闻,字子郁, 
衔太医吏目。尝着《人参传》上、下卷甚详,不能备录,亦略节要语于下条云耳。 
【修治】弘景曰∶人参易蛀 ,唯纳新器中密封,可经年不坏。 
炳曰∶人参频见风日则易蛀,惟用盛过麻油瓦罐,泡净焙干。入华阴细辛与参相间收之, 
密封,可留经年。一法∶用淋过灶灰,晒干罐收亦可。李言闻曰∶人参生时背阳,故不喜见 
风日。凡生用宜 咀;熟用,宜隔纸焙之,或醇酒润透 咀、焙熟用,并忌铁器。 
x根x 
【气味】甘,微寒,无毒。《别录》曰∶微温。普曰∶神农∶小寒;桐君、雷公∶苦; 
黄帝、岐伯∶甘,无毒。 
元素曰∶性温,味甘、微苦,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中之阳也。又曰∶阳中微阴。 
之才曰∶茯苓、马蔺为之使,恶溲疏、卤碱,反藜芦。一云∶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 
动紫石英。 
元素曰∶人参得升麻引用,补上焦之元气,泻肺中之火;得茯苓引用,补下焦之元气, 
泻肾中之火。得麦门冬则生脉;得干姜,则补气。 
杲曰∶得黄 、甘草,乃甘温除大热,泻阴火,补元气,又为疮家圣药。 
震亨曰∶人参入手太阴。与藜芦相反,服参一两,入黎芦一钱,其功尽废也。 
言闻曰∶东垣李氏理脾胃,泻阴火,交泰丸内用人参、皂荚,是恶而不恶也。古方疗月 
闭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是畏而不畏也。又疗痰在胸膈,以人参、黎芦同用而取涌越,是 
激其怒性也。此皆精微妙奥,非达权衡者不能知。 
【主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本 
经》)。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 
令人不忘(《别录》)。主五劳七伤,虚损痰弱,止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 
治肺痿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甄权)。止烦躁,变酸水 
(李 
)。消食开胃,调中治气,杀金石药毒(大明)。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 
补中缓中,泻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元素)。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 
眩晕头痛,反胃吐食, 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 
、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