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香薷搓之气香,而爵床搓之不香微臭,以此为别。 
x茎叶x 
【气味】咸,寒,无毒。时珍曰∶微辛。 
【主治】腰脊痛,不得着床,俯仰艰难,除热,可作浴汤。(本经)疗血胀下气。治杖 
疮,捣汁涂之立瘥。(苏恭) 赤车使者(唐本草) 
【释名】小锦枝(炮炙论。) 
【集解】恭曰∶赤车使者,苗似香 、兰香,叶茎赤,根紫赤色,八月、九月采根,晒 
干。 
保升曰∶生荆州、襄州,根紫如茜根,二月、八月采。时珍曰∶此与爵床相类,但以根 
色紫赤为别尔。 
x根x 
【修治】 曰∶此草原名小锦枝。凡用并粗捣,以七岁童子小便拌蒸,晒干入药。 
【气味】辛、苦,温,有毒。(权曰∶有小毒。) 
【主治】风冷邪疰,蛊毒症瘕,五脏积气。(苏恭)治恶风冷气。服之悦泽肌皮,好颜 
色(甄权)。 
【发明】颂曰∶古方治大风风痹,有赤车使者酒。今人稀用,鲜有识者。 
时珍曰∶上古辟瘟疫邪气,有赤车使者丸。此药不怪,苟加询采,必能得之,但古今名 
称或不同耳。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假苏
内容:(《本经》中品)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姜芥(《别录》)、荆芥(《吴普》)、鼠 (《本经》)。 
弘景曰∶假苏方药不复用。 
恭曰∶此即菜中荆芥也,姜芥声讹尔。先居草部,今录入菜部。 
士良曰∶荆芥本草呼为假苏。假苏又别是一物。叶锐圆,多野生,以香气似苏,故呼为 
苏。 
颂曰∶医官陈巽言∶江左人谓假苏、荆芥实两物。苏恭以本草一名姜芥,荆姜声讹,谓 
为荆芥,非矣。 
时珍曰∶按《吴普本草》云∶假苏一名荆芥,叶似落藜而细,蜀中生啖之。普乃东汉末 
人,去《别录》时未远,其言当不谬,故唐人苏恭祖其说。而陈士良、苏颂复启为两物之疑, 
亦臆说尔。曰苏、曰姜、曰芥,皆因气味辛香,如苏、如姜、如芥也。 
【集解】《别录》曰∶假苏生汉中川泽。 
颂曰∶今处处有之,叶似落藜而细,初生香辛可啖,人取作生菜。古方稀用,近世医家 
为要药,并取花实成穗者,曝干入药。又有胡荆芥,俗呼新罗荆芥。又有石荆芥,生山石间。 
体性相近,入药亦同。 
时珍曰∶荆芥原是野生,今为世用,遂多栽莳。二月布子生苗,炒食辛香。方茎细叶, 
似独帚叶而狭小,淡黄绿色。八月开小花,作穗成房,房如紫苏房,内有细子如葶苈子状, 
黄赤色,连穗收采用之。 
【正误】藏器曰∶张鼎《食疗本草》,荆芥一名析 ,误矣。菥 自有本条,见草部。 
时珍曰∶汪机《本草会编》,言假苏是白苏,亦误矣。白苏乃荏也。见后。 
x茎穗x 
【气味】辛,温,无毒。 
诜曰∶作菜食久,动渴疾,熏人五脏神。反驴肉、无鳞鱼,详后发明下。 
【主治】寒热鼠 ,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本经》)。去邪,除劳渴 
冷风,出汗,煮汁服之。捣烂醋和,敷疔肿肿毒(藏器)。单用治恶风贼风,口面 斜,遍 
身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辟邪毒瓦斯,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助脾胃(甄权)。 
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香港脚,筋骨烦疼,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 
眩,手足筋急(士良)。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熟皆可食,并煎茶饮之。以豉汁 
煎服,治暴伤寒,能发汗(《日华》)。治妇人血风及疮疥,为要药(苏颂)。产后中风身强直, 
研末酒服(孟诜)。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 , 
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时珍)。 
【发明】元素曰∶荆芥辛苦,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 
好古曰∶肝经气分药也。能搜肝气。 
时珍曰∶荆芥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盖厥阴乃 
风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其治风也,贾丞相称为再生丹,许学 
士谓有神圣功,戴院使许为产后要药,萧存敬呼为一捻金,陈无择隐为举卿古拜散,夫岂无 
故而得此隆誉哉?按《唐韵》∶荆字,举卿切,芥字古拜切。盖二字之反切,隐语以秘其方 
也。 
又曰∶荆芥反鱼蟹河豚之说,本草医方并未言及,而稗官小说往往载之。按李廷飞《延 
寿书》云∶凡食一切无鳞鱼,忌荆芥。食黄 鱼后食之,令人吐血,惟地浆可解。与蟹同 
食,动风。又《蔡绦铁围山丛话》云∶予居岭峤,见食黄颡鱼犯姜芥者立死,甚于钩吻。洪 
迈《夷坚志》云∶吴人魏几道,啖黄颡鱼羹,后采荆芥和茶饮。少顷足痒,上彻心肺,狂走, 
足皮欲裂。急服药,两日乃解。陶九成《辍耕录》云∶凡食河豚,不可服荆芥药,大相反。 
予在江阴见一儒者,因此丧命。《苇航纪谈》云∶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杨诚斋曾见一人 
,立致于死也。时珍按∶荆芥乃日用之药,其相反如此,故详录之,以为警戒。又按《物类 
相感志》言∶河豚用荆芥同煮,三五次换水,则无毒。其说与诸书不同,何哉?大抵养生者 
,宁守前说为戒可也。 
【附方】旧四,新二十七。 
头项风强∶八月后,取荆芥穗作枕,及铺床下,立春日去之。(《千金方》) 
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风热牙痛∶荆芥根、乌 根、葱根等分煎汤频含漱之。小儿惊痫一百二十种。用荆芥穗 
二两,白矾(半生半枯)一两,为末,糊丸黍米大,朱砂为衣。每姜汤下二十丸,日二服。 
(《医学集成》)一切偏风,口眼 斜。用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同入砂盆内研烂,生绢 
绞汁,于瓷器中煎成膏,漉去滓三分之一,将二分晒干,为末,以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 
丸,白汤下,早暮各一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中风口噤∶荆芥穗为末,酒服二钱,立愈,名荆芥散。贾似道云∶此方出《曾公谈录》, 
前后用之甚验。其子名顺者,病此已革,服之立定,真再生丹也。 
产后中风∶华佗愈风散∶治妇人产后中风口噤,手足螈 如角弓,或产后血运,不省人 
事,四肢强直,或筑心眼倒,吐泻欲死。用荆芥穗子,微焙为末。每服三钱,豆淋酒调服, 
或童子小便服之。口噤则挑齿灌之,龈噤则灌入鼻中,其效如神。大抵产后太暖,则汗出而 
腠理疏,则易于中风也。 
时珍曰∶此方诸书盛称其妙。姚僧坦《集验方》以酒服,名如圣散,云药下可立待应效 
。陈氏方名举卿古拜散。萧存敬方用古老钱煎汤服,名一捻金。王贶《指迷方》加当归等分 
,水煎服。许叔微《本事方》云∶此药委有奇效神圣之功。一妇人产后睡久,及醒则昏昏如 
醉,不省人事。医用此药及交加散,云∶服后当睡,睡中必以左手搔头。用之果然。昝殷《产 
宝方》云∶此病多因怒气伤肝,或忧气内郁,或坐草受风而成,急宜服此药也。戴原礼《证 
治要诀》名独行散。贾似道《悦生随抄》呼为再生丹。产后迷闷,因怒气发热迷闷者。独行 
散∶用荆芥穗,以新瓦半炒半生为末。童子小便服一二钱。若角弓反张,以豆淋酒下。或锉 
散,童尿煎服极妙。盖荆芥乃产后要药,而角弓反张,乃妇人急候,得此证者,十存一二而 
已。(戴原礼《要诀》) 
产后血运∶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取干荆芥穗捣筛末。每用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 
调匀,热服。立效。口噤者挑齿,口闭者灌鼻中,皆效。近世名医用之,无不如神也。(《图 
经本草》)产后血眩风虚,精神昏冒。荆芥穗一两三钱,桃仁五钱(去皮尖)。炒为末。水服 
三钱。若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炒) 
产后下痢∶大荆芥四、五穗(于盏内烧存性,不得犯油火),入麝香少许。以沸汤些须 
调下。此药虽微,能愈大病,不可忽之。(《深师方》) 
产后鼻衄∶荆芥(焙)研末。童子小便服二钱,《海上方》也。(《妇人良方》) 
九窍出血∶荆芥煎酒,通口服之。(《直指方》)口鼻出血如涌泉,因酒色太过者。荆芥 
烧研,陈皮汤服二钱,不过二服也。 
吐血不止∶《经验方》∶用荆芥(连根,洗),捣汁半盏服。干穗为末亦可。《圣惠方》∶ 
用荆芥穗为末。生地黄汁调服二钱。 
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集简》) 
崩中不止∶荆芥穗(于麻油灯上烧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