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菊之无子者,谓之牡菊。烧灰撒地中,能死蛙黾。说出《周礼》。 
x花(叶、根、茎、实并同)x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甘。 
损之曰∶甘者入药,苦者不入药。 
杲曰∶苦、甘,寒,可升可降,阴中微阳也。 
时珍曰∶《本经》言菊花味苦,《别录》言菊花味甘。诸家以甘者为菊,苦者为苦薏, 
惟取甘者入药。谨按∶张华《博物志》,言菊有两种,苗花如一,惟味小异,苦者不中食。 
范致能《谱》序,言惟甘菊一种可食,仍入药饵。其余黄白二花,皆味苦,虽不可饵,皆 
可入药。其治头风,则白者尤良。据此二说则是菊类自有甘苦二种,食品须用甘菊,入 
药则诸菊皆可,但不得用野菊名苦薏者尔。故景焕《牧竖闲谈》云∶真菊延龄,野菊泄人。 
正如黄精益寿、钩吻杀人之意。之才曰∶术及枸杞根、桑根白皮、青葙叶为之使。 
【主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 
延年(《本经》)。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别录》。陶 
陶,纵缓貌)。治头目风热,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并无所 
忌(甄权)。作枕明目,叶亦明目,生熟并可食(大明)。养目血,去翳膜(元素)。主肝气 
不足 
【气味】苦、辛,平,无毒。 
【主治】风眩,能令头不白(弘景)。染髭发令黑。和巨胜、茯苓蜜丸服之,去风眩, 
变白不老,益颜色(藏器)。 
【发明】震亨曰∶黄菊花属土与金,有水与火,能补阴血,故养目。 
时珍曰∶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 
苦,性禀平和。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脏 
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 
黄者入金水阴分;白者,入金水阳分;红者,行妇人血分。皆可入药,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宜乎 
前贤比之君子,神农列之上品,隐士采入酒 ,骚人餐其落英。费长房言∶九日饮菊酒,可 
以辟不祥。《神仙传》言∶康风子、朱孺子皆以服菊花成仙。《荆州记》言∶胡广久病风羸, 
饮菊潭水多寿。菊之贵重如此,是岂群芳可伍哉?钟会《菊有五美赞》云∶圆花高悬,准天 
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发,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贞质也;杯中体轻,神仙 
食也。《西京杂记》言∶采菊花茎叶,杂秫米酿酒,至次年九月始熟,用之。 
【附方】旧五,新六。 
服食甘菊∶《玉函方》云∶王子乔变白增年方∶用甘菊,三月上寅日采苗,名曰玉英; 
六月上寅日采叶,名曰容成;九月上寅日采花,名曰金精;十二月上寅日采根茎,名曰长生。 
四味并阴干,百日取等分,以成日合捣千杵为末,每酒服一钱匕。或以蜜丸梧子大。酒服 
七丸,一日三服。百日,身轻润泽;一年,发白变黑;服之二年,齿落再生;五年,八十岁 
老翁,变为儿童也。孟诜云∶正月采叶,五月五日采茎,九月九日采花。服食白菊∶《太清 
灵宝方》引∶九月九日白菊花二斤,茯苓一斤。并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三服。 
或以炼过松脂和丸鸡子大,每服一丸。主头眩,久服令人好颜色不老。藏器曰∶《抱朴子》 
言刘生丹法,用白菊汁、莲花汁、地血汁、樗汁,和丹蒸服也。白菊花酒∶《天宝单方》∶治 
丈夫、妇人久患头风眩闷,头发干落,胸中痰壅,每发即头旋眼昏,不觉欲倒者,是其候也。 
先灸两风池各二七壮,并服此酒及散,永瘥。其法∶春末夏初,收白菊软苗,阴干捣末,空 
腹取一方寸匕和无灰酒服之,日再服,渐加三方寸匕。若不饮酒者,但和羹粥汁服,亦得。 
秋八月合花收曝干,切取三大斤,以生绢袋盛,贮三大斗酒中,经七日服之,日三次,常令 
酒气相续为佳。(苏颂《图经》)风热头痛∶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为末。每服一钱半, 
茶调下。(《简便方》) 
痘入目生翳障∶用白菊花、谷精草、绿豆皮等分,为末。每用一钱,以干柿饼一枚, 
粟米泔一盏,同煮候泔尽,食柿,日食三枚。浅者五七日,远者半月,见效。(《仁斋直指 
方》)病后生翳∶白菊花、蝉蜕等分,为散。每用二三钱,入蜜少许,水煎服。大人小儿皆 
宜,屡验。(《救急方》)疔肿垂死∶菊花一握,捣汁一升,入口即活,此神验方也。冬月采 
根。(《肘后方》)女人阴肿∶甘菊苗捣烂煎汤,先熏后洗。(危氏《得效方》)酒醉不醒∶九 
月九日真菊花为末,饮服方寸匕。(《外台秘要》)眼目昏花∶双美丸∶用甘菊花一斤,红椒 
(去目)六两,为末,用新地黄汁和丸梧子大。每 
x花上水x 
【主治】益色壮阳,治一切风(大明)。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野菊
内容:(《拾遗》) 
【释名】苦薏。时珍曰∶薏乃莲子之心,此物味苦似之,故与之同名。 
【集解】藏器曰∶苦薏生泽畔,茎如马兰,花如菊。菊甘而薏苦,语曰苦如薏是也。 
时珍曰∶苦薏处处原野极多,与菊无异,但叶薄小而多尖,花小而蕊多,如蜂窠状,气 
味苦辛惨烈。 
x根、叶、茎、花x 
【气味】苦、辛,温,有小毒。 
【主治】调中止泄,破血,妇人腹内宿血宜之(藏器)。治痈肿疔毒,瘰 眼息(时珍)。 
【附方】新四。痈疽疔肿∶一切无名肿毒。《孙氏集效方》∶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热 
服取汗,以渣敷之即愈。《卫生易简方》∶用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握,共捣,入酒一碗, 
绞汁服,以渣敷之,取汗即愈。或六月六日采苍耳叶,九月九日采野菊花,为末。每酒服三 
钱,亦可。天泡湿疮∶野菊花根、枣木,煎汤洗之。(《医学集成》)瘰 未破∶野菊花根捣 
烂,煎酒服,以渣敷之。自消,不消亦自破也。(《瑞竹堂经验方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内容:(音淹闾《本经》上品) 
【释名】覆闾。 
时珍曰∶庵,草屋也。闾,里门也。此草乃蒿属,老茎可以盖覆庵闾,故以名之。《贞 
元广利方》谓之庵 蒿云。又史注云∶庵庐,军行宿室也。则闾似当作庐。 
【集解】《别录》曰∶庵 子生雍州川谷,亦生上党及道边,十月采实阴干。弘景曰∶ 
状如蒿艾之类,近道处处有之,仙经亦时用之,人家种此辟蛇也。颂曰∶今江淮亦有之。春 
生苗,叶如艾蒿,高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结实,九月采实。时珍曰∶庵 叶不似艾, 
似菊叶而薄,多细丫,面背皆青。高者四、五尺,其茎白色,如艾茎而粗。八、九月开细花, 
淡黄色。结细实如艾实,中有细子,极易繁衍。艺花者以之接菊。 
x子x 
【气味】苦,微寒,无毒。《别录》曰∶微温。普曰∶神农、雷公、桐君、岐伯∶ 
苦,小温,无毒。李当之∶温。权曰∶辛,苦。 
之才曰∶荆实、薏苡为之使。 
【主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胀留热,风寒湿痹,身体诸痛。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本经》)。疗心下坚,隔中寒热,周痹,妇人月水不通,消食明目。 食之神仙(《别录 
》)。益气,主男子阴痿不起,治心腹胀满(甄权)。腰脚重痛,膀胱痛,及骨节烦痛,不下 
食(大明)。擂酒饮,治闪挫腰痛,及妇人产后血气痛(时珍)。 
【发明】颂曰∶《本经》言久服轻身不老,而古方少有服食者,惟入诸杂治药中,如胡 
洽治惊邪狸骨丸之类,大方中用之。孙思邈《千金翼》、《韦宙独行方》,主 折瘀血,并 
单用庵 煮汁服,亦可末服。今人治打扑多用此法,或饮或散,其效最速。 
时珍曰∶《吴普本草》及《名医别录》,并言 食庵 神仙,此亦谓其多寿尔。 
乃兽名,似骡而小,前足长,后足短,不能自食,每负蹶鼠为之啮食。 
【附方】旧一,新二。 
月水不通,妇人宿有风冷,留血积聚,月水不通∶庵 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 
研匀入瓶内,以酒二斗浸,封五日后,每饮三合,日三服。(《圣惠方》) 
产后血痛∶庵 子一两。水一升,童子小便二杯,煎饮。(《频湖集简方》) 
【附录】对庐 《别录》有名未用曰∶味苦,寒,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