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 
二经(元素)。消斑疹毒(时珍)。 
【发明】杲曰∶鼠粘子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 
膝之气,是也。 
【附方】旧四,新十二。 
风水身肿欲裂∶鼠粘子二两,炒研为末。每温水服二钱,日三服。( 
风热浮肿,咽喉闭塞∶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为末。热酒服一寸匕 
痰厥头痛∶牛蒡子(炒)、旋复花等分,为末。腊茶清服一钱,日二服 
头痛连睛∶鼠粘子、石膏等分,为末,茶清调服。(《医方摘要》) 
咽膈不利,疏风壅,涎唾多∶牛蒡子(微炒)、荆芥穗各一两,炙甘草半两,为末。食 
后汤服二钱,当缓缓取效。(寇氏《本草衍义》) 
悬痈喉痛,风热上抟也。恶实(炒)、甘草(生)等分,水煎含咽,名启关 
方》) 
喉痹肿痛∶牛蒡子六分,马蔺子八分,为散。每空心温水服方寸匕,日再服。仍以牛蒡 
子三两,盐二两,研匀,炒热包熨喉外。(《广济方》) 
咽喉痘疹∶牛蒡子二钱,桔梗一钱半,粉甘草节七分,水煎服。(《痘 
风热瘾疹∶牛蒡子(炒)、浮萍等分,以薄荷汤服二钱,日二服。(初虞世《古今录验》) 
风龋牙痛∶鼠粘子(炒),煎水含,冷吐之。(《延年方》) 
小儿痘疮,时出不快,壮热狂躁,咽膈壅塞,大便秘涩,小儿咽喉肿,胸膈不利∶若大 
便利者,勿服。牛蒡子(炒)一钱二分,荆芥穗二分,甘草节四分。水一盏,同煎至七分, 
温服。已出亦可服。名必胜散。(《和剂局方》) 
妇人吹乳∶鼠粘二钱,麝香少许,温酒细吞下。(《袖珍方》) 
便痈肿痛∶鼠粘子二钱,炒研末,入蜜一匙,朴硝一匙,空心温酒服。(《袖珍方》) 
蛇蝎蛊毒∶大力子,煮汁服。(《卫生易简方》) 
水蛊腹大∶恶实(微炒)一两,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米饮下十丸。(张文仲方) 
历节肿痛,风热攻手指,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则大 
便秘∶牛蒡子三两,新豆豉(炒)、羌活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本事方》) 
x根、茎x 
【气味】苦,寒,无毒。权曰∶甘、平。 
藏器曰∶根须蒸熟曝干用。不尔,令人欲吐。 
【主治】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久服轻身耐老(《别录》)。根∶ 
主牙齿痛,劳疟诸风,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冷气积血(苏恭)。根∶ 
浸 
酒服,去风及恶疮。和叶捣碎,敷杖疮金疮,永不畏风(藏器)。主面目烦闷,四肢不健, 
通 
十二经脉,洗五脏恶气。可常作菜食,令人身轻(甄权)。切根如豆,拌面作饭食,消胀壅。 
茎叶煮汁作浴汤,去皮间习习如虫行。又入盐花生捣,拓一切肿毒(孟诜)。 
【发明】颂曰∶根作脯食甚良。茎叶宜煮汁酿酒服。冬月采根,蒸曝入药。刘禹锡《传 
信方》∶疗暴中风,用紧细牛蒡根,取时避风,以竹刀或荆刀刮去土,生布拭了,捣绞取汁 
一大升,和好蜜四大合,温分两服,得汗出便瘥。此方得之岳鄂郑中丞。郑因食热肉一顿, 
便中暴风。外甥卢氏为 阳令,有此方。服,当时便瘥。 
【附方】旧五,新一十六。 
时气余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能饮食∶用牛蒡根捣汁,服一小盏,效。(《圣 
惠方》) 
天行时疾∶生牛蒡根,捣汁五合,空腹分为二服。服讫,取桑叶一把,炙黄,以水一升, 
煮取五合,顿服取汗,无叶用枝。(孙真人《食忌》) 
热攻心烦恍惚∶以牛蒡根(捣汁)一升,食后分为二服。(《食医心镜》) 
伤寒搐搦,汗后覆盖不密,致腰背手足搐搦者,牛蒡根散主之∶牛蒡根十条,麻黄、牛 
膝、天南星各六钱锉,于盆内研细,好酒一升同研,以新布绞取汁。以炭火半秤烧一地坑令 
赤,扫净,倾药汁入坑内,再烧令黑色,取出于乳钵内细研。每服一钱,温酒下,日三服。 
(朱肱《活人书》) 
一切风疾十年、二十年者∶牛蒡根一升,生地黄、枸杞子、牛膝各三升,用袋盛药,浸 
无灰酒三升内,每任意饮之。(《外台秘要》方) 
老人中风,口目 动,烦闷不安。牛蒡根(切)一升(去皮晒干,杵为面),白米四合 
(淘净)。和作 ,豉汁中煮,加葱、椒五味,空心食之。恒服极效。(《寿亲养老书》) 
老人风湿久痹,筋挛骨痛。服此壮肾,润皮毛,益气力∶牛蒡根一升(切),生地黄一 
升(切),大豆二升(炒),以绢袋盛,浸一斗酒中,五六日,任性空心温服二、三盏,日二 
服。(《集验方》) 
头面忽肿,热毒风气内攻,或连手足赤肿,触着痛者∶牛蒡子根(一名蝙蝠刺),洗净 
研烂,酒煎成膏,绢摊贴肿处。仍以热酒服一、二匙,肿消痛减。(《斗 
不 
可禁者,摩膏主之∶取牛蒡茎叶,捣取浓汁二升,无灰酒一升,盐花一匙头, 火煎稠成膏, 
以摩痛处,风毒自散。摩时须极力令热,乃效。冬月用根。(《箧中方》) 
头风白屑∶牛蒡叶捣汁,熬稠涂之。至明,皂荚水洗去。(《圣惠方》) 
喉中热肿∶鼠粘根一升,水五升,煎一升,分三服。(《延年方》) 
小儿咽肿∶牛蒡根捣汁,细咽之。(《普济方》) 
热毒牙痛,热毒风攻头面,齿龈肿痛不可忍∶牛蒡根一斤(捣汁),入盐花一钱。银器 
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上,重者不过三度,瘥。(《圣惠方》) 
项下瘿疾∶鼠粘子根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或为末,蜜丸常服之。(《救 
急方》) 
小便不通,脐腹急痛∶牛蒡叶汁、生地黄汁二合,和匀,入蜜二合。每服一合,入水半 
盏,煎三五沸,调滑石末一钱服。(《圣济总录》) 
疖子肿毒∶鼠粘子叶贴之。(《千金方》) 
石 出脓,坚实寒热∶鼠粘子叶为末,和鸡子白封之。(《外台秘要》) 
诸疮肿毒∶牛蒡根三茎(洗)。煮烂捣汁,入米煮粥,食一碗,甚良。(《普济方》) 
积年恶疮,反花疮、漏疮不瘥者。牛蒡根捣,和腊月猪脂,日日封之。(《千金方》) 
月水不通,结成症块,腹肋胀大,欲死∶牛蒡根二斤(锉)。蒸三遍,以生绢袋盛之, 
以酒二斗浸五日,每食前温服一盏。(《普济方》)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胡 (《本经》)、常思(弘景)、苍耳(《尔雅》)、卷耳(《诗经》)、爵耳(《诗 
疏》)、猪耳(《纲目》)、耳 (《诗疏》)、地葵(《本经》)、 (音施)、羊负来(弘 
景)、道人头(《图经》)、进贤菜(《记事珠》)、喝起草(《纲目》)、野茄(《纲目》)、缣 
丝草。 
颂曰∶诗人谓之卷耳,《尔雅》谓之苍耳,《广雅》谓之 耳,皆以实得名也。陆玑《诗 
疏》云∶其实正如妇人耳 ,今或谓之耳 草。郑康成谓是白胡荽,幽州人呼为爵耳。《博 
物志》云∶洛中有人驱羊入蜀,胡 子多刺,粘缀羊毛,遂至中土,故名羊负来。俗呼 
人头。 
弘景曰∶伧人皆食之,谓之常思菜。以叶覆麦作黄衣者,方用甚稀。 
时珍曰∶其叶形如 麻,又如茄,故有 耳及野茄诸名。其味滑如葵,故名地葵,与地 
肤同名。诗人思夫赋卷耳之章,故名常思菜。张揖《广 
【集解】《别录》曰∶ 耳生安陆川谷及六安田野,实熟时采。 
氏《诗疏》云∶其叶青白似胡荽,白华细茎,蔓生,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 
子,正如妇人耳 。郭璞云∶形如鼠耳,丛生如盘。今之所有皆类此,但不作蔓生。 
时珍曰∶按∶周定王《救荒本草》云∶苍耳叶青白,类粘糊菜叶。秋间结实,比桑椹短 
小而多刺。嫩苗炸熟,水浸淘拌食,可救饥。其子炒去皮,研为面,可作烧饼食,亦可熬油 
点灯。 
x实x 
【修治】大明曰∶入药炒熟,捣去刺用,或酒拌蒸过用。 
【气味】甘,温,有小毒。《别录》曰∶苦。权曰∶甘,无毒。 
米泔,害人。 
【主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膝痛。久服益气,耳目聪明, 
强志轻身(《本经》)。治肝热,明目(甄权)。治一切风气, 
(大明)。炒香浸酒服,去风补 
【附方】旧三,新四。 
酒服三十丸,日二服。生者捣汁服亦可。(《朱氏集验方》) 
葶苈(末)等分。每服二钱,水下,日二服。(《千金方》) 
两 
(炒)。为末,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呷之。(《食医心镜》) 
水一斗,煮取五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