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肺伤咳嗽∶紫菀五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三次。(《卫生易简方》) 
久嗽不瘥∶紫菀、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捣罗为末。每服三钱,姜三片,乌梅一个, 
煎汤调下,日二,甚佳。(《图经本草》)小儿咳嗽,声不出者∶紫菀末、杏仁等分,入蜜同 
研,丸芡子大。每服一丸,五味子汤化下。(《全幼心鉴》) 
吐血咳嗽,吐血后咳者∶紫菀、五味(炒)为末,蜜丸芡子大,每含化一丸。(《指南方》) 
产后下血∶紫菀末,水服五撮。(《圣惠方》) 
缠喉风痹,不通欲死者∶用返魂草根一茎,洗净纳入喉中,待取恶涎出即瘥,神效。更 
以马牙硝津咽之,即绝根本。一名紫菀,南人呼为夜牵牛。(《斗门方》)妇人小便,卒不得 
出者∶紫菀为末,井华水服三撮,即通。小便血者,服五撮立止。(《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女菀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白菀(《别录》)、织女菀 
时珍曰∶其根似女体柔婉,故名。 
【集解】《别录》曰∶女宛生汉中山谷或山阳。正月、二月采,阴干。 
弘景曰∶比来医方无复用之。复有白菀似紫菀,恐非此也。 
恭曰∶白菀即女菀,有名未用重出一条,故陶说疑之。功与紫菀相似。 
宗 曰∶女宛即白菀,非二物也。《唐修本草》删去白菀,甚合宜。 
时珍曰∶白菀,即紫菀之色白者也。雷 言∶紫菀白如练色者,名羊须草,恐即此物也。 
x根x 
【气味】辛,温,无毒。之才曰∶畏卤碱。 
【主治】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本经》)。疗肺伤咳 
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 
【发明】时珍曰∶按∶葛洪《肘后方》载∶治人面黑令白方∶用真女菀 
为末。醋浆服一刀圭,日三服。十日大便黑;十八日如漆;二十一日全白便止,过此太白矣。 
年三十后不可服。忌五辛。孙思邈《千金方》用酒服,男十日,女二十日,黑色皆从大便出 
也。又《名医录》云∶宋兴国时,有女任氏色美,聘进士王公辅,不遂意,郁久面色渐黑。 
母家求医。一道人用女真散,酒下二钱,一日二服。数日面貌微白,一月如故。恳求其 
方,则用黄丹、女菀二物等分尔。据此,则葛氏之方,已试有验者矣。然则紫菀治手太阴血 
分,白菀手太阴气分药也。肺热则面紫黑,肺清则面白。三十岁以后则肺气渐减,不可复泄 
,故云不可服之也。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麦门冬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 冬(音门), 
韭(《吴普》) 
阶前草 
时珍曰∶麦须曰 ,此草根似麦而有须,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 冬,及有诸 
韭、忍冬诸名。俗作门冬,便于字也。可以服食断谷, 
一名仆垒,一名随脂。 
【集解】《别录》曰∶麦门冬叶如韭,冬夏长生。生函谷川谷及堤 肥土石间久废处。 
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根,阴干。 
普曰∶生山谷肥地,丛生,叶如韭,实青黄。采无时。 
弘景曰∶函谷即秦关。处处有之,冬月作实如青珠,以四月采根,肥大者为好。 
藏器曰∶出江宁者小润;出新安者大白。其苗大者如鹿葱;小者如韭叶,大小有三、四 
种,功用相似,其子圆碧。 
颂曰∶所在有之。叶青似莎草,长及尺余,四季不凋。根黄白色有须,根如连珠形。四 
月开淡红花,如红蓼花。实碧而圆如珠。江南出者叶大,或 
时珍曰∶古人惟用野生者。后世所用多是种莳而成。其法∶四月初采根,于黑壤肥沙地 
栽之。每年六月、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粪及耘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洗晒收之。其子亦可种, 
但成迟尔。浙中来者甚良,其叶似韭而多纵纹且坚韧为异。 
x根x 
【修治】弘景曰∶凡用,取肥大者,汤浸,抽去心,不尔令人烦。大抵一斤须减去四五 
两也。 
时珍曰∶凡入汤液,以滚水润湿,少顷抽去心,或以瓦焙软,乘热去心。若入丸散,须 
瓦焙热,即于风中吹冷,如此三四次,即易燥,且不损药力。或以汤浸捣膏和药,亦可。滋 
补药,则以酒浸擂之。 
【气味】甘,平,无毒。《别录》曰∶微寒。普曰∶神农、岐伯∶甘,平;黄帝、桐君、 
雷公∶甘,无毒;李当之∶甘,小温。杲曰∶甘、微苦,微寒,阳中微阴,降也。入手 
太阴经气分。 
之才曰∶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苦 。畏苦参、青 、木耳。伏石钟乳。 
【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本经》)。 
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 
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别录》)。去心热,止烦热,寒热体劳,下痰 
饮(藏器)。治五劳七伤,安魂定魄,止嗽,治肺痿吐脓,时疾热狂头痛(大明)。治热毒大 
水 
,面目肢节浮肿,下水,主泄精(甄权)。治肺中伏火,补心气不足,主血妄行,及经水枯, 
乳汁不下(元素)。久服轻身明目。和车前、地黄丸服,去温瘴,变白,夜视有光(藏器)。 
断谷为要药 
【发明】宗 曰∶麦门冬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但专泄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治 
心肺虚热及虚劳。与地黄、阿胶、麻仁,同为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之剂;与五味子、枸杞子, 
同为生脉之剂。 
元素曰∶麦门冬治肺中伏火、脉气欲绝者,加五味子、人参二味为生脉散,补肺中元气 
不足。 
杲曰∶六七月间湿热方旺,人病骨乏无力,身重气短,头旋眼黑,甚则痿软。故孙真人 
以生脉散补其天元真气。脉者,人之元气也。人参之甘寒,泻热火而益元气。麦门冬之苦寒, 
滋燥金而清水源。五味子之酸温,泻丙火而补庚金,兼益五脏之气也。 
时珍曰∶按∶赵继宗《儒医精要》云∶麦门冬以地黄为使,服之令人头不白,补髓,通 
肾气,定喘促,令人肌体滑泽,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盖有君而有使也。若有君无使, 
是独行无功矣。此方惟火盛气壮之人服之相宜。若气弱胃寒者,必不可饵也。 
【附方】旧三,新九。麦门冬煎,补中益心,悦颜色,安神益气,令人肥健,其力甚快∶ 
取新麦门冬根去心,捣熟绞汁,和白蜜,银器中重汤煮,搅不停手,候如饴乃成。温酒日日 
化服之。(《图经本草》)消渴饮水∶用上元板桥麦门冬(鲜肥者)二大两。宣州黄连(九节 
者) 
二大两,去两头尖三、五节,小刀子调理去皮毛了,吹去尘,更以生布摩拭秤之,捣末。以 
肥大苦瓠汁浸麦门冬,经宿然后去心,即于臼中捣烂,纳黄连末和捣,并手丸如梧子大。食 
后饮下五十丸,日再。但服两日,其渴必定。若重者,即初服一百五十丸,二日服一百二十 
丸,三日一百丸,四日八十丸,五日五十丸。合药要天气晴明之夜,方浸药。须净处,禁妇 
人鸡犬见之。如觉可时,每日只服二十五丸。服讫觉虚,即取白羊头一枚治净,以水三大斗 
煮烂,取汁一斗以来,细细饮之。勿食肉,勿入盐。不过三剂平复也。(崔元亮《海上集 
验方》) 
劳气欲绝∶麦门冬一两,甘草(炙)二两,粳米半合,枣二枚,竹叶十五片,水二升, 
煎一升,分三服。(《南阳活人书》) 
虚劳客热∶麦门冬煎汤频饮。(《本草衍义》) 
不效者∶麦门冬(去心)一斤,捣取自然汁,入蜜二合,分作二服,即止。(《活人心统》) 
衄血不止∶麦门冬(去心)、生地黄各五钱。水煎服,立止。(《保命集》) 
齿缝出血∶麦门冬煎汤漱之。(《兰室宝鉴》) 
咽喉生疮,脾肺虚热上攻也∶麦门冬一两,黄连半两,为末,炼蜜丸 
梧子大。每服二十 
丸,麦门冬汤下。(《普济方》) 
乳汁不下∶麦门冬(去心),焙为末。每用三钱,酒磨犀角约一钱许,温热调下,不过 
二服便下。(《熊氏补遗》) 
下痢口渴,引饮无度∶麦门冬(去心)三两,乌梅肉二十个,细锉,以水一升,煮取七合, 
细细呷之。(《必效》) 
金石药发∶麦门冬六两,人参四两,甘草(炙)二两,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饮下,日再服。(《本草图经》) 
男女血虚∶麦门冬三斤(取汁熬成膏)、生地黄三斤(取汁熬成膏)等分。一处滤过, 
入蜜四之一,再熬成,瓶收。每日白汤点服。忌铁器。(《医方摘要》) 

草部第十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