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色如牡丹姚黄蕊,则蜀葵也。唐刘梦得所谓菟葵燕麦动摇春 
时珍曰∶按∶郑樵《通志》云∶菟葵,天葵也。状如葵菜,叶大如钱而浓,面青背 
微紫,生于崖石。凡丹石之类,得此而后能神。所以《雷公炮炙论》云∶如要形坚,岂忘紫 
背,谓其能坚铅也。此说得于天台一僧。又按∶南宫从《 
灵草也。生于水际。取自然汁煮汞则坚,亦能煮八石拒火也。又按∶初虞世《古今录验》云∶ 
五月五前斋戒 
以手摩桑阴一遍,口啮菟葵及五叶草嚼熟,以唾涂手,熟揩令遍。再斋七日,不得洗手。后 
有蛇虫蝎虿咬伤者,以此手摩之,即愈也。时珍窃谓∶古有咒由一科,此亦其类,但不知必 
用菟葵,取何义也? 
x苗x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下诸石五淋,止虎蛇毒。诸疮捣汁饮之。涂疮能解毒止痛(《唐本》)。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黄蜀葵
内容:(宋《嘉 》)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时珍曰∶黄蜀葵别是一种,宜入草部,而《嘉 本草》定入菜部,为其与蜀葵 
同名,而气味主治亦同故也。今移于此。 
【集解】禹锡曰∶黄蜀葵花,近道处处有之。春生苗叶,颇似蜀葵,而叶尖狭多刻缺, 
夏末开花浅黄色,六、七月采,阴干之。 
宗 曰∶黄蜀葵与蜀葵别种,非是蜀葵中黄者也。叶心下有紫檀色,摘下剔散,日干之。 
不尔,即 烂也。 
时珍曰∶黄葵二月下种,或宿子在土自生,至夏始长。叶大如蓖麻叶,深绿色,开岐丫, 
有 
人亦呼为侧金盏花。随即结角,大如拇指,长二寸许,本大末尖,六棱有毛,老则黑色。其 
棱自绽,内有六房,如脂麻房。其子累累在房内,状如 麻子,色黑。其茎长者六七尺,剥 
皮可作绳索。 
x花x 
【气味】甘,寒,滑,无毒。 
【主治】小便淋及催生。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之即愈,为疮家要药(《嘉 》)。 
消痈肿。浸油, 
【附方】新八。 
沙石淋痛∶黄蜀葵花一两,炒为末,每米饮服一钱,名独圣散。(《普济方》) 
难产催生∶如圣散∶治胎脏干涩难产,剧者并进三服,良久腹中气宽,胎滑即下也。用 
黄葵花焙研末,熟汤调服二钱。无花,用子半合研末,酒淘去滓,服之。(《产宝鉴》) 
胎死不下∶即上方,用红花酒下。 
痈疽肿毒∶黄蜀葵花,用盐掺,收瓷器中,密封,经年不坏。每用敷之,自平自溃。无 
花,用根叶亦可。(《直指方》) 
小儿口疮∶黄葵花,烧末敷之。(《肘后方》) 
小儿木舌∶黄蜀葵花(为末)一钱,黄丹五分。敷之。(《直指方》) 
汤火灼伤∶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树夹取黄葵花,收入瓶内,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 
伤者,以油涂之甚妙。(《经验方》) 
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普济方》) 
x子及根x 
【气味】甘,寒,滑,无毒。 
【主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时珍)。 
【发明】颂曰∶冬葵、黄葵、蜀葵,形状虽各不同,而性俱寒滑,故所主疗不甚相远。 
时珍曰∶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或单用,或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 
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 
【附方】旧二,新三。 
临产催生∶宗 曰∶临产时以四十九粒研烂,温水服之,良久即产。《经验后方》∶用子 
焙研三钱,井华水服。无子用根,煎汁服。 
便痈初起∶淮人用黄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梃,为末,以锻石同醋调涂之。(《永类钤 
方》) 
痈肿不破∶黄葵子研,酒服,一粒则一头,神效。(《卫生易简方》) 
打扑伤损∶黄葵子研,酒服二钱。(《海上方》)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龙葵
内容:(《唐本草》) 
【校正】并入《图经》、老鸦眼睛草。 
【释名】苦葵(《图经》)、苦菜(《唐本》)、 
天泡草(《纲目》)、老鸦酸浆草(《纲目 
时珍曰∶龙葵,言其性滑如葵也。苦以菜味名,茄以叶形名;天泡、老鸦眼睛皆以子形 
名也。与酸浆相类,故加老鸦以 
物异也。 
【集解】弘景曰∶益州有苦菜,乃是苦 。恭曰∶苦 ,即龙葵也,俗亦名苦菜, 
非荼也。龙葵所在有之,关河间谓之苦菜,叶圆花白,子若牛李子,生青熟黑,但堪煮 
食,不任生啖。 
颂曰∶龙葵近处亦稀,惟北方有之,北人谓之苦葵。叶圆似排风而无毛,花白色,子亦 
似排风子,生青熟黑,其赤者名赤珠,亦可入药。又曰∶老鸦眼睛草,生江湖间。叶如茄子 
叶,故名天茄子。或云∶即漆姑草也。漆姑即蜀羊泉,已见《本经》草部。人亦不能决识之。 
时珍曰∶龙葵、龙珠,一类二种也,皆处处有之。四月生苗,嫩时可食,柔滑。渐 
高二、三尺,茎大如箸,似灯笼草而无毛。叶似茄叶而小。五月以后,开小白花,五出黄蕊。 
结子正圆,大如五味子,上有小蒂,数颗同缀,其味酸。中有细子,亦如茄子之子。但生青 
熟黑者为龙葵;生青熟赤者为龙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辽远。苏颂《图经》菜部既注 
龙葵,复于外类重出老鸦眼睛草,盖不知其即一物也。又谓老鸦眼睛是蜀羊泉,误矣。蜀羊 
泉叶似菊,开紫花,子类枸杞,详见草部本条。杨慎《丹铅录》,谓龙葵即吴葵,反指本草 
为误,引《素问》、《千金》四月吴葵华为证。盖不知《千金方》言吴葵即蜀葵,已自明白矣。 
今并正之。 
x苗x 
【气味】苦、微甘,滑,寒,无毒。 
【主治】食之解劳少睡,去虚热肿(《唐本》)。治风,补益男子元气,妇人败血(苏颂)。 
消热散血,压丹石毒宜食之(时珍)。 
【附方】旧一。 
去热少睡∶龙葵菜同米,煮作羹粥食之。(《食医心镜》) 
x茎、叶、根x 
【气味】同苗。 
【主治】捣烂和土,敷疔肿火丹疮,良(孟诜)。疗痈疽肿毒,跌扑伤损,消肿散血(时 
珍)。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通利小便(苏颂)。 
【附方】旧四,新九。 
通利小便∶方见上。 
从高坠下欲死者∶取老鸦眼睛草茎叶捣汁服,以渣敷患处。(《唐瑶经验方》) 
火焰丹肿∶老鸦眼睛草叶,入醋细研敷之,能消赤肿。(苏颂《图经本草》) 
痈肿无头∶龙葵茎叶捣敷。(《经验方》) 
发背痈疽成疮者∶苏颂《图经》云∶用龙葵一两(为末),麝香一分。研匀,涂之甚善。 
《 
诸疮恶肿∶老鸦眼睛草擂酒服,以渣敷之。(《普济方》) 
疔肿毒疮,黑色 肿者,乃服丹石毒也;赤色者,肉面毒也∶用龙葵根一握(洗切), 
乳 
香末、黄连三两,杏仁六十枚,和捣作饼,浓如三钱,依疮大小敷之,觉痒即换去。痒不可 
忍,切勿搔动。候炊久,疮中似石榴子戢戢然,乃去药。时时以甘草汤温洗,洗后以蜡贴之。 
终身不得食羊血。如无龙葵,以蔓荆根代之。(《圣济总录》) 
天泡湿疮∶龙葵苗叶捣敷之。 
吐血不止∶天茄子苗半两,人参二钱半,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下。(《圣济总录》) 
辟除蚤虱∶天茄叶铺于席下,次日尽死。 
多年恶疮∶天茄叶贴之,或为末贴。(《救急良方》) 
产后肠出不收∶老鸦酸浆草一把,水煎,先熏后洗,收乃止。(《救急方》)子(七月采 
之) 
【主治】疔肿(《唐本》)。明目轻身甚良(甄权)。治风,益男子元气,妇人败血(苏颂)。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龙珠
内容:(《拾遗》) 
【释名】赤珠。 
颂曰∶龙葵子赤者名赤珠,象形也。 
【集解】甄权曰∶龙葵,赤珠者,名龙珠, 
藏器曰∶龙珠生道旁,子圆似龙葵,但熟时正赤耳。 
时珍曰∶龙珠、龙葵,虽以子之黑赤分别,其实一物二色,强分为二也。 
x苗x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能变白发,令人不睡。主诸热毒,石气发动,调中解烦(藏器)。 
【发明】权曰∶龙珠,服之变白令黑,耐老。若能生食得苦者,不食他菜,十日后即有 
灵异也。不与葱、薤同啖。根亦入药用。 
x子x 
【气味】同菜。 
【主治】疔肿(藏器)。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酸浆
内容:(《本经》中品) 
【校正】菜部苦耽,草部酸浆、灯笼草,俱并为一。 
【释名】醋浆(《本经》)、苦 (音针)、苦耽(《嘉 》)、灯笼草(《唐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