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风疹∶蒴 煮汤,和少酒涂之,无不瘥。(《梅师方》) 
小儿赤游,上下游行,至心即死∶蒴 ,煎汁洗之。(《子母秘录》) 
五色丹毒∶蒴 叶,捣敷之。(《千金方》) 
痈肿恶肉不消者∶蒴 灰、锻石各淋取汁,合煎如膏。敷之,能蚀恶肉,亦去痣疵。此 
药过十日即不中用也。(《千金方》) 
手足疣目∶蒴 赤子,揉烂,涂目上。(《圣惠方》) 
熊罴伤人∶蒴 一大把。以水一升渍,须臾,取汁饮,以滓封之。(张文仲《备急方》)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水英
内容:(宋《图经》) 
【释名】鱼津草。 
颂曰∶唐《天宝单方图》言∶此草原生永阳池泽及河海边。临汝人呼为牛荭草,河北信 
都人 
名水节,河内连内黄呼为水棘,剑南、遂宁等郡名龙移草,淮南诸郡名海荏。岭南亦有,土 
地尤宜,茎叶肥大,名海精木,亦名鱼津草。 
时珍曰∶此草不着形状气味,无以考证。芹菜亦名水英,不知是此否也?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骨风(苏颂)。 
【发明】颂曰∶蜀人采其花合面药。凡丈夫、妇人无故两脚肿满连膝胫中痛,屈申急强 
者,名骨风。其疾不宜针灸及服药,惟每日取此草五斤,以水一石,煮三斗,及热浸脚,并 
淋膝上,日夜三、四度。不经,五日即瘥,数用神验。其药春取苗,夏采叶及花,秋冬用根。 
肿甚者,加生椒目三升,水二斗。用毕,即摩粉避风。忌油腻、生菜、猪、鱼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月令》∶仲夏令民无刈蓝以 
郑玄言∶恐伤长养之气也。然则刈蓝先王有禁,制字从监,以此故也。 
【集解】《别录》曰∶蓝实生河内平泽,其茎叶可以染青。 
弘景曰∶此即今染 碧所用者,以尖叶者为胜。 
恭曰∶蓝有三种∶一种叶围径二寸许,浓三、四分者,堪染青,出岭南,太常名为木蓝 
子; 
陶氏所说 
不堪为淀,惟作碧色尔。 
颂曰∶蓝处处有之,人家蔬圃作畦种。至三月、四月生苗,高三、二尺许,叶似水蓼, 
花红白色,实亦若蓼子而大,黑色。五月、六月采实。但可染碧,不堪作淀,此名蓼蓝,即 
医方所用者也。别有木蓝,出岭南,不入药。有菘蓝,可为淀,亦名马蓝,《尔雅》所谓 
“,马蓝”是也。又福州一种马蓝,四时俱有,叶类苦 菜,土人连根采服,治败血。江 
宁 
一种吴蓝,二月内生,如蒿,叶青花白,亦解热毒。此二种虽不类,而俱有蓝名,且古方多 
用吴蓝,或恐是此,故并附之。 
宗 曰∶蓝实即大蓝实也。谓之蓼蓝者,非是。乃《尔雅》所谓马蓝者。解诸药毒不可 
阙也。实与叶两用。注不解实,只解叶,为未尽。 
时珍曰∶蓝凡五种,各有主治,惟蓝实专取蓼蓝者。蓼蓝∶叶如蓼,五、六月开花, 
成穗细小,浅红色,子亦如蓼,岁可三刈,故先王禁之。菘蓝∶叶如白菘。马蓝∶叶如苦 , 
即郭璞所谓大叶冬蓝,俗中所谓板蓝者。二蓝花子并如蓼蓝。吴蓝∶长茎如蒿而花白,吴人 
种之。木蓝∶长茎如决明,高者三四尺,分枝布叶,叶如槐叶,七月开淡红花,结角长寸 
许,累累如小豆角,其子亦如马蹄决明子而微小,迥与诸蓝不同,而作淀则一也。别有甘蓝, 
可食,见本条。苏恭以马蓝为木蓝,苏颂以菘蓝为马蓝,宗 以蓝实为大叶蓝之实,皆非矣 
。今并开列于下。 
x蓝实x 
【气味】苦,寒,无毒。权曰∶甘。 
【主治】解诸毒,杀蛊 疰鬼螫毒。久服头不白,轻身(《本经》。 音其,小儿鬼也)。 
填骨髓,明耳目,利五脏,调六腑,通关节,治经络中结气,使人健少睡,益心力(甄权)。 
疗毒肿(苏颂)。 
x蓝叶汁x(此蓼蓝也) 
【气味】苦、甘,寒,无毒。 
【主治】杀百药毒,解野狼毒、射罔毒(《别录》。弘景曰∶解毒不得生蓝汁,以青 布渍 
汁亦善)。汁涂五心, 
珍)。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马蓝
内容:【主治】妇人败血。连根焙捣下筛,酒服一钱匕(苏颂)。 
x吴蓝x 
【气味】苦、甘,冷,无毒。 
【主治】寒热头痛,赤眼,天行热狂,疔疮,游风热毒,肿毒风疹除烦止渴,杀疳,解 
毒药毒箭,金疮血闷,毒刺虫蛇伤,鼻衄吐血,排脓,产后血晕,小儿壮热,解金石药毒、 
野狼毒、射罔毒(大明)。 
【发明】震亨曰∶蓝属水,能使败血分归经络。 
时珍曰∶诸蓝形虽不同,而性味不远,故能解毒除热。惟木蓝叶力似少劣,蓝子则专用 
蓼蓝者也。至于用淀与青布,则是刈蓝浸水入锻石澄成者,性味不能不少异,不可与蓝汁一 
概论也。有人病呕吐,服玉壶诸丸不效,用蓝汁入口即定,盖亦取其杀虫降火尔。如此之类, 
不可不知。 
颂曰∶蓝汁治虫豸伤。刘禹锡《传信方》着其法云∶取大蓝汁一碗,入雄黄、麝香二物 
少许, 
以点咬处,仍细服其汁,神异之极也。张荐员外在剑南为张延赏判官,忽被斑蜘蛛咬项上。 
一宿,咬处有二道赤色,细如箸,绕项上,从胸前下至心。经两宿,头面肿痛,大如数升碗, 
肚渐肿,几至不救。张公出钱五百千,并荐家财又数百千,募能疗者。忽一人应召,云可治。 
张公甚不信之,欲验其方。其人云∶不惜方,但疗人性命尔。遂取大蓝汁一碗,以蜘蛛投之, 
至汁而死。又取蓝汁加麝香、雄黄,更以一蛛投入,随化为水。张公因甚异之,遂令点于咬 
处。两日悉平,作小疮而愈。 
【附方】旧十,新七。 
小儿赤痢∶捣青蓝汁二升,分四服。(《子母秘录》) 
小儿中蛊,下血欲死∶捣青蓝汁,频服之。(《圣惠方》) 
阴阳易病,伤寒初愈,交合阴阳,必病拘急,手足拳,小腹急热,头不能举,名阴阳易, 
当汗之。满四日难治∶蓝一把,雄鼠屎三十枚,水煎服,取汗。(《肘后方》) 
惊痫发热∶干蓝、凝水石等分。为末,水调敷头上。(《圣惠方》) 
上气咳嗽,呷呀息气,喉中作声,唾粘∶以蓝叶水浸捣汁一升,空腹频服。须臾以杏 
仁研汁,煮粥食之。一两日将息,依前法更服,吐痰尽方瘥。(《梅师方》) 
飞血赤目热痛∶干蓝叶(切)二升,车前草半两,淡竹叶(切)三握。水四升,煎二升, 
去滓温洗。冷即再暖,以瘥为度。(《圣济总录》) 
腹中鳖症∶蓝叶一斤(捣)。以水三升,绞汁服一升,日二次。(《千金方》) 
应声虫病,腹中有物作声,随人语言,名应声虫病∶用板蓝汁一盏。分五服,效。(夏 
子益《奇疾方》) 
卒中水毒∶捣蓝青汁,敷头身令匝。(《肘后方》) 
服药过剂烦闷,及中毒烦闷欲死。捣蓝汁服数升。(《肘后方》) 
卒自缢死∶以蓝汁灌之。(《千金方》) 
毒箭伤人∶蓝青捣饮并敷之。如无蓝,以青布渍汁饮。(《肘后方》) 
唇边生疮,连年不瘥∶以八月蓝叶一斤。捣汁洗之,不过三度瘥。(《千金方》) 
齿 肿痛∶紫蓝,烧灰敷之,日五度。(《广济方》) 
白头秃疮∶粪蓝,煎汁频洗。(《圣济录》) 
天泡热疮∶蓝叶捣敷之,良。(《集简方》) 
疮疹不快∶板蓝根一两,甘草一分。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 
、二点,同温酒少许调下。(《钱氏小儿方》)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蓝淀
内容:(《纲目》) 
【释名】时珍曰∶ ,石殿也,其滓澄殿在下也。亦作淀,俗作靛。南人掘地作坑,以 
蓝浸水一宿,入锻石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其搅起浮沫,掠 
出阴干,谓之靛花,即青黛,见下。 
【气味】辛、苦,寒,无毒。 
【主治】解诸毒,敷热疮,小儿秃疮热肿(藏器)。止血杀虫,治噎膈(时珍)。 
【发明】时珍曰∶淀乃蓝与锻石作成,其气味与蓝稍有不同,而其止血、拔毒、杀虫之 
功,似胜于蓝。按《广五行记》云∶唐永徽中,绛州一僧,病噎不下食数年,临终命其徒曰∶ 
吾死后,可开吾胸喉,视有何物苦我如此?及死,其徒依命,开视胸中,得一物,形似鱼而 
有两头,遍体悉似肉鳞。安钵中,跳跃不已。戏投诸味,虽不见食,皆化为水。又投诸毒物, 
亦皆销化。一僧方作蓝淀,因以少淀投之,即怖惧奔走,须臾化成水。世传淀水能治噎疾, 
盖本于此。今方士或以染缸水饮人治噎膈,皆取其杀虫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