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泔空心调服。亦治酒病。(《卫生易简方》) 
寸白诸虫∶野狼牙五两。捣末,蜜丸麻子大。隔宿不食,明旦以浆水下一合,服尽即瘥。 
(《 
虫疮瘙痒∶六月以前采野狼牙叶,以后用根,生 咀,以木叶裹之, 火 
之,冷即止。(杨炎《南行方》) 
小儿阴疮∶野狼牙草,浓煮汁洗之。(《千金方》) 
妇人阴痒∶野狼牙二两,蛇床子三两,煎水热洗。(《外台秘要》) 
妇人阴蚀疮烂者∶野狼牙汤∶用野狼牙三两,水四升,煎取半升,以箸缠绵浸汤沥洗,日四、 
五遍。(张仲景《金匮玉函》) 
耳出汁∶野狼牙研末,绵裹,日塞之。(《圣惠方》) 
毒蛇伤螫∶独茎野狼牙根或叶,捣烂,腊猪脂和涂,立瘥。(崔氏方) 
射工中人有疮∶野狼牙,冬取根,夏取叶,捣汁饮四五合,并敷之。(《千金方》) 

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离娄(《别录》)、掘据(音结居), 
时珍曰∶ 茹本作 ,其根牵引之貌。掘据,当作拮据,《诗》云∶予 
手拮据,手口共作之状也。 
【集解】《别录》曰∶ 茹生代郡川谷。五月采根阴干。黑头者,良。普曰∶草高四五 
尺,叶圆黄,四四相当。四月华黄,五月实黑。根黄,有汁亦黄色。 
三月采叶,四月、五月采根。 
弘景曰∶今第一出高丽,色黄。初断时汁出凝黑如漆,故云漆头。 
次出近道,名草 茹,色白,皆烧铁烁头令黑,以当漆头,非真也。 
颂曰∶今河阳、淄、齐州亦有之。二月生苗,叶似大戟而花黄色。根如萝卜,皮赤黄, 
肉白。 
初断时,汁出凝黑如漆。三月开浅红花,亦淡黄色,不着子。陶隐居谓出高丽者,此近之。 
又有一种草 茹,色白。古方两用之。故姚僧坦治痈疽生恶肉,有白 茹散,敷之看肉尽便 
停止,但敷诸膏药。若不生肉,又敷黄 散。恶肉仍不尽者,可以漆头赤皮 
和白闾茹散三钱合敷之。观此,则赤白皆可用也。 
时珍曰∶《范子计然》云∶ 茹出武都,黄色者善。草 茹出建康,白色。今亦处处有 
之,生山原中。春初生苗,高二、三尺。根长大如萝卜、蔓荆状,或有歧出者,皮黄赤,肉 
白色,破之有黄浆汁。茎叶如大戟,而叶长微阔,不甚尖,折之有白汁。抱茎有短叶相对, 
团而出尖。叶中出茎,茎中分二三小枝。二、三月开细紫花,结实如豆大,一颗三粒相合, 
生青熟黑,中有白仁如续随子之状。今人往往皆呼其根为野狼毒,误矣。野狼毒叶似商陆、大黄 
辈,根无浆汁。 
x根x 
【气味】辛,寒,有小毒。《别录》曰∶酸。普曰∶神农∶辛;岐伯∶酸、咸,有毒; 
李当之∶大寒。 
之才曰∶甘草为之使,恶麦门冬。 
【主治】蚀恶肉败疮死肌,杀疥虫,排脓恶血,除大风热气,善忘不乐(《本经》)。去 
热痹,破症瘕,除 
【发明】宗 曰∶治马疥尤善,服食方用至少。 
时珍曰∶《素问》∶治妇人血枯痛,用乌 骨、 茹二物丸服,方见乌 鱼下。王冰言∶ 
茹取其散恶血。又《齐书》云∶郡王子隆年二十,身体过充。徐嗣伯合 茹丸服之自消。 
则茹亦可服食,但要斟酌尔。《孟诜必效方》∶治甲疽生于脚趾边肿烂。用 
二两,苦酒浸一宿,以猪脂五合合煎,取膏三合。日三涂之,即消。又《圣惠方》∶治头风 
旋眩,鸱头丸中亦用之。 
【附方】旧二,新二。 
缓疽肿痛∶ 茹一两,为散。温水服二钱匕。(《圣惠方》) 
伤寒咽痛,毒攻作肿∶真 茹爪甲大,纳口中,嚼汁咽之,当微觉为佳。(张文仲《备 
急方 
中焦热痞,善忘不禁∶ 茹三分,甘草(炙)二两,硝石。为末。每服一钱,鸡鸣时温 
酒下,以知为度。(《圣惠方》) 
疥疮瘙痒∶ 茹末,入轻粉,香油调敷之。(《多能鄙事》) 

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大戟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 巨(《尔雅》)、下马仙(《纲目》)。 
时珍曰∶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今俚人呼为下马仙,言利人甚速也。郭璞注《尔 
雅》云∶荞, 巨,即大戟也。 
【集解】《别录》曰∶大戟生常山。十二月采根,阴干。 
保升曰∶苗似甘遂而高硕,叶有白汁,花黄。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五月采苗, 
二月、八月采根用。 
颂曰∶近道多有之。春生红芽,渐长作丛,高一尺以来。叶似初生杨柳小团。三月、四 
月开 
黄紫花,团圆似杏花,又似芜荑。根似细苦参,秋冬采根阴干。淮甸出者茎圆,高三、四尺, 
花黄,叶至心亦如百合苗。江南生者叶似芍药。 
时珍曰∶大戟生平泽甚多。直茎高二、三尺,中空,折之有白浆。叶长狭如柳叶而不团, 
其梢叶密攒而上。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方绵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韧如绵, 
甚峻利,能伤人。弱者服之,或至吐血,不可不知。 
x根x 
【修治】 曰∶凡使勿用附生者,误服令人泄气不禁,即煎荠 汤解之。采得后,于槐 
砧上细锉,与海芋叶拌蒸,从巳至申,去芋叶 
时珍曰∶凡采得以浆水煮软,去骨,晒干用。海芋叶麻而有毒,恐不可用也。 
【气味】苦,寒,有小毒。《别录》曰∶甘,大寒。权曰∶苦、辛,有大毒。 
元素曰∶苦、甘、辛,阴中微阳。泻肺,损真气。 
时珍曰∶得枣即不损脾。 
之才曰∶反甘草,用菖蒲解之。 
恭曰∶畏菖蒲、芦苇、鼠屎。 
大明曰∶赤小豆为之使,恶薯蓣。 
【主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本经》)。 
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便(《别录》)。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结(大 
明)。 
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 
热淋,取愈(苏颂)。 
【发明】成无己曰∶大戟、甘遂之苦以泄水者,肾所主也。 
好古曰∶大戟与甘遂同为泄水之药,湿胜者苦燥除之也。 
时珍曰∶痰涎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于心,则迷窍而成癫痫,妄言妄见;入 
于肺,则塞窍而成咳唾稠粘,喘急背冷;入于肝,则留伏蓄聚,而成胁痛干呕,寒热往来; 
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则颈项胸背腰胁手足牵引隐痛。陈无择《三因方》,并 
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效。此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凝滞而为痰 
为饮为涎为涕为癖。大戟能泄脏腑之水湿,甘遂能行经隧之水湿,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 
气,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又钱仲阳谓肾为真水,有补无泻,而复云痘疮变黑归肾一证, 
用百祥圆下之以泻肾,非泻肾也,泻其腑则 
水,故曰泻其腑则脏自不实,腑者膀胱也。窃谓百祥非独泻腑,正实则泻其子也,肾邪实而 
泻其肝也。大戟味苦涩,浸水色青绿,肝胆之药也。故百祥圆又治嗽而吐青绿水。夫青绿者, 
少阳风木之色也。仲景亦云∶心下痞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者,十枣汤主之。其中亦有大 
戟。夫干呕胁痛,非肝胆之病乎?则百祥之泻肝胆也,明矣。肝乃东方,宜泻不宜补。况泻 
青、泻黄皆泻其子,同一泻也,何独肾只泻腑乎?洁古老人治变黑归肾证,用宣风散代百祥 
圆,亦是泻子之意。盖毒胜火炽则水益涸,风挟火势则土受亏。故津血内竭,不能化脓,而 
成青黑干陷之证。泻其风火之毒,所以救肾扶脾也。或云脾虚肾旺,故泻肾扶脾者,非也。 
肾之真水不可泻,泻其陷伏之邪毒尔。 
【附方】旧一,新一十。 
百祥圆,治嗽而吐青绿水,又治痘疮归肾,紫黑干陷,不发寒者,宜下之。不黑者,慎 
勿下∶ 
红芽大戟不以多少,阴干,浆水煮极软,去骨日干,复纳原汁中煮,汁尽,焙为末,水丸粟 
米大。每服一二十丸, 
闭结。用大戟一两,枣三枚。水一碗同煮,曝干,去大戟,以枣肉焙丸服,从少至多,以利 
为度。 
骨牵引,钓痛走易,及皮肤麻痹,似乎瘫痪,不可误作风气风毒及疮疽施治。又治头痛不可 
举,或 
白甘遂、白芥子(微炒)各一两,为末,姜汁打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或二十丸,以津 
液咽下。若取利,则服五六十丸。(《三因方》) 
水肿喘急,小便涩及水蛊∶大戟(炒)二两,干姜(炮)半两,为散。每服三钱,姜汤 
下。大小便利为度。(《圣济总录》) 
水病肿满,不问年月浅深∶大戟、当归、橘皮各一两(切)。以水二升,煮取七合,顿 
服。利下水二三斗,勿怪。至重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