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风瘙痒秃疮(时珍,出《精义》)。 
【附方】旧一,新五。 
五种蛊毒∶《肘后方》云∶席辨刺史言∶岭南俚人,多于食中毒,人渐不能食,胸背渐 
胀, 
先寒似瘴∶用都淋藤十两,水一斗,酒二升,煮三升,分三服。毒逐小便出。十日慎食毒物。 
不瘥更服。土人呼为三百两银药。又支太医云∶兜铃根一两为末,水煎顿服,当吐蛊出,未 
尽再服。或为末,水调服,亦验。中草蛊毒,此术在西凉之西及岭南。人中此毒,入咽欲死 
者∶用兜铃苗一两,为末。温水调服一钱,即消化蛊出,神效。(《圣惠方》)肠风漏血∶马 
兜铃藤、谷精草、荆三棱(用乌头炒过),三味各等分。煎水,先熏后 
疔肿复发∶马兜铃根捣烂,用蜘蛛网裹敷,少时根出。(《肘后方》) 
恶蛇所伤∶青木香半两,煎汤饮之。(《袖珍方》)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藤子
内容:(宋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象豆(《开宝》)、 
时珍曰∶其子象 形,故名之。 
【集解】藏器曰∶按《广州记》云∶ 藤子生广南山林间。作藤着树,如通草藤。其实 
三年方熟,角如弓袋,子若鸡卵,其外紫黑色。其壳用贮丹药,经年不坏。取其中仁入药, 
炙用。 
时珍曰∶子紫黑色,微光,大一、二寸,圆而扁。人多剔去肉作药瓢,垂于腰间也。 
x仁x 
【气味】涩、甘,平,无毒。 
【主治】五痔蛊毒,飞尸喉痹。以仁为粉,微熬,水服一、二匕。亦和大豆澡面,去 
(藏器)。治小儿脱肛血痢泻血,并烧灰服。或以一枚割瓤熬研,空腹热酒服二钱。不过 
三服,必效(《开宝》)。解诸药毒(时珍,《草木状》)。 
【附方】旧一,新三。 
喉痹肿痛∶ 藤子烧研,酒服一钱。(《圣惠方》) 
五痔下血∶ 藤子烧存性。米饮服二钱,有功。(寇氏《衍义》) 
肠风下血∶华陀《中藏经》∶用 藤子二个,不蛀皂荚子四十九个。烧存性为末。每服 
二钱,温酒下,少顷再饮酒一盏,趁口服,极效。 
《圣惠方》∶用 藤子三枚,浓重者,湿纸七重包,煨熟去壳,取肉为末。每服一钱, 
食前黄 汤下,日一服。 
【附录】合子草(《拾遗》)藏器曰∶子及叶有小毒。主蛊毒及蛇咬,捣敷疮上。蔓生 
岸旁,叶尖花白,子中有两片如合子。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预知子
内容:(宋《开宝》) 
【释名】圣知子(《日华》)、圣先子( 
志曰∶相传取子二枚缀衣领上,遇有蛊毒,则闻其有声,当预知之,故有诸名。 
时珍曰∶仙沼,疑是仙枣之讹。 
【集解】志曰∶预知子有皮壳,其实如皂荚子。 
颂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淮、蜀、汉、黔、壁诸州皆有之。作蔓生,依大木上。叶绿, 
有三角,面深背浅。七月、八月有实作房,生青,熟深红色。每房有子五七枚,如皂荚子, 
斑褐色,光润如飞 
其功胜于子也。山民目为圣无忧。 
x子仁x 
【气味】苦,寒,无毒。大明曰∶温。双仁者可带。 
【主治】杀虫疗蛊,治诸毒。去皮研服,有效(《开宝》)。治一切风,补五劳七伤,其 
功不可备述。治 癖气块,消宿食,止烦闷,利小便,催生,中恶失音,发落,天行温疾, 
涂一切蛇虫蚕咬,治一切病,每日吞二、七粒,不过三千粒,永瘥(大明)。 
【附方】新三。预知子丸,治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语言错妄,忪悸烦郁,忧愁惨戚, 
喜怒多恐,健忘少睡,夜多异梦,寤即惊魇,或发狂眩暴不知人,并宜服此∶预知子(去皮)、 
白茯苓、枸杞子、石菖蒲、茯神、柏子仁、人参、地骨皮、远志、山药、黄精(蒸熟)、朱 
砂(水飞)等分。为末,炼蜜丸芡子大。每嚼一丸,人参汤下。(《和剂局方》) 
耳卒聋闭∶八、九月取石榴开一孔,留盖,入米醋满中,盖定,面裹 火中煨熟取出, 
入少 
仙沼子、黑李子 
眉落声变∶预知子膏∶用预知子、雄黄各二两,为末。以乳香三两,同水一斗,银锅煮至五 
升。入二末熬成膏,瓶盛之。每服一匙,温酒调下。有虫如马尾,随大便而出。(《圣惠方》) 
x根x 
【气味】苦,冷,无毒。 
【主治】解蛊毒。石臼捣筛,每用三钱,温水服,立已(苏颂)。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牵牛子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黑丑(《纲目》)、草金铃(《炮炙论 
弘景曰∶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谢药,故以名之。 
时珍曰∶近人隐其名为黑丑,白者为白丑,盖以丑属牛也。金铃象子形,盆甑、狗耳象 
叶形。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盆甑草蔓如薯蓣,结实后断之,状如盆甑是矣。 
【集解】弘景曰∶牵牛作藤生花,状如扁豆,黄色。子作小房,实黑色,形如 子核。 
恭曰∶此花似旋花,作碧色,不黄,亦不似扁豆。 
颂曰∶处处有之。二月种子,三月生苗,作藤蔓绕篱墙,高者或二、三丈。其叶青,有 
三尖角。七月生花,微红带 
碧色,似鼓子花而大。八月结实,外有白皮裹作球。每球内有子四、五枚,大如荞麦,有三 
棱,有黑白二种,九月后收 
宗 曰∶花朵如鼓子花,但碧色,日出开,日西萎。其核如木猴梨子而色黑,谓子似荞 
麦非也。 
时珍曰∶牵牛有黑、白二种∶黑者处处野生尤多。其蔓有白毛,断之有白汁。叶有三尖, 
如枫叶。花不作瓣,如旋花而大。其实有蒂裹之,生青枯白。其核与棠 子核一样,但色深 
霍尔。白者人多种之。其蔓微红,无毛有柔刺,断之有浓汁,叶团有斜尖,并如山药茎叶。 
其花小于黑牵牛花,浅碧带红色。其实蒂长寸许,生青枯白。其核白色,稍粗。人亦采嫩实 
蜜煎为果食,呼为天茄,因其蒂似茄也。 
x子x 
【修治】 曰∶凡采得子,晒干,水淘去浮者,再晒,拌酒蒸,从巳至未,晒干收之。 
临用舂去黑皮。 
时珍曰∶今多只碾取头末,去皮麸不用。亦有半生半熟用者。 
【气味】苦,寒,有毒。权曰∶甘,有小毒。 
诜曰∶多食稍冷。 
杲曰∶辛热雄烈,泄人元气。 
大明曰∶味 。得青木香、干姜良。 
【主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别录》)。治 癖气块,利大小便,除 
虚肿,落胎(甄权)。取腰痛,下冷脓,泻蛊毒药,并一切气壅滞(大明)。和山茱萸服,去 
水 
病(孟诜)。 
珍)。 
【发明】宗 曰∶牵牛丸服,治大肠风秘壅结。不可久服,亦行脾肾气故也。 
好古曰∶牵牛以气药引则入气;以大黄引则入血。利大肠,下水积。色白者,泻气分湿 
热上攻喘满,破血中之气。 
震亨曰∶牵牛属火善走,黑者属水,白者属金。若非病形与证俱实,不胀满、不大便秘 
者,不可轻用。驱逐致虚,先哲深戒。 
杲曰∶牵牛非神农药也。《名医续注》云∶味苦寒,能除湿气,利小便,治下注香港脚。 
此说气味主治俱误矣 
辣,久嚼猛烈雄壮,所谓苦寒安在哉?夫湿者水之别称,有形者也。若肺先受湿,湿气不得 
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则宜用之。盖牵牛感南方热火之化所生,火能平金而泄肺,湿去则气 
得周流。所谓五脏有邪,更相平也。今不问有湿无湿,但伤食或有热证,俱用牵牛克化之药, 
岂不误哉?况牵牛止能泄气中之湿热,不能除血中之湿热。湿从下受之,下焦主血,血中之 
湿,宜苦寒之味,反以辛药泄之,伤人元气。且牵牛辛烈,比之诸辛药,泄气尤甚,其伤人 
必矣。《经》云∶辛泄气,辛走气,辛泄肺,气病者无多食辛。况饮食失节,劳役所伤,是 
胃气不行,心火乘之。肠胃受火邪,名曰热中。脾胃主血,当血中泄火。以黄芩之苦寒泄火, 
当归身之辛温和血,生地黄之苦寒凉血益血,少加红花之辛温以泄血络,桃仁之辛温除燥润 
肠。仍不可专用,须于补中益气泄阴火之药内加而用之。何则?上焦元气已自虚弱,若反用 
牵牛大辛热,气味俱阳之药 
轻则夭人。故张文懿云∶牵 
快一时。药过仍痞,随服随效,效后复痞。以致久服脱人元气,犹不知悔也。张仲景治七种 
湿热,小便不利,无一药犯牵牛者。仲景岂不知牵牛能泄湿利小便乎?为湿病之根在下焦, 
是血分中气病。不可用辛辣之药,泄上焦太阴之气。是血病泻气,使气血俱损也。《经》云∶ 
毋盛盛,毋虚虚,毋绝人长命,此之谓也,用者戒之。白牵牛亦同。 
时珍曰∶牵牛自宋以后,北人常用取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