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本经》)。 
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通腠理,利九窍,止泄,散痈肿恶 
结,诸 疥癣虫疮(《别录》)。治湿风,口面 斜,手 
治中下湿热肿,泄香港脚,行十二 
木防己∶主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散结气痈肿,温疟风水肿,治膀胱(甄权)。 
【发明】弘景曰∶防己,是疗风水要药。 
藏器曰∶治风用木防己;治水,用汉防己。 
元素曰∶去下焦湿肿及痛,并泄膀胱火邪,必用汉防己、草龙胆为君,黄柏、知母、甘 
草佐之,防己乃太阳本经药也。 
杲曰∶本草十剂云∶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夫防己大苦寒,能泻血中湿热, 
通其滞塞,亦能泻大便,补阴泻阳,助秋冬、泻春夏之药也。比之于人,则险而健者也。幸 
灾乐祸,能首为乱阶。然善用之,亦可敌凶突险。此瞑眩之药也,故圣人存而不废。大抵闻 
其臭则可恶,下咽则令人身心烦乱,饮食减少。至于十二经有湿热壅塞不通,及下注香港脚, 
除膀胱积热而庇其基本,非此药不可,真行经之仙药,无可代之者。若夫饮食劳倦,阴虚生 
内热,元气谷食已亏,以防己泄大便,则重亡其血,此不可用一也。如人大渴引饮,是热在 
上焦肺经气分,宜渗泄,而防己乃下焦血分药,此不可用二也。外伤风寒,邪传肺经,气分 
湿热,而小便黄赤,乃至不通,此上焦气病,禁用血药,此不可用三也。大抵上焦湿热者皆 
不可用。下焦湿热流入十二经,致二阴不通者,然后审而用之。 
【附方】旧三,新九。 
皮水 肿,按之没指,不恶风,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防 
己、黄 、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每服一两,水一升,煎半升服,日二服。 
(张仲景方) 
风水恶风,汗出身重,脉浮,防己黄 汤主之∶防己一两,黄 一两二钱半,白术七钱 
半, 
炙甘草半两。锉散。每服五钱,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一盏半,煎八分,温服。良久再服。 
腹痛加芍药。(仲景方) 
小便淋涩∶三物木防己汤∶用木防己、防风、 
葵子各二两。 咀。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方》)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 
木防 
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之,不愈,去石膏,加茯苓芒硝主之∶用木防 
己三两,人 
仲景方) 
伤寒喘急∶防己、人参等分。为末。桑白汤服二钱,不拘老小。 
肺痿喘嗽∶汉防己末二钱。浆水一盏,煎七分,细呷。(《儒门事亲》) 
肺痿咯血多痰者∶汉防己、葶苈等分。为末。糯米饮每服一钱。(《古今录验》) 
鼻衄不止∶生防己末,新汲水服二钱,仍以少许搐之。(《圣惠方》) 
霍乱吐利∶防己、白芷等分。为末。新汲水服二钱。(《圣惠方》) 
目睛暴痛∶防己酒浸三次,为末。每一服二钱,温酒下。(《摘玄方》) 
解雄黄毒∶防己,煎汁服之。(《肘后方》) 
x实x 
【主治】脱肛。焙研,煎饮代茶(《肘后》)。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通草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木通(士良)、附支(《本经》)、 
时珍曰∶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 
也。宋本草混注为一,名实相乱,今分出之。 
【集解】《别录》曰∶通草,生石城山谷及山阳。正月、二月采枝,阴干。 
弘景曰∶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 
者良。或云即 藤茎也。 
恭曰∶此物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子长三、四寸,核黑瓤白,食 
之甘美。南人谓为燕覆子,或名乌覆子。遇七、八月采之。 
藏器曰∶江东人呼为蓄 子,江西人呼为拿子,如 袋,瓤黄子黑,食之去皮。苏云色 
白者,乃猴 也。 
颂曰∶今泽、潞、汉中、江淮、湖南州郡亦有之。藤生,蔓大如指,其茎干大者径三寸。 
一枝五叶,颇类石苇,又似芍药,三叶相对。夏秋开紫花,亦有白花者。结实如小木瓜,食 
之甘美,即陈士良本草所谓桴 子也。其枝,今人 
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其通脱木稀有用者。或以木通为葡萄苗者,非矣。按∶张氏《燕 
吴行纪》载∶扬州甘泉东院两廊前有通草,其形如椿 
不同,或别一物也。 
时珍曰∶今之木通,有紫、白二色∶紫者皮浓味辛;白者皮薄味淡。《本经》言味辛,《别 
录》言味甘,是二者皆能通利也。 
【气味】辛,平,无毒。《别录》曰∶甘。权曰∶微寒。 
普曰∶神农、黄帝∶辛;雷公∶苦。 
杲曰∶味甘而淡,气平味薄。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去恶虫(《本经》)。 
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 
折, 鼻息肉,堕胎,去三虫(《别录》)。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 
水肿浮大(甄权)。 
利诸经脉寒热不通之气(孟诜)。理风热,小便数急疼,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食之 
,有效(士良)。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 
脓, 
治疮疖,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羸劣乳结,及下乳 
(大明)。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藏器)。主诸 疮,喉痹咽痛,浓煎含咽( 
)。通经利窍,导小肠火(杲)。 
【发明】杲曰∶本草十剂∶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夫防己大苦寒,能泻血中 
湿热之滞,又通大便。通草甘淡,能助西方秋气下降,利小便,专泻气滞也。肺受热邪,津 
液气化之原绝,则寒水断流,膀胱受湿热,癃闭约缩,小便不通,宜此治之。其症胸中烦热, 
口燥舌干,咽干,大渴引饮,小便淋沥,或闭塞不通,胫酸脚热,并宜通草主之。凡气味与 
之同者,茯苓、泽泻、灯草、猪苓、琥珀、瞿麦、车前子之类,皆可以渗湿利小便,泄其滞 
气也。又曰∶木通下行,泄小肠火,利小便,与琥珀同功,无他药可比。 
时珍曰∶木通手厥阴心包络、手足太阳小肠、膀胱之药也。故上能通心清肺,治头痛, 
利九窍;下能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治遍身拘痛。《本经》及《别录》皆不言及利 
小便治淋之功,甄权、日华子辈始发扬之。盖其能泄丙丁之火,则肺不受邪,能通水道。水 
源既清,则津液自化,而诸经之湿与热,皆由小便泄去。故古方导赤散用之,亦泻南补北、 
扶西抑东之意。杨仁斋《直指方》言∶人遍身胸腹隐热,疼痛拘急,足冷,皆是伏热伤血。 
血属于心,宜木通以通心窍,则经络流行也。 
【附方】旧三,新一。心热尿赤,面赤唇干,切牙口渴∶导赤散∶用木通、生地黄、炙 
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入竹叶七片,水煎服。 
(钱氏方) 
金疮 折∶通草,煮汁酿酒,日饮。 
鼠 不消∶方同上。 
x根x 
【主治】项下瘿瘤(甄权)。 
x子x 
【气味】甘,寒,无毒。 
诜曰∶平,南人多食之,北人不知其功。 
【主治】浓肠胃,令人能食,下三焦恶气,续五脏断绝气,使语声足气,通十二经脉。 
和核食之(孟诜)。除三焦客热,胃口热闭,反胃不下食(士良)。止渴,利小便(时珍)。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通脱木
内容:(《法象》) 
【释名】通草(《纲目》)、活 (音夺)、离南。 
颂曰∶《尔雅》∶离南、活 ,即通脱也。《山海经》名寇脱。又名倚商。 
杲曰∶阴窍涩而不利,水肿闭而不行,用之立通,因有通草之名。与木通同功。 
嘉谟曰∶白瓤中藏,脱木得之,故名通脱。 
【集解】藏器曰∶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蓖麻。其茎空心,中有白瓤,轻白可爱,女人取 
以饰物,俗名通草。 
颂曰∶郭璞言∶生江南,高丈许,大叶似荷而肥,茎中瓤正白。今园圃亦有种莳者,或 
作蜜煎充果,食之甘美。 
时珍曰∶蔓生山中。茎大者围数寸。 
【气味】甘、淡,寒,无毒。 
杲曰∶甘,平。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闭,泻肺(李杲)。 
解诸毒虫痛(苏颂)。明目退热,下乳催生(汪机)。 
【发明】杲曰∶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