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气鼓胀,大小便涩∶羊桃根、桑白皮、木通、大戟(炒)各半斤(锉)。水一斗,煮 
五升, 
熬如稀饧。每空心茶服一匙。二便利,食粥补之。(《圣惠方》) 
蜘蛛咬毒∶羊桃叶捣敷之,立愈。(《备急方》)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络石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石鲮(《本经》吴普作鲮石)、石龙藤(《别录》)、悬石(同)、耐冬(恭)、云 
花 
(《普》)、云英(《普》)、云丹(《普》)、石血(恭)、云珠(《普》。别录又名略石、领石、 
明石、石磋)。恭曰∶俗名耐冬。以其包络石木而生,故名络石。山南人谓之石血,疗产后 
血结,大良 
【集解】《别录》曰∶络石生太山川谷,或石山之阴,或高山岩石上,或生人间。五 
月采。 
弘景曰∶不识此药,方法无用者。或云是石类,既生人间,则非石,犹如石斛等系石为 
名 
恭曰∶此物生阴湿处,冬夏常青,实黑而圆,其茎蔓延绕树石侧。若在石间者,叶细浓 
而圆短;绕树生者,叶大而薄。人家亦种之为饰。 
保升曰∶所在有之,生木石间,凌冬不凋,叶似细橘叶。茎节着处,即生根须,包络石 
旁。花白子黑。六月、七月采茎叶,日干。 
藏器曰∶在石者良,在木者随木性有功,与薜荔相似。更有石血、地锦等十余种藤,并 
是其类。大略皆主风血,暖腰脚,变白不老。苏恭言石血即络石,殊误矣。络石叶圆正青; 
石血叶尖,一头赤色。 
时珍曰∶络石贴石而生。其蔓折之有白汁。其叶小于指头,浓实木强,面青背淡,涩 
而不光。有尖叶、圆叶二种,功用相同,盖一物也。苏恭所说不误,但欠详耳。 
x茎叶x 
【修治】雷曰∶凡采得,用粗布揩去毛了,以熟甘草水浸一伏时,切晒用。 
【气味】苦,温,无毒。《别录》曰∶微寒。普曰∶神农∶苦,小温;雷公∶苦,平, 
无毒;扁鹊、桐君∶甘,无毒。 
当之曰∶大寒。药中君也。采无时。 
时珍曰∶味甘、微酸、不苦。 
之才曰∶杜仲、牡丹为之使。恶铁落,畏贝母、菖蒲。杀殷 毒。 
【主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闭,水浆不下(《本经》)。大惊 
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久服轻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 
。通神(《别录》)。主一切风,变白宜老(藏器)。蝮蛇疮毒,心闷,服汁并洗之。刀斧伤疮 
,敷之立瘥(恭)。 
【发明】时珍曰∶络石性质耐久,气味平和。神农列之上品,李当之称为药中之君。其 
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变白耐老。即医家鲜知用者,岂以其近贱而忽之耶?服之当浸酒耳 
。《仁存堂方》云∶小便白浊,缘心肾不济,或由酒色,遂至已甚,谓之上淫。盖有虚热而 
肾不足,故土邪干水。史载之言∶夏则土燥水浊,冬则土坚水清,即此理也。医者往往峻补 
,其疾反甚。惟服博金散,则水火既济,源洁而流清矣。用络石、人参、茯苓各二两,龙骨 
()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日二服。 
【附方】旧一,新二。 
小便白浊∶方同上。 
喉痹肿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神验∶方∶用络石草一两。水一升,煎一大盏。细细 
呷之,少顷即通。(《外台秘要》) 
痈疽 痛,止痛∶灵宝散∶用鬼系腰(生竹篱阴湿石岸间,络石而生者,好;络木者, 
无 
用。其藤柔细,两叶相对,形生三角,用茎叶)一两(洗晒,勿见火),皂荚刺一两(新瓦 
炒黄 
),甘草节半两,大栝蒌一个(取仁炒香),乳香、没药各三钱。每服二钱,水一盏,酒半盏 
,慢火煎至一盏,温服。(《外科精要》)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木莲
内容:(《拾遗》) 
【释名】薜荔(《拾遗》)、木馒头(《纲目》)、鬼馒头。 
时珍曰∶木莲、馒头,象其实形也。薜荔(音壁利),未详。《山海经》作草荔。 
【集解】藏器曰∶薜荔夤缘树木,三、五十年渐大,枝叶繁茂。叶圆,长二、三寸,浓 
若石苇。生子似莲房,打破有白汁,停久如漆。中有细子,一年一熟,子亦入药,采无时。 
颂曰∶薜荔、络石极相类,茎叶粗大如藤状。木莲更大于络石,其实若莲房。 
时珍曰∶木莲,延树木垣墙而生,四时不凋,浓叶茎强,大于络石。不花而实,实大如 
杯,微似莲蓬而稍长,正如无花果之生者。六、七月,实内空而红;八月后,则满腹细子 
,大如稗子,一子一须。其味微涩,其壳虚轻,乌、鸟、童儿皆食之。 
x叶x 
【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背痈,干末服之,下利即愈(颂)。主风血,暖腰脚,变白不衰(藏器)。治血 
淋痛涩。藤叶一握,甘草(炙)一分,日煎服之(时珍)。 
【发明】艾晟曰∶《图经》言薜荔治背疮。近见宜兴县一老举人,年七十余,患发背。 
村中无医药,急取薜荔叶烂研绞汁,和蜜饮数升,以滓敷之,后用他药敷贴遂愈。其功实在 
薜荔,乃知《图经》之言不妄。 
x藤汁x 
【主治】白癜风, 疡风,恶疮疥癣,涂之(大明)。 
x木莲x 
【气味】甘,平,涩,无毒。 
时珍曰∶岭南人言∶食之发瘴。 
【主治】壮阳道,尤胜(颂)。固精消肿,散毒止血,下乳,治久痢肠痔,心痛阴 ( 
时珍)。 
【附方】新八。 
惊悸遗精∶木馒头(炒)、白牵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用米饮调下。 (《乾坤秘韫》) 
阴 囊肿∶木莲(即木馒头),烧研,酒服二钱。又方∶木馒头子、小茴香等分。为末。 
每 
空心酒服二钱,取效。(《集简》) 
酒痢肠风∶黑散子∶治风入脏,或食毒积热,大便鲜血,疼痛肛出,或久患酒痢∶木馒 
头 
(烧存性)、棕榈皮(烧存性)、乌梅(去核)、粉草(炙)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 
煎服 
肠风下血,大便更涩∶木馒头(烧)、枳壳(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槐花酒下。(杨 
《家藏方》)。 
大肠脱下∶木馒头(连皮子切炒)、茯苓、猪苓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亦治 
梦遗,名锁阳丹。(《普济方》) 
一切痈疽初起,不问发于何处∶用木莲四十九个。揩去毛,研细,酒解开,温服。功与 
忍冬草相上下。(陈自明《外科精要》) 
乳汁不通∶木莲二个,猪前蹄一个。烂煮食之,并饮汁尽,一日即通。无子妇人食之, 
亦 
【附录】地锦(《拾遗》) 
藏器曰∶味甘,温,无毒。主破老血,产后血结,妇人瘦损 
,不能饮食,腹中有块,淋沥不尽,赤白带下,天行心闷。并煎服之,亦浸酒。生淮南林下 
,叶如鸭掌,藤蔓着地,节处有根,亦缘树石,冬月不死。山人产后用之。一名地噤。 
时珍曰∶别有地锦草,与此不同,见草之六。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扶芳藤
内容:(《拾遗》) 
【释名】滂藤。 
【集解】藏器曰∶生吴郡。藤苗小时如络石,蔓延树木。山人取枫树上者用,亦如桑上 
寄生之意。忌采冢墓间者。隋朝稠禅师作青饮进炀帝止渴者,即此。 
x茎、叶x 
【气味】苦,小温,无毒。 
【主治】一切血,一切气,一切冷,大主风血腰脚,去百病。久服延年,变白不老。锉 
细,浸酒饮(藏器)。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常春藤
内容:(《拾遗》) 
【释名】土鼓藤(《拾遗》)、龙鳞薜荔(《日华》)。 
藏器曰∶小儿取其藤,于地打作鼓声,故名土鼓。李邕改为常春藤。 
【集解】藏器曰∶生林薄间,作蔓绕草木上。其叶头尖。结子正圆,熟时如珠,碧色。 
【气味】茎叶∶苦;子∶甘,温,无毒。 
【主治】风血羸老,腹内诸冷血闭,强腰脚,变白。煮服、浸酒皆宜(藏器)。凡一切 
痈 
疽肿毒初起,取茎叶一握,研汁和酒温服,利下恶物,去其根本(时珍。《外科精要》)。 
【附方】新二。 
疔疮黑凹∶用发绳扎住,将尖叶薜荔捣汁,和蜜一盏服之。外以葱、蜜捣敷四围。(《圣 
惠方》) 
衄血不止∶龙鳞薜荔,研水饮之。(《圣济录》)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千岁
内容:(《别录》上品) 
【校正】并入有名未用《别录》 根。 
【释名】 芜(《别录》)、苣瓜(《拾遗》)。 
藏器曰∶此藤冬只凋叶,大者盘薄,故曰千岁 。 
【集解】《别录》曰∶千岁 生太山川谷。 
弘景曰∶藤生如葡萄,叶似鬼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