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味】甘,温,无毒。时珍曰∶甘、涩,凉。 
【主治】石濡∶明目益精气。令人不饥渴,轻身延年(《别录》)。石蕊∶主长年不饥( 
藏器)。生津润咽,解热化痰(时珍)。 

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
地衣草
内容:(《日华》) 
【校正】并入《拾遗》土部仰天皮。 
【释名】仰天皮(《拾遗》)、掬天皮(《拾遗》)。 
【集解】大明曰此乃阴湿地被日晒起苔藓也。 
藏器曰∶即湿地上苔衣如草状者耳。 
【气味】苦,冷,微毒。藏器曰∶平,无毒。 
【主治】卒心痛中恶,以人垢腻为丸,服七粒。又主马反花疮,生油调敷(大明)。明 
目 
(藏器)。研末,新汲水服之,治中暑(时珍)。 
【附方】新三。 
身面丹肿,如蛇状者∶以雨滴阶上苔痕水花,涂蛇头上,即愈。(危氏《得效方》)。 
雀目夜昏∶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取地衣草,阴干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一月愈。 
(崔知悌方)。 
阴上粟疮∶取停水湿处干卷皮,为末。敷之,神效。(《外台秘要》) 

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
垣衣
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垣嬴(《别录》)、天韭(《别录》)、鼠韭(《别录》)、昔邪(《别录》)。 
【集解】《别录》曰∶垣衣生古垣墙阴或屋上。三月三日采,阴干。 
恭曰∶此即古墙北阴青苔衣也。其生石上者名昔邪,一名乌韭;生屋上者名屋游。 
形并相似,为疗略同。江南少墙,故陶弘景云∶方不复用,俗中少见也。 
时珍曰∶此乃砖墙城垣上苔衣也。生屋瓦上者,即为屋游。 
【气味】酸,冷,无毒。 
【主治】黄胆心烦,咳逆血气,暴热在肠胃,暴风口噤,金疮内塞,酒渍服之。久服补 
中益气,长肌肉,好颜色(《别录》)。捣汁服,止衄血。烧灰油和,敷汤火伤(时珍)。 

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
屋游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瓦衣(《纲目》)、瓦苔(《嘉 》)、瓦藓(《纲目》)、博邪。 
【集解】《别录》曰∶屋游生屋上阴处。八月、九月采。 
弘景曰∶此古瓦屋上青苔衣也。剥取用之。 
时珍曰∶其长数寸者,即为瓦松也。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浮热在皮肤,往来寒热,利小肠膀胱气(《别录》)。止消渴(之才)。小儿痫热, 
时气烦闷(《开宝》)。煎水入盐漱口,治热毒牙龈宣露。研末,新汲水调服二钱,止鼻衄 
(时珍)。 
【发明】时珍曰∶《别录》主治之证,与《本经》乌韭文相同,盖一类,性气不甚辽远 
也。 
【附方】新一。 
犬咬∶旧屋瓦上刮下青苔屑,按之即止。(《经验方》) 

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
昨叶何草
内容:(《唐本草》 
【释名】瓦松(《唐本》)、瓦花(《纲目》)、向天草(《纲目》),赤者名铁脚婆罗门草 
(《纲目》)、天王铁塔草。 
时珍曰∶其名殊不可解。 
颂曰∶瓦松,如松子作层,故名。 
【集解】恭曰∶昨叶何草生上党屋上,如蓬。初生高尺余,远望如松栽。 
志曰∶处处有之。生年久瓦屋上。六月、七月采苗,晒干。 
【气味】酸,平,无毒。 
时珍曰∶按∶《庚辛玉册》云∶向天草即瓦松,阴草也。生屋瓦上及深山石缝中。茎如 
漆圆锐,叶背有白毛。有大毒。烧灰淋汁沐发,发即落。误入目,令人瞽。捣汁能结草砂, 
伏雌、雄、砂、汞、白矾。其说与本草无毒及生眉发之说相反,不可不知。 
【主治】口中干痛,水谷血痢,止血(《唐本》)。生眉发膏为要药(马志)。行女子经络 
(苏颂)。大肠下血,烧灰,水服一钱。又涂诸疮不敛(时珍)。 
【附方】旧一,新九。 
小便沙淋∶瓦松(即屋上无根草),煎浓汤乘热熏洗小腹,约两时即通。(《经验良方》)。 
通经破血∶旧屋阴处瓦花(活者)五两(熬膏),当归须、干漆一两(烧烟尽),当门子 
二钱。 
为末,枣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红花汤下。(《摘玄方》)。 
染乌髭发∶干瓦松一斤半,生麻油二斤,同煎令焦,为末。另以生麻油浸涂,甚妙。(《 
圣济录》)。 
头风白屑∶瓦松曝干,烧灰淋汁热洗,不过六、七次。(《圣惠方》)。 
牙龈肿痛∶瓦花、白矾等分,水煎。漱之立效。(《摘玄方》)。 
唇裂生疮∶瓦花、生姜,入盐少许,捣涂。(《摘玄方》)。 
汤火灼伤∶瓦松、生柏叶,同捣敷。干者为末。(《医方摘要》)。 
灸疮不敛∶瓦松,阴干为末。先以槐枝、葱白汤洗,后掺之。立效。(《济生秘览》)。 
恶疮不敛∶方同上。 
风狗咬伤∶瓦松、雄黄,研贴,即不发。(《生生编》) 
【附录】紫衣(《拾遗》) 
藏器曰∶味苦,无毒。主黄胆暴热,目黄沉重,下水 ,亦止热痢,煮服之。作灰淋汁, 
沐头长发。此古木锦花也,石、瓦皆有之,堪染褐。 

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
乌韭
内容:(《本经》下品) 
【校正】移入有名未用《别录》鬼 。 
【释名】石发(《唐本》)、石衣(《日华》)、石苔(《唐本》)、石花(《纲目》)、石马 
鬃(《纲目》)、鬼 与丽同。 
弘景曰∶垣衣,亦名乌韭,而为疗异,非此种类也。 
时珍曰∶《别录》主疗之证,与垣衣相同,则其为一类,通名乌韭,亦无害也。但石发 
与陟厘同名,则有水、陆之性,稍有不同耳。 
【集解】《别录》曰∶乌韭生山谷石上。又曰∶鬼丽,生石上。 之日柔,为沐。 
恭曰∶石苔也。又名石发。生岩石之阴,不见日处,与卷柏相类。 
藏器曰∶生大石及木间阴处,青翠茸茸者,似苔而非苔也。 
大明曰∶此即石衣也。长者可四、五寸。 
【气味】甘,寒,无毒。 
大明曰∶冷,有毒。垣衣为之使。 
【主治】皮肤往来寒热,利小肠膀胱气(《本经》)。疗黄胆,金疮内塞,补中益气(《别 
录》)。烧灰沐头,长发令黑(大明)。 
【附方】新三。 
腰脚风冷∶石花,浸酒饮之。(《圣惠方》)。 
妇人血崩∶石花、细茶(焙为末)、旧漆碟(烧存性)各一匙。以碗盛酒,放锅内煮一 
滚。 
乃 
汤火伤灼∶石苔焙研,敷之。(《海上方》) 
【附录】百蕊草(宋《图经》) 
颂曰∶生河中府、秦州、剑州。根黄白色,形如瓦松, 
茎叶俱青,有如松叶。无花。三月生苗,四月长及五、六寸许。四时采根,晒用。下乳 
汁,顺血脉,调气甚佳。 
时珍曰∶乌韭,是瓦松之生于石上者;百蕊草,是瓦松之生于地下者也。 

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
土马鬃
内容:(宋《嘉 》) 
【集解】禹锡曰∶所在背阴古墙垣上有之。岁多雨则茂盛。或以为垣衣,非也。垣衣、 
生垣墙之侧。此生垣墙之上,比垣衣更长,故谓之马鬃,苔之类也。 
时珍曰∶垣衣乃砖墙上苔衣,此乃土墙上乌韭也。 
【气味】甘、酸,寒,无毒。 
【主治】骨热败烦,热毒壅衄鼻(《嘉 》)。沐发令长黑,通大小便(时珍)。 
【附方】新五。 
九窍出血∶墙头苔, 塞之。(《海上方》)。 
鼻衄不止∶寸金散∶用墙上土马鬃二钱半,石州黄药子五钱。为末。新水服二钱,再服 
立止。(《卫生宝鉴》)。 
二便不通∶土马鬃,水淘净,瓦爆过,切。每服二钱,水一盏,煎服。(《普济》)。 
耳上湿疮∶土马鬃、井中苔等分。为末。灯盏内油和,涂之。(《圣济录》)。 
少年发白∶土马鬃、石马鬃、五倍子、半夏各一两,生姜二两,胡桃十个,胆矾半两为 
末,捣作一块。每以绢袋盛一弹子,用热酒入少许,浸汁洗发。一月神效。(《圣济录》) 

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
卷柏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万岁(《本经》)、长生不死草(《纲目》)、豹足(《吴普》)、求股(《别录》)、 
交时(《别录》)。 
时珍曰∶卷柏、豹足,象形也。万岁、长生,言其耐久也。 
【集解】《别录》曰∶卷柏生常山山谷石间。五月、七月采,阴干。 
弘景曰∶今出近道。丛生石土上,细叶似柏,屈藏如鸡足,青黄色。用之,去下近沙石 
处。 
禹锡曰∶出建康。 
《范子计然》曰∶出三辅。 
颂曰∶今关陕及沂、兖诸州亦有之。宿根紫色多须。春生苗,似柏叶而细,拳挛如鸡足, 
高三、五寸。无花、子,多生石上。 
【修治】时珍曰∶凡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