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恭谓白菘似蔓荆者,误矣。根叶俱不同,而白菘根坚小,不可食。又言南北变种者,盖 
指蔓荆、紫菘而言。紫菘根似蔓荆而叶不同,种类亦别。又言北土无菘者,自唐以前或然, 
近则白菘、紫菘南北通有。惟南土不种蔓荆,种之亦易生也。苏颂漫为两可之言,汪机妄起 
臆断之辨,俱属谬误,今悉正之。 
x茎叶x 
【气味】甘,温,无毒。 
大明曰∶凉,微毒。多食发皮肤风瘙痒。 
诜曰∶发风冷内虚人不可食,有热人食亦不发病,性冷可知。《本草》言性温,未解其 
意。 
弘景曰∶性和利人,多食似小冷。张仲景言药中有甘草,食菘即令病不除也。 
颂曰∶有小毒不可食多,多则以生姜解之。 
瑞曰∶夏至前食,发气动疾。有足疾者忌之。 
时珍曰∶气虚胃冷人多食,恶心吐沫,气壮人则相宜。 
【主治】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别录》)。 
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气嗽。冬汁尤佳(萧炳)。和中,利大小便(宁原)。 
【附方】旧一,新二。 
小儿赤游,行于上下,至心即死∶菘菜捣敷之,即止。(张杰《子母秘录》)。 
漆毒生疮∶白菘菜捣烂涂之。 
飞丝入目∶白菜揉烂帕包,滴汁三、二点入目,即出。(《普济方》)。 
x子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作油,涂头长发,涂刀剑不 (音秀。弘景)。 
【附方】旧一。 
酒醉不醒∶菘菜子二合细研,井华水一盏调,为二服。(《圣惠方》) 

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内容:(《别录》上品) 
【释名】时珍曰∶按∶王安石《字说》云∶芥者,界也。发汗散气,界我者也。王祯《农 
书》云∶其气味辛烈,菜中之介然者,食之有刚介之象,故字从介。 
【集解】弘景曰∶芥似菘而有毛,味辣,可生食及作菹。其子可以藏冬瓜。又有莨(音 
郎),作菹甚辣。 
恭曰∶芥有三种∶叶大子粗者,叶可食,子入药用;叶小子细者,叶不堪食,子但作齑 
;又有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从西戎来。 
颂曰∶芥处处有之。有青芥,似菘,有毛,味极辣。紫芥,茎叶纯紫可爱,作齑最美。 
有白芥,见本条。其余南芥、旋芥、花芥、石芥之类,皆菜茹之美者,不能悉录。大抵南土 
多芥。相传岭南无芜菁,有人携种至彼种之,皆变作芥,地气使然耳。 
时珍曰∶芥有数种∶青芥,又名刺芥,似白菘,有柔毛。有大芥,亦名皱叶芥,大叶皱 
纹,色尤深绿,味更辛辣。二芥宜入药用。有马芥,叶如青芥。有花芥,叶多缺刻,如萝卜 
英。有紫芥,茎叶皆紫如苏。有石芥,低小。皆以八、九月下种。冬月食者,俗呼腊菜;春 
月食者,俗呼春菜;四月食者,谓之夏芥。芥心嫩苔,谓之芥蓝,瀹食脆美。其花三月开, 
黄色四出。结荚一、二寸。子大如苏子,而色紫味辛,研末泡过为芥酱,以侑肉食,辛香可 
爱。《岭南异物志》云∶南土芥高五、六尺,子大如鸡子。此又芥之异者也。 
x茎叶x 
【气味】辛,温,无毒。 
诜曰∶煮食动气与风,生食发丹石,不可多食。大叶者良,细叶有毛者害人。 
宁原曰∶有疮疡、痔疾、便血者忌之。 
思邈曰∶同兔肉食,成恶邪病。同鲫鱼食,发水肿。 
【主治】归鼻,除肾经邪气,利九窃,明耳目,安中。久食温中(《别录》)。止咳嗽上 
气,除冷气(《日华》)。主咳逆下气,去头面风(孟诜)。通肺豁痰,利膈开胃(时珍)。 
【发明】时珍曰∶芥性辛热而散,故能通肺开胃,利气豁痰。久食则积温成热,辛散太 
盛,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发人疮痔,而《别录》谓其能明耳目者,盖知暂时之 
快,而不知积久之害也。《素问》云∶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此类 
是矣。陆佃云∶望梅生津,食芥堕泪,五液之自外至也。慕而涎垂,愧而汗出,五液之自内 
生也。 
【附方】新四。 
牙龈肿烂,出臭水者∶芥菜秆烧存性,研末,频敷之,即愈。 
飞丝入目∶青菜汁点之如神。(《摘玄方》)。 
漆疮搔痒∶芥菜煎汤,洗之。(《千金方》)。 
痔疮肿痛∶芥叶捣饼,频坐之。(谈野翁《经效方》)。 
x子x 
【气味】辛,热,无毒。 
时珍曰∶多食昏目动火,泄气伤精。 
【主治】归鼻,去一切邪恶疰气,喉痹(弘景)。疰 
气发无常处,及射工毒,丸服之,或捣末醋和涂之,随手有验(苏恭)。 
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涂贴之。又治心痛,酒调 
服之(《日华》)。研末作酱食,香美,通利五脏(孟诜)。研末水调,涂顶囟,止衄血(吴瑞)。 
温中散寒,豁痰利窍,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风冷气痛,口噤唇紧,消散痈肿瘀血(时珍)。 
【发明】时珍曰∶芥子,功与菜同。其味辛,其气散,故能利九窍,通经络,治口噤、 
耳聋、鼻衄之证,消瘀血、痈肿、痛痹之邪。其性热而温中,故又能利气豁痰,治嗽止 
吐,主心腹诸痛。白芥子辛烈更甚,治病尤良。见后本条。 
【附方】旧八,新十六。 
感寒无汗∶水调芥子末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杨起《简便单方》)。 
身体麻木∶芥菜子末,醋调涂之。(《济生秘览》)。 
中风口噤,舌本缩者∶用芥菜子一升研,入醋二升,煎一升,敷颔颊下,效。(《圣惠方》)。 
小儿唇紧∶用马芥子捣汁曝浓,揩破,频涂之。(崔氏《纂要方》)。 
喉痹肿痛∶芥子末,水和敷喉下,干即易之。又用辣芥子研末,醋调取汁,点入喉内。 
待喉内鸣,却用陈麻骨烧烟吸入,立愈。(并《圣惠方》)。 
耳卒聋闭∶芥子末,人乳汁和,以绵裹塞之。(《外台秘要》)。 
雀目不见∶真紫芥菜子,炒黑为末,用羊肝一具,分作八服。每用芥末三钱,捻肝上, 
笋箨裹定,煮熟冷食,以汁送下。(《圣济总录》)。 
目中翳膜∶芥子一粒,轻手 入眼中。少顷,以井华水、鸡子清洗之。(《总录》)。 
眉毛不生∶芥菜子、半夏等分,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搽,数次即生。(孙氏《集效方》)。 
鬼疰劳气∶芥子三升,研末,绢袋盛,入三斗酒中七日,温服,一日三次。(《广济方》)。 
热痰烦运∶方见白芥。 
霍乱吐泻∶芥子捣细,水和敷脐上。(《圣济总录》)。 
反胃吐食∶芥子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上气呕吐∶芥子末,蜜丸梧子大,井华水寅时下七丸,申时再服。(《千金方》)。 
脐下绞痛∶方同上。 
腰脊胀痛∶芥子末调酒,贴之立效。(《摘玄方》)。 
走注风毒作痛∶用小芥子末,和鸡子白涂之。(《圣惠》)。 
一切痈肿∶猪胆汁和芥子末贴之,日三上。猪脂亦可。(《千金翼》)。 
痈肿热毒∶家芥子末同柏叶捣涂,无不愈者,大验。得山芥更妙。(《千金翼》)。 
热毒瘰 ∶小芥子末,醋和贴之。看消即止,恐损肉。(《肘后》)。五种 疾∶芥子末, 
以水、蜜和敷,干即易之。(《广济方》)。 
射工中人有疮∶用芥子末和苦酒浓涂之。半日痛即止。(《千金方》)。 
妇人经闭不行,至一年者,脐腹痛,腰腿沉重,寒热往来∶用芥子二两,为末。每服二 
钱,热酒食前服。(《仁存方》)。 
阴证伤寒,腹痛厥逆∶芥菜子研末,水调贴脐上。(《生生编》) 

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白芥
内容:(宋《开宝》附) 
【释名】胡芥(《蜀本草》)、蜀芥。 
时珍曰∶其种来自胡戎而盛于蜀,故名。 
【集解】恭曰∶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从戎中来。 
藏器曰∶白芥生太原、河东。叶如芥而白,为茹食之甚美。 
保升曰∶胡芥,近道亦有之,叶大子白且粗,入药及啖最佳,而人间未多用之。 
时珍曰∶白芥处处可种,但人知莳之者少尔。以八、九月下种,冬生可食。至春深茎 
高二、三尺,其叶花而有丫,如花芥叶,青白色。茎易起而中空,性脆,最畏狂风大雪,须 
谨护之,乃免折损。三月开黄花,香郁。结角如芥角,其子大如粱米,黄白色。又有一种茎 
大而中实者尤高,其子亦大。此菜虽是芥类,迥然别种也,然入药胜于芥子。 
x茎叶x 
【气味】辛,温,无毒。 
时珍曰∶《肘后方》言热病患不可食胡芥,为其性暖也。 
【主治】冷气(藏器)。安五脏,功与芥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