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3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亦取其陈久无木气,如栗子去木气之义尔。 
【气味】酸,温,无毒。 
思邈曰∶酸、咸,温,涩。诜曰∶不可多食,损齿及骨。 
【主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别录》)。治香港脚冲心,取嫩者一颗,去 
子,煎服,佳。强筋骨,下冷气,止呕逆,心膈痰唾,消食,止水利后渴不止,作饮服之( 
《藏器》)。止吐泻奔豚,及水肿冷热痢,心腹痛(大明)。调营卫,助谷气(雷 )。去湿和 
胃,滋脾益肺,治腹胀善噫,心下烦痞(好古)。 
【发明】杲曰∶木瓜,入手、足太阴血分,气脱能收,气滞能和。 
弘景曰∶木瓜最疗转筋。如转筋时,但呼其名及书上作木瓜字,皆愈。此理亦不可解。 
俗人拄木瓜杖,云利筋胫也。 
宗 曰∶木瓜得木之正,酸能入肝,故益筋与血。病腰肾脚膝无力,皆不可缺也。人以 
铅霜或胡粉涂之,则失酢味,且无渣,盖受金之制也。 
时珍曰∶木瓜所主霍乱、吐利、转筋、香港脚,皆脾胃病,非肝病也。肝虽主筋,而转筋 
则由湿热、寒湿之邪袭伤脾胃所致,故筋转必起于足腓。腓及宗筋皆属阳明。木瓜治转筋, 
非益筋也,理脾而伐肝也。土病则金衰而木盛,故用酸温以收脾肺之耗散,而借其走筋以平 
肝邪,乃土中泻木以助金也。木平则土得令而金受荫矣。《素问》云∶酸走筋。筋病无多食 
酸。孟诜云∶多食木瓜,损齿及骨。皆伐肝之明验,而木瓜入手、足太阴,为脾、肺药,非 
肝药,益可征矣。又《针经》云∶多食酸,令人癃。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 
出入,流入胃中,下去膀胱,胞薄以软,得酸则缩卷,约而不通,故水道不利而癃涩也。罗 
天益《宝鉴》云∶太保刘仲海日食蜜煎木瓜三、五枚,同伴数人皆病淋疾,以问天益。天益 
曰∶此食酸所致也,但夺食则已。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所营,伤在五味。五味太过, 
皆能伤人,不独酸也。又陆佃《埤雅》云∶俗言梨百损一益, 百益一损。故《诗》云∶投 
我以木瓜。取其有益也。 
【附方】旧二,新十。 
项强筋急不可转侧,肝、肾二脏受风也∶用宣州木瓜二个(取盖去瓤),没药二两,乳 
香 
二钱半。二味入木瓜内缚定,饭上蒸三、四次,烂研成膏。每用三钱,入生地黄汁半盏,无 
灰酒二盏,暖化温服。许叔微云∶有人患此,自午后发,黄昏时定。予谓此必先从足起。足 
少阴之筋自足至项。筋者肝之合。今日中至黄昏,阳中之阴,肺也。自离至兑,阴旺阳弱之 
时。故《灵宝毕法》云∶离至干,肾气绝而肝气弱。肝、肾二脏受邪,故发于此时。予授此 
及都梁丸,服之而愈。(《本事方》) 
香港脚肿急∶用木瓜切片,囊盛踏之。广德顾安中,患香港脚筋急腿肿。因附舟,以足阁一 
袋 
医录》) 
脚筋挛痛∶用木瓜数枚,以酒、水各半,煮烂捣膏,乘热贴于痛处,以帛裹之。冷即换, 
日三、五度。(《食疗本草》) 
脐下绞痛∶木瓜三片,桑叶七片,大枣三枚。水三升,煮半升,顿服即愈。(《食疗》) 
小儿洞痢,木瓜捣汁,服之。(《千金方》) 
霍乱转筋∶木瓜一两,酒一升,煎服。不饮酒者,煎汤服。仍煎汤,浸青布裹其足。(《 
圣惠》) 
霍乱腹痛∶木瓜五钱,桑叶三片,枣肉一枚。水煎服。(《圣惠方》) 
四蒸木瓜丸治肝、肾、脾三经气虚,为风寒暑湿相搏,流注经络。凡遇六气更变,七情 
不和,必至发动,或肿满,或顽痹,憎寒壮热,呕吐自汗,霍乱吐利。用宣州大木瓜四个, 
切盖剜空听用∶一个入黄 、续断末各半两于内;一个入苍术、橘皮末各半两于内;一个入 
乌药、黄松节末各半两于内(黄松节即茯神中心木也);一个入威灵仙、苦葶苈末各半两于 
内。 
以原盖簪定,用酒浸透,入甑内蒸熟、晒,三浸、三蒸、三晒,捣末,以榆皮末、水和,糊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御药院方》) 
肾脏虚冷,气攻腹胁,胀满疼痛。用大木瓜三十枚,去皮、核,剜空,以甘菊花末、青 
盐末各一斤填满,置笼内蒸熟,捣成膏,入新艾茸二斤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米饮下三十 
丸,日二。(《圣济总录》) 
发槁不泽∶木瓜浸油,梳头。(《圣惠方》) 
反花痔疮∶木瓜为末,以鳝鱼身上涎调,贴之,以纸护住。(《医林集要》) 
辟除壁虱∶以木瓜切片,铺于席下。( 仙《神隐》) 
x木瓜核x 
【主治】霍乱烦躁气急,每嚼七粒,温水咽之(时珍。出《圣惠》)。 
x枝、叶、皮、根x 
【气味】并酸、涩,温,无毒。 
【主治】煮汁饮,并止霍乱、吐下、转筋,疗香港脚(《别录》)。枝,作杖,利筋脉。根 
、叶,煮汤淋足胫,可以已蹶。木材作桶濯足,甚益人(苏颂)。枝、叶煮汁饮,治热痢(时 
珍。出《千金》)。 
x花x 
【主治】面黑粉滓(方见李花)。 

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
楂子
内容:(音渣。《食疗》) 
【校正】原附木瓜下,今分出。 
【释名】木桃(《埤雅》)、和圆子。 
时珍曰∶木瓜酸香而性脆。木桃酢涩而多渣,故谓之楂,《雷公炮炙论》和圆子即此也 
【集解】《藏器》曰∶楂子生中都,似 而小,江外常为果食,北土无之。 
颂曰∶处处有之,孟州特多。 
弘景曰∶《礼》云∶楂梨钻之。谓钻去核也。郑玄不识,以为梨之不臧者。郭璞以为似 
梨而酢涩。古以为果,今不入例矣。 
时珍曰∶楂子乃木瓜之酢涩者,小于木瓜,色微黄,蒂、核皆粗,核中之子小圆也。按 
∶王祯《农书》云∶楂似小梨,西川、唐、邓间多种之。味劣于梨与木瓜,而入蜜煮汤, 
则香美过之。《庄子》云∶楂、梨、橘、柚皆可于口。《淮南子》云∶树楂、梨、橘,食之 
则美,嗅之则香。皆指此也。 
【气味】酸,涩,平,无毒。 
诜曰∶多食伤气,损齿及筋。 
【主治】断痢(弘景)。去恶心咽酸,止酒痰黄水(藏器)。煮汁饮,治霍乱转筋,功与 
木瓜相近(孟诜)。 

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

内容:(音冥渣。宋《图经》) 
【校正】原附木瓜下,今分出。 
【释名】蛮楂(《通志》)、瘙楂(《拾遗》)、木李(《诗经》)、木梨(《埤雅》)。 
时珍曰∶木李生于吴越,故郑樵《通志》谓之蛮楂。云俗呼为木梨,则 楂盖蛮楂之讹 
也。 
【集解】颂曰∶ 楂木、叶、花、实酷类木瓜,但比木瓜大而黄色。辨之惟看蒂间别有 
重蒂如乳者为木瓜,无此则 楂也。可以进酒去痰。道家生压取汁,和甘松、玄参末作湿香 
,云甚爽神也。 
诜曰∶ 楂气辛香,置衣箱中杀蠹虫。 
时珍曰∶ 楂,乃木瓜之大而黄色无重蒂者也;楂子,乃木瓜之短小而味酢涩者也; 
,则楂类之生于北土者也。三物与木瓜皆是一类各种,故其形状功用不甚相远,但木瓜得 
木之正气,为可贵耳。 
【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解酒去痰(弘景)。食之去恶心,止心中酸水(藏器)。煨食,止痢。浸油梳头, 
治发白、发赤(大明)。煮汁服,治霍乱转筋(吴瑞)。 

果部第三十卷
果之二
内容:(音温孛。宋《开宝》) 
【释名】时珍曰∶ ,性温而气 ,故名。 (音孛),香气也。 
【集解】志曰∶ 生北土,似楂子而小。 
颂曰∶今关陕有之,沙苑出者更佳。其实大抵类楂,但肤慢而多毛,味尤甘。其气芬馥 
,置衣笥中亦香。 
藏器曰∶树如林檎,花白绿色。 
宗 曰∶食之须净去浮毛,不尔损人肺。花白色,亦香。最多生虫,少有不蛀者。 
时珍曰∶ ,盖 楂之类生于北土者,故其形状功用皆相仿佛。李 《南海药录》言 
∶关中谓林檎为 。按∶《述征记》云∶林檎佳美。 微大而状丑有毛,其味香,关辅 
乃有,江南甚希。观此则林檎、 ,盖相似而二物也。李氏误矣。 
【气味】酸、甘,微温,无毒。 
士良曰∶发毒热,秘大小肠,聚胸中痰,壅涩血脉,不宜多食。 
瑞曰∶同车螯食,发疝气。 
【主治】温中,下气消食,除心间酸水,去臭,辟衣鱼(《开宝》)。去胸膈积食,止渴 
除烦。将卧时,啖一、两枚,生、熟皆宜(苏颂。宗 曰∶卧时啖此太多,亦痞塞胃脘也)。 
主水泻肠虚烦热,散酒气,并宜生食(李 )。 
x木皮x 
【主治】捣末,敷疮(苏颂)。 

果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