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4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丸,食 
化食消痰,胸中热气∶用橘皮半两。微熬,为末。水煎代茶,细呷。(《心镜》) 
下焦冷气∶干陈橘皮一斤。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食前温酒下三十丸。(《食疗本草》) 
香港脚冲心或心下结硬,腹中虚冷∶陈皮一斤,和杏仁五两(去皮尖)熬,少加蜜,捣和 
丸 
老人气秘∶方同上。(《济生》) 
大肠秘塞∶陈皮连白,酒煮,焙,研末。每温酒服二钱,一方米饮下。(《普济》) 
途中心痛∶橘皮去白,煎汤饮之,甚良。(谈野翁方) 
食鱼蟹毒∶方同上。(《肘后》) 
风痰麻木,凡手及十指麻木,大风麻木,皆是湿痰死血∶用橘红一斤,逆流水五碗,煮 
烂 
脾寒诸疟不拘老少孕妇,只两服便止∶真橘皮(去白,切),生姜自然汁浸过一指,银 
器 
内重汤煮,焙干,研末。每服三钱,用隔年青州枣十个,水一盏,煎半盏,发前服,以枣下 
之。(《适用方》) 
小儿疳瘦,久服消食和气,长肌肉∶用陈橘皮一两,黄连(以米泔水浸一日)一两半。 
研 
末,入麝三分,用猪胆盛药,以浆水煮熟取出,用粟米饭和丸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 
饮下。(钱氏《小儿方》) 
产后尿秘不通者∶陈皮一两,去白为末。每空心温酒服二钱,一服即通。此张不愚方也 
。(《妇人良方》) 
产后吹奶∶陈皮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即散。 
妇人乳痈,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溃,痛不可忍者即不疼,神验不可云喻也∶用真陈橘 
皮,汤浸去白晒,面炒微黄,为末。每服二钱,麝香调酒下。初发者一服见效。名橘香散。 
( 
耳出汁∶陈皮(烧研)一钱,麝香少许。为末。日掺。名立效散。 
鱼骨鲠咽∶橘皮,常含,咽汁即下。(《圣惠方》) 
嵌甲作痛不能行履者∶浓煎陈皮,汤浸良久,甲肉自离,轻手剪去,以虎骨末敷之即安 
。(《医林集要》) 
x青橘皮x 
【修治】时珍曰∶青橘皮乃橘之未黄而青色者,薄而光,其气芳烈。今人多以 
小柑、小柚、小橙伪为之,不可不慎辨之。入药以汤浸去瓤,切片醋拌,瓦炒过用。 
【气味】苦、辛,温,无毒。 
【主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颂)。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治左胁肝 
经积气(元素)。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痛,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时珍)。 
【发明】元素曰∶青橘皮气味俱浓,沉而降,阴也。入厥阴、少阳经,治肝胆之病。 
杲曰∶青皮,乃足厥阴引经之药,能引食入太阴之仓,破滞削坚,皆治在下之病。有滞 
气则破滞气,无滞气则损真气。 
好古曰∶陈皮治高,青皮治低,与枳壳治胸膈、枳实治心下同意。 
震亨曰∶青皮,乃肝胆二经气分药。故人多怒有滞气,胁下有郁积,或小腹疝疼,用之 
以疏通二经,行其气也。若二经实者,当先补而后用之。又云∶疏肝气加青皮,炒黑则入血 
分也。 
时珍曰∶青橘皮,古无用者,至宋时医家始用之。其色青气烈,味苦而辛,治之以醋, 
所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泄之,以苦降之也。陈皮浮而升,入脾、肺气分。青皮沉 
而降,入肝、胆气分。一体二用,物理自然也。小儿消积多用青皮,最能发汗,有汗者不可 
用。说出杨仁斋《直指方》,人罕知之。 
嘉谟曰∶久疟热甚,必结癖块,宜多服清脾汤。内有青皮疏利肝邪,则癖自不结也。 
【附方】旧二,新七。 
快膈汤治冷膈气及酒食后饱满∶用青橘皮一斤,作四分∶四两用盐汤浸,四两用百沸汤 
浸,四两用醋浸,四两用酒浸。各三日取出,去白切丝,以盐一两炒微焦,研末。每用二钱 
,以茶末五分,水煎温服。亦可点服。《经验后方》 
理脾快气∶青橘皮一斤(晒干焙研末),甘草末一两,檀香末半两。和匀收之。每用一、 
二 
法制青皮∶常服安神调气,消食解酒益胃,不拘老人小儿。宋仁宗每食后咀数片,乃邢 
和璞真人所献,名万年草,刘 改名延年草,仁宗以赐吕丞相。用青皮一斤(浸去苦味,去 
瓤,炼净),白盐花五两,炙甘草六两,舶茴香四两。甜水一斗,煮之,不住搅,勿令着底, 
候水尽,慢火焙干,勿令焦,去甘草、茴香,只取青皮,密收用。(王氏《易简方》) 
疟疾寒热∶青皮一两。烧存性,研末。发前,温酒服一钱,临时再服。(《圣惠方》) 
伤寒呃逆,声闻四邻∶四花青皮全者,研末。每服二钱,白汤下。(《医林集要》) 
产后气逆∶青橘皮为末。葱白、童子小便煎二钱,服。(《经验后方》) 
妇人乳癌∶因久积忧郁,乳房内有核如指头,不痛不痒,五、七年成痈,名乳癌,不可 
治 
耳出汁∶青皮烧研末,绵包塞之。 
唇燥生疮∶青皮,烧研,猪脂调涂。 
x橘瓤上筋膜x 
【主治】口渴、吐酒。炒熟,煎汤饮,甚效(大明)。 
x橘核x 
【修治】时珍曰∶凡用,须以新瓦焙香,去壳取仁,研碎入药。 
【气味】苦,平, 
【主治】肾疰腰痛,膀胱气痛,肾冷。炒研,每温酒服一钱,或酒煎服之(大明)。治 
酒风、鼻赤。炒研,每服一钱,胡桃肉一个,擂酒服,以知为度(宗 )。小肠疝气及阴 
核肿 
【发明】时珍曰∶橘核入足厥阴,与青皮同功,故治腰痛 疝在下之病,不独取象于核 
也。《和剂局方》治诸疝痛及内 ,卵肿偏坠,或硬如石,或肿至溃,有橘核丸,用之有效 
。品味颇多,详见本方。 
【附方】新一。 
腰痛∶橘核、杜仲各二两(炒)。研末。每服二钱,盐酒下。(《简便方》) 
x叶x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导胸膈逆气,入厥阴,行肝气,消肿散毒,乳痈胁痛,用之行经(震亨)。 
【附方】新一。 
肺痈∶绿橘叶,洗,捣绞汁一盏,服之。吐出脓血即愈。(《经验良方》) 

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

内容:(宋《开宝》) 
【释名】木奴。 
志曰∶柑,未经霜时犹酸,霜后甚甜,故名柑子。 
时珍曰∶汉李衡种柑于武陵洲上,号为木奴焉。 
【集解】炳曰∶乳柑出西戎者佳。 
志曰∶柑生岭南及江南,树似橘,实亦似橘而圆大,皮色生青熟黄赤。惟乳柑皮入药, 
山 
藏器曰∶柑有朱柑、黄柑、乳柑、石柑、沙柑。橘有朱橘、乳橘、塌橘、山橘、黄淡子 
。此辈皮皆去气调中,实俱堪食,就中以乳柑为上也。 
时珍曰∶柑,南方果也,而闽、广、温、台、苏、抚、荆州为盛,川蜀虽有不及之。其 
树无异于橘,但刺少耳。柑皮比橘色黄而稍浓,理稍粗而味不苦。橘可久留,柑易腐败。柑 
树畏冰雪,橘树略可。此柑、橘之异也。柑、橘皮,今人多混用,不可不辨,详见橘下。案 
∶韩彦直《橘谱》云∶乳柑,出温州诸邑,惟泥山者为最,以其味似乳酪故名。彼人呼为真 
柑,似以它柑为假矣。其木婆娑,其叶纤长,其花香韵,其实圆正,肤理如泽蜡,其大六、 
七寸,其皮薄而味珍,脉不粘瓣,食不留滓,一颗仅二、三核,亦有全无者,擘之香雾 人 
,为柑中绝品也。生枝柑,形不圆,色青肤粗,味带微酸,留之枝间,可耐久也,俟味变甘 
,乃带叶折,故名。海红柑,树小而颗极大,有围及尺者,皮浓色红,可久藏,今狮头柑亦 
是其类也。洞庭柑,种出洞庭山,皮细味美,其熟最早也。甜柑,类洞庭而大,每颗必八瓣 
,不待霜而黄也。木柑,类洞庭,肤粗顽,瓣大而少液,故谓之木也。朱柑,类洞庭而大, 
色绝嫣红,其味酸,人不重之。馒头柑,近蒂起如馒头尖,味香美也。 
【气味】甘,大寒,无毒。颂曰∶冷。 
志曰∶多食令人肺冷生痰,脾冷发痼癖,大肠泻利,发阴汗。 
【主治】利肠胃中热毒,解丹石,止暴渴,利小便(《开宝》)。 
【附方】新一。 
难产∶柑橘瓤,阴干,烧存性,研末。温酒服二钱。(《集效》) 
x皮x 
【气味】辛、甘,寒,无毒。 
时珍曰∶橘皮苦辛温,柑皮辛甘寒。外形虽似,而气味不同。 
诜曰∶多食令肺燥。 
【主治】下气调中(藏器)。解酒毒及酒渴,去白,焙研末,点汤入盐饮之(大明)。治 
产后肌浮,为末酒服(藏器)。伤寒饮食劳复者,浓煎汁服(时珍)。山柑皮∶治咽喉痛,效 
(《 
x核x 
【主治】作涂面药(《苏颂》)。 
x叶x 
【主治】 耳流水或脓血。取嫩头七个,入水数滴,杵取汁滴之,即愈(蔺氏)。 

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