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虫;与葵同食,生流 ;与笋同食, 
【主治】心腹热胀,口干渴(《唐本》)。润心肺大小肠热,解酒毒。腊月瓶封窖粪坑中, 
患天行热狂者,绞汁服,甚良(大明)。和中助脾 
【发明】宗 曰∶蔗汁清,故费煎炼致紫黑色。今医家治暴热,多用为先导;兼啖驼、 
马,解热。小儿多食则损齿生虫者,土制水, 虫属土,得甘即生也。 
震亨曰∶糖生胃火,乃湿土生热,故能损齿生虫,与食枣病龋同意,非土制水也。 
时珍曰∶沙糖性温,殊于蔗浆,故不宜多食。与鱼、笋之类同食,皆不益人。今人每用 
为调和,徒取其适口,而不知阴受其害也。但其性能和脾缓肝,故治脾胃及泻肝药用为先导。 
本草言其性寒,苏恭谓其冷利,皆昧此理。 
【附方】旧一,新五。 
下痢禁口∶沙糖半斤,乌梅一个,水二碗,煎一碗,时时饮之。(《摘玄方》) 
腹中紧胀∶白糖以酒三升,煮服之。不过再服。(《子母秘录》) 
痘不落痂∶沙糖,调新汲水一杯服之(白汤调亦可),日二服。(刘提点方) 
虎伤人疮∶水化沙糖一碗服,并涂之。(《摘玄方》)上气喘嗽,烦热,食即吐逆∶用沙 
糖、姜汁等分,相和,慢煎二十沸,每咽半匙,取效。 
食韭口臭∶沙糖解之。(《摘要方》) 

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五
石蜜
内容:(《唐本草》) 
【释名】白沙糖。 
恭曰∶石蜜即乳糖也,与虫部石蜜同名。 
时珍曰∶按∶万震《凉州异物志》云∶石蜜非石类,假石之名也。实乃甘蔗汁煎而曝之, 
则凝如石而体甚轻,故谓之石蜜也。 
【集解】志约曰∶石蜜出益州及西戎,煎炼沙糖为之,可作饼块,黄白色。 
恭曰∶石蜜用水、牛乳、米粉和煎成块,作饼坚重。西戎来者佳,江左亦有,殆胜于蜀。 
诜曰∶自蜀中、波斯来者良。东吴亦有,不及两处者。皆煎蔗汁、牛乳,则易细白耳。 
宗 曰∶石蜜,川、浙者最佳,其味浓,他处皆次之,煎炼以型象物,达京师。至夏月 
及久阴雨,多自消化。土人先以竹叶及纸裹包,外用石夹埋之,不得见风,遂可免。今人谓 
之乳糖。其作饼黄白色者,谓之捻糖,易消化,入药至少。 
时珍曰∶石蜜,即白沙糖也。凝结作饼块如石者为石蜜,轻白如霜者为糖霜,坚白如冰 
者为冰糖,皆一物有精粗之异也。以白糖煎化,模印成人物狮象之形者为飨糖,《后汉书注》 
所谓猊糖是也。以石蜜和诸果仁,及橙橘皮、缩砂、薄荷之类,作成饼块者,为糖缠。以石 
蜜和牛乳、酥酪作成饼块者,为乳糖。皆一物数变也。《唐本草》明言石蜜煎沙糖为之,而 
诸注皆以乳糖即为石蜜,殊欠分明。按∶王灼《糖霜谱》云∶古者惟饮蔗浆,其后煎为蔗饧, 
又曝为石蜜,唐初以蔗为酒。而糖霜则自大历间有邹和尚者,来住蜀之遂宁伞山,始传造法。 
故甘蔗所在植之,独有福建、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冰糖,他处皆颗碎、色浅、味薄。 
惟竹蔗绿嫩味浓,作霜最佳,西蔗次之。凡霜一瓮,其中品色亦自不同。惟叠如假山者为上, 
团枝次之,瓮鉴次之,小颗块又次之,沙脚为下;紫色及如水晶色者为上,深琥珀色次之, 
浅黄又次之,浅白为下。 
【气味】甘,寒,冷利,无毒。 
【主治】心腹热胀,口干渴(《唐本》)。治目中热膜,明目。和枣肉、巨胜末为丸噙之, 
润肺气,助五脏,生津(孟诜)。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 
珍)。 
【发明】震亨曰∶石蜜甘喜入脾,食多则害必生于脾。西北地高多燥,得之有益;东北 
地下多湿,得之未有不病者,亦兼气之浓薄不同耳。 
时珍曰∶石蜜、糖霜、冰糖,比之紫沙糖性稍平,功用相同,入药胜之。然不冷利,若 
久食则助热、损齿、生虫之害同也。 

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五
刺蜜
内容:(《拾遗》)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草蜜(《拾遗》)、给 罗。 
【集解】藏器曰∶交河沙中有草,头上有毛,毛中生蜜。胡人名为给 罗。 
时珍曰∶按李延寿《北史》云∶高昌有草名羊刺,其上生蜜,味甚甘美。又《梁四公子 
记》云∶高昌贡刺蜜。杰公云∶南平城羊刺无叶,其蜜色白而味甘;盐城羊刺叶大,其蜜色 
青而味薄也。高昌即交河,在西番,今为火州。又段成式《酉阳杂俎》云∶北天竺国有蜜草, 
蔓生大叶,秋冬不死,因受霜露,遂成蜜也。又《大明一统志》云∶西番撒马儿罕地,有小 
草丛生,叶细如蓝,秋露凝其上,味甘如蜜,可熬为饧,土人呼为达即古宾,盖甘露也。按 
此二说,皆草蜜也,但不知其草即羊刺否也?又有KT 齐树,亦出蜜,云可入药而不得其 
详, 
今附于下。 
【附录】KT 齐(音别) 按∶段成式云∶KT 齐出波斯国,拂林国亦有之,名KT 
勃 
梨佗(KT 音夺)。树长丈余,皮色青薄光净。叶似阿魏,生于枝端,一枝三叶。八月伐之, 
蜡月更抽新条。七月断其枝,有黄汁如蜜,微香,可以入药疗病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骨蒸发热痰嗽,暴痢下血,开胃止渴除烦(藏器)。 

果部第三十三卷
果之六
内容:(水果类六种) 

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六
莲藕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其根藕(《尔雅》),其实莲(同上),其茎叶荷。 
韩保升曰∶藕生水中,其叶名荷。按∶《尔雅》云∶荷,芙蕖。其茎茄,其叶 ,其本 
,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 , 中薏。邢 注云∶芙蕖,总名也,别名芙蓉, 
江东人呼为荷。菡萏,莲花也。 ,莲实也。薏, 中青心也。郭璞注云∶ ,乃茎下白 
在泥中者。莲,乃房也; ,乃子也;薏,乃中心苦薏也。江东人呼荷花为芙蓉,北人以藕 
为荷,亦以莲为荷,蜀人以藕为茄,此皆习俗传误也。陆机《诗疏》云∶其茎为荷。其花未 
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蕖。其实莲,莲之皮青里白。其子 
分,为苦薏也。 
时珍曰∶《尔雅》以荷为根名,韩氏以荷为叶名,陆机以荷为茎名。按∶茎乃负叶者也, 
有负荷之义,当从陆说。 乃嫩 ,如竹之行鞭者。节生二茎,一为叶,一为花,尽处乃生 
藕,为花、叶、根、实之本。显仁藏用,功成不居,可谓退藏于密矣,故谓之 。花叶常偶 
生,不偶不生,故根曰藕。或云藕善耕泥,故字从耦,耦者耕也。茄音加,加于 上也。 
音遐,远于密也。菡萏,函合未发之意。芙蓉,敷布容艳之意。莲者连也,花实相连而出也。 
者的也,子在房中点点如的也。的乃凡物点注之名。薏,犹意也,含苦在内也。古诗云∶ 
食子心无弃,苦心生意存是矣。 
【集解】《别录》曰∶藕实茎生汝南池泽。八月采。 
当之曰∶所在池泽皆有,豫章、汝南者良。苗高五、六尺,叶团青大如扇,其花赤,子 
黑如羊矢。 
时珍曰∶莲藕,荆、扬、豫、益诸处湖泽陂池皆有之。以莲子种者生迟,藕芽种者最易 
发。其芽穿泥成白 ,即 也。长者至丈余,五、六月嫩时,没水取之,可作蔬茹,俗呼藕 
丝菜。节生二茎∶一为藕荷,其叶贴水,其下旁行生藕也;一为芰荷,其叶出水,其旁茎生 
花也。其叶清明后生。六、七月开花,花有红、白、粉红三色。花心有黄须,蕊长寸余,须 
内即莲也。花褪连房成 , 在房如蜂子在窠之状。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脆美。至秋房枯 
子黑,其坚如石,谓之石莲子。八、九月收之,斫去黑壳,货之四方,谓之莲肉。冬月至春 
掘藕食之,藕白有孔有丝,大者如肱臂,长六、七尺,凡五、六节。大抵野生及红花者,莲 
多藕劣;种植及白花者,莲少藕佳也。其花白者香,红者艳,千叶者不结实。别有合欢(并 
头者),有夜舒荷(夜布昼卷)、睡莲(花夜入水)、金莲(花黄)、碧莲(花碧)、绣莲(花 
如绣),皆是异种,故不述。《相感志》云∶荷梗塞穴鼠自 
x莲实x 
【释名】藕实(《本经》)、 (《尔雅》)、 (音吸,同上)、石莲子(《别录》)、 
经》)、泽芝(《古今注》)。 
【修治】弘景曰∶藕实即莲子,八、九月采黑坚如石者,干捣破之。 
颂曰∶其 至秋黑而沉水,为石莲子,可磨为饭食。 
时珍曰∶石莲剁去黑壳,谓之莲肉。以水浸去赤皮、青心,生食甚佳。入药须蒸熟去心, 
或晒或焙干用。亦有每一斤,用 猪肚一个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