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4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浮水上,扁而有尖,光面如镜。叶下之茎有股如虾股,一茎一叶,两两相差,如蝶翅状。 
五、六月开小白花,背日而生,昼合宵炕,随月转移。其实有数种∶或三角、四角,或两角 
、无角。野菱自生湖中,叶、实俱小。其角硬直刺人,其色嫩青老黑。嫩时剥食甘美,老则 
蒸煮食之。野人曝干,剁米为饭为粥,为糕为果,皆可代粮。其茎亦可曝收,和米作饭,以 
度荒歉,盖泽农有利之物也。家菱种于陂塘,叶、实俱大,角软而脆,亦有两角弯卷如弓形 
者,其色有青、有红、有紫,嫩时剥食,皮脆肉美,盖佳果也。老则壳黑而硬,坠入江中, 
谓之乌菱。冬月取之,风干为果,生、熟皆佳。夏月以粪水浇其叶,则实更肥美。按段成式 
《酉阳杂俎》云∶苏州折腰菱,多两角。荆州郢城菱,三角无刺,可以按莎。汉武帝昆明池 
有浮根菱,亦曰青水菱,叶没水下,根出水上。或云∶玄都有鸡翔菱,碧色,状如鸡飞,仙 
人凫伯子常食之。 
【气味】甘,平,无毒。 
诜曰∶生食,性冷利。多食,伤人脏腑,损阳气,痿茎,生蛲虫。水族中此物最不治病。 
若过食腹胀者,可暖姜酒服之即消,亦可含吴茱萸咽津。 
时珍曰∶《仇池笔记》言∶菱花开背日,芡花开向日,故菱寒而芡暖。《别录》言芰实性 
平,岂 
【主治】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别录》)。蒸曝,和蜜饵之,断谷长生(弘景)。解丹 
石毒(苏颂)。鲜者, 
捣烂澄粉食,补中延年( 仙)。 
x芰花x 
【气味】涩。 
【主治】入染须发方(时珍)。 
x乌菱壳x 
【主治】入染须发方,亦止泄痢(时珍)。 

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六
芡实
内容:(音俭。《本经》上品) 
【释名】鸡头(《本经》)、雁喙(同)、雁头(《古今注》)、鸿头(韩退之)、鸡雍(《庄 
子》)、卯菱(《管子》)、 子(音唯)、水流黄。 
弘景曰∶此即今 子也。茎上花似鸡冠,故名鸡头。 
颂曰∶其苞形类鸡、雁头,故有诸名。 
时珍曰∶芡可济俭歉,故谓之芡。鸡雍见《庄子·徐无鬼篇》。卯菱见《管子·五行篇》。 
扬雄《方言》云∶南楚谓之鸡头,幽燕谓之雁头,徐、青、淮、泗谓之芡子。其茎谓之 , 
亦曰 。郑樵《通志》以钩 为芡,误矣。钩 ,陆生草也,其茎可食。水流黄见下。 
【集解】《别录》曰∶鸡头实生雷泽池泽。八月采之。 
保升曰∶苗生水中,叶大如荷,皱而有刺。花子若拳大,形似鸡头。实若石榴,其皮青 
黑,肉白如菱米也。 
颂曰∶处处有之,生水泽中。其叶俗名鸡头盘,花下结实。其茎嫩者名 ,亦名 菜, 
人采为蔬茹。 
宗 曰∶天下皆有之。临水居人,采子去皮,捣仁为粉,蒸炸作饼,可以代粮。 
时珍曰∶芡茎三月生叶贴水,大于荷叶,皱纹如 ,蹙衄如沸,面青背紫,茎、叶皆有 
刺。其茎长至丈余,中亦有孔有丝,嫩者剥皮可食。五六月生紫花,花开向日结苞,外有青 
刺,如 刺及栗球之形。花在苞顶,亦如鸡喙及 喙。剥开内有斑驳软肉裹子,累累如珠玑。 
壳内白米,状如鱼目。深秋老时,泽农广收,烂取芡子,藏至 石,以备歉荒。其根状如三 
棱,煮食如芋。 
【修治】诜曰∶凡用蒸熟,烈日晒裂取仁,亦可舂取粉用。 
时珍曰∶新者煮食良。入涩精药,连壳用亦可。案∶刘 《暇日记》云∶芡实一斗,以 
防风四两煎汤浸过用,且经久不坏。 
【气味】甘,平,涩,无毒。 
弘景曰∶小儿多食,令不长。 
诜曰∶生食多,动风冷气。 
宗 曰∶食多,不益脾胃,兼难消化。 
【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 
饥,耐老神仙(《本经》)。开胃助气(《日华》)。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时 
珍)。 
【发明】弘景曰∶《仙方》取此合莲实饵之,甚益人。 
恭曰∶作粉食,益人胜于菱也。 
颂曰∶取其实及中子,捣烂曝干,再捣筛末,熬金樱子煎和丸服之,云补下益人,谓之 
水陆丹。 
时珍曰∶案孙升《谈圃》云∶芡本不益人,而俗谓之水流黄何也?盖人之食芡,必咀 
之,终日嗫嗫。而芡味甘平,腴而不腻。食之者能使华液流通,转相灌溉,其功胜于乳石 
也。《淮南子》云∶狸头愈 ,鸡头已 。注者云∶即芡实也。 
【附方】旧一,新三。 
鸡头粥∶益精气,强志意,利耳目。鸡头实三合(煮熟去壳),粳米一合煮粥,日日空 
心食。(《经验后方》) 
玉锁丹∶治精气虚滑。用芡实、莲茎(方见藕节下)。 
四精丸∶治思虑、色欲过度,损伤心气,小便数,遗精。用秋石、白茯苓、芡实、莲肉 
各二两,为末,蒸枣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送下。(《永类方》) 
厘清丸∶治浊病。用芡实粉、白茯苓粉,黄蜡化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盐汤下。 
(《摘玄方 
x鸡头菜即 菜x(芡茎也) 
【 
【主治】止烦渴,除虚热,生熟皆宜(时珍)。 
x根x 
【气味】同茎。 
【主治】小腹结气痛,煮食之(士良)。 
【附方】新一。 
偏坠气块∶鸡头根切片煮熟,盐、醋食之。(《法天生意》) 

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六
乌芋
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凫茈(音疵)、凫茨(音瓷)、荸荠(《衍义》)、黑三棱(《博济方》)、芍(音晓)。 
地栗(郑樵《通志》)。 
时珍曰∶乌芋,其根如芋而色乌也。凫喜食之,故《尔雅》名凫茈,后遂讹为凫茨,又 
讹为荸荠。盖切韵凫、荸同一字母,音相近也。三棱、地栗,皆形似也。 
瑞曰∶小者名凫茈,大者名地栗。 
【集解】颂曰∶乌芋,今凫茨也。苗似龙须而细,色正青。根如指头大,黑色,皮浓有 
毛。又有一种皮薄无毛者,亦同。田中人并食之。 
宗 曰∶皮浓色黑,肉硬而白者,谓之猪荸荠。皮薄泽,色淡紫,肉软而脆者,谓之羊 
荸荠。正二月,人采食之。此二等药 
时珍曰∶凫茈生浅水田中。其苗三、四月出土,一茎直上,无枝叶,状如龙须。肥田栽 
者,粗近葱、蒲,高二、三尺。其根白 ,秋后结颗,大如山楂、栗子,而脐有聚毛,累累 
下生入泥底。野生者,黑而小,食之多滓。种出者,紫而大,食之多毛。吴人以沃田种之, 
三月下种,霜后苗枯,冬春掘收为果,生食、煮食皆良。 
【正误】《别录》曰∶乌芋,一名借姑。二月生叶如芋。三月三日采 
弘景曰∶借姑生水田中。叶有丫,状如泽泻,不正似芋。其根黄,似芋子而小,疑有乌 
者,根极相似,细而美。叶状如苋,草呼为凫茨,恐即此也。 
恭曰∶乌芋一名槎丫,一名慈菇。 
时珍曰∶乌芋、慈菇原是二物。慈菇有叶,其根散生。乌芋有茎无叶,其根下生。气味 
不同,主治亦异。而《别录》误以借菇为乌芋,谓其叶如芋。陶、苏二氏因凫茨、慈菇字音 
相近,遂致混注, 
x根x 
【气味】甘,微寒,滑,无毒。 
诜曰∶性冷。先有冷气人不可食,令人腹胀气满。小儿秋月食多,脐下结痛也。 
【主治】消渴痹热,温中益气(《别录》)。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 
明耳目,消黄胆(孟诜)。开胃下食(大明)。作粉食,浓人肠胃,不饥,能解毒,服金石人 
宜 
之(苏颂)。疗五种膈气,消宿食,饭后宜食之。治误吞铜物(汪机)。主血痢下血血崩,辟 
蛊毒(时珍)。 
【发明】机曰∶乌芋善毁铜,合铜钱嚼之,则钱化,可见其为消坚削积之物。故能化五 
种膈疾,而消宿食,治误吞铜也,时珍曰∶按∶王氏《博济方》∶治五积、冷气攻心、变为 
五膈诸病,金锁丸中用黑三棱。注云∶即凫茈干者。则汪氏所谓消坚之说,盖本于此。又董 
炳《集验方》云∶地栗晒干为末,白汤每服二钱,能辟蛊毒。传闻下蛊之家,知有此物,便 
不敢下。此亦前人所未知者。 
【附方】新五。 
大便下血∶荸荠捣汁大半钟,好酒半钟,空心温服。三日见效。(《神秘方》)下痢赤白∶ 
午日午时取完好荸荠,洗净拭干,勿令损破,于瓶内入好烧酒浸之,黄泥密封收贮。遇有患 
者,取二枚细嚼,空心用原酒送下。(唐瑶《经验方》)妇人血崩∶凫茈一岁一个,烧存性, 
研末,酒服之。(李氏方)小儿口疮∶用荸荠烧存性,研末,掺之。(杨起《简便方》)误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