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松叶x 
【别名】松毛。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守中,不饥延年(《别录》)。细切,以水及面饮服 
之,或捣屑丸服,可断谷及治恶疾(弘景)。炙, 冻疮风湿疮,佳(大明)。去风痛脚痹, 
杀米虫(时珍)。 
【附方】旧六,新三。 
服食松叶∶松叶细切更研,每日食前以酒调下二钱,亦可煮汁作粥食。初服稍难,久则 
自便矣。令人不老,身生绿毛,轻身益气。久服不已,绝谷不饥不渴。(《圣惠方》) 
天行温疫∶松叶,细切,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能辟五年瘟。(《伤寒类要》) 
中风口 ∶青松叶一斤捣汁,清酒一斗,浸二宿,近火一宿。初服半升,渐至一升,头 
面汗出即止。(《千金方》) 
三年中风∶松叶一斤。细切,以酒一斗,煮取三升。顿服,汗出立瘥。(《千金方》) 
历节风痛∶松叶(捣汁)一升。以酒三升,浸七日。服一合,日三服。(《千金方》) 
香港脚风痹∶松叶酒∶治十二风痹不能行,服更生散数剂,及众疗不得力,服此一剂,便 
能行远,不过两剂。松叶六十斤细锉,以水四石,煮取四斗九升,以米五斗,酿如常法。别 
煮松叶汁以渍米并 饭,泥酿封头,七日发,澄饮之取醉。得此酒力者甚众。(《千金方》) 
风牙肿痛∶松叶一握,盐一合,酒二升煎漱。(《圣惠方》) 
大风恶疮∶猪鬃松叶二斤,麻黄(去节)五两。锉,以生绢袋盛,清酒二斗浸之,春夏 
五日,秋冬七日。每温服一小盏,常令醺醺,以效为度。(《圣惠方》) 
阴囊湿痒∶松毛煎汤,频洗。(《简便方》) 
x松花x 
【别名】松黄。 
【气味】甘,温,无毒。 
震亨曰∶多食,发上焦热病。 
【主治】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时珍)。 
【发明】恭 
颂曰∶花上黄粉,山人及时拂取,作汤点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鲜用寄远。 
时珍曰∶今人收黄和白沙糖印为饼膏,充果饼食之,且难久收,恐轻身疗病之功,未必 
胜脂、叶也。 
【附方】旧一,新一。 
头旋脑肿∶三月收松花并苔(五、六寸如鼠尾者,蒸切)一升,以生绢囊贮,浸三升酒 
中五日。空心暖饮五合。(《普济方》)产后壮热,头痛颊赤,口干唇焦,烦渴昏闷∶用松花、 
蒲黄、川芎、当归、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二合,红花二捻,同煎七分,细呷。(《本 
草衍义》) 
x根白皮x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辟谷不饥(《别录》)。补五劳,益气(大明)。 
x木皮x 
【别名】赤龙皮。 
【主治】痈疽疮口不合,生肌止血,治白秃、杖疮、汤火疮(时珍)。 
【附方】新四。 
肠风下血∶松木皮,去粗皮,取里白者,切、晒,焙研为末。每服一钱,腊茶汤 
下。(《杨氏家藏方》) 
三十年痢∶赤松上苍皮一斗,为末。面粥和服一升,日三。不过一斗,救人。(《圣惠 
方》) 
金疮杖疮∶赤龙鳞(即古松皮), 存性,研末。搽之,最止痛。(《永类钤方》) 
小儿头疮浸湿,名胎风疮∶古松上自有赤浓皮,入豆豉少许,瓦上炒存性,研末,入轻 
粉、香油调,涂之。(《经验良方》) 
松实 见果部。 
艾纳 见草部苔类桑花下。 
松蕈 见菜部香蕈下。 

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 (音杉)、沙木 
【集解】颂曰∶杉材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南中深山多有之。木类松而劲直,叶附枝生, 
若刺针。郭璞注《尔雅》云∶ 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又人家常 
用作桶板,甚耐水。 
宗 曰∶杉干端直,大抵如松,冬不凋,但叶阔成枝也。今处处有之,入药须用油杉及 
臭者良。 
时珍曰∶杉木叶硬,微扁如刺,结实如枫实。江南人以惊蛰前后取枝插种,出倭国者, 
谓 
干燥。有斑纹如雉者,谓之野鸡斑,作棺尤贵。其木不生白蚁,烧灰最发火药。 
x杉材x 
【气味】辛,微温,无毒。 
【主治】漆疮,煮汤洗之,无不瘥(《别录》)。煮水,浸捋香港脚肿满。服之,治心腹胀 
痛,去恶气(苏恭)。治风毒奔豚, 
【发明】震亨曰∶杉屑属金有火。其节煮汁浸捋香港脚肿满,尤效。 
颂曰∶唐柳柳州纂《救三死方》云∶元和十二年二月得香港脚,夜半痞绝,胁有块,大如 
石,且死,困不知人,搐搦上视,三日,家人号哭。荥阳郑洵美传杉木汤,服半食顷大下, 
三行气通块散。方用杉木节一大升,橘叶(切)一大升(无叶则以皮代之),大腹槟榔七枚 
(连子碎之),童子小便三大升,共煮取一大升半,分为两服。若一服得快,即停后服。此 
乃死病,会有教者,乃得不死。恐人不幸病此,故传之云。 
【附方】新四。 
肺壅痰滞,上焦不利,猝然咳嗽∶杉木屑一两,皂角(去皮酥炙)三两,为末,蜜丸梧 
桐子大。每米饮下十丸,一日四服。(《圣惠方》)小儿阴肿赤痛,日夜啼叫,数日退皮,愈 
而复作∶用老杉木烧灰,入腻粉,清油调敷,效。(危氏《得效方》)肺壅失音∶杉木烧炭入 
碗中,以小碗覆之,用汤淋下,去碗饮水。不愈再作,音出乃止。(《集简方》) 疮黑烂∶ 
多年老杉木节,烧灰,麻油调,隔箬叶贴之,绢帛包定,数贴而愈。(《救急 
x皮x 
【主治】金疮血出,及汤火伤灼,取老树皮烧存性,研敷之。或入鸡子清调敷。一、二 
日愈(时珍)。 
x叶x 
【主治】风、虫牙痛,同芎 、细辛煎酒含漱(时珍)。 
x子x 
【主治】疝气痛,一岁一粒,烧研酒服(时珍)。 
杉菌 见菜部。 
【附录】丹桎木皮(桎,音直) 藏器曰∶生江南深山。似杉木,皮,主治 疡风。取 
一握,去上黑,打碎,煎如糖,日日涂之。 

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

内容:(《别录》上品)、牡桂(《本经》上品) 
【释名】 (音寝)。 
时珍曰∶按∶范成大《桂海志》云∶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 
陆佃《埤雅》云∶桂犹圭也。宣导百药,为之先聘通使,如执圭之使也。《尔雅》谓之 者, 
能侵害他木也。故《吕氏春秋》云∶桂枝之下无杂木。《雷公炮炙论》云∶桂钉木根,其木 
即死,是也。桂即牡桂之浓而辛烈者,牡桂即桂之薄而味淡者,《别录》不当重出。今并为 
一 
【集解】《别录》曰∶桂生桂阳,牡桂生南海山谷。二月、八月、 
弘景曰∶南海即是广州。《神农本经》惟有牡桂、菌桂。俗用牡桂,扁广殊薄,皮黄, 
脂肉甚少,气如木兰,味亦类桂,不知是别树,是桂之老宿者?菌桂正圆如竹,三重者良, 
俗中不见,惟以嫩枝破卷成圆者用之,非真菌桂也,并宜研访。今俗又以半卷多脂者,单名 
为桂,入药最多,是桂有三种矣。此桂广州出者好;交州、桂州者,形段小而多脂肉,亦好; 
湘州、始兴、桂阳县者,即是小桂,不如广州者。《经》云∶桂,叶如柏叶泽黑,皮黄心赤。 
齐武帝时,湘州送树,植芳林苑中。今东山有桂皮,气粗相类,而叶乖异,亦能凌冬,恐是 
牡桂。人多呼为丹桂,正谓皮赤尔。北方重此,每食辄须之,盖《礼》所云姜桂以为芬芳也。 
恭曰∶桂惟有二种。陶氏引《经》云似柏叶,不知此言从何所出?又于《别录》剩出桂条, 
为深误也。单名桂者,即是牡桂,乃《尔雅》所谓“ ,木桂”也。叶长尺许,花、子皆与 
菌 
桂同。大小枝皮俱名牡桂。但大枝皮,肉理粗虚如木而肉少味薄,名曰木桂,亦云大桂;不 
及小嫩枝皮,肉多而半卷,中必皱起,其味辛美,一名肉桂,亦名桂枝,一名桂心,出融州、 
桂州、交州甚良。其菌桂,叶似柿叶,中有纵纹三道,表里无毛而光泽。肌理紧薄如竹,大 
枝、小枝皮俱是筒。其大枝无肉,老皮坚板,不能重卷,味极淡薄,不入药用;小枝薄而卷 
及二、三重者良。或名筒桂,陶云小桂是也。今惟出韶州。保升曰∶桂有三种∶菌桂,叶似 
柿叶而尖狭光净。花白蕊黄,四月开。五月结实。树皮青黄,薄卷若筒,亦名筒桂。其浓硬 
味薄者,名板桂,不入药用。牡桂,叶似枇杷叶,狭长于菌桂叶一、二倍。其嫩枝皮半卷多 
紫,而肉中皱起,肌理虚软,谓之桂枝,又名肉桂。削去上皮,名曰桂心。其浓者名曰木桂。 
药中以此为善。陶氏言半卷多脂者为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