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4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珍曰∶诃子同乌梅、五倍子用则收敛,同橘皮、浓朴用则下气,同人参用则能补肺治 
咳嗽。 
东垣言嗽药不用者,非矣。但咳嗽未久者,不可骤用尔。嵇含《草木状》言作饮久服, 
令髭 
曰∶诃黎皮主嗽,肉主眼涩痛。波斯人将诃黎勒、大腹等在舶上,用防不虞。或遇大 
鱼放涎滑水中数里,船不能通,乃煮此洗其涎滑,寻化为水,则其治气消痰功力可知矣。 
慎微曰∶《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除病品云∶热病下药,服诃黎勒。又《广异记》云∶ 
高仙芝在大食国得诃黎勒,长五寸,置抹肚中,便觉腹中痛,因大利十余行,疑诃黎勒为祟。 
后问大食长老。云∶此物人带一切病消,利者乃出恶物尔。仙芝宝之,后被诛,失所在。 
颂曰∶诃黎主痢,《唐本草》不载。张仲景治气痢有方。唐·刘禹锡《传信方》云∶予 
赤白下,诸药服遍久不瘥,转为白脓。令狐将军传此方∶用诃黎勒三枚,两炮一生,并 
取皮末之,以沸浆水一合服之。若只水痢,加一钱匕甘草末;若微有脓血,加二匕;血多, 
加三匕。 
【附方】旧十,新五。 
下气消食∶诃黎一枚为末,瓦器中水一大升,煎三、两沸,下药更煎三、五沸,如曲尘 
色,入少盐,饮之。(《食医心镜》)。 
一切气疾、宿食不消∶诃黎一枚,入夜含之,至明嚼咽。又方∶诃黎三枚,湿纸包,煨 
熟去核,细嚼,以牛乳下。(《千金方》)。 
气嗽日久∶生诃黎一枚,含之咽汁。瘥后口爽,不知食味,却煎槟榔汤一碗服,立便有 
味。此知连州 
呕逆不食∶诃黎勒皮二两。炒研,糊丸梧桐子大。空心汤服二十丸,日三服。(《广济 
方》)。 
风痰霍乱,食不消,大便涩∶诃黎三枚,取皮为末。和酒顿服,三、五次妙。(《外台 
秘要》)。 
小儿霍乱∶诃黎一枚,为末。沸汤服一半,未止再服。(《子母 
小儿风痰壅闭,语音不出,气促喘闷,手足动摇∶诃子(半生半炮,去核)、大腹皮等 
分,水煎服。名二圣散。(《全幼心鉴》)。 
风热冲顶、热闷∶诃黎二枚(为末),芒硝一钱。同入醋中,搅令消,摩涂热处。(《外 
台秘要》)。 
气痢水泻∶诃黎勒十枚面裹, 火煨熟,去核研末,粥饮顿服。亦可饭丸服。一加木香。 
又长服方∶诃黎勒、陈橘皮、浓朴各三两,捣筛,蜜丸大如梧子。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 
(《图经本草》)。 
水泻下痢∶诃黎勒(炮)二分,肉豆蔻一分,为末。米饮每服二钱。(《圣惠方》)。 
下痢转白∶诃子三个,二炮一生,为末,沸汤调服。 
水痢,加甘草末一钱。(《普济方》)。 
赤白下痢∶诃子十二个,六生六煨,去核,焙为末。赤痢,生甘草汤下;白痢,炙甘草 
汤下。不过再服。(赵原阳《济急方》)。 
妒精下疳∶大诃子烧灰,入麝香少许,先以米泔水洗,后搽之。或以荆芥、黄柏、甘草、 
马鞭草、葱白煎汤洗亦可。昔方士周守真医唐靖烂茎一、二寸,用此取效也。(洪迈《夷坚 
志》) 
x核x 
【主治】磨白蜜注目,去风赤涩痛,神良(苏颂)。 
止咳及痢(时珍)。 
x叶x 
【主治】下气消痰,止渴及泄痢,煎饮服,功同诃黎(时珍。唐·包佶有“病中谢李吏 
部惠诃黎勒叶”诗)。 

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婆罗得
内容:(宋《开宝》) 
【释名】婆罗勒。 
时珍曰∶婆罗得,梵言重生果也。 
【集解】 曰∶婆罗得 
时珍曰∶按∶王焘《外台秘要》∶婆罗勒似蓖麻子,但以指甲爪之,即有汁出。即此物 
也。 
x子x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冷气块,温中,补腰肾,破 癖,可染髭发令黑(藏器)。 
【附方】新一。 
拔白生黑∶婆罗勒十颗(去皮,取汁),熊脂二两,白马 膏(炼过)一两,生姜(炒) 
一两,母丁香半两,二味为末,和匀。每拔白点之,揩令入肉,即生黑者。此严中丞所用方 
也。(孟诜《近效方》) 

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榉柳(《衍义》)、鬼柳。 
时珍曰∶其树高举,其木如柳,故名。山人讹为鬼柳。郭璞注《尔雅》作柜柳,云似柳, 
皮可煮饮也。 
【集解】弘景曰∶榉树山中处处有之。皮似檀、槐,叶如栎、槲。 
人多识之。 
恭曰∶所在皆有,多生溪涧水侧。叶似樗而狭长。树大者连抱,高数仞,皮极粗浓,殊 
不似檀。 
宗 曰∶榉木,今人呼为榉柳。其叶谓柳非柳,谓槐非槐。最大者,木高五、六丈,合 
二、三人抱。湖南北甚多,然亦不材也,不堪为器,嫩皮取以缘栲栳及箕唇。 
时珍曰∶榉材红紫,作箱、案之类甚佳。郑樵《通志》云∶榉乃榆类而 烈,其实亦如 
榆钱之状。乡人采其叶为甜茶。 
x木皮x 
【修治】 曰∶凡使勿用三、四年者无力,用二十年以来 
生者良。剥下去粗皮,细锉蒸之,从巳至未,出焙干用。 
【气味】苦,大寒,无毒。 
【主治】时行头痛,热结在肠胃(《别录》)。夏日煎饮,去热(弘景)。俗用煮汁服,疗 
水气,断痢(苏恭)。安胎,止 
【附方】旧一,新四。 
通身水肿∶榉树皮煮汁,日饮。(《圣惠方》)。 
毒瓦斯攻腹,手足肿痛∶榉树皮,和槲皮煮汁,煎如饴糖,以桦皮煮浓汁化饮。(《肘后 
方》)。 
蛊毒下血∶榉皮一尺,芦根五寸,水二升,煮一升,顿服。当下蛊出。(《千金方》)。 
小儿痢血∶梁州榉皮二十分(炙),犀角十二分,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取瘥。(《古 
今录验》方)。 
飞血赤眼∶榉皮(去粗皮,切)二两,古钱七文,水一升半,煎七合,去滓热洗,日二 
次。(《圣济总录》)。 
x叶x 
【气味】苦,冷,无毒。 
【主治】 贴火烂疮,有效(苏恭)。治肿烂恶疮,盐捣 之 

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小杨(《说文》)、杨柳。 
弘景曰∶柳,即今水杨柳也。 
恭曰∶柳与水杨全不相似。水杨叶圆阔而尖,枝条短硬。柳叶狭长而青绿,枝条长软。 
陶以柳为水杨,非也。 
藏器曰∶江东人通名杨柳,北人都不言杨。杨树枝叶短,柳树枝叶长。 
时珍曰∶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苏恭所 
说为是。按∶《说文》云∶杨,蒲柳也。从木, 声。柳,小杨也。从木, 声 
音酉。又《尔雅》云∶杨,蒲柳也。旄,泽柳也。柽,河柳也 
可称杨,故今南人犹并称杨柳。俞宗本《种树书》言∶顺插为柳,倒插为杨。其说牵强,且 
失扬起之意。 
【集解】《别录》曰∶柳华生琅邪川泽。 
颂曰∶今处处有之,俗所谓杨柳者也。其类非一∶蒲柳即水杨也,枝劲韧可为箭 ,多 
生河北。杞柳生水旁,叶粗而白,木理微赤,可为车毂。今人取其细条,火逼令柔,屈作箱 
箧,《孟子》所谓杞柳为 
插之皆生。春初生柔荑,即开黄蕊花。至春晚叶长成后,花中 
绒,因风而飞。子着衣物能生虫,入池沼即化为浮萍。古者春取榆、柳之火。陶朱公言种柳 
千树,可足柴炭。其嫩芽可作饮汤。 
x柳华x 
【释名】柳絮(《本经》)。 
【正误】见下。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风水黄胆,面热黑(《本经》)。痂疥恶疮金疮。柳实∶主溃痈,逐脓血。 
子汁∶疗渴(《别录》)。华∶主止血,治湿痹,四肢挛急,膝痛(甄权)。 
【发明】弘景曰∶柳华熟时,随风状如飞雪,当用其未舒时者。子亦随花飞止,应水渍 
汁尔。 
藏器曰∶《本经》以柳絮为花,其误甚矣。花即初发时黄蕊,其子乃飞絮也。 
承曰∶柳絮可以捍毡,代羊毛为茵褥,柔软性凉,宜与小儿卧尤佳。 
宗 曰∶柳花黄蕊干时絮方出,收之贴灸疮良。絮之下连小黑子,因风而起,得水湿便 
生,如苦 、地丁之花落结子成絮。古人以絮为花,谓花如雪者,皆误矣。藏器之说为是。 
又有实及子汁之文,诸家不解,今人亦不见用。 
时珍曰∶《本经》主治风水黄胆者,柳花也。《别录》主治恶疮金疮、溃痈逐脓血,《药 
性论》止血疗痹者,柳絮及实也。花乃嫩蕊,可捣汁服。子与絮连,难以分别,惟可贴疮止 
血裹痹之用。所谓子汁疗渴者,则连絮浸渍,研汁服之尔。又崔实《四民月令》言∶三 
月 
【附方】新六。 
吐血咯血∶柳絮焙研,米饮服一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