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4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升,瓷瓶内浸三七日。乃添生地黄汁三升,搅匀密封。至立春前三十日,开瓶。每空心暖 
饮一盏,至立春后髭发却黑。勿食芜荑、葱、蒜。 
四神丸∶治肾经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甘州枸杞子一斤(好酒润透,分作四分∶ 
四两用蜀椒一两炒,四两用小茴香一两炒,四两用芝麻一两炒,四两用川楝肉一两炒,拣出 
枸杞),加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各一两,为末,炼蜜丸,日服。(《瑞竹堂方》)。 
肝虚下泪∶枸杞子二升,绢袋盛,浸一斗酒中(密封)三七日,饮之。(《千金方》)。 
目赤生翳∶枸杞子捣汁,日点三、五次,神验。(《肘后方》)。 
面 ∶枸杞子十斤,生地黄三斤。为末。每服方寸匕,温酒下,日三服。久则童颜。 
(《圣惠方》)。 
注夏虚病∶枸杞子、五味子,研细,滚水泡,封三日,代茶饮效。(《摄生方》)。 
地骨酒∶壮筋骨,补精髓,延年耐老。枸杞根、生地黄、甘菊花各一斤,捣碎,以水一 
石,煮取汁五斗,炊糯米五斗,细曲拌匀,入瓮如常封酿。待熟澄清,日饮三盏。(《圣济 
总录》)。 
虚劳客热∶枸杞根,为末。白汤调服。有痼疾人勿服。(《千金方》)。 
骨蒸烦热及一切虚劳烦热,大病后烦热,并用地仙散∶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甘草(炙) 
半两。每用五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济生方》)。 
热劳如燎∶地骨皮二两,柴胡一两,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汤下。(《圣济总录》)。 
虚劳苦渴,骨节烦热,或寒∶用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麦门冬三升,小麦二升,水二 
斗,煮至麦熟,去滓。每服一升,口渴即饮。(《千金方》)。 
肾虚腰痛∶枸杞根、杜仲、萆 各一斤,好酒三斗渍之,罂中密封,锅中煮一日。饮之 
任意。(《千金方》)。 
吐血不止∶枸杞根、子、皮为散,水煎。日日饮之。(《圣济总录》)。 
小便出血∶新地骨皮洗净,捣自然汁(无汁则以水煎汁)。每服一盏,入酒少许,食前 
温服。(《简便方》)。 
带下脉数∶枸杞根一斤,生地黄五斤,酒一斗,煮五升。日日服之。(《千金方》)。 
天行赤目暴肿∶地骨皮三斤,水三斗,煮三升,去滓,入盐一两,取二升。频频洗点。 
(陇上谢道人《天竺经》)。 
风虫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虫即出。亦可煎水饮。(《肘后方》)。 
口舌糜烂∶地骨皮汤∶治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下。 
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之。(东垣《兰室秘藏》)。 
小儿耳疳∶生于耳后,肾疳也。地骨皮一味,煎汤洗之。仍以香油调末搽之。(高文虎 
《蓼花洲闲录》)。 
气 疳疮多年不愈者∶应效散(又名托里散)∶用地骨皮(冬月者)为末。每用纸捻蘸 
入疮内。频用自然生肉。更以米饮服二钱,一日三服。(《外科精义》)。 
男子下疳∶先以浆水洗之,后搽地骨皮末。生肌止痛。(《卫生宝鉴》)。 
妇人阴肿或生疮∶枸杞根煎水,频洗。(《永类方》)。 
十三种疔∶春三月上建日采叶(名天精),夏三月上建日采枝(名枸杞),秋三月上建日 
采子(名却老),冬三月上建日采根(名地骨),并曝干为末(如不得依法采,但得一种亦可), 
用 
绯缯一片裹药。牛黄一梧桐子大,反钩棘针三七枚,赤小豆七粒,为末。先于缯上铺乱发一 
鸡子大,乃铺牛黄等末,卷作团,以发束定,熨斗中炒令沸,沸定,刮捣为末。以一方寸匕, 
合前枸杞末二匕,空心酒服二钱半,日再服。(《千金方》)。 
痈疽恶疮,脓血不止∶地骨皮不拘多少,洗净,刮去粗皮,取细白穣。以粗皮同骨煎汤 
洗,令脓血尽。以细穣贴之,立效。有一朝士,腹胁间病疽经岁。或以地骨皮煎汤淋洗,出 
血一、二升。家人惧,欲止之。病者曰∶疽似少快。更淋之,用五升许,血渐淡乃止。以细 
穣贴之,次日结痂愈。(唐慎微《本草》)。 
瘭疽出汁,着手、足、肩、背,累累如赤豆∶用枸杞根、葵根叶煮汁,煎如饴,随意服 
之。(《千金方》)。 
足趾鸡眼,作痛作疮∶地骨皮同红花研细敷之,次日即愈。(《闺阁事宜》)。 
火赫毒疮∶此患急防毒瓦斯入心腹。枸杞叶捣汁服,立瘥。(《肘后方》)。 
目涩有翳∶枸杞叶二两,车前叶一两, 汁,以桑叶裹,悬阴地一夜。取汁点之,不过 
三、五度。(《十便良方》)。 
五劳七伤,庶事衰弱∶枸杞叶半斤(切),粳米二合,豉汁和,煮作粥,日日食之良。(《经 
验后方》)。 
澡浴除病∶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四日,以至十二月十二日,皆用枸杞 
叶煎汤洗澡。令人光泽,百病不生。(《洞天保生录》) 

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
溲疏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巨骨(《别录》)。 
【集解】《别录》曰∶溲疏生熊耳川谷,及田野故丘墟地。四月采 
当之曰∶溲疏一名杨栌,一名牡荆,一名空疏。皮白中空,时时有节。子似枸杞子, 
冬月熟,赤色,味甘苦。末代乃无识者。此非人篱垣之杨栌也。 
恭曰∶溲疏,形似空疏,树高丈许,白皮。其子八、九月熟,赤色,似枸杞,必两两相 
对,味苦,与空疏不同。空疏即杨栌,其子为荚,不似溲疏。 
志曰∶溲疏、枸杞虽则相似,然溲疏有刺,枸杞无刺,以此为别。 
颂曰∶溲疏亦有巨骨之名,如枸杞之名地骨,当亦相类。方书鲜用,宜细辨之。 
机曰∶按∶李当之但言溲疏子似枸杞子,不曾言树相似。马志因其子相似,遂谓树亦相 
似,以有刺、无刺为别。苏颂又因巨骨、地骨之名,疑其相类。殊不知枸杞未尝无刺,但小 
则刺多,大则刺少耳。本草中异物同名甚多,况一骨字之同耶?以此为言,尤见穿凿。 
时珍曰∶汪机所断似矣,而自亦不能的指为何物也。 
【气味】辛,寒,无毒。《别录》曰∶苦,微寒。 
之才曰∶漏卢为之使。 
【主治】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利水道(《本经》)。 
除胃中热,下气。可作浴汤(《别录》。时珍曰∶按∶孙真人《千金方》,治妇人下焦三 
十六疾,承 

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
杨栌
内容:(《唐本草》) 
【集解】恭曰∶杨栌,一名空疏,所在皆有,生篱垣间。其子为荚。 
x叶x 
【气味】苦,寒,有毒。 
【主治】疽 恶疮,水煮汁洗之,立瘥(《唐本》)。 
木耳 见菜部。 

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
石南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风药。 
时珍曰∶生于石间向阳之处,故名石南。桂阳呼为风药,充茗及浸酒饮能愈头风,故名。 
按∶《范石湖集》云∶修江出栾茶,治头风。今南人无所谓栾茶者,岂即 
【集解】《别录》曰∶石南生华阴山谷。三月、四月采叶,八月采 
弘景曰∶今东间皆有之,叶如枇杷叶。方用亦稀。 
恭曰∶叶似 草,凌冬不凋。关中者叶细为好。江山以南者,叶长大如枇杷叶,无气味, 
殊不任用。保升曰∶终南斜谷有石处甚饶。今市人以石苇为之,误矣。颂曰∶今南北皆有之。 
生于石上,株极有高硕者。江湖间出者,叶如枇杷,上有小刺,凌冬不凋。春生白花成簇, 
秋结细红实。关陇间出者,叶似莽草,青黄色,背有紫点,雨多则并生,长及二、三寸。根 
横,细紫色。无花实,叶至茂密。南北人多移植亭院间,阴翳可爱,不透日气。入药以关中 
叶细者为良。魏王《花木志》云∶南方石南树野生。二月开花,连着实。实如燕覆子,八月 
熟。民采取核,和鱼羹尤美。今无用者。宗 曰∶石南叶似枇杷叶之小者,而背无毛,光而 
不皱。正、二月间开花。冬有二叶为花苞,苞既开,中有十五余花,大小如椿花,甚细碎。 
每一苞约弹许大,成一球。一花六叶,一朵有七、八球,淡白绿色,叶末微淡赤色。花既开, 
蕊满花,但见蕊不见花。花才罢,去年绿叶尽脱落,渐生新叶。京洛、河北、河东、山东颇 
少,人故少用。湖南北、江东西、二浙甚多,故人多用。 
x叶x 
【气味】辛、苦,平,有毒。 
之才曰∶五加皮为使。恶小蓟。 
【主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本经》) 
可久服,令思男(《别录》)。能添肾气,治软脚烦闷疼,杀虫,逐诸风(甄权)。浸酒饮,治 
头风(时珍)。 
【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