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4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蜕皮,功用相近,当以蜕皮为正。入药微炒用。 
宗 曰∶蚕蜕,当用眠起时所蜕皮。蚕连烧灰亦可用。 
时珍曰∶马明蜕、蚕连纸,功用相同,亦如蝉蜕、蛇蜕之义。但古方多用蚕纸者,因其 
易得耳。 
【附方】旧四,新十五。 
吐血不止∶蚕蜕纸烧存性,蜜和,丸如芡实大。含化咽津。(《集验》) 
牙宣牙痈及口疮∶并用蚕蜕纸烧灰,干敷之。(《集验》) 
风虫牙痛∶蚕纸烧灰擦之。良久,盐汤漱口。(《直指方》) 
走马牙疳∶《集验》∶用蚕蜕纸灰,入麝香少许,贴之。《直指》∶加白僵蚕等分。 
一切疳疮∶马明蜕(烧灰)三钱,轻粉、乳香少许。先以温浆水洗净,敷之。(《儒门事 
亲》) 
小儿头疮∶蚕蜕纸烧存性,入轻粉少许,麻油调敷。(《圣惠》) 
缠喉风疾∶用蚕蜕纸烧存性,炼蜜和,丸如芡实大。含化咽津。(《集验》) 
熏耳治聋∶蚕蜕纸作捻,入麝香二钱,入笔筒烧烟熏之。三次即开。 
癫狂邪祟∶凡狂发欲走,或自高贵称神,或悲泣呻吟,此为邪祟。以蚕纸烧灰,酒、水 
任下方寸匕。亦治风癫。(《肘后方》) 
沙证壮热∶江南有沙证,状如伤寒,头痛壮热呕恶,手足指末微厥。或腹痛闷乱,须臾 
杀人。先用蚕蜕纸剪碎,安于瓶中,以碟盖之,滚汤沃之,封固良久。乘热服,暖卧取汗。 
(《活人书》) 
中蛊药毒∶虽面青脉绝,腹胀吐血者,服之即活。用蚕蜕纸烧存性,为末。新汲水服一 
钱。(《岭南卫生方》) 
中诸药毒∶用蚕纸数张,烧灰,冷水服。(《卫生易简方》) 
小便涩痛不通∶用蚕蜕纸,烧存性,入麝香少许,米饮每服二钱。(王氏《博济方》) 
热淋如血∶蚕种烧灰,入麝香少许,水服二钱,极效方也。(《卫生家宝》) 
崩中不止∶蚕故纸一张(剪碎炒焦)、槐子(炒黄)各等分,为末。酒服立愈。(《卫生 
易简方》) 
吹奶疼痛∶马明蜕(烧灰)一钱五分,轻粉五分,麝香少许。酒服。(《儒门事亲》) 
妇人难产∶蚕布袋一张,蛇蜕一条。入新瓦中,以盐泥固, 为末,以榆白皮 
(《集成》) 
妇人断产∶蚕子故纸一尺,烧为末,酒服。终身不产。(《千金》) 
痔漏下血∶蚕纸半张,碗内烧灰,酒服自除。(《奚囊备急方》) 
x缫丝汤x 
【主治】止消渴,大验。(时珍)。 

虫部第三十九卷虫之一
原蚕
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晚蚕(《日华》)、魏蚕(《方言》)、 
弘景曰∶原蚕是重养者,俗呼为魏蚕。 
宗 曰∶原者有原复敏速之义,此是第二番蚕也。 
时珍曰∶按∶郑玄注《周礼》云∶原,再也。谓再养者。郭璞注《方言》云∶魏,细也 
。秦晋人所呼。今转为二蚕是矣。《永嘉记》云∶郡蚕自三月至十月有八辈。谓蚕种为KT , 
再养为珍,珍子为爱。 
【集解】颂曰∶原蚕东南州郡多养之。此是重养者,俗呼为晚蚕。北人不甚养之。《周 
礼》禁原蚕。郑康成注云∶蚕生于火而藏于秋,与马同气。物莫能两大,禁原蚕为其害马也。 
然 
人既稀养,货者多是早蛾,不可用也。 
弘景曰∶僵蚕为末涂马齿,即不能食草。以桑叶拭去,乃还食。此见蚕即马类也。 
时珍曰∶马与龙同气,故有龙马。而蚕又与马同气,故蚕有龙头、马头者。蜀人谓蚕之 
先为马头娘者以此。好事者因附会其说,以为马皮卷女,入桑化蚕,谬矣。北人重马,故禁 
之。南方无马,则有一岁至再、至三,及七出、八出者矣。然先王仁爱及物,盖不忍其一岁 
再致汤镬,且妨农事,亦不独专为害马、残桑而已! 
x雄原蚕蛾x 
【气味】咸,温,有小毒。 
时珍曰∶按徐之才《药对》云∶热,无毒。入药炒,去翅、足用。 
【主治】益精气,强阴道,交接不倦,亦止精(《别录》)。壮阳事,止泄精、尿血, 
暖水脏,治暴风、金疮、冻疮、汤火疮,灭瘢痕(时珍)。 
【发明】 
宗 曰∶蚕蛾用第二番,取其敏于生育也。 
时珍曰∶蚕蛾性淫,出茧即媾,至于枯槁乃已,故强阴益精用之。 
【正误】 
颂曰∶今治小儿撮口及发噤者。用晚蚕蛾二枚,炙黄研末,蜜和涂唇内,便瘥。 
时珍曰∶此方出《圣惠》,乃是白僵蚕。苏氏引作蚕蛾,误矣。蚕蛾原无治惊之文, 
今正之。 
【附方】旧二,新八。 
丈夫阴痿∶未连蚕蛾二升、去头、翅、足,炒为末,蜜丸梧子大。每夜服一丸,可御十 
室。以菖蒲酒止之。(《千金方 
遗精白浊∶晚蚕蛾焙干,去翅、足,为末,饭丸绿豆大。每服四十丸,淡盐汤下。此丸 
常以火烘,否则易糜湿也。(唐氏方) 
血淋疼痛∶晚蚕蛾为末,热酒服二钱。(《圣惠方》) 
小儿口疮及风疳疮∶《宫气方》∶用晚蚕蛾,为末,贴之,妙。《普济方》∶治小儿口疮, 
及百日内口疮。入麝香少许,掺之。 
止血生肌∶蚕蛾散∶治刀斧伤创,血出如箭。用晚蚕蛾炒为末,敷之即止,甚效。 
(《胜金方》) 
刀斧金疮∶端午午时,取晚蚕蛾、锻石、茅花,捣成团,草盖令发热过,收贮。每用, 
刮下末掺之。 
竹刺入肉∶五月五日,取晚蚕蛾生投竹筒中,令自干死,为末。取少许,津和涂之。(《便 
民图纂》) 
蛇虺咬伤∶生蚕蛾研,敷之。(《必效方》) 
玉枕生疮∶生枕骨上如痈,破后如箸头。用原蚕蛾(炒)、石苇等分,为末。干贴取瘥。 
(《圣济总录》) 
x原蚕砂x 
颂曰∶蚕砂、蚕蛾,皆用晚出者良。 
时珍曰∶蚕砂用晒干,淘净再晒,可久收不坏。 
【气味】甘、辛,温,无毒。 
时珍曰∶伏 砂、焰硝、粉霜。 
【主治】肠鸣,热中消渴,风痹瘾疹 
皮肤顽痹,腹内宿冷, 
脚软,皮肤顽痹(藏器)。治消渴症结,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去风除 
【发明】 
弘景曰∶蚕砂多入诸方,不但熨风而已。 
宗 曰∶蚕屎饲牛,可以代谷。用三升醇酒,拌蚕砂五斗,甑蒸,于暖室中,铺油单上 
。令患风冷气痹及近感瘫风人,就以患处一边卧沙上,浓盖取汗。若虚人须防大热昏闷,令 
露头面。若未全愈,间日再作。 
时珍曰∶蚕属火,其性燥,燥能胜风去湿,故蚕砂主疗风湿之病。有人病风痹,用此熨 
法得效。按《陈氏经验方》∶一抹膏∶治烂弦风眼。以真麻油浸蚕沙二三宿,研细,以篦子 
涂 
此十余年,试用之,二、三次顿瘳,其功亦在去风收湿也。又同桑柴灰淋汁,煮鳖肉作丸, 
治腹中症结,见鳖条。李九华云∶蚕砂煮酒,色味清美,又能疗疾。 
【附方】旧四,新六。 
半身不遂∶蚕砂二硕,以二袋盛之,蒸熟,更互熨患处。仍以羊肚,粳米煮粥,日食一 
枚,十日即止。(《千金方》) 
风瘙瘾疹作痒成疮∶用蚕砂一升,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洗浴。避风。(《圣 
惠方》) 
头风白屑作痒∶蚕砂烧灰淋汁,洗之。(《圣惠方》) 
眯目不出∶蚕砂拣净,空心以新汲水吞下十枚。勿嚼破。(《圣惠》) 
消渴饮水∶晚蚕砂焙干为末。每用冷水下二钱,不过数服。(《斗门方》) 
妇人血崩∶蚕砂为末,酒服三、五钱。(《儒门事亲》) 
月经久闭∶蚕砂四两,砂锅炒半黄色,入无灰酒一壶,煮沸,澄去沙。每温服一盏,即 
通。 
转女为男∶妇人始觉有孕,用原蚕屎一枚,井华水服之,日三。(《千金》) 
扭闪出骨窍等证。蚕砂四两(炒黄),绿豆粉四两(炒黄),枯矾二两四钱,为末。醋调敷之, 
绢包缚定。换三 
男妇心痛不可忍者∶晚蚕砂一两,滚汤泡过,滤净,取清水服,即止。(《瑞竹堂方》) 

虫部第三十九卷虫之一
石蚕
内容:(《本经》下品) 
【校正】并人有名未用石蠹虫。 
【释名】沙虱(《本经》)、石蠹虫(《别录》 
弘景曰∶沙虱乃东间水中细虫。人入水浴,着身略不可见,痛如针刺,挑亦得之。今此 
或名同而物异耳。 
时珍曰∶按《吴普本草》沙虱作沙蚌。 
【集解】 
别录曰∶石蚕生江汉池泽。 
宗 曰∶石蚕在处山河中多有之。附生水中石上,作丝茧如钗股,长寸许,以蔽其身。 
其色如泥,蚕在其中,故谓之石蚕,亦水中虫耳。方家用者绝稀。 
《别录》曰∶石蠹虫生石中。 
藏器曰∶石蠹虫一名石下新妇,今伊芳洛间水底石下有之。状如蚕,解放丝连缀小石如茧。 
春夏羽化作小蛾,水上飞。 
时珍曰∶《本经》石蚕,《别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