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5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正】原附蛤蟆下,今分出。 
【释名】 (音论)。 
【集解】 
颂曰∶按∶《洽闻记》云∶蛤蟆大者名田父,能食蛇。蛇行被逐,殆不能去。因衔其尾, 
久 
也。 
时珍曰∶按《文本集略》云∶ ,蛤蟆也 
而有食蛇之鼠;蛇制豹,而有啖蛇之貘。则田父伏蛇,亦此类耳,非怪也。 
【主治】蚕咬,取脊背上白汁,和蚁子灰,涂之(苏颂。出韦宙《 

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蜈蚣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蒺藜(《尔雅》)、 蛆 
弘景曰∶《庄子》∶ 蛆甘带。《淮南子》云∶ 蛇游雾而殆于 
能制蛇。见大蛇,便缘上啖其脑。 
恭曰∶山东人呼蜘蛛一名 蛆,亦能制蛇,而蜘蛛条无制蛇 
谓蜈蚣也。 
颂曰∶按∶《尔雅》∶蒺藜, 蛆也。郭注云∶似蝗 
时珍曰∶按∶张揖《广雅》及《淮南子注》,皆谓 蛆为 
为蟋蟀,能制蛇。又以 
【集解】《别录》曰∶蜈蚣生大吴川谷及江南。头、足赤者良。 
弘景曰∶今赤足者,多出京口、长山、高丽山、茅山,于腐烂积草处得之,勿令伤,曝 
干 
《蜀图》曰∶生山南川谷,及出安、襄、邓、随、唐等州土石间,人家屋壁中亦有。形似马 
陆,身扁而长。黑头赤足者良。七八月采之。 
宗 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黄。有被毒者,以乌鸡屎,或大蒜涂之,效。性畏 
蛞蝓,不敢过所行之路,触其身即死,故蛞蝓能治蜈蚣毒。 
时珍曰∶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歧尾。性畏蜘蛛,以溺射之, 
即断烂也。南方有极大者,而本草失载。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绥定县蜈蚣,大者能 
以气 
者长丈余 
南方蜈蚣大者长 
岐亭有拘罗山,出大 
谈》云∶峤南蜈蚣大者 
而食之。故被蜈蚣伤者,捣虫涂之,痛立止也。珍按∶托胎虫即蛞蝓也。蜈蚣能制龙、蛇、 
蜴蜥,而畏蛤蟆、蛞 
也”。 
【修治】 曰∶凡使勿用千足虫,真相似,只是头上有白肉,面并嘴 
着,腥臭气入顶,能致死也。凡治蜈蚣,先以蜈蚣木末(或柳蛀末)于土器中炒。令木末焦 
黑,去木末, 
时珍曰∶蜈蚣木不知是何木也。今人惟以火炙去头、足用,或去尾、足,以薄荷叶火煨 
用之。 
【气味】辛,温,有毒。 
时珍曰∶畏蛞蝓、蜘蛛、鸡屎、桑皮、白盐。 
【主治】鬼疰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本经》)。疗心腹 
寒热积聚,堕胎,去恶血(《别录》)。 
治症癖(《日华》)。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 
蛇伤(时珍)。 
【发明】 
颂曰∶《本经》云“疗鬼疰”,故《胡洽方》治尸疰、恶气、痰嗽诸方多用之。今医家治 
小儿口噤不开、不能乳者,以赤足蜈蚣,去足,炙研,用猪乳二合调半钱,分三、四服,温 
灌之,有 
时珍曰∶盖行而疾者,惟风与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风,盖厥阴经药也。故所主诸 
证,多属厥阴。按∶杨士瀛《直指方》云∶蜈蚣有毒,惟风气暴烈者可以当之。风气暴烈, 
非蜈 
名蛇瘴, 
惟赤足蜈蚣最能伏蛇为上药,白芷次之。又《圣济总录》云∶岭南朴蛇瘴,一名锁喉瘴。项 
大肿痛连 
伤诸病,皆 
一法,则蜈蚣 
【附方】旧四,新十六。 
小儿撮口∶但看舌上及上下 
即愈。如无生者 
小儿急惊∶万金散∶蜈蚣一条(全者,去足,炙为 
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圣惠》) 
天吊惊风∶目久不下,眼见白睛,及角弓反张,声不出者,双金散主之。用大蜈蚣一条 
去头足,酥炙,用竹刀批开,记定左右。又以麝香一钱,亦分左右各记明,研末包定。每用 
左边者吹左鼻,右边者吹右鼻,各少许,不可过多。若眼未下,再吹些须,眼下乃止。(《直 
指》) 
破伤中风欲死∶《圣惠》∶用蜈蚣,研末,擦牙,追去涎沫,立瘥。 
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等分为末。每用一字或半字,热酒灌 
口眼 斜,口内麻木者∶用蜈蚣三条(一蜜炙 
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一 
少许。每服一钱,热调下,日一服。(《通变要法 
腹内蛇症∶误食菜中蛇精,成蛇瘕,或食蛇肉成瘕,腹内常饥,食物即吐。 
以赤足蜈蚣一条炙,研末,酒服。(《卫生易简方》) 
蝮蛇螫伤∶蜈蚣,研末,敷之。抱朴子。 
射工毒疮∶大蜈蚣一枚,炙研,和酢敷之。(《千金方》)。 
天蛇头疮∶生手指头上。用蜈蚣一条,烧烟熏一、二次即愈。或为末,猪 
(《奇效》) 
丹毒瘤肿∶用蜈蚣一条干者,白矾一皂子大,雷丸一个,百部二钱,研末,醋调敷之。 
(《本草衍义》) 
瘰 溃疮∶荼、蜈蚣二味,炙至香熟,等分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敷之。(《枕 
中方》) 
耳出脓∶蜈蚣末,吹之。(鲍氏) 
小儿秃疮∶大蜈蚣一条,盐一分,入油内浸七日。取油搽之,极效。(《海上方》) 
便毒初起∶黄脚蜈蚣一条,瓦焙存性,为末。酒调服,取汗即散。(《济生秘览》) 
痔疮疼痛∶《直指》∶用赤足蜈蚣,焙为末,入片脑少许,唾调敷之。孙氏《集效》∶用 
蜈蚣三、四条,香油煮一、二 
点上油,即时痛止,大效。 
腹大如箕∶用蜈蚣三、五条,酒炙研末。每服一钱,以鸡子二个,打开入末在内, 
纸糊,沸汤煮熟食之。日一服,连进三服,瘳。(《活人心统》) 
脚肚转筋∶蜈蚣,烧,猪脂和敷。(《肘后》) 
女人趾疮∶甲内恶肉突出不愈。蜈蚣一条,焙研敷之。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医 
方摘要》) 

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马陆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百足(《本经》)、百节(《衍义》)、千足(《炮炙论》)、马 (音弦)、马 (音 
拳) 
蛩。 
弘景曰∶此虫足甚多,寸寸断之,亦便寸行。故鲁连子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庄子 
“ 
【集解】《别录》曰∶马陆生玄菟川谷。 
弘景曰∶李当之云∶此虫长五、六寸,状如大蛩,夏月登树鸣,冬则入蛰,今人呼为飞 
虫。今有一种细黄虫,状如蜈蚣而甚长,俗名土 
市人亦无取者,未详何者的是? 
恭曰∶此虫大如细笔管,长三、四寸,斑色,一如蚰蜒。襄阳人名为马 
亦名刀环虫,以其死侧卧,状如刀环也。有人自毒,服一枚便死也。 
曰∶千足虫头上有白肉,面并嘴尖。把着,腥臭气入人顶,能致死也。 
宗 曰∶百节,身如槎,节节有细蹙文起,紫黑色,光润,百足。死则侧卧如环,长二 
、三寸,大者如小指。古墙壁中甚多,入药至鲜。 
时珍曰∶马 处处有之。形大如蚯蚓,紫黑色,其足比比至百,而皮极硬,节节有横纹 
如金线,首尾一般大。触之即侧卧局缩如环,不必死也。能毒鸡犬。陶氏所谓土虫,乃蚰蜒 
也,死亦侧蜷如环,鸡喜食之。当以李当之之说为准。 
【正误】 
藏器曰∶按∶土虫无足,如一条衣带,长四、五寸,身扁似韭叶,背上有黄黑裥,头如 
铲子 
苏云马陆如蚰蜒,亦误矣。按∶蚰蜒色黄不斑,其足无数。 
时珍曰∶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度古俗呼土蛊,身形似衣带,色类蚯蚓,长一尺 
余,首如铲,背上有黄黑裥,稍触即断。常趁蚓掩之,则蚓化为水。有毒,鸡食之辄死。据 
此,则陈藏器所谓土虫者,盖土蛊也。陶氏误以蚰蜒为马陆,陈氏亦误以土蛊为土虫矣。 
【修治】 
雷曰∶凡收得马陆,以糠头炒,至糠焦黑,取出去糠。竹刀刮去头、足,研末用。 
【气味】辛,温,有毒。 
【主治】腹中大坚症,破积聚息肉,恶疮白秃(《本经》)。 
疗寒热痞结,胁下满(《别录》)。辟邪疟(时珍)。 
【发明】 
时珍曰∶马陆系神农药,雷氏备载炮炙之法,而古方鲜见用者,惟《圣惠》逐邪丸用 
之。 
其方∶治久疟发歇无时。用百节虫四十九枚,湿生虫四十九枚,砒霜三钱,粽子角七枚。 
五月五日日未出时,于东南上寻取两般虫,至午时向南研匀,丸小豆大。每发日早,男左女 
右,手把一丸,嗅之七遍,立效。修时忌孝子、妇人、师、尼、鸡、犬见之。亦合《别录》 
疗寒热之 

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山蛩虫
内容:(《拾遗》) 
【集解】 
藏器曰∶生山林间。状如百足而大,乌斑色,长二、三寸。更有大如指者,名马陆,能 
登木 
时珍曰∶按∶《本经》,马陆一名百足,状如大蛩,而此云状如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