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5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勿入盐酱,功效甚大。(《医林集要》) 
浴儿免痘∶除夕黄昏时,用大乌鱼一尾,小者二三尾,煮汤浴儿,遍身七窍俱到。不可 
嫌腥,以清水洗去也。若不信,但留一手或一足不洗,遇出痘时,则未洗处偏多也。此乃异 
人所传,不可轻易。(杨拱《医方摘要》) 
x肠及肝x 
【主治】冷败疮中生虫(别录)。肠以五味炙香 
x胆x 
【气味】甘,平。 
《日华》曰∶诸鱼胆苦,惟此胆甘可食为异也。腊月收取,阴干。 
【主治】喉痹将死者,点入少许即瘥,病深者水调灌之(《灵苑方》)。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四
鳗鲡鱼
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白鳝(《纲目》)、蛇鱼(《纲目》) 
时珍曰∶鳗鲡旧注音漫黎。按∶许慎《说文》,鲡与鳢同。赵辟公《杂录》亦云∶此鱼 
有雄无雌,以影漫于鳢鱼,则其子皆附于鳢 而生,故谓之鳗鲡 
曰蛇,曰鳝,象形也。 
【集解】颂曰∶所在有之。似鳝而腹大,青黄色。云是蛟蜃之属,善攻江岸,人酷畏之。 
诜曰∶歙州溪潭中出一种背有五色纹者,头似蝮蛇。入药最胜。江河中难得五色者。 
时珍曰∶鳗鲡,其状如蛇,背有肉鬣连尾,无鳞有舌,腹白 
背有黄脉者,名金丝鳗鲡 
通。 
【正误】弘景曰∶鳗鲡能缘树食藤花。 
恭曰∶鲵鱼能上树。鳗无足,安能上树耶?谬说也。 
x肉x 
【气味】甘,平,有毒。 
思邈曰∶大温。 
士良曰∶寒。 
宗 曰∶动风。 
吴瑞曰∶腹下有黑斑者,毒甚。与银杏同食,患软风。 
机曰∶小者可食。重四、五斤及水行昂头者,不可食。尝见舟人食之,七口皆死。 
时珍曰∶按∶《夷坚续志》云∶四目者杀人。背有白点无鳃者,不可食。妊娠食之,令 
胎有疾。 
【主治】五痔疮 ,杀诸虫(《别录》。诜曰∶痔 熏之虫即死。杀诸虫,烧炙为末,空 
腹食,三、五度即瘥)。治恶疮,女人阴疮虫痒,治传尸疰气 
疗湿香港脚,腰肾间湿风痹,常如水洗。以五味煮食,甚补益。患诸疮 疡风人,宜长食之 
(孟诜)。治小儿疳劳,及虫心痛(时珍)。妇人带下,疗一切风瘙如虫行,又 
不能为害(张鼎)。 
【发明】颂曰∶鱼虽有毒,以五味煮羹,能补虚损,及久病劳瘵。 
时珍曰∶鳗鲡所主诸病,其功专在杀虫去风耳。与蛇同类,故主治近之。《稽神录》云∶ 
有人病瘵,相传染死者数人。取病者置棺中,弃于江 
一女子,犹活。取置渔舍,每以鳗鲡食之,遂愈。因为渔人之妻。张鼎云∶烧烟熏蚊,令化 
为水。熏毡及屋舍竹木,断蛀虫。置骨于衣箱,断诸蠹。观此,则《别录》所谓能杀诸虫之 
说,益可证矣。 
【附方】旧三。 
诸虫心痛,多吐清水∶鳗鲡淡煮,饱食三、五度,即瘥。(《外台》) 
骨蒸劳瘦∶用鳗鲡二 
肠风下虫∶同上。 
x膏x 
【主治】诸 疮(陶弘景)。耳中虫痛 
曝干微炙取油,涂白驳风,即时色转,五、七度便瘥(宗 。《集验方》云∶白驳生头 
面上,浸淫渐长似癣者。刮令燥痛, 
x骨及头x 
【主治】炙研入药,治疳痢肠风崩带。烧灰敷恶疮。烧熏痔 ,杀 
【附方】旧一。 
一切恶疮 用蛇鱼骨炙为末,入诸色膏药中贴之,外以纸护之。(《经验》) 
x血x 
【主治】疮疹入眼生翳,以少许点之(时珍)。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四
海鳗鲡
内容:(《日华》) 
【释名】慈鳗(《日华》)、 、狗鱼(《日华》 
【集解】《日华》曰∶生东海中。类鳗鲡而大,功 
【气味】同鳗鲡。 
【主治】治皮肤恶疮疥、疳 、痔 (《日华》。时珍曰∶按李九华云∶狗鱼暖而不补。 
即此。 
鳝(善)鱼(《别录》上品) 
【释名】黄 (音 
宗 曰∶鳝腹黄,故世称黄鳝。 
时珍曰∶《异苑》作黄 ,云黄胆之名 
声,黄鱼也。 
【集解】韩保升曰∶鳝鱼生水岸泥窟中。似鳗鲡而细长,亦似蛇而无鳞,有青、黄二色。 
时珍曰∶黄质黑章,体多涎沫,大者长二三尺,夏出冬蛰。一种蛇变者名蛇鳝,有毒 
害人。南人鬻鳝肆中,以缸贮水,畜数百头。夜以灯照之,其蛇化者,必项下有白点。通身 
浮水上,即弃之。或以蒜瓣投于缸中,则群鳝跳掷不已,亦物性相制也。 
藏器曰∶作 ,当重煮之,不可用桑柴,亦蛇类也。 
弘景曰∶鳝是荇芩根所化,又云死人发所化。今其腹中自有子,不必尽是变化也。 
x肉x 
【气味】甘,大温,无毒。思邈曰∶黑者有毒。 
弘景曰∶性热能补。时行病后食之,多复。 
宗 曰∶动风气。多食,令人霍乱。曾见一郎官食此,吐利几死也。 
时珍曰∶按∶《延寿书》云∶多食,发诸疮,亦损人寿。大者,有毒杀人。不可合犬肉 
、犬血食之。 
【主治】补中益血,疗沈唇(《别录》)。补虚损,妇人产后恶露淋沥,血气不调,羸瘦, 
止 
二风邪。患湿风、恶气人,作 
汤浴之 
【附方】新二。 
疮蛀烂∶用黄鳝鱼数条打死,香油抹腹,蟠疮上系定,顷则痛不可忍,然后取 
下看,腹有针眼皆虫也。未尽更作,后以人胫骨灰,油调搽之。(《奇效》) 
肉痔出血∶鳝鱼煮食,其性凉也。(《便民食疗》) 
x血x 
(尾上取之) 
【主治】涂癣及 (藏器)。 
疗口眼 斜,同麝香少许。左 涂右,右 涂左,正即洗去。治耳痛,滴数点入耳。治 
鼻衄,滴数点入鼻。治疹后生翳,点少许入目。治赤疵,同蒜汁、墨汁频涂之。又涂赤游风 
(时珍)。 
【发明】时珍曰;鳝善穿穴,无足而窜,与蛇同性,故能走经脉疗十二风邪,及口 、 
耳目诸窍之病。风中血脉,则口眼 斜,用血主之,从其类也。 
x头x 
(五月五日收)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烧服,止痢,主消渴,去冷气,除痞症,食不消(《别录》)。同蛇头 
烧灰酒服,治小肠痈有效(《集成》)。百虫入耳,烧研,绵 
x皮x 
【主治】妇人乳核硬疼,烧灰空心温酒服(《圣惠》)。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四
鳅鱼
内容:(音酋。《纲目》) 
【释名】泥鳅(俗名)、 鱼(《尔雅》)。 
时珍曰∶按∶陆佃云∶鳅性酋健,好动善扰,故名。小者名KT 鱼。孙炎云∶ 者, 
寻习其泥也。 
【集解】时珍曰∶海鳅生海中,极大。江鳅生江中,长七、八寸。泥鳅生湖池,最小, 
长三、四寸,沉于泥中。状微似鳝而小,锐首圆身,青黑色,无鳞。以涎自染,滑疾难握。 
与他鱼牝牡,故《庄子》云“鳅与鱼游”。生沙中者微有文采。闽、广人 去脊骨,作 
甚美。《相感志》云∶灯心煮 甚妙。 
【气味】甘,平,无毒。 
弘景曰∶不可合白犬血食。一云凉。 
【主治】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时珍)。同米粉煮 
【附方】新五。 
消渴饮水∶用泥鳅鱼(十头阴干,去头尾,烧灰)、干荷叶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新 
汲 
水调下,日三。名沃焦散。(《普济方》) 
喉中物哽∶用生鳅鱼,线牢缚其头,以尾先入喉中,牵拽出之。(《普济方》) 
揩牙乌髭∶泥鳅 
入瓦罐内,盐泥固济 
阳事不起∶泥鳅煮食之。(《集简方》) 
牛狗羸瘦∶取鳅鱼一、二枚,从口鼻送入,立肥也。(陈藏器) 

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四

内容:(音 。《拾遗》) 
【校正】时珍曰∶《食疗》黄鱼系重出,今并为一。 
【释名】黄鱼(《食疗》)、蜡鱼(《御览》)、 
时珍曰∶ 肥而不善游,有 如之象。曰黄曰蜡,言其脂色也。玉版,言其肉色也。《异 
物志》名含光,言其脂肉夜有光也。《饮膳正要》云∶辽 
【集解】藏器曰∶ 长二、三丈,纯灰色,体有三行甲。逆上龙门, 
时珍曰∶ 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无鳞大鱼也。其状似鲟,其色灰白,其背有骨 
甲三行,其鼻长有须,其口近颔下,其尾歧。其出也,以三月逆水而生。其居也,在矶石湍 
流之间。其食也,张口接物听其自入,食而不饮,蟹鱼多误入之。昔人所谓“ 鲔岫居”, 
世 
俗所谓“鲟 
一钩着身,动而护痛,诸钩皆着。船游数日,待其困惫,方敢掣取。其小者近百斤。其大者 
长二、三丈,至一、二千斤。其气甚腥。其脂与肉层层相间,肉色白,脂色黄如蜡。其脊骨 
及鼻,并 与鳃,皆脆软可食。其肚及子盐藏亦佳,其鳔亦可作胶。其肉骨煮炙及作 皆美。 
《翰墨大全》云∶江淮人以鲟 
x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