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法尊法师译-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善业道,成独觉乘。其上若有心广无量,具悲愍方便,立大誓愿,不舍众生,求诸佛广大智慧,修治清净十善业道,能净治菩萨诸地,修一切诸度,成就菩萨极广大行】。本颂即摄彼经义。亲友书亦云,【仁者于戒勿破羸,莫杂莫染当净修,佛说戒为众德本,如情非情依止地】。此说学戒最为重要,以是净戒虽在二地时说,然初发业菩萨皆当修学。防止十不善业,乃至莫令起犯戒心。修此律仪戒,极为重要。当如上来所说而正思惟。每学戒时,当以无所得慧摄持而修。若仅了其义或略修数次,则无大益。故必须相续思维也。若能相续修者,则于所学菩萨大行,即使初闻生于忧怖,念昔诸佛亦久未能修者,自心亦能任运而修也。如无边功德赞云:【世闻何法生怖畏,佛亦久远未能行,然佛修习得任运,功德不修难增长。】

  辛三 明不与破戒杂住
  【犹如大海与死尸,亦如吉祥与黑耳,如是持戒诸大士,不乐与犯戒杂居。】
譬如大海由诸清净龙神居止之力,凡有死尸即以波浪漂出,不与死尸共住,又诸吉祥圆满,不与黑耳不吉祥共住,如是持戒清净之二地大士,亦不乐与犯戒者共住也。四百论释说:【吉祥女所在之家,亦必有黑耳在内。彼与本论无违,以彼意取有彼名之二人,本论则说黑耳是不吉祥之异名也。】

  辛四 明戒度之差别
  【由谁于谁断何事,若彼三轮有可得,名世间波罗蜜多,三著皆空乃出世】。
由谁能断,于谁有情所断,及断何所断事,若于彼三轮不能灭除见为实有可得之种子,则说如是之尸罗,名为世间波罗蜜多。即彼尸罗若于上说三轮实执空不可得,由了达不可得之无漏慧所摄持者,是名出世波罗蜜多。故尸罗中有此二种差别。

  辛五 结明此地功德
  【佛子月放离垢光,非诸有摄有中祥,犹如秋季月光明,能除众生意热恼】。
如秋月光明离诸垢障,能除众生意中热恼。如是二地佛子月轮所放之尸罗光明,离破戒垢。故第二地名离垢,名实相符。亦能除遣众生意中由破戒所生之热恼也。又此二地菩萨,不属生死流转,故非三有生死所摄。然是三有中之吉祥,以一切圆满功德,皆随此菩萨而转。为利众生,以大愿力得为王四大洲之转轮王也。

释第三胜义菩提心之一
  庚三发光地分四,辛一释地名义,辛二释地功德,辛三明初三度之别,辛四结明此地功   德。今初
  【火光尽焚所知薪,故此三地名发光,入此地时善逝子,放赤金光如日出】。
此菩萨第三地,名发光。以得第三地时,发智慧光尽焚一切所知之薪。此是于根本定位,放寂静光明,能灭一切二取戏论也。又善逝子,得第三地时,生智慧光明,如日将出,先现赤金色光明。此是第三地后得位见赤色或黄色光遍一切处。宝鬘论亦云:【三地名发光,发静智光故,起静虑神通,永尽贪嗔故,由此地异熟,常作天中王,增上行忍进,能遣诸欲贪】。

  辛二释地功德分四,壬一明此地忍增胜,壬二明余修忍方便,壬三明忍度之差别,壬四明  此地余净德。今初
为显得如是智慧光明之菩萨,忍波罗蜜多最为增胜。颂曰:
  【设有非处起嗔恚,将此身肉并骨节,分分割截经久时,于彼割者忍更增,已见无我诸菩   萨,能所何时何相割,彼见诸法如影像,由此亦能善安忍】。
前说之布施持戒增胜,此地亦具足。故此是于余八波罗蜜多中忍遍增胜。增胜者,谓修忍度已最超胜,修余七度犹未能尔。又此三地菩萨,已得焚所知薪之寂静智火。故能善护他心。设有人焉于实非可嗔之处,即于我及我亲,已损,今损,当损,如斯三业皆不行者。而竟嗔恚菩萨割截其身。非仅割肉,并割其骨节。非大块而分分割,非一次而数数割。非短时而久时割。菩萨于彼割者,非但心不恚恼,且知依彼罪业因缘,当堕地狱等处,受极重苦。故于割者更生极大之安忍。由此可知极喜等二地,于割身者虽亦心不恚怒,然无更增上之安忍。安忍增胜实从此地始。(此是由悲而忍,下是由慧而忍)。

又此三地菩萨,非但由见地狱等重苦而起增上安忍,由观己之身,谁是能割,何为所割,于何时割,以何相割,现见三轮诸法皆如影像,及离妄计我我所想。故彼亦能善修安忍。释论谓:【亦字为摄安忍之因】。意为非但前因能不恚恼,即由此第二因亦能安忍也。

  壬二明余修忍方便分二,癸一明不应嗔恚,癸二明理应修忍。初又分四,子一明无益有损  故不应嗔,子二明不欲后苦则不应报怨,子三明能坏久修善根故不应嗔,子四明当思不忍  多失而遮嗔恚。今初
又此安忍,非仅地上菩萨相应之行。亦是地前余人保护一切功德令不坏灭之因。故诸未能安忍者,皆应遮止嗔恚也。颂曰:
  【若已作害而嗔他,嗔他已作岂能除,是故嗔他定无益,且与后世义相违】。
若他已作损害,缘此嗔他能作害者,其所作之损害已不能除。岂缘彼人起内心之愤恚,其已作之损害能得除乎?内心愤恚,即粗暴心,于嗔义同。又此嗔恚非但无益,且与后世之义利相乖,若容许嗔恚,身坏命终,必将引发非爱异熟也。

  子二 明不欲后苦则不应报怨
颇有痴人,现受往昔自作恶行所感苦果,妄谓他人损害于我。遂于能害者发嗔恚心而行报复。却愿后世不更受彼损害。为遮此执故,颂曰:
  【即许彼苦能永尽,往昔所作恶业果,云何嗔恚而害他,更引当来苦种子】。
怨敌现于自身所作大苦。是由往昔造杀生等诸不善业,于三恶趣受苦异熟,今乃所余等流残果。由此因缘能使一切苦等流果皆悉消灭。即许彼苦能令余业皆悉永尽。云何复起嗔恚心而思报害于他,更引当来远胜现苦之大苦种子。如医师为治重病,作刀割等苦,理应忍受。如是为治未来无边大苦,忍现前小苦,极为应理。

  子三明能坏久修善根故不应嗔分二,丑一正义,丑二旁义。今初
又此不忍,非但是能引不可爱异熟之因,亦是能坏多劫所修福德资粮之因。颂曰:
  【若有嗔恚诸佛子,百劫所修施戒福,一刹那顷能顿坏,故无他罪胜不忍。】
若菩萨大士,于已发菩提心之佛子,或不知彼是菩萨。或虽知之,然由上品烦恼串习,增益其过失随实不实,发嗔恚心,一刹那顷。尚能摧坏百劫所修福德资粮。如前所说由修施戒波罗蜜多,所生善根。况非菩萨而嗔菩萨。如大海水不可以称,嗔恚菩萨之异熟量,亦不可知。故能引不可爱果及能坏善根之罪恶,更无大于嗔恚不忍之心者也。增益真实过失者,疏谓于微小过增益为大过。其摧坏善根之相,如曼殊室利游戏经云:【曼殊室利,以能坏百劫所修善根,故名嗔恚】。此经于能嗔所嗔之是否菩萨,虽未说明。而释论于能嗔所嗔则俱说是菩萨。如集经论于引彼游戏经之前,先引弥勒狮子吼经云:【若有菩萨,于三千大干世界一切众生打骂割截,菩萨非由此故便生疮疱。若有于余菩萨,下至起损害心,起株杌心,起嗔恚心。菩萨由此因缘即生疮疱。何以故?若彼菩萨末舍一切智者,由此菩萨于彼菩萨,起损害心,起株杌心,起嗔恚心。随起心数,当于尔许劫中重披誓甲】。此论说能嗔所嗔俱是菩萨,即依此经而说也。

若尔,马鸣及静天云:【千劫所修集,布施供佛等,一切诸善行,一嗔悉能坏】。皆说能坏一千劫中所修善根,复云何通?答:入行论疏有说:【多千劫中所修善根,由嗔众生即便摧坏】。实难信受。彼二论师于能嗔所嗔虽末明说,然能坏百劫或千劫所修善根之嗔恚。其所嗔境,必要菩萨。其能嗔者,观释论说:【菩萨大士】一语,则能嗔之菩萨,似较所嗔菩萨力大。其能嗔菩萨定是异生,所嗔之境,则有登地未登地之二类。如是便有大力菩萨嗔力弱者,力弱菩萨嗔强力者,能嗔所嗔力相等者,共成三种。其中初者坏百劫善根。若非菩萨而嗔菩萨,则坏千劫善根,极为明显。至于第二第三两种,由所嗔境之胜劣差别,摧坏善根之量,亦当依据圣教,更为观察。

从【于三千】至【非由此故便生疮疱】,是明菩萨于非菩萨,心生嗔恚。口出恶言,身行唾打。既与损伤菩萨不同,亦知不须重披誓甲。若此菩萨于他菩萨,即使身语未动,唯发嗔恚,亦须随彼兴心之数,经尔许劫重披誓甲。此所嗔境,是已得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