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匮要略方论-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x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 细辛(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32.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x枳术汤方x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x附方x 
x《外台》防己黄 汤x 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 
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方见风湿中。) 



卷中

黄胆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属性:1.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2.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 
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心中懊 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3.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 
脉迟故也。 
4.夫病酒黄胆,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5.酒黄胆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 
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6.酒疸,心中热,欲吐者,吐之愈。 
7.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齑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 
故知之。 
8.师曰∶病黄胆,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相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 
尽发热,面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9.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10.腹满,舌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舌痿疑作身痿。) 
11.黄胆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 
12.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 
1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x茵陈蒿汤方x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盒饭利,尿如皂角汁状, 
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14.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 
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x硝石矾石散方x 
硝石 矾石(烧,等分) 
上二味,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15.酒黄胆,心中懊 ,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x栀子大黄汤方x 
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6.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 汤主之。(方见水气病中。) 
17.诸黄,猪膏发煎主之。 
x猪膏发煎方x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 
从小便出。 
18.黄胆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x茵陈五苓散方x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味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19.黄胆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x大黄硝石汤方x 
大黄 黄柏 硝石(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20.黄胆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 
21.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 
22.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方见虚劳中。) 
x附方x 
x瓜蒂汤x 治诸黄。(方见 病中。) 
x《千金》麻黄醇酒汤x 治黄胆。 
麻黄(三两) 
上一味,以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顿服尽。冬月用酒,春月用水煮之。 



卷中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属性:1.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 
2.师曰∶尺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3.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 
4.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 
不能 ,不得眠。 
5.病患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 
6.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 
7.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 
8.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 
男子则亡血。 
9.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即寒栗而振。 
10.病患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11.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12.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x桂枝救逆汤方x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 
枚) 蜀漆(三两,洗去腥) 
上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纳诸药,煮消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3.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x半夏麻黄丸方x 
半夏 麻黄等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14.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x柏叶汤方x 
柏叶 干姜(各三两) 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15.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x黄土汤方x (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16.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方见狐惑中。) 
17.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x泻心汤方x (亦治霍乱。)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卷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属性:1.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2.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 
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 
此属支饮。 
3.问曰∶病患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 
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 
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4.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荣虚,荣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 
5.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 
而涩,其病难治。 
6.病患欲吐者,不可下之。 
7.哕而腹满,视其前后,如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8.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x茱萸汤方x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9.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方见上。) 
10.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x半夏泻心汤方x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