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一次周均量教阿垚读唐诗,一首五言绝句,阿垚半天也背不出。周均量
罚他跪下。瞿秋白走进书房,看见阿垚直挺挺跪在地上,便大声喝叫:“起
来,这成个什么样子!”周均量生气,不再教阿垚读书,也不和瞿秋白说话。
过了两三天,瞿秋白对周均量说:我不是袒护弟弟,只是反对这样的教育方
法,体罚是教不好子弟的。周均量接受了瞿秋白的意见。瞿秋白和阿垚手足
情深,总想把弟弟教育好,可是阿垚耳聋,脑子迟钝,瞿秋白为此深感苦恼。

②瞿稚彬、阿垚到黄陂的时间有两说:周君适说与瞿秋白同来;瞿轶群说秋
白先到,稚彬父子晚来。此处从瞿轶群说。
周均量对于诗词颇有研究。瞿秋白由于表兄的帮助,对诗词的研究深
入了一步。这时他所写的诗词,一首也没有留到今天,是很可惜的。瞿秋白
与周均量时常议论社会、人生和政治问题,同时他们对于佛学也津津乐道。
人生极苦,涅槃极乐(死后解脱轮回之苦,永远无为和安乐),是佛教的中
心思想。瞿秋白入世以来,深受社会黑暗、家庭离散之苦,周均量的诱导,
使他对佛学产生了一种探索的兴趣。这时,他读了《成唯识论》①、《大知
度论》②两部佛经。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瞿秋白研讨佛学,试图用它来解
决人生问题。这里固然有政治哀伤,但主要的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
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和舍弃。然而,
人生这个大罗网是无法逃掉的,也许只有在佛学的说教中,勉强寻得一些安


慰和解脱吧。

①佛书名。古印度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译。一百卷。是论释《大品
般若经》的论书。汉文译本只是龙树原著的一小部分。引经很多,是研究大
乘佛教的重要资料。《成唯识论》,略称《唯识论》。佛书名。十卷。法相宗
所依据的重要论书之一。唐玄奘自印度取回译集。中心内容是论证世界的本
源是“阿赖耶识”,世界万有是“唯识所变”,“实无外境,唯有内识”。注释
书多种,以玄奘弟子窥基:《成唯识论述记》为学者所重,甚至比本论影响
还大。
②《大知度论》,略称《知度论》、《知识》、《大论》,亦译《摩诃般若
释论》。
武汉、黄陂之行,只有三四个月的光景。周均量使瞿秋白对佛学产生
了进一步探索的兴味,结果却“把那社会问题的政治解决那一点萌芽折了。”


①《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1 卷,第24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
版。
1917 年暮春时节,瞿秋白决计离开黄陂,谋求新的出路。适逢堂兄瞿
纯白返回北京,于是瞿秋白便跟着他顺京汉路北上,到了北京。
道路是漫长的,艰辛的。一切有志于救国救民的、希求有所作为的青
年,终究要被现实社会推动着走向变革社会现实的道路。然而,这需要时间。
俄文专修馆
到北京后,瞿秋白住在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羊肉胡同堂兄瞿纯白家中。

这是一座有三进房屋的院落,除瞿家外,还住着吴姓一家,也是常州人。瞿
秋白住前院大门右侧客房。
江南塞北,风光迥异,北京的风情,对这一位江南游子来说,一切都
是新鲜的。闲暇无事,瞿秋白常常以步代车,漫游古城四方。

瞿秋白看遍了故都的古迹名胜,查考了地方志史典籍,所得的印象是:
世道沧桑,人物代谢,里巷变迁,构成了多少历史的脉络。只是这些足以使
人留连叹息的陈迹,很少给人以振奋向上的激情。

瞿秋白本来是要报考北京大学的。可是,大学的学膳费用高得惊人,
瞿纯白拿不出这笔钱供堂弟入学。他让瞿秋白参加普通文官考试,以期在经
济上能够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准。1917 年4 月,瞿秋白应文官考试,结果没
有被录取。4 月以后,他又闲置了近半年时间。7 月,张勋复辟。为了避开
兵祸,瞿纯白委托瞿秋白护送家眷离京去汉口。复辟事件平息后,又由汉口
回到北京。这期间,他随同张寿昆(常州中学同学)到沙滩北京大学文学院
听过陈独秀、胡适等人的课。①当时的北京大学,上课不点名,如有和上课
的学生友好者,是可以混进去听课的。然而,这不是长久之计。无钱升学,
生活无着,在经济上并不充裕的堂兄家中赋闲,这种接近于穷极无聊的日子,
实在难过。瞿秋白只得“挑选一个既不要学费又有‘出身’的外交部立俄文
专修馆去进。”②入学时间是1917 年9 月。

①参见《党史资料》丛刊总第4 辑,第75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年出版。
②《多余的话》。《瞿秋白年谱》第139 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
俄文专修馆设在东总布胡同十号(今改二十三号)一座洋式的平房建
筑里,原为东省铁路学堂,民国元年(1912 年)改称外交部立俄文专修馆,


免费招生,经常保持甲、乙、丙、丁、戊五个班。瞿秋白是在第一届甲班毕
业后考入专修馆的,属第二届甲班①。

此时,瞿秋白的同班生有常州人徐昭,宜兴人朱某,出入相偕,关系
颇好。三人中以瞿秋白用功最勤,成绩也最好②。沈颖回忆说:

秋白在校每考必列第一或第二名。彼时俄文专修馆每星期日上午有文
课,全体学生一律参加,秋白的中文程度很好,所作文课几乎每次均油印传
观,以致名遍校内,无人不知!③

瞿秋白强记博闻,涉猎广泛,除按时上课,完成规定的学科作业外,
还按照自己制定的自修计划学习英文、法文、社会科学和哲学。每天不论多
么忙,一定要照自修课程表把功课作完,不到深夜不止。李子宽说:“往访
晤,斗室不盈丈,秋白挑灯夜读甚艰苦”④;沈颖也说瞿秋白每晚读书“往
往到深夜两三点钟才睡”⑤。瞿纯白的长子瞿重华说:“那时候,我父亲为
了多挣点钱养家,曾在一个法语补习班中兼课,自己编了一套法文教材。大
叔(瞿秋白)又利用这个机会,在学习俄文的同时,自学起法文来。想不到
几个月之后,他的法文水平,竟然超过了补习班的其他正式学员。”⑥①《多
余的话》。《瞿秋白年谱》第139 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

②④李子宽:《追忆学生时期之瞿秋白张太雷两先烈》。

⑥瞿重华口述、韩斌生整理:《回忆秋白叔父在北京的情况》。常州教
师进修学院编:《瞿秋白研究资料》第39 页。
瞿秋白入俄文专修馆不久,瞿纯白家迁居东城根东观音寺草厂胡同南
口路西第一个门。这是一个十分僻静的小院。不久,云白、垚白来京,瞿纯
白特地在后院东屋为秋白兄弟们安排一间居室,放置了书桌、书架。瞿秋白
自住一室,两个兄弟住一室,中间有堂屋相通。瞿纯白收入本不厚,增加了
几个青年人吃饭,生活是清苦的。李子宽说:“我去时,偶和瞿秋白同饭,
常以白萝卜和干贝一两小块或虾米少许就煤球炉上狂煮,以汤佐餐,取其味
隽,不需要更加佐料,亦不求量也。”①待客饭尚如此粗淡,平日饮食之寒
俭便可想而知了。冬天的北京,朔风怒号,天寒地冻,富人轻裘裹身,尚畏
寒冷。

瞿秋白在北京的第一个冬天,只有夹衣蔽体。后来他在上海曾对羊牧
之说:“我到北京的第一个冬天,只穿着夹袄。”
“如何能过?”“现在回想,也不知道怎样过来的,终于过来了。”②。。 ①。。 
李子宽:《追忆学生时期之瞿秋白张太雷两先烈》。

②据羊牧之回忆。
苦闷与彷徨
北京是北洋军阀统治的巢穴,袁世凯死后,各派军阀勾心斗角,争权
夺利,在反复的角逐中,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的段祺瑞皖系军阀一度获胜,
在五四运动发生的前两年间,中国几乎完全成为皖系军阀的天下。段政权对
外丧权辱国,对内横征暴敛,北京城里的新贵们欺侮和压地平民百姓之残酷,
比起前清的酷吏们绝不逊色。

在绝顶黑暗的社会,置身于穷困清苦、寄人篱下的生活,饱尝了人情
冷暖、世态炎凉的辛酸,这一切都催促着瞿秋白心灵的早熟。他憎恶这个社
会的虚伪和丑恶,这个社会使他变得过早的敏感和清醒。但是,他最初的反
抗,却往往表现为冷漠和避世;他试图解释人生,却找不到先进的思想武器,
而只能借助于经学、佛学这类传统而陈旧的思想资料。这反映出他不满现状


可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