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李默庵致蒋鼎文的呈文,时间当在一九三五年九月。
②驻闽绥靖公署代主任陈×的批文。
长汀狱中斗争
钟绍葵派了几名部下协助三十六师的一支部队押送瞿秋白北行,前往
长汀。

从上杭到官庄再到迴龙,走的是水路,沿汀江溯流而上。这一段水路
约需二、三天。

从迴龙改搭长杭船到河田,也是水路,需时三至五天。抵河田后,还
有几十里陆路,一直步行到长汀。整个行程约需十天到十五天。春末夏初的
闽西,青山处处,然而,昔日欢乐的苏区,已是山河易色,笼罩着一片肃杀
恐怖的气氛。一路上天气变幻莫测,风风雨雨,长途颠簸,是很辛苦的。瞿
秋白身体病弱,走的很慢,直到5 月9 日才抵达长汀。

瞿秋白被拘押在设于长汀中学里的第三十六师师部。

三十六师参谋长向贤矩、军法处长吴淞涛、政训处长蒋先启等,在瞿
秋白解抵长汀以前,早已策划了一个狡毒的阴谋。瞿秋白到达的翌日——5
月10 日,他们就组织了一次所谓军法审判。审判开始,吴淞涛发问,瞿秋
白作答。“你的年龄,籍贯”?“三十六岁,上海”。“你何时被俘,同时被
俘的有几人?”“被俘有一个多月,同时被俘的还有两个女眷”。

这时,吴淞涛霍地站了起来,狡黠地诈问道:“你是瞿秋白,不是林琪
祥。我在(民国)十六年时曾在武汉见过你讲演,你不要冒混吧!”瞿秋白
镇定地答道:“我确不是瞿秋白!”

吴淞涛随即将先已被俘投敌的叛徒郑大鹏①招进屋内。郑曾在苏区教
育人民委员会工作,认识瞿秋白。在郑的指认下,瞿秋白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他坦然一笑,对洋洋得意的吴淞涛等人说:

“既经指认,我就不用‘冒混’了。我就是瞿秋白。我在上杭笔述的供
录,算是作了一篇小说一样?”②。

①一说为“陈姓青年”,又一说为“林大头”。
②赵庸夫:《关于瞿秋白之种种》附录《审讯记》。《逸经》,民国二十
六年七月,第三十四期。
三十六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装备与众不同,带兵官是清一色的黄


埔系,师旅长更是蒋介石亲自培养的黄埔一二期生。师长宋希濂,是湖南人,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瞿秋白担任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国民党
“政治委员会”成员,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宋希濂曾经读过瞿秋白的著作,
仰慕瞿秋白的学问。但在蒋介石背叛国民革命,国共两党分裂以后,宋希濂
已经成为蒋介石麾下积极从事“剿共军事”行动的健将。长汀被该师攻陷,
他就把师部设在长汀中学。蒋介石将中共“党魁”瞿秋白交给三十六师看押,
足以说明宋希濂深得蒋介石的赏识和信赖。这时,他在瞿秋白面前口称“瞿
先生”,并且给予生活的优待,大抵有两个原因:一则瞿秋白身患重病,倘
因生活上照料不周,一旦不起,他没法向蒋介石交待;二则是企图软化瞿秋
白的革命意志,以收劝降之功。

现实的阶级利害,使敌我之间的界限这样分明。在特定的环境中,残
酷的阶级斗争,有时在迷人笑脸的掩盖下,尽管显得有些隐晦,却依然是针
锋相对的。这,确实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

在宋希濂的“关照”下,瞿秋白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①宋希濂以
下大小军官都以“瞿先生”相称。瞿秋白面临的正是一场特殊条件下的斗争。
对着心地阴险狡诈,而表面上却装出一副客客气气面孔的敌人,瞿秋白则示
之以不卑不亢、亦刚亦柔的态度。

瞿秋白自少年时代起,就写得一手好字,赋得一手好诗,刻得一手好
印。那些军官们胸无点墨,又附庸风雅,求诗者不多,但对印章却是求之不
迭的。瞿秋白身系囹圄,坚持革命信念,向看守他的一些军官士兵宣传革命
道理;同时,乐得消遣,对求诗索印,一概来者不拒。狱中诗词,有表现革
命理想情操的一面,也有抒发悒结消沉的一面。因为瞿秋白毕竟是一个多情
善感,诗人气质浓厚的人。但是,他始终是清醒的革命者。敌人煞费苦心妄
图从他口中套取我党我军的机密,他却始终没有使他们有半点满意。①据
宋希濂1956 年4 月2 日所写的材料:“瞿秋白住的房间约有一丈见方,有地
板,室内有一张中国式的木床,一张书桌,二、三条板凳,一个洗脸架。伙
食是照师部工作人员一样,按那时的物价来推算,约等于现在的人民币十八
元到二十元一个月。另外有时还加几两酒。”笔者于1979 年6 月到长汀专门
去看了瞿秋白的被囚地。房屋依旧,屋前有一个宽与屋等、略微长些的天井,
原来围有与屋檐相等的高墙,今已不存。瞿秋白平时“放风”就在这小小的
天井里散步。

瞿秋白在一次回答问话时,对敌人说了一个假情况,他说:“在2 月初
有过一度会议决定了三条路线,第一是闽北和清流、宁化一带,第二是由江
口渡江向西行动,第三是雩都、兴国方面。项英、陈毅、梁柏台、何自立等
就是在决定的几条路线去活动去了,至何人任何路线,我却不明了。”这一
条“兵分三路”的材料,曾经被某些人作为瞿秋白“出卖我军秘密”的“罪
证”,大肆宣扬。事实并非如此。根据项英生前在《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
中回忆,当时根据中央2 月来电指示,苏区留守部队兵分九路,进行游击活
动。项英、陈毅同志,不久就到达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地区,根本不在
“兵分三路”中的任何方向。事实恰恰证明:瞿秋白虚构“兵分三路”,目
的是为了迷惑敌人,掩护我军的安全转移。至于口供中提到项英、陈毅的名
字,则是敌人早已知道的,不是什么秘密。

5 月13 日,瞿秋白被叛徒出卖后在长汀狱中写了一篇长长的“供词”。


他用很大的篇幅全面、热情地宣传和颂扬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政治、经济、
文教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驳斥了国民党对苏区的攻击和诬蔑。与其说
这是一篇“供词”,不如说是瞿秋白对苏区充满激情的深切怀念之辞。下面
让我们引述几段文字:

初进苏区的感想,首先就是各乡各区。。的政权的确握在另外一种阶
级手里,同苏区以外是相反的。那些“下等人”,无论他们因为文化程度的
低而做出些愚蠢或者多余的事,可是,他们是在学习着、进步着,在斗争中
纠正着自己的错误。他们中间产生了不少干部,。。。

例如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尧(现在已经在战争中死了),他是一
个长工,二十多岁还是一个字不识的,然而三年的苏维埃革命中,他努力学
习,甚至晚上不睡觉——在一九三四年三月间我见着他的时候,他已经能够
看得懂《红色中华》报,已经能够指导一个省政府的工作。

经济建设方面,除兵工厂、印刷厂、造币厂等一些国有企业外,农业
方面在后方也有可惊的成绩。例如去年的春耕运动教会了几万妇女犁田。苏
区去年没有灾象是事实,虽然红军扩大了好些,就是在家耕田的壮丁少了好
些,而米粮能够吃到今年秋季。。。至于民众同苏维埃政府的关系方面,只
看一九三四年五月扩大红军,九月又扩大,计划都完成了;六月和八月的收
集粮食(有借农民的谷子,有农民自己节省来捐助的谷子,有按时交纳土地
税的谷子)也完成了。苏区的生活,在一九三四年二月到八九月,还是相当
安定和充足的,不过盐贵些,布缺乏些,这是国民党封锁的关系。我见着一
般农民当时的饭菜,问他们比革命以前怎样,他们都说好些,因为分了田。
到后来,国民党的军队很多很多的围紧起来,占领了一切城市和圩场,乡村
中的生活就一天的苦起来,因为有油的地方运不出,没油的地方买不到,。。 

等等。生活一般的说,足很苦的,并没有在苏维埃革命之后立刻创造
“地上的天堂”。

这区域原来就是很贫瘠的,何况要应付这样严重的战争和封锁,这的
确是中国历史上空前残酷的战争呵!

可以看得很清楚:瞿秋白一面热情地讴歌了苏区欣欣向荣的景象和人
民群众的新生活,一面严厉地谴责了国民党军队对苏区的反革命“军事围
剿”。

苏区发生过肃反扩大化的错误,曾经为敌人利用进行反共反苏区的宣
传。对此,他在“供词”里给予了有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