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把原来的名字瞿双,改作瞿霜,即取菊花傲霜的精神;自署别号铁梅、涤
梅,则取梅花耐寒的风格。

据民国重修《瞿氏宗谱》,瞿家先世居湖北黄梅,宋代南迁至吴越间,
定居于虞山(今常熟)。明初,虞山瞿氏一支迁荆溪(今宜兴)。明中叶成化
年间,由荆溪再迁至于晋陵(武进)。明朝末年,在广西英勇抗清壮烈死难
的名臣瞿式耜,属虞山本支,与晋陵第五世祖瞿士达(字元亮,号芝逵,宗
谱称芝逵公)同为明万历丙辰进士。“晋陵瞿氏明季巨富,号瞿半城。西郊
有覆街屋,至今犹称瞿家棚。武进县仓廒则瞿氏之仓廒也。”①“祖孙,父
子,兄弟,叔侄,世世科名,两朝勿替,迄于今已数百年簪缨不绝”②。清
代,“自世祖以来至今,奕奕缙绅,蝉联八代,。。盖相继为士大夫者十余
世矣。”③晋陵瞿氏传至十三世,瞿秋白的曾祖父瞿锡保(申之),是道光丁
酉顺天乡试举人,拣选知县。叔祖父瞿赓甫(廷韶、舜石),同治庚午举人,
在湖北为官三十余年,曾经参与镇压捻军起义,辅佐张之洞办理新政。光绪
二十四年(1898 年)升授湖北按察使、布政使,赴京师陛见。瞿秋白的祖
父瞿贞甫(廷仪、酉同)跟随赓甫担任文案,清朝政府也授给他一个“奉政
大夫”的五品官衔。贞甫死得很早。瞿秋白的大伯父(通常习惯地称他为四
伯父,在堂兄弟间排行第四)瞿世琥(世瑄、薛斋),是贞甫的长子,附贡
生出身,清朝末年历任浙江省桐乡、山阴、常山、长兴、黄岩、嵊县等县知
县,民国时仕江苏省丹阳、泰兴等县知事,后来因为失职被罢去官职。据说
是由于属下的一个官吏偷盖知县关防,私自放走了犯人;实际上是因为瞿世
琥居官比较清正,不善于也无意于向上司行贿阿谀,所以被排挤了下来。晚
年只在钱塘尹衙门做过一次书办的小吏。瞿世琥很喜欢瞿秋白,尤其赏识他
的聪敏好学。瞿世琥常常对人说:“秋白,吾家之千里驹也。”后来对瞿秋白


资助、提携甚多的堂兄瞿纯白(常),就是瞿世琥的长子。
①③民国二年重修《瞿氏宗谱》卷十一。

②同上,卷二。
瞿秋白的父亲瞿稚彬,名世玮,号一禅,道号圆初,以字行。行四又
行七,家里人都称他为“七少爷”,外边人则尊称他为“瞿七爷”。他有一个
虚衔“浙江候补盐大使”。

生于光绪元年一月初六日(1875 年3 月13 日)。少年时在赓甫的湖北
官署内住过一段时间,学过剑术之类。瞿稚彬居家无所事事,在优裕的生活
环境中,自幼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乐得安逸,淡于进取,日常骑马击剑,
偕友出游,或以呼卢喝雉来排遣时日。后来染上了鸦片烟瘾。他很少在书卷
上下功夫,但很喜欢绘画,学习清初的“四王”,特别崇尚其中的王翬(石
谷),颇得其古朴清丽深秀的风致。他的画多半是画山水,如“杏花春雨江
南”,“洞庭春色”,“山居图”,“岁寒图”①等,用笔、意境都还不俗,得到
时人的好评。瞿稚彬信奉道教,对黄老之学很有兴趣。因为瞿贞甫早逝,瞿
稚彬跟随自己守寡的母亲住在外祖父家中,即常州西门织机坊星聚堂庄家。
庄氏的父亲、即瞿稚彬的外祖父庄士全,字以蕙,举人出身,历任直隶大名
等县知县。瞿赓甫长期做官,宦囊丰满,就在常州大兴土木,建造了豪华的
宅第八桂堂。但瞿赓甫的家眷随他在湖北任所,八桂堂造就以后,不愿空锁,
就叫侄儿瞿稚彬、瞿秋圃(世珪,廷韶次子)帮同经营料理。不久,瞿秋圃
出仕江西铜元局总办,携眷旅居江西赣州,此宅就由瞿稚彬照料了。

因此,瞿稚彬就和母亲庄氏从星聚堂搬到八桂堂居住。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瞿稚彬二十三岁。
这一年他和金衡玉在江阴县贤庄举行婚礼。

①“洞庭春色”题称“庚午上已仿耕烟散人”;“山居图”题为“辛亥
小春法耕烟为耐铭贤甥倩写”。耕烟散人,王翬别号。
瞿秋白的母亲姓金,名璇,字衡玉,生于光绪元年八月二十八日(1875
年9 月27 日)。
原住江阴县西乡大岸上村,后迁贤庄,距常州城不过几十里路。金家
祖籍安徽旌德县。
衡玉的父亲金城,字心芗,曾经做过清朝广东盐大使。金瞿两家联姻,
可说是门当户对,双方都是世代相继的官宦望族,在地方上都称得上体面人
家。可是,衡玉和稚彬却判若两人。比起终日赋闲,无所事事的丈夫来,衡
玉在学识修养和理家才干上,都高出稚彬一大截。衡玉是金家的次女,极受
父母家人的钟爱。她自小聪明伶俐,又爱读书,文史诗赋都有修养,未出嫁
时,已会做诗填词,并能写得一手工整娟秀的小楷。衡玉嫁到瞿家以后,也
得到婆母的喜欢,老太太常常在人们面前夸赞自己的儿媳妇有学问,说:“如
果稚彬也能象我家媳妇那样有学问,考科甲就很容易了。”衡玉心地善良,
性情温和,人又勤快能干;并以助人为乐,尤其愿意帮助穷人,就是在以后
家境困难的时候,她也还常常竭尽绵薄之力去帮助穷苦的邻居。

瞿秋白出生以后,母亲又连续生了妹妹群群(轶群,小于秋白一岁,1900
年生),二弟懋焱(云白,1902 年生),三弟懋森(景白,1906 年生),四弟
懋垚(垚白,1909 年生),五弟懋鑫(阿鑫,1912 年生),六弟懋穀(坚白,
1913 年生),另外还有妹妹红红早殇。

瞿秋白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和母亲相近。在感情上,他与母亲比与


父亲亲密得多。

在同情受苦人,特别是在文学爱好这件终生使秋白十分向往而又十分
苦恼的重大事情上,他从小受母亲深刻的影响。金衡玉除了用慈爱和温情的
罗网,紧紧裹住孩子幼稚的心灵外,特别注意向儿子灌注对文学的酷爱。瞿
秋白幼年时,母亲就教他背诵唐诗,有时晚上睡在床上还要儿子大声地背诵。
瞿秋白有极好的记忆力,在母亲口授言传之下,很快就背熟了许多唐诗名句,
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孟郊的《游子吟》等等。

瞿秋白小时候,父亲教过他画山水画,六伯父世琨(逖俦)善于篆刻,
常常教瞿秋白学习金石篆刻。可以说,自幼年起,秋白就受到了良好的艺术
教养。金衡玉生前总是为自己没有使瞿秋白读完中学得到深造而悔恨不已,
而其实瞿秋白后来成为具有浓厚的文学艺术气质的人,正是家庭、主要是母
亲谆谆教导,潜移默化的结果。是母亲给了瞿秋白一把打开文学艺术宫殿的
钥匙。有了这把钥匙,他就能通向文学艺术创造之门了。

令人惋惜的是,瞿秋白早年献身革命,他只走进了这文学艺术之宫的
门扉,没有来得及全面地发挥他的天才,就过早地牺牲了。

星聚堂·私塾

瞿秋白四岁时,1903 年7 月,在湖北做官的叔祖父瞿赓甫去世了。赓
甫的家眷带着他的灵柩回到常州八桂堂。这样,在同年冬天,瞿稚彬只得同
母亲庄氏、妻子金衡玉和年幼的儿子瞿秋白,从八桂堂又重新搬回了星聚堂。

星聚堂也是一个大宅,从大门到后宅的九皋楼共有五进房屋。九皋楼
是座转楼,上下共十间,中间六间为正楼,两旁的称作厢楼。正楼和厢楼之
间有一块用石板铺面的小天井,瞿稚彬一家搬来后,就住在正楼的底层。瞿
稚彬夫妇住一间,瞿稚彬的画室占一间,瞿秋白和弟弟们住一间。

1904 年,瞿秋白五岁,到星聚堂舅父庄怡亭坐馆的庄氏书馆里读书。
书房设在九皋楼前进的西侧的一个大房里。这进房屋共有七间,居中三间叫
做新厅,新厅西边一间就是书房。这间房在墙上开了扇单门,北墙上是六扇
格子窗,窗下放一张不大的四方木台,这就是庄怡亭先生的书案。私塾里总
共有八九个学生,他们的座位全排在庄先生书案的右侧,面东而坐。瞿秋白
的座位紧挨着庄先生的书案,是一张有两个抽屉的长方桌。桌面上放着笔墨
纸砚和蒙童读本,桌后是一张老式的靠椅。

书房的前面有一方不大的天井,是孩子们活动的园地。天井里面种植
着月季、秋葵等各种各样的花木,都是孩子们自己栽种的。每当休息的时候,
孩子们用喷水壶给花木浇水,或者培土和整枝。在书房窗下离墙几步远的地
方,瞿秋白手植了一株桂花,每天他都按时来浇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