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从下午一时到六时,瞿秋白边看原稿,边说他对这几章及整个大纲的意
见。他们谈得最多的是农民暴动的一章,也谈到后来的工人罢工。写农民暴
动的一章没有提出土地革命;写工人运动,就大纲看,第三次罢工由赵伯韬
挑动起来也不合理,把工人阶级的觉悟降低了。瞿秋白向茅盾详细地介绍了
当时红军和各个苏区的发展情形,并解释党的政策的成败,建议他以此为根
据来修改农民暴动的一章,写成后面的有关农村及工人罢工的章节。天快黑
了,王一知来访。杨之华请大家吃晚饭。

瞿秋白和茅盾打算晚饭后,接着谈下去。不料,饭刚吃完,邮差送来
一封信,拆开一看,信中说:你们的母亲病得很厉害,快回去看看吧!

这是党的机关被破坏,此地危险,赶快转移的暗号。可是仓促间,往
何处转移呢?茅盾夫妇当即邀瞿秋白夫妇到他家中去。茅盾住在愚园路树德
里一幢楼内的三层厢房。

二房东是个商人。茅盾对二房东说是亲戚来上海治病,住不久就走。
他让孩子睡在地铺上,把床让给瞿秋白夫妇睡。瞿秋白在这里住了一两个星
期。有了充裕的时间,两个人就天天谈《子夜》,谈上海文艺界,谈左联的
工作,总有说不完的话。对《子夜》,瞿秋白建议茅盾改变吴荪甫、赵伯韬
两大集团最后握手言和的结局,改为一胜一败。这样更能强烈地突出工业资
本家斗不过金融买办资本家,中国民族资本家是没有出路的。瞿秋白读原稿
极为细心。原稿写吴荪甫坐的是福特牌轿车,因为这时上海通用福特车。瞿
秋白认为象吴荪甫那样的大资本家应当坐更豪华的轿车,建议改为雪铁龙牌
轿车。又说大资本家愤怒绝顶而又绝望,就要破坏什么乃至兽性发作。以上
各点,茅盾都照改了。

只是农民暴动和红军活动,由于作者缺少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无法照
改。①①茅盾:《〈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1981 年第4 期。

《子夜》在1933 年2 月出版,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
的作品。同年3 月,瞿秋白发表《子夜和国货年》,说《子夜》将使1933 年
载入中国现代文学史册,而国民党玩弄的骗人的“国货年”只能“做《子夜》
的滑稽陪衬”。因为,中国还在“子夜”中,在“暄红的朝日没有照遍全中
国的时候,那里会有什么真正的国货年”①。瞿秋白认为,《子夜》“是中国
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
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在《子夜》不能够不说是很大的成绩。”②8 
月,瞿秋白又发表《读子夜》③一文,比较系统地评论《子夜》,谈它的成
功,也指出它的不足。他热情地赞扬《子夜》的成功。他写道:“在中国,
从文学革命后,就没有产生过表现社会的长篇小说,《子夜》可算第一部;


它不但描写着企业家、买办阶级、投机分子、土豪、工人、共产党、帝国主
义、军阀混战等等,它更提出许多问题,主要的如工业发展问题,工人斗争
问题,它都很细心的描写与解决。从‘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上看来,《子夜》
的确是中国文坛上的新的收获,这可说是值得夸耀的一件事。”瞿秋白的评
论是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出发的,他的见解即使今天来看,也是十分正确
的。①②《瞿秋白文集》4 卷本第1 卷,第438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年版。

③《读子夜》。《中华日报》副刊《小贡献》,1933 年8 月13 日。
在和茅盾交往的过程中,瞿秋白不时问起鲁迅先生。他对这位几乎比
他年长二十岁的文坛盟主,早已十分敬佩,却至今未能见面。茅盾说,待方
便的时候,同他一起去拜访鲁迅。

5 月初,冯雪峰到茅盾家来了。他是给茅盾送刚印出的左联秘密机关刊
物《前哨》的。

瞿秋白看了上边刊登鲁迅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高兴地说:“写得好,究竟是鲁迅。”冯雪峰是第一次见到瞿秋白。他和茅盾
考虑到瞿秋白的安全,最初打算把他安排到北四川路鲁迅的寓所,但又觉得
不是长久之计。最后由冯雪峰设法,在南市紫霞路六十八号谢旦如家,为瞿
秋白夫妇找到了住房。不久,他们便从原来住址搬进了新居。

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紫霞路六十八号的主人谢旦如,是一位比瞿秋白小五岁的青年人。长
身玉立,面庞清癯,心地纯正,态度谦和;既是商人,又是文人。谢家世代
经商,父谢敏甫是上海福康钱庄的老板,家资万贯,藏书丰富。谢旦如喜欢
文学,思想进步。1921 年与应修人办上海通信图书馆。1924 年底由应修人
介绍加入湖畔诗社,出版过诗集《苜蓿花》。1929 年后,先后在老西门、静
安寺开过几家小书店,专售左翼文艺书刊。《前哨》创刊,便是由他筹集经
费,接洽印刷出版的。他虽然不是共产党员,却担负了共产党交给他的重要
秘密工作。

紫霞路地处华界,国民党当局管辖区内,本来不利于革命者避居。但
是,谢家是上海金融资产阶级中的名门,军警特务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
富家公子哥儿,竟会在家中藏匿一位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

谢旦如为了接待瞿秋白夫妇,说服了夫人钱云锦和老母亲。然后在报
上登了招租广告,并在住房附近贴了几张租屋告示。6 月间,一切安排妥当,
瞿秋白夫妇由冯雪峰陪同来到谢家。瞿秋白化名林祺祥①,剪了平头,一身
浅灰色的长衫,脚穿布鞋,完全是个乡村教师的模样。夫妇两人只带了一个
小皮包,别无他物。后来又有人送来两只皮箱。

谢家的人,除谢旦如外,都不知道这对房客夫妇的真姓名。平常就叫
他们林先生和林家嫂嫂。①一说化名林复;此据杨之华:《回忆秋白》。

这是一座旧式的三开间三层楼房,座落在紫霞路的中段,有前后两门。
瞿秋白夫妇住在二楼东厢房。房间陈设简单,家具都是房中原有。东南面放
一张宁式双人床,北面靠阳台是一张旧沙发,西面一排四扇窗户,窗前放一
张杉木书桌和几只凳子。对面的西厢房是谢家的书房,保存着大量的文艺书
籍和期刊。天井里有几盆花草,一缸金鱼。瞿秋白和杨之华都喜欢谢家书房
中的藏书。杨之华对钱云锦说:进了书房,就得花一天时间。他们在谢家吃
包饭,一日三餐两家在一起吃,关系处得很亲密。饭后茶余,瞿秋白有时和


谢旦如谈天,有时听听收音机,或者给谢家的孩子讲故事。1932 年一·二
八事变发生,两家从南市移居法租界毕勋路(今汾阳路)华兴坊十号的一座
洋房。谢家住二楼,瞿家住三楼。谢旦如母亲去世,灵堂设在一楼。杨之华
象亲人一样帮助谢家料理丧事。

她待人亲切,说话得体,办事利落,来往的亲戚朋友都对这位林家嫂
嫂很有好感;这对瞿秋白的隐居,起了很好的掩护作用。在毕兴坊住了五、
六个月,夏天又搬回紫霞路六十八号。这次,瞿秋白夫妇住在三楼正中房间
里。①①钱云锦:《忆谢旦如掩护党的秘密工作的片断》,《党史资料丛刊》
1983 年第3 辑。

参见周枙伽:《回忆谢旦如同志》,《新文学史料》1980 年第2 辑。

在这前后,瞿秋白开始和左联发生联系,参与了左联的领导工作。

4 月底,在茅盾家避难时,茅盾便把对左联的意见对瞿秋白说过。茅盾
说:左联象政党,关门主义,不重视作家的创作活动。瞿秋白大致同意茅盾
的看法。5 月下旬,茅盾担任左联的行政书记。瞿秋白知道后,邀茅盾去谈,
提出需要改进左联的工作。他建议《前哨》要坚持办下去,作为左联的理论
指导刊物,另外再办一个文学刊物,专登创作。

瞿秋白还提出,要对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学运动,以及1928 年以来的
普罗文学运动进行研究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他并且建议茅盾作为左联行
政书记先写一两篇文章带个头。

本来,鲁迅、冯雪峰和茅盾也早有办刊物的打算,经过研究,决定将
已被查禁的《前哨》,从第二期起改为《文学导报》继续出版,内容专登文
艺理论研究的文章。同时创办一个以登载文学作品为主的大型文学刊物,这
就是在同年9 月创刊的《北斗》,由丁玲主编。

瞿秋白这一时期写的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