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年版。

这一组文字,多么生动地表现了这两位文坛挚友和革命同志之间,并
肩战斗的情谊和协同配合的默契。

2 月底,黄文容到鲁迅家,又把瞿秋白接到中央局内部交通主任高文华
家去住。这样频繁的流离搬迁,使鲁迅寝食不安,总想替他们寻找一处比较
安全的住房。3 月初,经鲁迅通过内山完造夫人帮助,在北四川路施高塔路
东照里十二号租到一间亭子间。3 月1、3 日,鲁迅两次去看房。4 日或5 日,
瞿秋白夫妇就迁居这里。6 日下午,鲁迅拿着一盆堇花来到寓所,看望瞿秋
白夫妇,祝贺乔迁。小小的亭子间,经过一番布置,特别是挂起了鲁迅手书
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联语,竟使满室生辉①。

4 月11 日,鲁迅全家由北川公寓迁居施高塔路大陆新村九号。两家在
同一条马路上,相距不足十分钟的路,鲁迅和瞿秋白来往更加方便,几乎每
天都可以见面。杨之华说:

鲁迅几乎每天到东照里来看我们,和秋白谈论政治、时事、文艺各方
面的事情,乐而忘返。我们见到他,象在海阔天空中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
温暖的阳光一样。秋白一见鲁迅就立即改变了不爱说话的性情。两人边说边


笑,有时哈哈大笑,驱走了象牢笼似的小亭子间里不自由的闷人气氛。②许
广平说:

有时晚间,秋白同志也来倾谈一番。老实说,我们感觉少不了这样的
朋友。这样具有正义感、具有真理的光芒照射着人们的人,我们时刻也不愿
离开!有时晚间附近面包店烤好热烘烘的面包时,我们往往趁热送去,借此
亲炙一番,看到他们平安无事了,这一天也就睡得更香甜安稳了。③①一
说此联书写时间,在同年晚些时候。

②杨之华:《回忆秋白》。
③许广平:《鲁迅回忆录》。
有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环境,瞿秋白在短时间内,写了一批精美的杂文,
用鲁迅的各种笔名,由许广平抄过,由鲁迅当作自己的文章寄出发表。这些
文章是:

3 月5 日《王道诗话》

3 月7 日《伸冤》(原题《苦闷的答复》)

3 月9 日《曲的解放》

3 月14 日《迎头经》

3 月22 日《出卖灵魂的秘诀》

3 月30 日《最艺术的国家》

3 月《〈子夜〉和国货年》

4 月11 日《关于女人》

4 月11 日《真假堂·吉诃德》

4 月11 日《内外》

4 月11 日《透底》

4 月24 日《大观园的人才》(原题《人才易得》)

9 月28 日《儿时》

10 月25 日《中国文与中国人》

其中有几篇是瞿秋白与鲁迅两人漫谈后写成的。许广平说:“在他和鲁
迅见面的时候,就把他想到的腹稿讲出来,经过两人交换意见,有时修改补
充或变换内容,然后由他执笔写出。他下笔很迅速,住在我们家里时,每天
午饭后至下午二、三时为休息时间,我们为了他的身体健康,都不去打扰他。
到时候了,他自己开门出来,往往笑吟吟地带着牺牲午睡写的短文一、二篇,
给鲁迅来看。鲁迅看后,每每无限惊叹于他的文情并茂的新作是那么精美无
伦。”①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敏锐洞察力,运用到杂文写作中,其思想和艺术
上的成就,已经达到了那个历史时期的杂文的高峰,堪与鲁迅并驾齐驱,成
为领袖群伦的大手笔。①许广平:《鲁迅回忆录》。

正确评价鲁迅的第一人

鲁迅是文化革命战线的主将,敌人攻击他,朋友误解他。瞿秋白把正
确地评价鲁迅看成是当前文化革命战线上的一个重大任务。完成这项任务,
具有迫切感,也有实现的依据。因为,他自信除了坚持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之外,他是被鲁迅引为知己的亲密同志和朋友,他了解鲁迅,理解鲁迅。许
广平回忆说:“在动笔之前,秋白同志曾不断向鲁迅探讨研究,分析鲁迅的
代表时代的前后变化,广泛披览他的作品,当面询问经过。”②这种为其他
研究者所不具备的良好条件,使瞿秋白更充满了信心。②《语文学习》1959
年6 月号。


一切准备就绪,从4 月初开始,他便集中精力写作了。

东照里十二号的房东,是位泼辣好事的中年寡妇,广东人,住上海多
年了。楼中房客有中国和日本的商人,也有日本浪人。女房东和日本浪人常
常来瞿家串门,干扰颇大。

瞿秋白夫妇为了摆脱干扰,专心写作,于是想出一个杜门谢客的办法。
白天,瞿秋白半卧在床上,关起房门看书,杨之华就在房门口的炉子上敖汤
药,药味充满了整所房子,这些药她都偷偷地倒掉了。这出“戏”演得很成
功,房东和房客果然不再来打搅他们了。

瞿秋白在白天专心研究鲁迅的著作,夜深人静时,就伏在一张小方桌
上写作,花了四夜功夫,写成了《〈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这篇长达一万七千字的《序言》,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里程碑
意义的经典文献。形形色色的反动文人惧怕鲁迅,侮蔑鲁迅,贬低鲁迅杂文
的战斗意义,说他是一个“杂感家”①;有的进步刊物也攻击他是“封建余
孽”、“二重反革命”②。《序言》却对鲁迅的杂文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他说:
“鲁迅在最近十五年来,断断续续的写过许多论文和杂感,尤其是杂感来得
多。于是有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做‘杂感专家’。

‘专’在‘杂’里者,显然含有鄙视的意思。可是,正因为一些蚊子苍
蝇讨厌他的杂感,这种文体就证明了自己的战斗的意义。”③对于鲁迅本人,
瞿秋白称誉他:“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是绅士阶级的贰臣,而同时也是
一些浪漫谛克的革命家的诤友!”同时也指出鲁迅及其作品的不足:“鲁迅在
‘五四’前的思想,进化论和个性主义还是他的基本。”④包括鲁迅在内的
“早期的革命作家,反映着封建宗法社会崩溃的过程,时常不是立刻就能够
脱离个性主义——怀疑群众的倾向的;他们看得见群众——农民小私有者的
群众的自私,盲目,迷信,自欺,甚至于驯服的奴隶性,可是,往往看不见
这种群众的‘革命可能性’,看不见他们的笨拙的守旧的口号背后隐藏着革
命的价值。鲁迅的一些杂感里面,往往有这一类的缺点,引起他对于革命失
败的一时的失望和悲观。”⑤鲁迅不断的在自我解剖中,在对敌斗争中前进,
走到了新的革命营垒里来。“历年的战斗和剧烈的转变给他许多经验和感
觉,经过精炼和融化之后,流露在他的笔端。”⑥集中表现在“最清醒的现
实主义”,“‘韧’的战斗”,“反自由主义”,“反虚伪的精神”⑦。这些“对
于我们是非常之宝贵的”⑧。因此,“他的作品才成了中国新文学的第一座
纪念碑;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确成了‘青年叛徒的领袖’。”“我们应当向他
学习,我们应当同着他前进。”⑨。。 

①《鲁迅全集》第4 卷第3 页。
②杜荃:《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创造月刊》第2 卷第1 期。
③④《瞿秋白文集》4 卷本第2 卷,第978,988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3 年版。

⑤⑥同上书,第995 页,998 页。

⑦⑧⑨同上书,第998— 1002 页。

特别应该指出,瞿秋白写作《序言》不只是评价了鲁迅杂文和鲁迅的

价值,而且通过对于鲁迅的研究,阐明了过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提出
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得到充分阐明的一个问题,即关于从反动阶级营垒中分化
出来、后来归附于无产阶级的思想家的问题。从而在这一问题上丰富和深化
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


为了使人们通过鲁迅一生的主要著作杂感,正确认识鲁迅是怎样一个
人,鲁迅的思想是如何发展的,瞿秋白从鲁迅一生文学活动和革命活动中概
括了如下的结论:

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

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他是经历了辛
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
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他终于宣言:“原先是憎恶
这熟识的本阶级,毫不可惜它的溃灭,后来又由于事实的教训,以为唯新兴
的无产者才有将来。①

①《瞿秋白文集》4 卷本第2 卷,第997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年
版。
瞿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