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可了解到因吃不到葡萄而委屈泪丧时,把葡萄说成是酸的和不好吃的,吃不着(遭受挫折),心理也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每一个人在其行为发展过程中,均会逐渐学会种种防御性反应,以便在自我受到侵袭时,随时采取自动的防卫行为。心理防卫机制具有以下功能:

    1.减低情绪冲突;

    2.从自身内在具有危险的冲动中保卫自己;

    3.缓和伤感经验和情绪的感受;

    4.减轻失望或失望的感受;

    5.消除个人内在态度与外在现实之间的冲突;

    6.协助个体保持其充实感和价值观。一般说来,心理防卫机制几乎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地使用,并不算毛病,也不是消极之举。因为在我们的生活环境里,时时处处都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困难,不能一一直接去处理应付,有时便需要依赖心理上的机制和措施来适应。这是一种正常且健康的心理现象。例如,一个人近来需受人欺负,又因无法反抗而难过,遂自我解嘲说:“虎落平阳被犬欺”。因为人在受人欺负时,自尊心受到打击,所以在心理上改变一下现实,认为别人是犬,自己是虎。老虎当然比犬强,在心理上获得自我满足,心里也就不那么难过了。但假如把现实情况歪曲得太厉害,把自己当成皇帝,当成神,以弥补自己的自卑感,或将别人都视为敌人,形成妄想状态,与现实完全脱离,则就变成病态了。可见,同一种心理防卫术由于其使用的范围和程度有别,便有健康和病态之分。

    还有一些心理防卫机制,在某些情况下适当地使用,也是正常的,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使用,或过份使用,便成为病态了。比如丈夫作错了一件事,使妻子感到不愉快时,丈夫说几句幽默的话,或向妻子耍耍“赖”,撒撒娇,适当地“退行”,不但可以把不愉快的事情或误会化解,而且彼此之间通过幽默、撒娇,会加深双方的感情。但假如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做错了事,而装成五岁孩童般向领导取笑或撒娇,以掩饰自己的错误,则是一般社会所不能接受的病态“退行”。

    心理防卫的机制很多,按照个人心理发育程度的成熟性可分为四类。

    1.“自恋心理防卫机制”。包括否定、歪曲、外射诸法,它是一个人在婴儿早期使用的心理机制。早期婴儿的心理状态,属于自恋的,即只照顾自己,只爱恋自己,不会关心他人,加之婴儿的“自我界限”尚未形成,常轻易地否定、抹杀或歪曲事实,所以这些心理机制即为自恋心理防卫机制。

    2.“不成熟心理防卫机制”。包括内射、退行、幻想诸法。

    3.“神经症性心理防卫机制”。是儿童的“自我”机能进一步成熟,在儿童能逐渐分辨什么是自己的冲动、欲望,什么是现实的要求与规范之后,在处理内心挣扎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机制,如“潜抑作用”、“隔离作用”或“反向作用”等等。

    4.“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是指“自我”发展成熟之后才能表现的防御机制。其防御的方法不但比较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处理现实的困难、满足自我的欲望与本能,也能为一般社会文化所接受。这种成熟的防卫机制包括压抑、升华、利他、幽默诸种。)

    一、否定作用(所谓“否定作用”,是一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心理防卫术。它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心理防卫机制。它将已发生而令人不快或痛苦的事情完全否定,以减轻心理上的痛苦。这种防卫术能使个体从难以忍受的思想中逃避,也同样可借此逃避个体难以忍受的愿望、行动、事故,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焦虑。我们曾注意到,年幼的儿童不慎将花瓶或本子摔破后,会知道闯了大祸而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不敢再看已被打破的东西。其情形如同沙漠里的鸵鸟,当被敌人追赶而难以逃脱时,就把头埋进沙里。因为危险在眼前,情感上难以承受,把眼睛蒙起来,抹杀已发生的事实,以免除心理上的负罪或痛苦。

    这种“眼不见为净”,即为“否定作用”的表现。否定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父母很可能对自己孩子的生理或心理方面的缺陷尚未察觉或不予承认,哪怕是孩子的缺陷早已人人皆知;罪犯入监后,在严密的监禁之下,有时也会失去他们对现实的知觉,甚至感到被监禁于已并非事实;一些接受手术的人有时也会忽略事实,而产生其手足或器官仍然存在的错觉;患有歇斯底里性麻痹和其它歇斯底里反应的心理症患者,经常会防卫性地否定事实而忽视实际存在的痛苦,甚至以一种欣悦的方式表现出来;患有忧郁性心理症者,可能不敢面对现实而缺乏感受;紧张性精神分裂患者可能否定自身的存在,甚至否定整个人类世界的存在。可见,有些轻微的否定在日常生活中以不足为训的行为表现出来,而有的否定却成为一种严重的精神病症状。

    在临床上,也不乏“否定”的例子。

    有一位妇女,自幼父母双亡,后来结婚生有一女,她极为疼爱,视其为宝贝和骨肉。但非常不幸,一天女儿因车祸意外死亡,当有人来家里告诉她这个消息时,她不肯信,也不去认尸,坚持认为弄错了人,女儿没有死,放了学就会回来。下午她照常烧好女儿最喜欢吃的的饭菜,摆好碗筷,等待女儿回家吃饭。到了晚上,仍照往日习惯,为女儿铺好床,好让女儿一回来就可就寝。她不准丈夫或任何人提及女儿已死的事,也拒绝去办丧事,坚信女儿一切都很好。显然,这位妇女精神已崩溃,把女儿已死之事完全予以否定,欲通过否定作用来避免这件事所带给她的打击和痛苦。

    应当注意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意去否定许多事实。诸如,问某一年轻姑娘:“你有没有男朋友呀?”该姑娘会不好意思,脸红地否定:“我才没有男朋友呢!”其实她已有男朋友,而且快订婚了,只是不好意思而有意否定。这种连自己也能意识到的自我否定现象,并非潜意识中的否定。所以不算是心理防卫机制所指的“否定作用”。真正的否定作用是在潜意识情况之下进行的,个体不但否定了事实,而且真的相信没有发生,有时会达到妄想状态,便成为“精神病”症状了。事实上,否定作用并不能使我们完全否定问题存在的事实,只是使我们否定对这些问题存在的注意力而已。不过,有时否定的心理防卫机制可以说是一种在心理压力中保卫自己的感受,或给人多一点时间作考虑与作决定。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否定作用在一般行为表现上,足以妨碍人们对问题的适应,因为其机理是躲避问题以代替面对问题。)

第四章 心理防卫机制的建立 二、歪曲作用

    二、歪曲作用(所谓“歪曲作用”,是把外界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要。歪曲作用无视外界事实,与否定作用有相同的性质,属于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卫机制。因歪曲作用而表现的精神病现象,以妄想或幻觉最为常见。妄想是将事实曲解,并且坚信不疑。如相信有人危害他、配偶对他不贞、夸大性地相信自己是神或皇帝等等。幻觉乃是外界并无刺激,而由脑子里凭空感觉到的声音、影像或触觉等反应,它与现实脱节,严重歪曲了现实。

    有一位化验室的技工,突然语无伦次,说他是著名化学且最近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还说他是当代某著名女影星的情人。他不仅这么说,而且真的确信。接到一封普通的信,便认为是挪威政府寄来的,是邀请他到挪威去领取诺贝尔化学奖的;由于语无伦次、行为怪异,路人便好奇而取笑他,他却认为是在祝贺他当选为某工厂的厂长;听到收音机里女影星唱的歌,则认为是他妻子唱给他听的。导致其产生虚幻的原因何在?经查询方知他在最近的化学检测考试中名落孙山,比他年轻的同事反而升了级,在心理上受到了极大挫折。更糟的是,女朋友此时也不理睬他了。在这种双重心理打击之下,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因此,他把一些外界所看到的、听到的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求。用夸大的想法来保护其受挫的自尊心,这是歪曲作用的特例。)

第四章 心理防卫机制的建立 三、外射作用

    三、外射作用(外射作用又叫投射作用,是凭主观想法去推及外界的事实,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的一种心理防卫术。日常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