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科的考试成绩也不好。沉重的打击,从此使小丽变得沉默寡言,悲观失望,精神萎靡,食量减少,逐渐怕见老师和同学,后来整天在家睡大觉,干脆不去上学了。家长开始不知底细,问她怎么了?她说不清楚,只是流眼泪。看到这种情况,以为孩子患了大病,急忙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量体温、化验、胸透视等等,心肝肺肾等脏器,均未发现异常。这时,学校班主任也来家里看望,与家长商量解救办法。一致认为,既然小丽的感冒已经好了,躯体没有其它疾病,那么,会不会是患了心理疾病呢?于是,其母就带小丽到西城区某医院心理诊室咨询治疗。

    心理医生全面询问了小丽考试失败的情况、家庭养育情况、性格特点等后,与家长交换意见说:“根据小丽的表现,可能是患了意志行动障碍,也就是因失去了面子、心理压力过大,精神受到严重创伤的‘抑郁病’。其原因是孩子在一帆风顺、赞扬声中长大;再加上家长的过度期望和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使她意志薄弱,经不起一点挫折。”说到这里,心理医生问家长:“你们看,这样分析有没有道理?”其母说:“有道理,符合孩子的实际,在我们的教育方法上,确实存在不够客观的问题,主要是‘宠纵娇惯’四个字,使孩子养成了脆弱的性格。请医生帮助治疗吧!”

    心理医生沉思了一会,决定采用“行为疗法”。遂对小丽的母亲说:“对于小丽这样的儿童,治疗病的唯一方法,就是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其途径是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进行锻炼。例如,每天坚持20分钟体育锻炼,规定在1小时内完成几道数学速算题和其它一些作业;并让她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如买粮、买菜、洗衣服、打扫房间等,因为过去她不知道这方面的劳累,现在做这些事就是很好的锻炼。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在实践中明确‘坚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真正含义,充分认识到:人生活在社会上,不论生活、工作和学习,挫折和困难是必然的、经常的;一帆风顺是偶然的、少见的。这样,孩子的承受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怕困难、爱面子的心理疾病就会很快治好。”说完,他又具体提出了行为治疗时的注意事项,要求家长一定要按计划行事,严肃对待,不能迁就孩子的好恶,否则不会取得好效果。小丽的母亲完全赞同心理医生的看法和意见,觉得孩子身上的过错责任在大人。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母亲和父亲统一认识,决定采取较为严格的措施,让小丽进行意志力的锻炼。具体方法是:

    在认识上提高。父母每星期要给小丽讲一个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以事实说明“艰苦炼意志,困难造英雄”的真理,使她自觉树立吃苦精神。

    在生活上锻炼。凡是小丽自己的事情,如洗衣、叠被、打扫卫生等,尽量让她自己去做,家长不代劳。

    合理分担家务劳动。搞好家庭生活是很辛苦的,不能有忙有闲。小丽负责每天刷锅洗碗和倒垃圾的任务。

    要积极锻炼身体。规定小丽每天早起跑步至少三站路,晚饭后要跟父母散步30分钟。

    认真做好作业。对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要限定时间完成,不准一面做作业一面玩。除此,家长还和学校老师建立了每月一次的联系制度,对小丽的表现及时交流情况,发现问题,迅速教育和解决。学校为了帮助小丽治好心病,老师和同学们充分肯定她的长处,并在班上表扬她带病坚持考试的可贵精神。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安排她要好的同学,每天陪她上学,以鼓励她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做,在刚开始时,小丽很不习惯,总是叫苦连天,不想继续坚持。父母和老师反复做解释开导工作,说明多年养成的坏习惯,一下子改过来确实不易。若是现在不下决心改,将来就会更难,到那时不仅要受更大的罪,还会被人瞧不起,心里更难受。这些道理,促使她醒悟,咬紧牙,忍着坚持了下来。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整锻炼和细致教育,小丽摆脱了抑郁心病,逐步培养起了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学习刻苦,不怕困难,成绩不断进步,成为本班考取名牌大学的唯一学生。

    3.增强自信心。有的儿童是由于自尊心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因此,要想方设法帮助儿童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这样可以抵制抑郁状态的产生。首先要改变认识。儿童抑郁是由于自己对自己不满而引起的,而这个不满意的标准是一个理想化的标准,当这个标准达不到时,就会引起抑郁。要提高自信,战胜抑郁,就得改变这个标准,使之切实可行。理想化观念通常包含有“必须”等绝对化词语,如“我这次期末考试必须进入前四名”、“我必须考入省重点中学”等等,而这些标准并非想达到就能达到的,一旦没达到,就会失望沮丧。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改变这些标准,使之能付诸实现。其次,运用正强化法。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儿童的长处,并让他充分发挥出来,使他获得别人的称赞;当儿童通过降低标准而达到目的后,要给予鼓励,正面强化,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

    4.药物治疗。一旦发现儿童有抑郁症的种种迹象,家长应随即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切勿随便给孩子乱用药。

第十五章 儿童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第二节 儿童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4)

    四、强迫症

    强迫症又叫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运作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它是指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不能自行克制的观念、意向和行为的存在。病人虽能意识到这些观念、意向、行为是不必要的或毫无意义的,但就是难以将其排除。它既有自我强迫,又有自我反强迫,是一种典型的冲突疾病。儿童强迫症的发病年龄多数在10~12岁之间,引起儿童强迫症的原因有:

    1.精神因素。患儿在生活中碰到重大变故,如父母离异、亲人丧亡等精神刺激,引起恐惧,使儿童忧心忡忡、胆颤心惊,这是强迫症的主要诱发因素。

    2.性格的影响。这类儿童的性格大多内向,胆小拘谨,待人特别有礼貌,优柔寡断,行动较古板。

    3.家庭的影响。父母性格内向、偏异,有洁癖、强迫行为,也会给儿童带来影响。儿童强迫症的主要表现是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前者明显多于后者,而且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强迫行为在小学高年级男生中较多见,其主要表现有:

    ①反复计数,如走路时反复数电线杆,过桥时反复数栏杆,上下楼梯时计数阶梯,一遍又一遍地数课本或其它图书上的人或物的数目等;②反复洗手。有的患儿一天可能洗手几十次,一次竟持续十几分钟;③反复玩弄手指,反复摇头;④反复进行自我检查,如反复核对作业、检查书包里的东西等。

    在此应指出的是,正常儿童在其发育过程中也可看到上述强迫现象,但这只是一时性的,生长到一定阶段便会消失。因此不应把儿童在特定发育年龄出现的这些行为视为异常行为,只有当这类呆板、机械的行为保持时间长而且严重地造成儿童适应不良时,才可考虑是否是病理现象。强迫观念则表现为穷思竭虑一些毫无意义的事,如不停地回想电影(电视)中的某个情节,强迫自己反复思考某一问题。有的甚至知道自己的这些行为和想法是无任何意义的,但就是克制不住自己要去做去想。儿童强迫症与成人强迫症是有区别的。儿童的强迫现象不存在明显的心理冲突,只是机械地再三地重复某些行为;在受干扰时,会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发脾气。这类患儿的智力水平一般都较高,富于幻想。儿童强迫症治疗后的效果是较好的,多数患儿通过治疗在不长的时间里就能恢复正常。治疗儿童强迫症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1.系统脱敏疗法。这是治疗患儿强迫行为较有效的方法。首先,列出强迫行为的次数与激惹的情景,然后对每一种情境下的强迫行为逐步进行脱敏。例如对有洗手强迫行为的患儿进行脱敏,首先列出最易激起患儿洗手的刺激,按难易排一个序列:手上沾一滴墨水,手上沾一大块墨水,手上沾满墨水。然后对洗手时间也作一个限制。洗手时间开始定在以前平均时间的120%,然后每天减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