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4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请坐。大分最后的一分就是第九会,「依人证入成德分」,这就是证,所以我们简单讲「信解行证」。这第九会的经文特别长,它只有一品「普贤行愿品」。我们知道唐朝德宗贞元年间,这是乌荼国的国王对唐朝送的礼物,这个礼物在从前叫进贡,贡品里面有《普贤行愿品》,有这部经。这部经就是《华严经》最后一品,很难得它是完整的没有欠缺。当时在中国把它完全翻译出来,我们称它作《四十华严》。
  所以《华严》在中国有三次翻译,第一次是东晋时代,晋译的六十卷;第二次是武则天的时代,唐朝时候,唐译的八十卷;最后一次就是贞元年间,这是四十卷《华严》。所以有这三种版本。我们学习最好三种版本都读,各有长处。晋译的本子虽然欠缺的经文很多,它的长处是翻译得好,在文学上来说那是第一流的作品,翻得好,文字好。唐译本,这是比较完整,它总共有四万五千颂,比晋译的本子多出九千颂,晋译《六十华严》只有三万六千颂的样子。所以现在读《华严》,大家都读《八十华严》。
  在民国初年,弘一大师教人读《华严》应当读八十卷。八十卷念到第三分,也就是第八会「离世间品」,念完之后「入法界品」就不要念了,就接念《四十华严》,《四十华严》的品题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你就念这一品,这一品有四十卷。这样八十卷跟四十合起来,除掉重复的二十一卷,总共是九十九卷。我早年讲经就称它为「九九华严」,这样子读非常好。我们中文译本是比较完全的。《华严经》的梵文原本已经失传,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大概最完整的本子就是中文的译本。所以是非常非常的宝贵。这是希有难逢,我们能够遇到这部大经。
  这是把「生解之因」,解门做了个总的介绍。现在再看末后「今初三品」,这就是我们现在读的第二会的后三品,「今初三品,即为三别,此品明正解理观」,这就是「菩萨问明品」。它里头讲什么?正解理观,这里头重要的这个字,「观」。佛法修行功夫得力叫观照,功夫得力;再往上提升,照住,照住是禅定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照见。《般若心经》大家很熟,一开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照见是最高的功夫,这是功夫得力的三个层次。这个地方是观照,功夫刚刚得力。
  读经念诵,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最重要的就是「随文入观」,随著经文提起观照的功夫,这个时候心无二用,很得利益,得佛法真实的利益。他用观,他不用想,他不用思,所以佛法不讲研究,为什么?研究都是用思惟、用想像,思惟想像是第六识。所以世间用的方法,世间人总得研究研究,我想一想,落在第六意识。落在第六意识就不是真正的智慧,在佛法讲世智辩聪,不是智慧,佛法里面讲聪明,世间的聪明不是智慧。智慧的根源跟它不一样,智慧的根源是用观,观怎么样?不用心意识叫观。这个东西很不好懂,因为我们一般用心意识用成习惯,什么事情都是想一想、研究研究,这都是六道凡夫的习气。佛菩萨不是这样的,佛菩萨是,我们现在有个术语叫直觉,诸位也许听说过这个名词,直觉。就是这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也就是说绝对没有思惟想像,直截的,直截这叫观。自然他能体会,一看就明了,一听就明了,没有通过思惟想像,这叫观。
  所以读经能不能去研究?不能。但是我们初学,初学一定要研究,初学你就想用观照,不行,你从来没用过,你用这个东西,这你一无所知。初学必须还用世间人的方法,可是你要知道,世间人这个方法我们运用是有限度的。譬如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我用世间人这种方法用多久?五年。五年以后我渐渐改变,改变成直觉,这样你才能契入。你如果是一辈子都离不开分别研究,那你就没法子。那变成什么?你一辈子搞佛学不是学佛,把佛经当作世间书籍一样来学习,像现在学校里面开课,他都是用研究、用分析、用批评,用这些方法。高级的佛法完全用直觉,绝对不通过思惟。第六意识是思惟,第七识是执著,第八识是落印象。你看佛门里面讲参学,参,参是什么意思?离心意识参,不用心意识叫参,现在人叫直觉。绝对不用心意识,就是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著,决定不起心、不动念,你所体会的是佛的意思。你要是用心意识,你所体会到的是你自己的意思,绝对不是佛的意思,这里面差别很大。这就是佛法、世法,经论文字一样,用心不一样,这才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道理在此地。
  你说文字,通达中文的人他都会读,他去查一点资料他也能讲,他讲是他自己意思,自己以为是这个意思,不是佛的意思。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他解的是他自己的意思,不是如来真实义。他看注解也是自己以为懂得祖师的意思,其实也不是祖师意思。中国古时候祖师大德讲经说法注疏都契入境界,换句话说,他都能够不用心意识,所以他的注解能够发明如来真实义。这是佛法里头最困难的,尤其是大乘佛法,离心意识。参禅要离心意识参,学教也要离心意识学,乃至於念佛,念佛也要离心意识念。离心意识念,四种念佛里头第一种,第一种叫什么?实相念佛,没有人会,因为什么?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断不掉。妄想分别执著断掉了,念这个阿弥陀佛是理念,往生决定是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净土,不是方便土,也不是同居土。
  这个经教学的对象是法身菩萨,在这一会里面,第二会还不到法身,但是他已经走这条路子;十信位的菩萨,圆教十信,不是别教,圆教十信,已经能够离执著,至少自私自利他离了,他没有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都非常淡薄,并没有断,淡薄,自私自利是没有了,圆教初信位,最低的这个阶级。所以他们可以修观了。读经随文入观,听教,听教是听讲经,随著音声入观,这是用直觉来体会。这是说我们现在念的这卷经这个部分。
  「次品」,这下一品,「明随缘愿行」,这就是净行品。「净行品」里面,清凉大师这个提示太好了,怎样才能真正到我们的心行,这是这两年来我们提出纯净纯善,就是《华严.净行品》里面所说的、所教导的纯净纯善,随缘,这里头有愿有行。愿纯善,行就纯净;愿纯净,行就纯善,真的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随缘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这品经在从前老法师当中,修行人包括修净土的,也非常重视净行品。我知道弘一大师他所受持的《华严经》里头两部,一部是「普贤行愿品」最后一卷,他能背诵;另外《华严经》一部就是「净行品」。净行品是属於戒律,《华严经》上有两部,还有一个「梵行品」,到下一会我们会看到。
  第三,再往后就贤首品,「贤首品,明德用该收」,成就自己的德行,菩萨的名号贤首。这下面愈讲愈微细,完全讲到我们现前学习的这品经,「菩萨问明品」,这是初。「就初分二」,这品经里面分为两个大段,「先问答显理,后示相结通」。示相结通的文字不多,问答显理里面就有十段。前面曾经提过,这部经总共有十一段,最后那一段就是示相结通,前面这十段就是问答显理,我们听听这些菩萨互相的问答。「前中以十菩萨各主一门,显十甚深,即为十段」,这十段的大意,我们在此地看看它的科题大致上也就能够理解,是以十个菩萨,这十位菩萨就是十信位的菩萨,从初信位到十信位,十位菩萨他们主修的课程,这十甚深就是他们主修的课程。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大乘确实不容易。
  初信位的菩萨修的是什么法门?「缘起甚深」。不看后面两个字不知道,看到后面两个字才晓得真不容易,在小乘之上。虽然讲断证的功夫比不上阿罗汉,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古大德告诉我们,他那个断证相当於七信位的菩萨。七信位在此地是「正行甚深」,断证功夫等於阿罗汉,可是智慧阿罗汉比不上初信位的菩萨。这桩事情世尊在《楞严经》上说得好,这是以阿难跟富楼那尊者两个人做比较,阿难是初果须陀洹,世尊讲《楞严》讲到三分之一,《楞严经》十卷讲到第三卷,阿难开悟了,说偈赞佛,佛给他印证。富楼那是四果阿罗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