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4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面一位,智首,「智首即慧心,慧为上首,兼己庄严,故有十度」。《华严经》上统统用十表法,大乘教里面佛教菩萨六度,《华严》统统用十,所以《华严》有十度。十度怎么来的?后面的四度是般若波罗蜜里头开出来的,般若是实智,后面四条是权智,不离般若。前面六条诸位很清楚,后面四条是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最后是智波罗蜜。所以,学佛一定要知道,学佛就是学智慧,智慧是自己真心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决定不是从外面来的。不但智慧是本具的,佛跟我们讲,德能也是本具的,相好也是本具的,本来具足,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我们在《华严》里面,读毗卢遮那佛依正庄严,在「往生经」里面,读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依正庄严。那你要晓得,我们自己自性依正庄严跟阿弥陀佛、跟毗卢遮那没有两样,平等平等。
  现在我们的智慧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德能到哪里去了?我们的相好到哪里去了?佛说得好,「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了。这三样东西造成严重障碍,使我们生生世世在六道里头打滚,苦不堪言,要不是如来出世,我们怎么会知道?我们得人身,幸遇如来出世,虽然不是跟佛同时,佛的遗教还在世间。遗教是经典,我们依照经典里面的理论、方法、境界去学习,肯定能成就。像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经》注解里面讲的,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要认真努力做到,佛教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可以违犯。这就是佛的好弟子、好学生,你一定能得三宝威神加持,这一生当中就能成就。
  下面是法首,「法首即不退心,如说修行,不得退故」。法是三宝之一,它配在不退心上,文字说得很清楚,如说修行,不得退故。佛教我们怎么修,教我们怎么行,我们一定要做到,这才是尊重法,敬佛、尊法。底下一尊「宝首即戒心,三聚无缺,如宝珠故,业果甚深,戒所招故」,这个意思很深。宝是比喻,戒是宝,所以如来灭度之后教诫弟子,佛不在世了,以谁为老师?佛说了两句,「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两句话很重要。学佛怕吃苦,不能持戒,那怎么会有成就?这一句我们要常常反省、检点。
  现在人,无论是在家、出家,怕苦,学经教还有兴趣,学戒律没兴趣,尤其知识分子,对这个可能有成见。我初学佛的时候,遇到这个障碍,这个障碍很严重。我学佛是方老师介绍的,方老师告诉我,佛教是世界上最高深的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把它当哲学来学。章嘉大师知道我的因缘,所以善巧方便,他老人家常常跟我提起戒律很重要,并没有直接劝我去学戒律,因为在那个时候我很不容易接受。我有个错误的想法,我认为经典里面佛所讲的道理确实微妙,超越时空;但是戒律是日常生活规范,这是三千年前的古印度的学佛人的生活规范,在今天怎么能用得上?
  我自己以为我这个看法很正确,也很不容易驳倒。章嘉大师就用善巧方便,他用的什么方法?每次我去见他,离开的时候,他一定轻描淡写一句话,「戒律很重要」。所以,他老人家往生之后,我就想想我跟他三年,他教了我些什么东西?这句话印象最深,「戒律最重要」,这句话讲了几十遍,我的印象最深,这才真正放下疑问去看戒经。看了戒经之后,才真正明了,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生活规范是最高的指导原则,不是死板板的。而且戒律,我们看到开、遮、持、犯,看到制戒因缘,非常活泼。这是大智慧、大善巧、大方便,成己成人,这才接受,开始读戒经,所以很不容易。我相信知识分子像我这种误解、曲解,绝对不是我一个,一定还有很多人,但是我是章嘉大师善巧方便帮助我回头,这个缘很不容易。你今天到什么地方找到这样一个善知识帮你回头?
  戒律里面有三聚净戒,聚是类别,三大类。有「律仪」,律仪是有文字,佛当年制定的,它的精神用意非常好。在现在,在日常生活当中,现在跟古时候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当然应兴应革的事情很多。所以在中国唐朝时候,百丈、马祖这两位祖师提倡佛教革命,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清规就是戒律的现代化,这个讲现代是唐朝,是现代化。保留著世尊在戒律里面的精神,如何落实在生活上,而适用於中国这个地区。正如同国家的法律一样,过个若干年,有很多不适用了,要做一次修订。法律的精神永远不变,法律的条文随著时代来调整,佛家的戒律亦复如是。只有根本戒永恒不变,根本戒就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这是永恒不变,学佛的同学要知道遵守,要依教奉行。
  除这个之外,有「饶益有情戒」。佛戒经里面没有的,但是是善法,是对社会大众有利益的,佛虽然没说,我们要遵守,这是叫饶益有情戒。另外一种善法戒是对自己的,佛没有讲,可是对自己决定有利益,要遵守。譬如一般人讲到的香烟,戒经里头没有说是戒抽香烟的,但是香烟对自己身体决定有害处,没有好处,那叫「摄善法戒」,我们一定要遵守;对一切众生有利益的事情,饶益有情,我们要遵守。有这个两句,戒律的范围就扩大了,真的是深广无际。持戒,把自己的性德,把自己的慈悲心,从心性里面流露出来,遍满虚空法界,所以说如宝珠故。下面这两句提醒我们,「业果甚深,戒所招故」,你能够持戒,得善果。种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恶业一定感恶报,天经地义,我们要相信,决定不能怀疑,一定要认真依教奉行。
  「觉首即护法心,缘起甚深,是所护故」,配得好。所以在向下的经文,十一段经文,第一段就是文殊菩萨问觉首,问缘起甚深,觉首菩萨来解答,真的护法心!因为缘起通一切法,不像其他所说的是一切法里头的局部,一分,一部分,缘起通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所以,觉首菩萨护这个法,怎么样护法?他自己本身契入境界,这是护法,同时又能够遍法界的宣扬,帮助一切迷惑众生觉悟,这叫真正护法,佛法跟世法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佛是大慈大悲,慈悲济世,他用什么方法落实慈悲济世?用教学,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苦,无量无边的苦都是从迷来的,无量无边的觉都是从悟来的,悟就觉,迷就苦。所以,佛对众生真正是无尽的慈悲,绝对不是一般父母师长可以能比的,佛恩确实浩大,我们不能不晓得。
  下面,「目首即愿心,福田等一,由愿异故,目能将身,如愿导行故」,这是解释为什么目首是表愿心。下面的比喻不难懂,比喻讲福田,人都想获得福田,可是福田有很多种,说个不客气的话,有真的、有假的,几个人认识真正的福田?多少人把假的当作真的,种错了,所以到后来没有收获。这个比喻说什么?由愿异故;愿心,每个人的愿心不一样。世间人的愿心多半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搞名闻利养,起心动念都是损人利己,认为我自己获得的利益,那决定就要伤害别人,不伤害别人这利益我怎么可以得到!错了,完全错了!这桩事情诸位细读《了凡四训》你就明白,你真的就觉悟了。
  了凡先生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谓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是古人的真实话,我们要细心去参究。命里怎么有的?过去生中修积的,种善因你得善果,过去生中曾经种过善因,你这一生命里头有善报,有福报。福报的大小完全看你过去所种的因,你的因大,你这一生当中收获也大,你种的因小,这一生收获也小,不是别人给你定的,实实在在是自作自受。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富贵穷通於别人不相干,确确实实自作自受。我要想改善我的环境,行不行?行!从今而后断恶修善,不善的果报逐渐逐渐减少,善的果报逐渐逐渐增加,好事!这些事例在中国历史里头记载得很多很多。
  中国有一部《二十五史》,《二十五史》里头记载因缘果报就非常丰富,你不能不相信。你都通达,都明白了,自己一定要发愿,发愿在这一生做个纯净纯善之人。心清净,不受丝毫的染污,行清净,身语意三业清净,绝不造作恶业,你的果报是无比殊胜。这样的果报不需要到来生现前,在这一生当中晚年就现前了,诸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