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6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实相,这个时候你得真实受用。
  末后,清凉大师引用《大智度论》这一句话说,「不动真际而建立诸法,不坏假名而说实相」。契入这个境界,怎么说都是对的;没有入这个境界,怎么说都是错的。总而言之一句话,一定自己要契入。佛法学习对我们凡夫来讲,尤其是中下根性的人,一定要懂得循序渐进。循序渐进,那就是大小乘教里头常说的,一定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不能躐等,躐等不能成就。古时候是有少数不按这个规矩,像性宗宗门的一些大德们。我的老师告诉我,那种人不能学,学不得的,就像一般念书一样,那是天才儿童,我们是个普通儿童,一定要按部就班从基础扎根。实在讲上根利智这些人,过去生中他扎的根非常深厚,决不是这一生突然就显得这么聪明,不是的。我们到什么时候才有像他们这样的利根?肯定有那一天,不过不在这一世,好好的修,修个几生几世之后,我们的根性就大利,就这么个道理。
  学东西一定要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不能躐等,不能乱了次序。夫子教学第一个是德行,从这里扎根。德行,我们今天选择《弟子规》第一门课,《十善业道经》第二门课,三皈五戒第三门课。你不在这上扎根,这个扎根是要真正落实,你才有用;如果不落实这就没用处,世出世间法费再多的心血、费再多的时间到最后都失败,根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要发心教人,好事情,发心出来教人,圣贤事业,这不是普通人的事业。你看看你能够舍弃这个世间名闻利养,愿意过一种清苦的生活,为社会大众做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不是普通人,真正把名利看破了、利养看破了,这一生到这个世间要做一桩有意义的大事,这桩大事就是学圣贤、培养圣贤,你看这多有意义!
  你怎么能成就?必须不受这个世间一切诱惑,你才能做到。如何能够不受世间诱惑?你对於圣学的味道尝到了,佛家讲法味,你尝到了法味!儒家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是法味,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一般人为什么尝不到?一般人舍不得离开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个五欲是染污,把我们自性清净心障碍住、染污了,所以自性里面的好东西,无量的智慧德能透不出来。你能够把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能够放下一些,这个法味渐渐现前,随著你自己的修学,这个法味会愈来愈浓,到最后真的是欲罢不能。佛在经上讲得没错,只是世间人放不下他的染污,所以见不到自性的般若、德能、相好,见不到。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看下面财首菩萨的偈颂第一首:
  【此是乐寂灭,多闻者境界,我为仁宣说,仁今应听受。】
  这个偈颂是五言颂,一句话五个字,四句是一首,文字虽然不多含义太深了,确实是教化甚深。清凉大师在《疏》里面「十颂分二」,这二就是两大段,这第一首就是一大段,后面九首是一大段,分别为我们解答十随,这一首是总说。「初一举法劝听,上半」。上半就是前面两句,「以人显法,已含答意」,这个意思藏在里头很深很深,前面文殊菩萨问的,其实这两句都已经答出来了。「上句体深,下句用广」,下句是第二句。
  第一句『此是乐寂灭』。「乐」是乐好、是爱好,是内心里面的喜悦,这不是外面的刺激,内心的喜悦。这是什么法?寂灭法,清净寂灭。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讲得好,「即闻之寂,则闻无所闻,故无众生」,这个意思深。从这个地方,大乘教里面也给我们透露了一点消息,佛经有云「世尊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在讲台上讲经说法,听众很多,每个人所听、所得到的、所受用的不一样。上根的人,这是讲上根人,上根人是什么人?法身菩萨,这不是普通人。上根人即闻之寂,则闻无所闻,故无众生。财首菩萨给我们说这首偈,我们做怎样的体会?我们体会不了这么深!这些年来,在大乘教里头我们也读了一些,换句话说,比起一般人多少是有一点深度,不过这深度不太深。
  我们再看清凉大师举下面的大经,「大经亦云,若知如来常不说法,是名具足多闻。即寂多闻,则善解药病,不碍随化」。即闻之寂,即寂多闻,这个话我们换个说法,大乘教里常讲:如来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众生听而无听,无听而听。这是我们在大乘教里面常常听说的,这个意思也就够深了。如来有没有把法为我们显示出来?真的显示出来了,只是我们凡夫不会。为什么凡夫不会?凡夫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在作祟、在障碍,所以虽然听,常常听,不解如来真实义。开经偈里头说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什么人能解如来真实义?心地清净,愈清净,你闻法你体会得愈多。
  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这个世间为我们示现,示现修行证果,然后出来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所谓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老人家八十岁圆寂的。可是大乘教里面又跟我们说,谁要是说世尊在这个世间讲经说法,那叫谤佛。明明佛讲经说法那么久,为什么说没有讲经说法?这个注解里头有一句话很重要,「即寂多闻,则善解药病,不碍随化」,确实释迦牟尼佛一生从来没有给众生说一句法,他所说的是什么?看到众生有病,教你怎么样对治,所以佛无有法与人。孔夫子他老人家说他一生述而不作,都是叙述前人的那些伦理道德、那些教诲,自己没有创作、没有发明,述而不作。释迦牟尼佛,我们在《华严经》上,在清凉大师《四十华严》的《疏》,清凉大师特别给我们说明释迦牟尼佛在世也是述而不作。那佛讲的是什么?佛讲的是古佛所说,不是自己讲的。这些里面都含著有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即闻之寂,即寂多闻,都含著这个意思在里头,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要学习。
  再说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修行证果了,是佛菩萨给他的吗?不是的,是他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本来具足的,万德万能本来具足的,无量相好也是本来具足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佛教人就跟前面所说的,现在众生是迷失了自性,不知道事实真相。佛菩萨在此地现身说法来帮助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将来他成菩萨、成佛了,依然像《楞严经》上所说的归无所得。你不要以为你真有得,「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哪有法可说?哪有法可闻?在这里头最重要的是「善解药病」,这四个字重要,你善解众生的病,你知道用什么药来对治他,你让他药到病除,他就恢复健康了。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财首菩萨偈颂第一首的后面两句:
  【我为仁宣说,仁今应听受。】
  这两句话好懂。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学的,那就是学礼节。文殊菩萨所问的十随,总而言之,这是「乐寂灭」。寂灭是大乘佛法里面讲的大涅盘的境界,这里面没有生灭,乃至於没有一法对立,为什么?这个境界里面宇宙是一体,正是所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小不二,前后不二,远近不二,法身菩萨的境界!这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华藏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多闻者境界」,这个多闻是指佛菩萨,佛菩萨闻而无闻,无闻而闻,这个境界我们凡夫无法理解。不入这个境界,怎么个说法都是隔一层,谚语所谓是隔靴搔痒,总要亲证才是属你自己的境界。
  『我』是菩萨自称,财首菩萨;『仁』,仁者,这个仁是称文殊菩萨。菩萨称为仁者,这是最尊敬的仁慈的人。菩萨都是仁慈的人,起心动念想到自己,同时他就想到别人,自他不二。既然文殊菩萨问了,财首菩萨也很乐意的来说明,说明他自己现前学习的心得,他正在学这个法门,所以请他来给我们做说明。
  『仁今应听受』,这句话很重要,「仁」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难道不知道吗?为什么还要嘱咐文殊菩萨,你现在应该好好的听,受是依教奉行。换句话说,「应听受」三个字,这里面就包括了能信、能解、能行,你看这个意思多圆满。文殊菩萨示现给我们做榜样!菩萨教化众生,应化在世间无不是以身作则,他自己做不到的,他不能讲,讲了没人相信,所讲的,自己一定统统都做到了。这里有这么一层意思在里头,我们不能不知道。在这里看菩萨们的言语谦虚,彼此尊重、彼此恭敬。我们再看下面第二首:
  【分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