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尔街操盘手日记 高山-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俺做了323笔交易,虽说只赚了7。3美元,但是,比起前几天只做到一百多笔交易就赔光50美元,还是有很明显的进步。用高总的话来说,就是至少已经可以再这个游戏中一直玩下去了。这说明俺在“坚决止损”和“坦然接受损失”方面做得还不错。
今天高总开始强调交易次数,但同时又提醒俺们不要为了做次数而做交易,并要求俺们在状态不佳的时候暂停交易。高总告诉俺们,优秀的超短线交易员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每天的交易次数特别多。因为超短线交易这种特殊的交易方法必然伴随着很多次的交易——赚两三分钱就走人,赔两三分钱也走人,这种两三分钱的波动每天有很多次。优秀的交易员坚决止损,勇敢果断,又非常专注,他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做了很多笔交易。
而有一些人做超短线交易时,交易次数总是比较少,则有可能是因为止损不坚决,赔了几笔大的,就把当天允许赔的钱全都赔光了;或者是因为不够果断,无法捕捉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或者是因为不够专注,不能察觉买卖力量的微妙变化,无法紧紧跟上股价跳动的节拍;或者是因为偏离超短线交易的既定策略,长时间地持有,希望一笔赚个大的。
总之,只要充分贯彻超短线交易的原则和策略,非常投入低、如影随形低跟着股价波动“翩然起舞”,交易次数自然会上去。优秀的超短线交易员根本不需要为了做次数而坐交易,但他们的交易次数却很多。可以说,次数是超短线交易的一个重要指标,次数多则说明交易原则和策略贯彻的不错,次数少则说明在某个方面存在问题。
俺们一起进公司接受培训的有25个人,其中有个“猛男”,今天竟然做了五百多次!另外还有个哥们儿做了四百多次。俺做了323次,还算比较多,看来交易原则和策略贯彻得还可以,8月底之前完全有可能赚到本人的第一个1万元!
5月1日 回顾4月份
刚刚过去的4月份是俺有生以来最充实的一个月。学习了美国股市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交易员成长之道,更重要的是,在交易中体会并做到了“坚决止损”和“坦然接受损失”这两个原则(可喜可贺)!另外,还背诵了18篇金融英语短文,英语水平和金融知识大有提高!
4月份,俺总共做了2372笔交易,赔了541美元,前10个交易日每天都赔了五十几美元,最后五个交易日倒是有赔有赚,而且每天的交易次数越来越多,进步明显。“四月雨带来五月花”(April showers bring May Flowers),经过4月份的疾风暴雨,5月份必定繁花似锦!
5月8日 顺势操作
俺发现“顺势操作”还是听不容易做到的,而“顺势操作”却似乎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特别是当股价现在一个区间来回震荡较长时间,然后突然朝上或朝下猛跑时,俺总是会觉得股价跑的太快,太远了,就有点不由自主地“逆势操作”,希望股价回到先前的震荡区间,或者觉得股价至少应该回调一下了。可是,很多时候股价越跑越快,根本不回去。往往要过好半天之后,俺才意识到自己不仅错过了大好趋势,而且还因为“逆势操作”赔了不少钱。虽然有时“逆势操作”也能赚几笔,但是,整体看来,“逆势操作”赔钱的概率还是大得多,幸亏俺止损坚决,否则赔的更多。
为了帮助俺们做到“顺势操作”,高总给俺们讲了两位大师,巴菲特和索罗斯对于市场的深刻观察。巴菲特和索罗斯在许多方面都截然不同,但是,对于趋势的看法竟然颇为一致!
巴菲特关于趋势有一个很著名的比喻。他说,有一种动物叫做旅鼠,繁殖快,喜迁徙。最开始,小群的旅鼠会避开人群和村庄,但是随着这群旅鼠的数量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壮大,他们就变得很有攻击性,所过之处横扫农田村落,势不可挡。最后,庞大的旅鼠大军跑到海边的悬崖上,像瀑布一样堕入大海。前面的旅鼠看见了悬崖想往后退,可是,被后面蜂拥而至的同类硬生生地推下海去,就这样,只有最后面的一小批旅鼠可以存活下来,开始下一个循环。
索罗斯的“自我加强”理论与巴菲特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索罗斯认为大多数买股票的人并不是凭理性的判断,而是凭心里感觉,并且容易盲目跟风。当一只股票的价格开始上升,它会吸引很多人来买进,而这些人的买进行为又会进一步推高价格,然后又吸引更多的人来买进。同时,股价上升有助于公司进行兼并收购活动,更有可能提高业绩,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可能最开始还会有人对这家公司股票的估价有所怀疑,但是,当它成功地经受了测试,就会变成明确的趋势,并且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股价会加速上涨,远远地偏离其内在价值,最终在极度疯狂之后,以自由落体的方式一头栽下来,而且很有可能在跌破内在价值后,继续暴跌。索罗斯把一个“狂涨暴跌”的趋势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1)走势不明朗,难以判断方向;
(2)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并不断地“自我加强”;
(3)成功地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4)市场对于趋势的确信程度不断增强;
(5)在市场的追捧下,严重偏离实际内在价值;
(6)继续疯狂上涨,直到令人眩晕的巅峰;
(7)大崩溃,并出现向下“自我加强”过程。
所以,两位大师对市场的疯狂性有着极为相似的洞察,只不过,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战术来利用这种疯狂性。比如说,假设一只股票xyz的内在价值只有每股10元,股价从10块钱启动后跌跌撞撞,花了一年时间才涨到20块钱。但是,从20块开始却狂飙突进,只用了四个月就涨到了120块。理性的分析师可能在20块的时候就开始喊“严重高估!”而股价却先一路疯涨到120块,才从120块暴跌到3块钱,然后,慢慢地回归到每股10元的价值。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者会以3块钱的价格买入价值10块的xyz;而索罗斯派的炒家则有可能先在40多块追涨买入,然后等股价从120块钱向下跌破100块钱时获利而出,并且反手做空,再利用暴跌的趋势赚一大笔。
当然,市场并非总是处于疯狂状态之中。在“旅鼠”还没形成气候之前,理性的投资者会买进被低估的股票,卖出被高估的股票,从而使市场保持一定的平稳和有效性。而这时的市场也常常会从不理性回归到理性,也就是说,股票的价格不会过分地偏离股票的内在价值,而会围绕着内在价值上下震荡。但是,每隔一段时期,“旅鼠”就渐渐地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这时的市场不会从不理性直接回归到理性,而会从不理性过渡到疯狂,再发展到极度疯狂,然后彻底崩溃。等绝大多数“旅鼠”都掉下悬崖之后,市场才会渐渐回归到理性。识别市场的状态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不同的战术适用于不同的市场状态。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在于他们能够识别什么时候“旅鼠上路了”。
相比之下,当年几乎与索罗斯齐名的“老虎基金”掌门人朱利安。罗伯逊就对市场的疯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他在1999年科技股出现泡沫的时候做空了几十亿美元的科技股,应该说当时他对于价值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后来的纳斯达克从五千多点跌到一千多点,很多股价曾高达几百美元的科技股暴跌到一美元以下。但是,朱利安。罗伯逊没能像索罗斯那样意识到市场会先从不理性进入极度疯狂,然后才会彻底崩溃。朱利安。罗伯茨认为自己已经在很高的价位做空了那些被严重高估的科技股,却没想到这些股票又向上狂涨,翻倍,再翻倍。面对巨额亏损,朱利安。罗伯逊最后不得不认赔出局。加上其他一系列亏损,朱利安。罗伯逊关闭了“”老虎基金,黯然引退。
有人或许觉得朱利安。罗伯逊看空科技股的判断是对的,只是时机没选好。但是,低估市场的疯狂性,逆势做空确实一个致命的原则性错误。朱利安虽然准确的预见了“旅鼠”的覆灭,但是却极不明智地挡在了“旅鼠”前进的路上,成了牺牲品。一位对冲基金分析家评论说:“有一句格言说,不要与市场对抗,朱利安这么做了,结果他输了。”
所以,交易员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说,趋势快要翻转了。实际上,趋势可能才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呢!优秀的交易员不会去猜测哪里是最高点或最低点。在下跌的趋势中,他们会一直看空。直到股价从低点上涨一大段了,他们才会认为下跌趋势可能已结束,之前的低点可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