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活在清朝的人们-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最早。汉人历来有婚嫁六礼之习,各个时代侧重点有所不同,满人没有六礼之说,但请媒说合,下彩定,举行隆重结婚仪式,以及由家长主婚,皆是相同的。满洲上层实行一夫多妻制,与汉人上层一样。满人离异不像汉人看得那么重,男子有了新的意中人,动辄令妻离去,即使子女已年长,甚至成亲了,也不敢劝乃翁留下老母;出妻也容易再婚,婚后到前夫家与新妇还可以交友,不受离异的影响。    
  满人受儒家礼教影响,逐渐讲究守寡,清政府以旌表加以提倡。康熙雍正间宁古塔城受旌扬的有镶黄旗尼哈拉氏兵丁尼雅讷妻等7人。1780年以前三姓城受表彰的有旗人寡妇26人,其中蓝旗满洲披甲纳木力妻舒穆鲁氏,25岁夫亡,守寡23年;吉林城满洲闲散德得未婚妻宁贞亡故,1774年受旌。雍正年间定制,寡妇守节15年以上、45岁以上亡故才可能得到旌表,所以上述三姓和吉林城受表彰的节妇贞女,均生活在18世纪上半叶以前。她们以汉人的从一而终的观念为理想,守寡不再结婚。    
  社交礼仪。满人的社会礼节有多种内容:尊重老年人,不同年龄的人同时出行,至宿处,老年人歇息,年轻人侍候,各自以为当然;客人来了,请坐南炕,因满人居室,南、西、北三面皆有炕,主人居南炕,奴隶居北炕,故请客人南炕上坐;相见行握手礼,互致问候;久别重逢,行相抱礼。汉人对女子的“别内外”规范,要求严格,虽然在社会下层做不到,但上层是要注意的。满人开始无所谓,后来也有了别内外的要求。前述客人到宅,延至南炕,“往来无内外,妻妾不相避。年长者之妻呼为嫂,少者之妻呼为婶子,若弟妇”,男女关系比较自然。家庭宴客中间,妇女出来敬酒,跪地奉劝,等客人饮了酒才起身,这样客人就不能不多喝了。这种内外无别的情况,至康熙末年已开始有了变化,首先表现在住宅内,用帐帘分隔南北,用汉人的眼光看是“障之成为内外矣”(《绝域纪略·宫室》)。     
  娱乐。汉人上层把一些娱乐方式带到吉林,汉人张缙彦家中养着歌妓10人,汉人祁班孙、李兼汝调教的戏班有16人之多,但这种家庭剧团维持不能长久,后来解散了。他们演唱的大约是昆曲。1689年山东马戏班子到宁古塔演出,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吉林城比宁古塔进一步,出现了戏院,人们能够经常看到演出,增加生活的乐趣。流人还偶或组织诗会,吴兆骞、张缙彦、钱威、姚其章、钱虞仲、钱方叔、钱丹季七人,于1665年集会赋诗,为一方雅事。马吊,也被汉人带来,引起满洲上层少年的浓厚兴趣,他们所用的筹码,都是从北京买来的上等品。对于这种不正当的娱乐,杨宾讽刺道:    
  少年新丰客,翩翩亦自豪。    
  围棋群赌墅,叶子日分曹。    
  果下高丽马,腰间大食刀。    
  可怜编卒伍,万里驾风涛。(《柳边纪略》卷三)    
  满人还有传统的民族娱乐,如莽式歌舞,每当欢庆之时,男女二人相对而舞,观者拍手歌唱以助兴。儿童玩一种叫作噶什哈的游戏,用狍、鹿前腿前骨灌上锡,放置地上,投掷中者为赢,有时年轻人亦参加玩耍。    
  上述种种事实,令我们知道满人是比较开放的,他们乐于向先进文明学习,但是这与当时清朝政府封闭吉林的政策相矛盾,否则这个地区融合的速度还要快一些,进步多一些。清朝封禁吉林,严禁汉人入内,又强调落实国语骑射政策。官方兴办满学,1676年康熙命令在宁古塔办满学,亲自审订规则,赐学校名“龙城书院”。1693年在吉林城设满洲官学,1727年建宁古塔官学,珲春亦设立了学校,令“教化所兴,无应弗漏”(民国《宁安县志》卷二、乾隆元年《盛京通志》卷二十一),学生学习满文与骑射技艺。1724年在吉林设蒙古学,但是没有儒学(汉学)。同年给事中赵殿最建议在吉林城设立文庙,开办学校,供满汉子弟读书考试。雍正帝不批准,认为这是无益的事情,因为清朝“唯赖乌拉、宁古塔等处兵丁,不改易满洲本习,今若于此崇尚文艺,则子弟稍颖悟者,俱专意于读书,不留心武备矣”;本朝靠的是武略,焉用文教虚文来粉饰(《八旗通志》卷六十七、《清世宗实录》卷二十二)。满人在关内汉化较迅速,相比之下,吉林差些,1800年嘉庆帝称赞“吉林地方,清语骑射俱好”,下令把犯错误的京城旗人发往吉林,学习清语骑射,以保持满人本色(《清仁宗实录》卷六十四)。官方这一政策,使吉林满人难于学到汉文化,所以长期间不出学者和科学家,影响当地满人文化的提高。所幸的是当地满人不保守,自发学习汉文化者也有一些。如前述巴海聘清吴兆骞教其二子读书,呀思哈之父有《通鉴纪事本末》,车尔汉之父有《大学衍义》、《纲鉴》、《皇明通纪纂》等书,显然他们读些儒家史书,不过这类人不太多。    
  上述诸种事实还告诉我们,吉林满汉各族人民追求中华文明之大同,并保持民族之差异,民族杂居,很容易在各自文化中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清初吉林社会亦是如此。满人吸收汉文化,汉人接受一些满人生活方式,两种文化向接近方向前进。杨宾在《宁古塔杂诗之十三》中写道:“只今风俗变,一一比皇畿。”这个以满人为主体的地区文化与首都相近似,说明宁古塔文化基本上是汉文化。杨宾在同诗之一中说:“老亲忠信在,不减住中华。”(《清代东北流人诗选注》)赞美其父杨越德高望重,与在内地一样受到宁古塔满人的尊敬,只有社会道德标准统一才会有这样的共识。这都说明吉林满族、汉族不可分离,中国多民族大家庭更趋巩固。    
  当然,吉林满汉各族仍有各自的民族特征,仍然是独立的民族,这才使吉林文化色彩纷呈,异样多姿。满族接受汉文化有个过程,在吉林各区域也不是同一速度的,如赫哲人迁到桦川地方的,编为新满洲后才学习满文,保持了一段时间,直至清末学习汉语汉文(民国《桦川县志》卷二),其生活方式的变化就缓慢一些。         
 第19节 吉林移民及土着的信仰 
  清初吉林移民与土着的文化交融,还应当包括和体现在信仰方面,这儿就来涉及这一事项。汉人崇奉天地神只和祖宗,对佛道采取宁肯信其有而不敢抗违的态度。清朝政府尊重流人的信仰,把对天地神只的崇信作为国策,向吉林推广,迅速建立各种坛庙,也给满人不少的影响。兹将永吉州、宁古塔的坛庙设置分别立表于下:    
  永吉州坛庙表    
  名称建造年代备注    
  社稷坛1732    
  风云雷雨山川坛1732    
  先农坛1732    
  望祭坛1733望祭长白山神    
  关帝庙1665,1701共三所    
  马神庙1671    
  城隍庙    
  天齐庙    
  火神庙    
  财神庙    
  文昌庙    
  百吉庵    
  西方庵    
  九天元(玄)女庙以上据乾隆元年《盛京通志》卷六    
  药王庙1738据《吉林史迹》    
  宁古塔祠庙表    
  名称建造年代备注    
  观音阁1664住持静今、寂印    
  老君庙1666    
  三官庙1682住持朱一翁    
  古佛寺1691住持荣惠    
  娘娘庙1692住持洞贵    
  财神庙1706    
  火神庙(既济庙)1710兼祀火神、龙王,住持天然石    
  石佛寺(兴隆寺)1713古废寺,至是重修    
  药王庙1715    
  老圣庙1715    
  城隍庙1722    
  土地庵康熙初住持尼,王姓西来庵康熙初    
  清真寺康熙间    
  关帝庙康熙间三所    
  地藏庵1729    
  功德院雍正间民妇石熊氏舍宅    
  弥勒院1739    
  山神庙1747以上据民国《宁安县志》、《柳边纪略》、《宁古塔纪略》、《域外集》、《吉林外纪》    
  吉林其他地方也不乏祠庙,关庙和佛刹设立相当普遍,为省篇幅,不再罗列。上列种种坛祠庙宇中,可定出几种类型。有政府的机构,如社稷坛、先农坛、望祭殿等。这些坛祠,在直省地区,普设于各府州县,清初在吉林推广到永吉州、长宁县。崇奉天地神只是官方敬天哲学和政治思想的表现,对民众起教化作用,汉人早已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