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伯社会的生活。这些故事多是赞美和歌颂人民的善良和智慧,抨击和揭露 

坏人的邪恶和罪行。《一千零一夜》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享有“世界最大 

奇书”的美称。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 

商人家庭。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 

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 

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 

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 

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马可·波罗小时候,他的父亲和叔叔到东方经商,来到元大都(今天 

的北京)并朝见过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大汗,还带回了大汗给罗马教皇的信。 

他们回家后,小马可·波罗天天缠着他们讲东方旅行的故事。这些故事引起 

了小马可·波罗的浓厚兴趣,使他下定决心要跟父亲和叔叔到中国去。12 

 71年,马可·波罗17岁时,父亲和叔叔拿着教皇的复信和礼品,带领马 

可·波罗与十几位旅伴一起向东方进发了。他们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 

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从这里到波斯湾的出海口霍 

尔木兹就可以乘船直驶中国了。然而,这时却发生了意外事件。当他们在一 

个镇上掏钱买东西时,被强盗盯上了,这伙强盗乘他们晚上睡觉时抓住了他 

们,并把他们分别关押起来。半夜里,马可·波罗和父亲逃了出来。当他们 


… Page 35…

找来救兵时,强盗早已离开,除了叔叔之外,别的旅伴也不知去向了。 

     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来到霍尔术兹,一直等了两个月,也没遇上 

去中国的船只,只好改走陆路。 

     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是让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却步的路。 

他们从霍尔木兹向东,越过荒凉恐怖的伊朗沙漠,跨过险峻寒冷的帕米尔高 

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饥渴的困扰,躲开了强盗、猛兽的侵袭, 

终于来到了中国新疆。 

     一到这里,马可·波罗的眼睛便被吸引住了。美丽繁华的喀什、盛产 

美玉的和田,还有处处花香扑鼻的果园,马可他们继续向东,穿过塔克拉玛 

干沙漠,来到古城敦煌,瞻仰了举世闻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画。接着,他们经 

玉门关见到了万里长城。最后穿过河西走廊,终于到达了上都——元朝的北 

部都城。这时已是1275年的夏天,距他们离开祖国已经过了四个寒暑了!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礼物,并 

向大汗介绍了马可·波罗。大汗非常赏识年轻聪明的马可·波罗,特意请他 

们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并携他们同返大都,后来还留他们在元朝当官任职。 

     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他借奉大汗之命巡视 

各地的机会,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辽阔与富有让他惊呆了。他先 

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 

福建以及北京等地,还出使过越南、缅甸、苏门答腊。他每到一处,总要详 

细地考察当地的风俗、地理、人情。在回到大都后,又详细地向忽必烈大汗 

进行了汇报。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 

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宠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 

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 

     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 

     17年很快就过去了,马可·波罗越来越想家。1292年春天,马 

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 

他们趁机向大汗提出回国的请求。 

     大汗答应他们,在完成使命后,可以转路回国。 

     1295年末,他们三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四载的亲人身边。他们 

从中国回来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威尼斯,他们的见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 

趣。他们从中国带回的无数奇珍异宝,一夜之间使他们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不幸被俘。 

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 

的《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 

与财富的倾慕,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 



                                 阿 克 巴 



     1556年2月14日,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三代帝王阿克巴被宣布为 

王位继承人,时年13岁,由他的舅父代为摄政。他的舅父穆阿扎姆是个野 


… Page 36…

心勃勃的家伙,他不仅独揽大权,而且想篡夺王位。阿克巴18岁时,他夺 

回大权,命令他的舅父到圣地麦加退隐。阿克巴终于自己独力执政了。 

     阿克巴摆脱左右羁绊后,便开始扩张领土的征讨,他对不同的地区采 

用不同的政策。对表示愿意归顺的地区,他仍让原来的头领管理土地,并对 

他的子孙委以重任。1562年,阿克巴同愿意归顺的王公罗比哈里·马尔 

的女儿结婚,并让他的妻弟担任要职。对不愿意归顺,拒绝投降的地区,阿 

克巴就用武力征服,并兼并他们的土地。1567年,阿克巴攻打梅瓦尔, 

用了4个月的时间攻下,屠杀了3万人,并把作为王国象征的大铜鼓和母神 

座上的大烛台拆下,当做自己的战利品。阿克巴用武力和怀柔的手段,15 

年的时间里统一了北印度。他又用16年时间把版图扩大到遥远的西北地 

方。最后,他又用了3年的时间,平定了南方的几个王国,从而建立了一个 

强大的莫卧儿王朝。 

     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他对自己国家的内务进行改革整顿。他命令官 

员重新丈量土地,将帝国分为182个税区,严格分别等级征税;他还废除 

将战俘卖为奴隶的习俗;下令取消人头税、香客税 (对朝圣的印度教徒征服 

的税)、田赋附加税,遇到天灾人祸,则一律免交田赋;阿克巴统一了全国 

度量衡,有力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印度是个具有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国内主要民族各有自己的宗教信 

仰。印度是世界上宗教最多的国家,现在人们把印度称为“宗教博物馆”。 

阿克巴信仰伊斯兰教,而印度长期流行的是印度教,因此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安定团结。为了协调印度教 

和伊斯兰教教徒们的关系,阿克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宣布各教派平等, 

他选用印度教人士做高级官员,自己还娶了信奉印度教的贵族的女儿做妻 

子。阿克巴自己还在宫庭中采纳印度教惯例,每天清晨登阳台谒见臣民,参 

加印度教节庆,朝廷勤见时佩戴印度教标志等。印度教把牛当做圣牛,不许 

宰杀,阿克巴为此禁止宰牛、杀生。他还在宫中点上了长明灯等。 

     阿克巴出于自己“宽容大度的个性”和自己“对宗教思想的追求”,他 

还创立了一个没有上帝、没有先知、没有教务的“圣教”。这种宗教的特点 

是提倡廉俭,其教义是要求信徒“弃绝世俗欲望而求得救”。要求入教的人, 

可以直接见到阿克巴。将头巾放在阿克巴的手中,将头放在阿克巴的脚上, 

阿克巴将人扶起,向他祝福,给他戴上头巾,送他一幅自己的肖像,这人就 

算入教了。这个宗教要求信徒忠于国君阿克巴。教徒们把阿克巴当作上帝, 

相见时呼叫“安拉——阿克巴”(意为“阿克巴即真主”)。信徒还效忠皇帝 

献出自己的财产、生命、荣誉等。阿克巴的“圣教”既无庙宇,又不祈祷, 

只要求教徒平时爱护动物,尽可能施舍、赈济或做好事。“圣教”也不强迫 

别人信教。阿克巴的宗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