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被掠为奴隶。奥斯曼帝国迁都于此,并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即伊斯兰教的城市,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也被改为清真寺。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使东欧失去了屏障。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在巴 


… Page 39…

尔干,征服了摩利亚和雅典公国,在爱琴海上,攻占了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 

占有的岛屿。1459年又征服了塞尔维亚全境,1463到1465年间 

征服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479年占领了阿尔巴尼亚。此外,在中 

间地区,奥斯曼帝国迫使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承认其宗主权。土耳其人还 

把热那亚人在黑海岸边的殖民地及重要商业城市卡法夺了过去,克里米亚汗 

也被迫臣服于奥斯曼帝国。 

     此后,奥斯曼帝国暂时把侵略矛头指向东方。在苏丹塞里姆一世 (1 

 512—1520年)统治时期,开始了与伊朗的长期战争。但是对伊朗的 

战争并不顺利。土耳其人主要是为了夺取伊朗占据的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和 

南高加索。只是在1514年打败过伊朗,并夺取了查尔兰高地。此后进展 

不大。受阻的奥斯曼帝国又把矛头指向了南部。1516年,在阿勒颇打败 

埃及苏丹的军队,1517年,奥斯曼军队没有受到抵抗就进入了叙利亚、 

巴勒斯坦和埃及。埃及国家灭亡。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土耳其人夺取了 

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占领了麦加和麦地那。 

     苏里曼一世(1520—1560年)时期,帝国达到了鼎盛。苏里 

曼是个非常有作为的苏丹。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进攻欧洲上,继位不久就开始 

向欧洲全面进攻。1521年,他派兵攻占当时属于匈牙利的贝尔格莱德。 

 1526年,在摩哈赤战役中击溃了匈牙利国王的军队,攻陷布达。以后数 

次进攻奥地利,甚至打到了维也纳。但在欧洲碰到了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 

全力抵抗,进攻的势头被遏止。 

     此后,苏里曼开始大举进攻阿拉伯半岛地区和北非。他首先派兵占领 

巴格达,完全占据两河流域,吞并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又在很短的时间 

里占领了非洲的大片土地,攻占了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利亚。他的后代在15 

 74年攻占了突尼斯。到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帝 

国,版图囊括了以前存在过的阿拉伯和拜占廷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 

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 

     1571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 

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通过阅读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 

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麦哲伦在 

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进行环球航行,但他本人却没能活着回到西班牙。1 

492年8月3日拂晓,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士港起航,向西驶去。 

率领这支船队的哥伦布站在旗舰“圣玛利亚”号的船头,远眺无边无际的大 

海,陷入了沉思。此刻,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充满希望,又感到前途 

渺茫,还有几分恐惧。因为在基督教传说中,大海的四周是无底的深渊,当 

船到达那里时会被四周的魔鬼吞没。汹涌的大海使人无法捉摸,此行的结局 

也许是到达遍地黄金的地方,也许是葬身海底。 


… Page 40…

     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人类地理大发现道路上的第一步。 

     哥伦布(1451—1506年)的出身和出生地一直是个有争议的 

问题,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他出身于航海事业发达的意大利热那亚城。他在年 

轻时就多次参加航海活动,通过阅读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和与长期 

从事远程航行的航海家们的接触,他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相 

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 

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当时,欧洲社会正经历着 

一场深刻的变革。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随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上流通的货 

币奇缺,严重地制约了资本的积累。当时欧洲使用的货币主要是金币,黄金 

又是重要的装饰品,是财富的象征,所以人们对它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欧洲 

每年的黄金开采量却非常有限。造成黄金缺乏的原因还在于此前东西方之间 

的不平衡贸易。欧洲社会上层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对东方奢侈品 

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东方的香料、丝绸、瓷器和其它产品不断地运往西方, 

而西方却没有可以交换的产品,只有用黄金和白银来交换,导致了金银的大 

量外流。这一切导致了人们狂热地寻找黄金。哥伦布曾经说过:“黄金是一 

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可以为所欲为,做到一切。有了黄金, 

可以把灵魂送上天堂”。这就是当时欧洲人的心理写照。恩格斯也曾指出:“葡 

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 

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 

要的第一件东西。”然而到哪里去找黄金呢?一些人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海 

外和东方。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关键是怎样到达那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 

罗在他的《东方见闻录》中把东方描写得非常富有,说那里黄金遍地,香料 

盈野。不过,当时到东方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遥远的东方要经过千难 

万险。11世纪时,欧洲封建主曾经组织过十字军,企图到东方掠夺一番, 

结果是伤亡惨重。采取和平的方法也是困难重重,当时通往东方的重要商路 

有三条:一条在北部,经小亚细亚、黑海、里海至中亚细亚;一条在中部, 

从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至波斯湾,再从海路到东方各地;还有一条在南部, 

经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红海,再从海路到东方。北部的一条被对欧洲人仇视 

的土耳其人占据着,奥斯曼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正处于战争状态。另外两条 

被阿拉伯商人控制着,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敌对状态使欧洲人休想经过这 

里。东方与西方的一切交往都必须经过阿拉伯人的手,商品经阿拉伯商人转 

手后要提高8—10倍的价钱。长期以来,欧洲的贵族和商人就想绕过中东 

地区,另寻途径,到达中国和印度。到了15世纪末期,欧洲人终于具备了 

实现这一愿望的条件。 

     15世纪末期,欧洲已经形成比较强大的民族国家,如英国、法国、 

葡萄牙和西班牙。 

     任何事业都可以在国家的赞助下进行。当时的天文地理知识也有了很 

大的发展。古希腊地理学家的地圆学说日益流行,在航海方面,欧洲的造船 

技术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国发明的罗盘针在欧洲已经得到了应用,在大海中 

航行可以不迷失方向,这使远程航海成为可能。同时在欧洲出现了一批敢于 

冒险的航海家和赞助者。在新航路的发现中,哥伦布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 

     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哥伦布四处寻求资助者,但到处碰壁,大多数 

人都不相信他的说法,更不愿把钱用在这种冒险上。1486年,哥伦布来 


… Page 41…

到经济基础强大的西班牙王宫,向西班牙国王陈述了他的主张和设想,并提 

出了一些条件。西班牙国王于1492年4月17日和哥伦布签订了“圣大 

非协定”,决定给予赞助,并事先封他为将要发现的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 

即在各海洋中由他亲自发现或取得的一切岛屿及大陆的海军上将,新发现土 

地的世袭总督,他有权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为己有,但这些土 

地的主权属于西班牙国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