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军魂-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李业诩面前,李恪一直都是这样一副样子,什么事儿都会说出来。

“你可以向你父皇请求啊,到北边有可能发生战事的地方去!”李业诩支招道。

“说了,父皇不同意,说北边气候过于恶劣,怕我呆不下去,我说到什么地方都不怕,父皇不相信!”

“不若你向你父皇要求到南方去,南方环境好些,如今几年开发下来,都成富饶之地了,南方之地。还大有可为,你可以做出一些成绩来,且南方还时常有獠人作乱,你到南方去有可能可以捞一些仗打,正好发挥一下你所学的!”李业诩笑笑道。

“对,我可以向父皇提议去看看南方开发的如何了,南方獠人时有叛乱,皆因剿抚不力,就由我去处理这事儿!”李恪很受启发,一下子变得高兴起来,“明日我即向父皇提出,不知他是否会同意!”

“你争取一下么,什么招儿你自己想,!”李业诩说道,以李恪的聪明,肯定会想了法子来的,“只是路途遥远,来去不便!”

“路途远我倒不怕,反正这些年我也不想回长安来,!” 李恪皱着眉头,低声地问道,“业诩兄,近段时间是不是都没去东宫了?”

“是的。好久没去了,自太上皇去世后,我除了那次通报事儿,就没去了,!”李业诩有些警觉,“你问这做什么?”

“父皇…没让你去?”李恪不回答李业诩的问询,有些吞吐道。

“我说恪弟,你究竟想问什么?”这可不是一般的事儿,李恪问起来肯定有其他意思的。

“业诩兄,你有没有想过,这次诸王都要到封地上去置官。唯我四弟,父皇准其不置官,并许其在府内置文学馆,自引召学士…”李恪一脸凝重的样子,很小声地说道。

“哦?!”李业诩听了却是吃了一惊,这事儿他还没有听说过,“你听谁说的?”

“我父皇在朝堂上宣布的!朝臣们都知道,还有诸多大臣反对,可父皇却依然如此,!”李恪眼巴巴地看着李业诩,“你觉得我父皇此是何意?”

“你是不是动了什么心思?”李业诩盯着李恪问道。

“不是,业诩兄你误会了,!”李恪有些着急,“我只是觉得父皇此做定是有深意,若这些日子没再叫你去指教太子的话,那事情就肯定不简单了!”

李恪给李业诩讲起事情的缘由来,原来因李泰酷爱文学,且文采也不凡,工于书画,深得李世民的喜爱,李世民让其可以在府内开文学馆,招揽文人,且还准备让其编撰一部地物方面的书,这让李承乾很是不满,使得这长孙皇后所生的兄弟俩一直不和。

李业诩听了李恪所说,沉思起来。

看这些情报,李泰受到李世民的宠爱程度有些超过太子李承乾。

想想也是,这么一段时间,没去东宫了,李世民也没什么催促,难道因为这段时间李承乾监国,一些事儿处理的不合李世民的意,李世民有些冷落李承乾了,而李泰表现不错,让李世民思想上有些异动了?

历史难道又走回原来的行径中,李承乾和李泰为了太子位争得你死我活,最后却落入李治的身上?

这历史上的李承乾和李泰皇储之争。看起来是李世民一手导致的。

“你们皇家的事儿我不清楚,你的太子大哥我曾接触过,人儿还不错,但魏王没接触过,不清楚他人如何。我也不知道你父皇是作何打算,无论什么纷争我也不想参予,!”李业诩用异常严肃的口气说道,“恪弟,我也希望你什么事儿也不要搅和进去,一些事儿,锋芒毕露反而会招人嫌,最后自食其果,拳还是以前那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业诩停了一会,才重重地说道:“避其锋芒,不参与争斗,机会或许会留给蛰伏者…”

最后这句话不亚于惊雷,让李恪打了个激灵。

李恪听了李业诩的话,沉思着。

李恪对太子位没有想法,李业诩无论如何都不相信,李恪这些年所做的,也许有为实现自己抱负的打算,但也肯定有为博李世民的好感,引起朝臣注意的想法。

以李业诩对这几位皇子的看法,李承乾虽然聪明,但与李恪之才相比差的太多,李泰从当日那副对自己不满外露的情景来看,即使其才华横溢,心胸也是异常狭窄,更别说如此高调地与李承乾相争,难道不知隐忍吗?

李恪无论是文采武略,还有心胸方面,都比这两位长孙皇后所生之子高的多,若按才选,李恪是皇储最合适的人选,但李恪有致命之处,并非嫡子,还有其母是隋朝公主,有杨广的血脉,这一点让众多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朝臣们不能接受的,若李恪当了皇帝,那谁知道这天下是李唐的,还是杨隋的。

李恪能当上皇位唯一的可能,那就是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都无法继承皇位…

想到这,李业诩心中猛然心动,但看着李恪却什么也没说。

李业诩也继续想着事儿,即使长孙皇后所生三子都无法继续皇位,但李世民还有那么多的儿子,若李恪得到朝臣的认可,那所做的事儿还是要很多,若能率军平定南方诸獠的叛乱,无疑是一件异常好的事儿,而且,李恪还不能常回京,即使有功,也不能使这份功劳让李承乾和李泰及其支持者感到对他们产生威胁。

李恪是个异常聪明的人,想了一下也就明白了李业诩话中的意思,当下站起身,对李业诩一礼道:“多谢业诩兄的再次指点,恪必当牢记在心!”

李恪既然明白,李业诩也不再说这事儿,再聊其他一起事儿,李恪即起身告辞。

………………………………

三月,长安城外,灞桥边。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灞桥边自古就是送另离人的地方。

李世民亲自送诸位王子和亲王到封地上赴任。

李业诩也和其他一些纨绔一起,为李恪送行。

经过李恪的一再要求,李世民终于同意让李恪去更南的南方,所处剑南的泸州,领泸州都督职。

折柳相赠,互道珍重,挥手告别,看着远去车队的影子,李业诩感叹,不知李恪以后会如何…

第三卷 兵锋 第九十九章 李靖的吩咐

送别李恪回来,李业诩即去找李靖。

这一段时间以来。李业诩连李靖也没见过几次,并不是李业诩事儿多,而是李靖忙着校对书稿,不希望有人去烦扰他,李业诩又没什么特别的事儿,也就很少去打扰李靖。

过去串门次数并不少,也都只是与父母亲,还有祖母一块儿聊些家常话。

祖母张氏这些年身体明显差去了,可能是跟随李靖奔波大半辈子落下了一些病根儿,李业诩也曾请孙思邈去诊看过几次,却是没发现什么病症。

李业诩搬出来了,李业嗣也去了军中,诺大的园子也显得冷清,知道张氏喜欢小孩,李业诩不在府的上日子,郑燕倒常带着云儿、小月和众小子们过去,问候一下长辈,也给那边府里添些热闹,岑若然也已经有了身孕,郑燕也教授她一些孕期注意的事儿。

张氏每次看到李业诩带着一群人儿过去,都是挺高兴的。还常数落李靖让李业诩搬出去,以至府上少了一些热闹。

许是年纪大了,更喜欢看着膝下成群的小孩们围着她转。

只是小孩们虽多,但这些不懂事的小东西们只知道吵闹耍赖,每次过去都把张氏吵得头昏脑胀,曾祖母的叫声一个比一个响,希望能从张氏这里得到些好东西的赏赐。而在得到张氏的赏物后,却又计较各自手上东西的好坏大小,争抢哭闹,大有把屋顶都掀掉的样子。但对小孩们如此吵闹张氏却不为意,忙着劝哄各个小人儿,还不许郑燕责罚他们。

有时候连李靖也会出来,逗这些小屁孩们玩。

不过这次李业诩是真有事儿要去打扰李靖了,李恪和他所说之事过于重大,必须得到李靖那儿问个主意。

李业诩到府上,先抱着小妹李楠玩了会。李楠也已经长得挺大了,模样酷似母亲和李栎,李业诩抱着这个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妹妹,对比着自己那几个在地上乱爬滚的小孩们,还真的不相信自己有这么小的妹妹。

李业诩在家厅和父母们聊了一会家常事儿,起身去找李靖。

李靖所住的园子门口,依然有几位亲卫守着,李业诩进去也没受到阻拦,这几名亲卫甚至都不进去通报,就让李业诩直接进去了。

“祖父,是我,翼儿。”李业诩敲敲门,“我有事儿想和您聊聊!”

“是翼儿,快进来,!”里面传来李靖很是高兴的呼唤声,接着听到桌凳移动的声音。

李业诩推门进去时,看到李靖从案前站了起来,满是笑意地走了过来。

与祖母不一样,李靖这几年看上去并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