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军魂-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历史不一样的,长孙皇后如今身体尚好,这些皇子当中谁能最后继位,还真不知道。

“多谢娘娘理解臣的苦衷,待吐蕃事儿解决了,臣一定会去和太子聊些话儿,!”皇后既然让自己过些时日再去指教李承乾,也让李业诩松了口气。吐蕃大军很可能往大唐边境来,那接下来战争很快就会打响,自己上战场打仗去了,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再顺势奏请李世民,让自己在那边镇边,诸多事儿就可以躲过去。

只是苦了家中的妻儿!

“贤侄既然如此说,那本宫先谢过了,听说你年前刚添了一子,本宫都忘记了送一份礼,当加倍补上!你去吧,!”长孙皇后脸上有些强笑的味道。

李业诩忙谢恩告退出了皇宫,一路想着,若长孙皇后能劝服李世民,不要对李泰过于宠爱,那李承乾和李泰之间的矛盾或许不会进一步激化。

能劝服李世民,调和李承乾和李泰关系的,也唯有长孙皇后了!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零三章 战事即将发生

李业诩出了皇宫。即回军营中,与苏定芳和郑仁泰商议特卫军到高原一带进行训练的事儿。同时使人到府中传话,说这些天有诸多事要办,没空回府了。

三人经过几天的斟酌商量,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包括训练的目标地、训练方式和内容、行进路线、与经过各州的情报交换、后勤补给、与长安的联络方式等,并把最后讨论完结的计划写下来,交给李世民批复及兵部备案。

李世民并没多作考虑,即同意了李业诩提交的训练方案。

兵部的行文也很快下达,特卫全军开始做开拔前的准备。

不是战时,万余人的大军调动不是个小事儿,要由兵部及户部行文下发告知各州县,让各州县配合。还有粮草的补给问题,几个月所需的物资不在少数,除特卫出发时所带的一部分粮草物资外,训练中所有后勤补给都交给边境的州县负责筹集。

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的准备,特卫全军一万两千人,除二千人留在长安城外军营中进行日常练习外,其他一万人在苏定芳和郑仁泰带领下,出发前往叠州一带。

在大军即将出发前,李业诩再次收到从吐蕃境内传来的情报。

在没有突发*况时候。各地的情报基本都是一月左右传递一次,这次从吐蕃境内传回情报,离上次收到的情报才半个来月,当是有重大事情了。

情报上显示,大唐使团已经在三月初踏上了归程,往长安进发,由吐蕃大论禄东赞率领的请婚使团,也一道儿往长安而来。

不出李业诩所料的,在使团出发后的半个月左右,集结在逻些城的近二十万吐蕃大军也开拔,在弃宗弄赞亲自带领下,往东北方向行进。

据情报人员初步探听到的消息,吐蕃大军此行跟随在使团后边,目标大致是青海到剑南一带。

因上次吐蕃大军在柏海一带被不明身份的人偷袭,造成重大的损失,这次吐蕃人吸取了教训,对粮草牲畜的看管很是严密,全军也比以往更是提高了警惕,弃宗弄赞主帐周围,有数千人的忠勇之士守卫。吐蕃兵丁管理极其严格,人员渗透不进去,没有情报人员能混进吐蕃大军中。

以情报发出的日期看,使团出发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而吐蕃大军开拔也有半多月的行程了。

情报不能实时接收传递,这两队人马具体到哪个位置了,李业诩无从知晓,吐蕃大军最终的攻击目标。也是个未知数。

―――――――――

李业诩收到情报后,立即奏报了李世民。

如此重大的情报,二十万吐蕃大军有可能对大唐边境进行攻击,李世民召集群臣商议问策。

没有出乎李业诩的料料之外,朝中对吐蕃人再次派遣使团到长安请婚都是很不屑,要求皇帝李世民拒绝吐蕃人的请婚要求。

“各位爱卿,吐蕃人数十万人马往东北方向而来,有可能对我大唐边境攻击,有何对策?”见朝臣们意见一致,反对吐蕃人请婚,李世民甚是满意,再接着问如何应对吐蕃大军。

“陛下,臣建议,在吐蕃大军行进过程中,不断派小股军士骚扰他们,同时应派遣大军,趁吐蕃人远道而来,遭受袭扰,士兵们身体疲惫之时,将其击溃或者消灭,臣愿领兵出征!”李业诩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兵部尚书侯君集马上跟着站了出来,表示支持李业诩的意见。吐蕃数十万的大军往东北方向而来,除有可能攻击诸羌之地外,更大的可能是我朝的边境州县,以武力迫使大唐允婚,这是对大唐的侮辱,也是大唐所不能容忍的,必须对其进行迎头痛击。

接着执失思力和契苾何力也站了出来,建议出其不意地攻击吐蕃大军,并愿领兵出征。

但让李业诩失望的是,朝中大多大臣们都是反对的。

“陛下,臣反对侯尚书和李少匠之提议,吐蕃人派遣使团到长安来请婚,虽然也有大军跟进,但臣认为,此只是其一个威吓手段。吐蕃人远道而来,士卒疲惫,有我边军严密的防守,定是无计可施,且今还未知晓吐蕃人的意图,在敌未有行动前,我方冒然出击,实在是师出无名,有失我天朝上国的礼仪!”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侍中魏征,并只是以李业诩较低的官职军器监少匠的职务称之。

“陛下,臣附议,魏侍中此言甚是在理,吐蕃人未对我方实施攻击,我先派军出击。实在是师出无名,且吐蕃大部地方乃高原之地,多高山河谷,人畜生存困难,相比青海,环境恶劣百倍,吐蕃人长期生活在此高寒之地上,比之我方,更适应如此高地,我大军入此地,未与吐蕃人交战可能就溃败,因此,当以边军严防,即足矣!”司空长孙无忌出列表示同意魏征的观点。

接着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尚书右仆射温彦博也表达了与魏征、长孙无忌相似的看法,认为吐蕃大军行进方向示定,且其有使团入朝请婚,此时派大军攻击,实在是不妥。

连朝中武将,也对行踪未定的吐蕃人进行攻击,持保留意见。理由是吐蕃所居的土地,都是异常高寒之地,相比较青海附近,吐蕃高原不适合人居住。大多地方也不适合放牧战马,取之无用。

一些有剑南之地呆过的武将,深知那一带环境的恶劣,要在高原上与吐蕃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那我方定是处于劣势的。吐蕃那一片地方,实在是过于陌生。

“陛下,臣建议,我方军队做好应战的准备,严密监视吐蕃人的动向,若其对我边境进行攻击,我们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将吐蕃大军歼灭在边境之地,不必劳师远征,!”刑部尚书李道宗提议道。

接着又有一些朝臣出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没有人支持李业诩的观点。

“朕觉得任城王此议甚可,吐蕃人远道而来,定是人困马乏,在探知其具体方位,并对我进行攻击后,我们再派遣大军攻击,争取一举将其击溃,吐蕃人无论是进退之路,都没有我方来的便捷!”待再没有朝臣出来奏议后,李世民说了自己的意见,“令各边州守军加强防卫,派出斥侯,密切监视周围的情况,严防吐蕃人的攻击,但不得轻易出战!特卫全军在训练过程中,作好应战的准备!”

面对朝堂上基本一致的意见,李世民也是如此说,想必皇帝也没有打算进入吐蕃高原攻击吐蕃大军的打算。

朝堂上压倒性的反对对吐蕃进行先发致人的战争,连李世民也不支持,李业诩没法,无力抗争。

散了朝,李业诩灰溜溜地回了营,重新交待苏定芳和郑仁泰此行任务,不只训练,还要做好战斗的准备,布置完事项,再去找李靖问询。

李业诩所搜集的吐蕃情报,及吐蕃一些地方的地形情况,因为数量众多,还有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李业诩只得结合后世记忆里的青藏高原地形,进行校对,再作绘制。这次李业诩把所有吐蕃的情报,还有都带去交与李靖过目。并把朝堂上发生的情况也详细地说了,讨教对策。

更出乎李业诩的意外,李靖也不赞成派遣大军进入吐蕃高原与吐蕃大军对战,理由也是吐蕃高原环境太过于恶劣,我军士兵大多未经历过这样高地的训练,且高山峡谷不计其数,大多地方都没有常居人口,后勤补给异常艰难,无法保证数万人军需之用,且不能就地补充,恐怕未战就先溃败。

以逸待劳,在吐蕃人行进几千里过程中,派遣特战队员对其进行骚扰性的袭击,使吐蕃人疲惫不堪,待吐蕃大军抵达我方边境附近后,再与之作战,那我方就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因,争取集中兵力,歼灭其大部有生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