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军魂-第3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听陛下称赞太子殿下如今颇识大体,能为他处理许多事,此是我大唐之幸,陛下之福,!”李业诩也只得附和着说道。

“多谢业诩兄的夸奖,今日我来,正是有一些事儿想请教一下!”李承乾恭敬地作了一礼说道。

“太子太客气了,!”李业诩也有些佩服起李承乾来,前些年与李泰的争端事一点也不提起,也没问李泰是否来拉拢过自己,还有自己与李恪的交往也没什么在意,眼前的这个李承乾,与历史上记载的那个太不一样了,气度上更是不一般。

“父皇前些日子也与我说了,朝廷年内将要进行兵制方面的改革,其实我甚是不解,如今所行的府兵制不是挺好?这些年,我们对外的作战中,也是无往不胜的!这不是说明,府兵的战力也不差…”李承乾问道。

“殿下,不是末将论功,这几年的征战中,无论是在平斛薛的叛乱,还是灭吐谷浑的战役,及这次与吐蕃大军的对仗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都是经过系统训练的特卫,还有其他诸卫的那些常备军及边军。临时征召的那些府兵,在作战中战力表现低下,纪律方面相比较也是十分松懈。试想,在吐蕃高原上,临时征召的府兵。能进行长途奔袭,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以五万之众,将吐蕃三十余万大军全部消灭?就一个机动能力上,府兵就差上很多,更别说在与敌的拼杀能力上!”李业诩严肃地说道,“若要以小的代价取得战役的巨大胜利,那我们必须拥有一支经过系统训练的常备军队!”

征战吐谷浑的战役,有不少的府兵,但这些府兵在行动上迟缓许多,与敌对仗中,伤亡也较大;在与吐蕃人的大战中,数万将士都是由入伍多年的边军,还有就是李业诩所领经过系统训练的特卫,再有执失思力的突厥族士兵组成,这些都是经过系统训练或者经历过多次战事,战力很强大的军队,这也是这次战役能取得辉煌战果的决定性力量,后面的长途奔袭,更是考验部队各方面能力的时候,侯君集亲领的一部军队,就是跟不上大部队的行进,基本没参加战斗。

“如此说是不错,我也是如此想的,!” 李承乾听了沉思一会似有所悟,也接着称赞了李业诩一番,“这几战中业诩兄立下的战功,无人可比,父皇也是常在我们面前称赞,父皇说,汉之卫青,霍去病的功绩,也是无法与我们的李大将军相比的!”

“报国杀敌,此乃军人本职,翼没想过其他,!”李业诩正色道,“翼虽说立下一些功绩,但怎么也不能和卫、霍相比!”

说实话,李业诩对权位并没太多,他想的,正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一个无比强大的大唐帝国,出现在世界上,不让原来历史中那些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重演。

至于与卫青、霍去病这两员彪炳史册的名将相比,李业诩还是很汗颜,至少如今比起来,还差的太多。

“业诩兄如此抱负,我甚是敬佩,!”李承乾再行一礼道,“只是我还有一些事不明白,如今我们边上没有什么大的威胁了,为何还要进行兵制改革?这样要增加国家的许多负担,百姓赋税也要增多,生活将受到影响,如此不利于国家稳定…”

李业诩这时也明白过来,定是有不少的人,在李承乾面前说过这事,而李承乾可能还有支持与反对中摇摆,所以今日过来问自己,或者还有李世民使其来问的意思。

想到此,李业诩即说道:“太子殿下,我们是要节约开支,以免加重百姓负担,更是多一些能增加赋税收入,又不至于影响百姓生活的举措来,这样百姓更富足,国家也跟着富足,国力就更是强大…”

“如今我大唐,经过多年南方的开发,国库已经颇为殷实,百姓家中存粮也不少,朝廷鼓励商业贸易,从商人中收取的赋税,会该慢慢地多起来,以后甚至比农户中所取的还多。陛下所行的这些举措,使得我朝国力大增,如此才有能力进行一些改革,而兵制改革是必须进行的事…”

李业诩把心中早就想好,要与李承乾说的话说了出来,“如今我们大唐四边,还有太多太多不安定的因素:我东面,有高丽、百济、倭国,还有靺鞨等;西北有突厥,还有更远的大食;北面有薛延陀,势力日益强大;西面还有吐蕃的残部,南面有天竺各国,这些小国和部族常侵扰我大唐边境,我们接下来要进行的战事肯定还很多,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支有着非常强大战力的军队,以使在这些国家对我大唐袭扰时,能做出快速的反应,保护我边境不受侵犯,百姓不受虏掠,而兵制改革,正是为了此…”

“业诩兄说得挺在理…”

“还有,我大唐疆土日益扩大,维护边境安全的军队数量也必须增多,这样也必须得有一支有着能抵御外敌入侵的军队守国门,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管理军队!力求以小的成本管理好军队…”

“如今大唐在皇上多项利国利民的举措下,越来越强大,没有人敢对我们的中国抱以轻视,作为军中的武将,我们也自是希望太子也能将大唐的这份荣耀继续下去,甚至比现在的更加强大…”

“业诩兄,你说的太对了,!”李承乾听了李业诩如此说,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来。

“殿下,保证国力强大的,必须要有一支忠于国家的军队,还要有更多利国利民的政策!如今陛下想进行的兵制改革,可以使许多的府兵解脱出来,可以安心地从事生产,或者经商做买卖。兵制改革后,一些举措可以使军中将士没有后顾之忧,那些入伍从军的人,也可以专心守卫疆土,奖励措施使得士兵更有荣誉感,你说,此等大好事,我们除了支持外,还能做什么?”

“听业诩兄如此一番说,承乾茅塞顿开,父皇说的没错,业诩兄想得果然深远,业诩兄拳拳抱国之心,更是让人敬佩!请受我一拜,!”李承乾站起身,对李业诩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

“不敢当太子殿下如此之礼!”李业诩忙起身回了一礼。

李承乾再坐回位置上,脸色与刚来时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业诩兄,我还有一事想问,吐蕃使团,我们要如何处置为好?房相建议将使团扣留!我觉得好似不太妥当!”

“禄东赞敢派人散步谣言,想搅扰我大唐君臣间的关系,居心险恶,而且吐蕃国力强盛,大部都是禄东赞之作,出兵攻击我边境也是其的谋划,若放其回去,那是放虎归山,殿下觉得合适吗?”李业诩反问道。

李承乾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我知道如何做了…告辞了,过些日子再来请教!”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复职

太极殿,朝会日。

多日未参加朝会的李业诩。也被李世民宣入殿,当日一同被去职的侯君集,也在殿上站列。

参加朝会的大臣们看到此情况,也都知道,御史台弹劾李业诩通敌的案子,今日会有正式的结果了。

果然,朝会刚一开始,李世民即宣布此事。

李世民进殿后,并没在御座上就座,而是走到殿中,看着各位朝臣道,“各位爱卿,前些日子,御史台奏劾守兵部尚书,特卫大将军李翼在松州前线私放敌主将的事,经过御史台和刑部、大理寺的追查,终于有了结果!”李世民说着,这才走回御座中,却变得面无表情,“调查结果如何,还由御史大夫宣读!”

“是。陛下,”御史大夫马周听李世民如此说,出列应道。

“经查,所谓特卫大将军李翼在松州前线通敌之事,纯属诬告,证人证物皆为作假,详情如下…”马周先说了一个结论,再接着把查案的经过也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这样的结果没有出任何人的意外,李世民和朝臣们一开始就知道这样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从松州城外的战事开始,到结束,才不过一两天时间,吐蕃二十余万大军溃败,只有几千人逃走。我方是长途奔袭攻击的,打了个敌军措手不及,才有如此成果,若说我方主将通敌,谁也不会相信这样的说法的。

李世民听完马周讲述经过,并没马上说什么,而是用威严的眼神看着殿下诸臣的脸,一些人被皇帝的眼光扫过,不自觉地低下了头。

“陛下,臣有罪,!”马周读完案件的经过,即向李世民施一礼道,“臣调查不严,没仔细核查证人和证物,就轻易地在弹劾的折子上押奏。差点使得立下大功的将领蒙受不白之冤,此是御史台失职,因此臣请辞去御史大夫之职。臣无这方面的才能,实在无法胜任御史大夫之职,请陛下另择人担心,也请陛下责罚臣的过失!”

“此非马爱聊你之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