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军魂-第3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大哥,苏将军这一仗取胜已经不在话下了,!”与李业诩一道行进的李业嗣,回头望了望身后的突厥人大营的情况,大声地说道。

“苏将军这一仗,取胜难度并不大,应该能将这部突厥人全歼,但突厥人肯定有漏网之鱼,我们一定要赶在逃跑的突厥的之前,抵达欲谷设的牙帐,不然突厥人有防备,我们的攻击行动就有难度了!”李业诩回应道,同时令全部人马加快速度,往前行进。

第一近卫师和第三近卫师,在苏定芳的第二近卫师发动攻击时,从突厥的大营的两侧快速通过,面对突厥人的溃败,并没参与行动,只是砍杀了一些溃逃出营的突厥散兵。

第二近卫师的人马与突厥人相比虽然处于劣势,但这样的奇袭。以八千训练有素的将士,消灭两万多的突厥人,确实不在话下。

很快,第一近卫师和第三近卫师已经脱离了突厥人营地的范围,往西北方向的欲谷设牙帐而去。

跑出一段,李业诩勒住马,回望突厥人的营帐,冲天的大火还有燃烧,唐军的喊杀声还在持续,但已经有不少的喝令突厥人投降地声音响起来。

李业诩叹了口气,他知道这两万余的突厥人。已经大部丢失了性命。

这也不能怪别人,战争总是要死人的,何况突厥人数次三番攻击大唐的州县,掠杀的百姓,这仇就当现在来报了。

再往前,行进的道路还是比较平坦,伊列河的流水,在天山间冲刷出这片平原地带来,除了造就了平坦的伊列河谷,使得这一次的战役得以迅速地展开,行进间少了很多困难。

………………………

冲杀了一阵的苏定芳没再遇上抵抗的突厥人,即率部跑上营地内一稍高的山坡上,用望远镜看着大营内的形势。

大火还在燃烧着,但已经慢慢地弱下去了,火光中到处都是冲杀的唐军将士的身影,也可以看到不少的突厥人跪在地上投降。

这时一队唐军士兵快速地跑到苏定芳面前,这是第七团的中郎将赵孝祖率人来向苏定芳报告情况。

“报告将军,我军已经控制突厥人的大营,正在搜索残余的突厥人,!”赵孝祖对苏定芳敬了一礼,报告道,“我军伤亡轻微,是否执行支援的任务?”

赵孝祖所领的第七团在这次突袭突厥人的营帐时担负大营正面的主攻任务,从突厥人大营正中穿过,再折返,已经两个回来了,士兵们虽然有些疲惫,但战事的胜利还是让将士们非常的兴奋。

“令你团和第六团留下清理战场,由你指挥,第八、第九团、第十团,支援第一和第三师的行动!”苏定芳沉着地下了命令,“支援的行动由本将亲自指挥!”

这地方的战事已经快结束了,两万多的突厥人,已经大部被歼灭,只要留下两团的兵力打扫战场就差不多了,突厥人投降的应该还有数千人,如何安置这些人。还得请求李业诩。但这不是最重要的事,攻破欲谷设的牙帐,歼灭更多的突厥人,才是最重要的。

苏定芳准备自己率军支援攻击欲谷设牙帐的任务,清理就这一片地方交由手下出完成。

“是,末将领命!”赵孝祖行了个礼,即带人离去。

苏定芳命令手下的亲卫,分别传令这三个团的主官,集合各自的队伍,准备接起来的行动。

以苏定芳的估计,李业诩带着人从这片营地通过已经近半个时辰了,应该正接近欲谷设的牙帐,战斗很可能已经打响,自己率三团四千多人马,赶过去的话,正可以给予突厥人更致使的一击!

伊列河谷边的这一仗,给突厥人造成了重创,无论是李业诩,还是苏定芳都清楚,若这一战的战果在这一片土地上传开来,那肯定会突厥诸部将引起震动,到时可能会有很多的突厥部落来归降,但也有可能使得突厥人集中力量来与唐军对抗,或者散腿逃跑。

如何处理各种情况,还是个大问题,唐军不可能连轴地快速出击,无论是战马,还是将士,都是吃不消的…

第四卷 军魂 第四十九章 安西都护府的设立

“报,高昌紧急军报!”传报的声音在太极宫内响起。

今天是朝会日。皇帝李世民正召集百官议事,诸事朝议完毕,正准备散朝,宫内传来军报声。

宫中的内侍直接把军报传到正主持朝会的皇帝李世民手中。

一脸激动的李世民接过军报,直接在朝臣面前打开来,拿出里面的信笺看了起来。

取高昌城已经没什么悬念,李世民希望军报中有更好的消息。

但让李世民稍稍失望的是,军报中只是讲述了麹智盛献高昌城投降的事,并没有与突厥人大规模战事的报告。

不过高昌彻底平定,唐军已经抵制高昌境内的所有城镇,这让李世民也很是欣喜。

侯君集在附送的奏报中问询皇帝如何处置高昌事务,这正可以在今日进行朝议。

殿下的诸臣们都伸长脖子,想知道这急送到太极殿的军报里面讲了些什么。

大唐远征军在西北一带的行动,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让所有的大臣们都欣喜不已,连当初反对出征的魏征等人也对大唐军队取得的胜利而欢呼。

看皇帝的表情从激动到平静,再又欣喜,大臣们的心情也跟着变化。

“高昌王麹智盛献城投降,我大军轻取高昌城,侯君集分兵攻取并占据高昌各地,共取高昌大小城池二十二座。得八千零四十六户,三万七千七百人,高昌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尽被我大军占领!”李世民很得意地大声说道,“麹智盛请求内附归唐!哈哈哈…”

“陛下,前方将士不辱使命,终于平定高昌,此是可贺之事!陛下决策英明,高昌终于被降服,!”长孙无忌第一个站出来,顺着李世民的意思道。

接着其他一些朝臣们也站出来,说一番可喜可贺之话,也都不忘顺便拍李世民的马屁,赞扬皇帝在出征高昌的事上作出的英明决定。

从御座上站起来的李世民,在接受了朝臣们的一番恭维后,收起了那有些得意忘形的笑容,问诸臣道:“诸位爱卿,高昌即已经平定,麹智盛请求内附,我们要如何处置高昌之地?”

“陛下,高昌既愿内附,陛下应下诏除高昌国名,将高昌之地置于我大唐治理之下,在其境内设置州县,派官吏治之!”房玄龄在李世民刚说完之时,即站出来奏道。“高昌境内百姓皆为我汉人后代,也一心向唐,此也是顺应民意之举!”

房玄龄话刚说完,魏征即站出来反驳:“陛下,房相此言误国,臣反对在高昌之地上设置州县!”魏征一脸的凛然正气,“陛下刚即位时,麹文泰夫妇即来到朝中拜谒,陛下还封麹文泰之妻为公主,此后逐其渐骄傲自大,并数次攻击我大唐伊州,所以朝廷要加以诛伐。如此只问罪文泰一人就可以,如今高昌举国请降,陛下应当下诏安抚高昌百姓,保存其国,立他的儿子为可汗,这样皇上的威德会惠及高昌及其远的西域之地,其他部族和小国都会心悦诚服的,若我们将高昌地设州县,直接派官吏治之,附近的那些部落和小国都会对我大唐的举动心生惧意。而加以提防。而且要将高昌地改置州县,那么我朝还要派驻将士镇守,高昌之地离长安近七千里,如此远的距离,镇守的将士即使几年一换,来来往往数月的行程,有可能要死掉十之三四…“

“而且这些将士们远离亲人,心内一定会生怨恨,不愿安心戍边,而西域近各方势力庞大,我方将士能否站稳脚跟还是未知数,更别说要为戍边的将士置备衣物,补充粮食物资等给养,十年以后,陇右一带将耗费殆尽。而高昌之境内所产并不丰厚,我大唐为这一块弹丸之地付出很多,最终还是不能使高昌的粮食布匹以佐中国,正所谓分散有用资财以供奉无用之地,实乃下策,因此臣觉得置州县之事万不可行!”

“陛下,魏特进此言差矣!”中书侍郎岑文本出列奏道,“高昌境为我中原往西域之要道,每年过往的商旅行人不在少数,我大唐西出的商者也不在少数,若能取高昌城,将能有效地保护这些商人,商人们的行商贸易,正可为我大唐带来赋税的收入。而且高昌地,有许多地方适合耕种放牧。我派驻的军队,还有迁移的臣民,可以在高昌地屯田开荒,所产粮食可以补充军用。高昌境内所产物颇丰,若再辅以我中原先进的耕种技术,那所产之粮可以足够供养数万百姓和军队,因此不存在耗尽我陇佑之说!若我朝放弃高昌之地,那数年或者十数年后,又可能被其他势力占领,那数万将士不远万里征战取得的战果,又将化为乌有,伤亡将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