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军魂-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医学名家。

中华传统医学,经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一些历史上名医的不懈钻研,医学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提高,他们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流传千年,受到后人的敬仰。

后世的一些所谓医者,早已经丧失了作为医生起码的准则,不关心病人的疾苦,技术低下,道德败坏,昧着黑心,只为一个钱字。

“翼本该早就来此向道长道谢,只是道长仙踪飘忽不定,很难遇上,今日真是凑巧了!”

“公子客气了,贫道与李靖将军相识几十年了,当是挚交,且治病救人乃医者本份,公子请坐,”孙思邈率先在案几旁坐下,异常有神的双眼不停地在李业诩脸上探看着。

“孙道长和我祖父相识了几十年了?”李业诩心里很是吃惊,眼前这孙道长看着才二三十岁左右的年龄,竟然和李靖有着几十年的交情,难道从娘胎里就认识了?

“我师父已近花甲之年了,”边上小道流云抢着说道。

“啊,这…怎么可能?”边上的苏定芳张大着嘴巴惊叹道。

这太不可思议了。李业诩面上虽然没有表现惊异的神情,但心中的吃惊程度已是不轻,这孙思邈莫非是神仙不成,真的有长生不老之术了,花甲之年看起来才二十来岁的样子?!

“道长驻颜有术,乃得道高人,他日翼定要讨教一番养生之道,”李业诩不露声色地说道。

“不愧是李靖的孙儿,公子不仅一表人材,气度不凡,心境也如此沉稳,大异于常人,甚是难得!”

“道长过奖了,听说道长医术甚是高超,乃当世神医,翼深是敬佩,他日有求之时,还请道长多多帮忙,”李业诩说着又起身一礼。

“贫道只是喜研医道,不忍见百姓受疾患之苦,诊伤治恙,除病救人,也常自制些方药,赠于染病之人,家境尚好者,收些钱物,家境贫困者,刚分文不取,”孙思邈呷口茶,目光平和,“贫道只是方外之人,在民间虽略有薄名,但却不敢当此神医称号。”

“孙道长过谦了,道长勤研医术,治病救人,造福苍生,恩泽黎民,那是百姓之福,万民之幸啊,”李业诩拱拱手,“常听闻道长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这神医的称号,当之无愧,”自从进屋,李业诩发觉孙思邈一直盯着自己看,那目光看着,竟然有种让人无处躲藏,一切皆被对方洞悉的感觉。

“呵呵,李公子过誉了,治病救人,乃医者之使命,名声与钱财一样,乃身外之物!”

“道长心境之高,让我等汗颜,翼日后若有医学上的难解之处,定会来此叨扰,请道长赐教!”

“李公子也曾研习医术?”唐代崇文尚武,其他各行业都普通被人看低,从医也被认为是不入流的行业,孙思邈想不到李业诩这个贵公子对医术也感兴趣。

“略知一二!”

“哦,能否与贫道论之医理?”孙思邈平和的脸上出现一丝惊喜。看来这孙思邈对医学的研究已经很是痴迷,遇到李业诩这种年轻小伙,听闻懂医,都想着一起讨论一番。

李业诩在部队时曾学过一些伤病方面的急救知识,但要系统地与眼前这位钻研医学几十年的孙思邈论道,又不知怎么说。只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定是要被眼前这位名医看轻,还不如先发制人,问几个不一般的问题,看看人家显摆什么,再作决断。

很多学术大家都喜欢在人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学问,说不定眼前这位外表年轻的老妖道也是如此。

“翼能否问道长一个问题?”李业诩以平淡的口气问道。

“李公子请说!”

“道长何时开始研习医理,又因何钻研医术?”

孙思邈有些惊讶地看了看李业诩,还从没人问过他这个问题,“贫道自幼体弱多病,需常请医生诊治,汤药之资,罄尽家产。看周边贫苦百姓,也都如此,常因病而穷困不堪,甚至因无钱医治而悲惨死去。贫道年十八时立志习医,研习医理已经四十许载了,是因病而学医!”

“道长研习医理数十载,怪不得医术高超,名传天下了,”不论爱不爱听,一顶高帽上去,定不会让人生厌的,“翼倒觉得,习医者,但求一个爱字,为医者,需有一颗热爱之心,爱医,爱民,以救治百姓疾患为已任,才可学医。修身、养性、立德、存志,医者之根本…”

李业诩款款而言,喜欢医学,喜欢为人民服务的人才可以去学医,才能当个好医生,“医者不仅要行医,且要行善,更是一种自我奉献…翼觉得,道长正是有这么一份爱心,才会习医,把医治万民作为己任,行善天下,把自己的昭华交付与提高医术之上!”

“公子此言绝佳,学医者正是要有爱民之心,才会想着去医治天下疾苦患者,”孙思邈心中有些感慨,这李业诩所说的一个爱字,真正为医者能有几个做到。

即使是他自己,虽然说热爱医学,却也不敢说会去爱每一个病人,很多时候,只是把病人看作一个施药的对象。自己所做行医布道之事,虽然说是想着为百姓解除病痛,但也是有为自己博一个名声的目的在里面。

“只是行医者心性已定,很难改变也,也无法去强求每个人都如此这般想法。贫道倒觉得,为医之道,方为医之根本,想问公子,何种方法是从医者最好之道?”

“那在下就说说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请道长指点,”李业诩拱拱手道,“翼觉得,病患一旦发生,治却是个难题,更要让万民习得预防疾病、身体保健调理之法,以使疾病未发生时,防患于未然…”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后世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古代民间很少有养生保健、预防免疫之类的方法,更不要说让目不识丁的百姓在日常间如何去预防疾病。

“而且,国之疆域,异常广大,以一人之力,何以解救天下疾患者?翼觉得,习医者,不但要自己治病救人,还要把自己掌握的医术,著书,授人,使医术广播天下,流传光大于后世,医者之爱的传递,会让这份爱遍及华夏国土,恩泽天下百姓!”

中国之大,人口众多,岂是世间几个名医能救治过来的,应该把医学知识普及到普通百姓中间,人人有了卫生保健,那才是医学上的奇迹。

只是现在讨论这项工作好似太久远了,即使二十一世纪,也没有很好地做到。

“公子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贫道茅塞顿开,请受贫道一拜,”孙思邈长久不语,仔细思量一番,起身对李业诩施一礼道…

第二卷 磨剑 第二十二章 论理



“不敢当道长此礼,翼只是随口胡言…让道长见笑了。”李业诩慌忙起身回礼。

李业诩想不到自己这些并不精辟的言论,竟会让孙思邈如此动容。

他不知道孙思邈听了如此这番言论,却是触及了长久以来困惑孙思邈的疑难问题,如何以医术治天下百姓之疾苦。

孙思邈想着自己自幼聪颖好学,人称圣童,只是体弱多病,以至到长大时,因病而家境贫寒。幸好从小还有机会博览群书,青年时就已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了,本也想在仕途上有一番成就,为官一方,造福百姓。但看透了统治集团之间相互勾心斗争、彼此倾轧杀戮的本质,加之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鄙弃仕途,专研医术和道学,以求尽自己一份力量,为天下百姓除病造福。

本以为自己看透世间百态,心性已经非常之高,但听了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公子一番言论,足见此人心境也不比自己低了…

眼前这个,就是当日自己医治过的昏迷少年吗?当日这个人昏迷时出现了那么多奇象,是不是真的是异人?听如今一番话,确实不像一个十多岁的少年郎能说出来的。且这个少年公子眉宇间所蕴含的气势,也是从未见过的。

“贫道一心想着尽一已之力,尽多地救治疾患病者。公子一席话让我明白,一人之力,微薄也,”孙思邈说道,更是仔细地盯着李业诩看

“道长心中本有此念,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在这位千古名医面前,李业诩不敢太放肆,还是很恭敬地说道,“翼还有一事相询,请道长详解。”

“公子请说!”

“道长行医的准则又是什么?”

“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论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李业诩再次起身恭敬行礼,“道长医德之高尚,非坊间平常医者可比也,”不论贫贱富贵,一视同仁。放在后世的医生身上,又有几人能做到?但古代这些著名的医者却能做到,奇Qīsūu。с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