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时明月汉时关-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命吕臣为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为令尹;任命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统率砀郡的军队。

这是有深意的,当时的情况:项羽军驻扎在彭城西,吕臣军驻扎在彭城东,而刘季的军队则驻扎在临近的砀县,这三处驻军势同犄角是个相互依托的布局。

熊心防备项梁,也就是防备项氏的力量。现在项梁虽死,项羽还在。而且,作为日后的西楚霸王,项羽的威吓力,绝对远胜项梁。熊心也觉察到了这一点。

这两道命令,实则为试探笼络。这么好处有三:一用以试探项羽的反应;二笼络刘季、吕臣,将三方驻军由相互依托转为相互牵制;三则是要离间项羽和刘吕二人的关系。

熊心的目的很明显,培植己方势力,日后能和项羽的力量抗衡,乃至消灭项羽。

这步棋虽然是熊心培植势力的起始,但还不明显。接下来的一件事情,让熊心和项羽的矛盾浮出了水面。而后来的事实会告诉我们,招惹西楚霸王是很可怕的。

因宋义预言侥幸活命的高陵君此刻也在熊心军中。这位原奉齐王之命去楚国出差,倒霉的是一把手项梁战死,这位无奈之下只好转去彭城。

就在熊心两道命令下达后,高陵君求见。

二位见面,高陵君先给熊心见礼。接着就欷感慨起了项老板的不幸。

引言说完,高陵君切入正题,对熊心说起了宋义的预言。

神乎其神的可怕预言被高陵君详细道来,熊心听得聚精会神。

“您看,宋义曾断言项梁必败,微臣本来还不信,谁知没过几天,就果然战败了。在军队没有打仗的时候,就能事先看出失败的征兆,这是何等的擅长用兵。”

高陵君言者有意,熊心听者更有心。

之后,熊心即遣人召见宋义,恰好宋义由齐国回来,奉命入见。

二人畅谈用兵之道,宋义对答如流。熊心感慨:真是人才啊!从此生了重用宋义的心思。

敲定宋义人才后,熊心立即召开诸侯大会。会议主题:伐秦。

料想中群情激愤的大会却遭遇到冷场。熊心一说伐秦,众将都面面相觑,谁也不肯开口。

熊心一看当即补充说:“首先领兵入关之人,即将关中土地封之为王。”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熊心挨个询问诸将:“何人敢去?”

诸将依旧三缄其口。开什么玩笑,关中王是好,也要有命当啊。秦兵强盛,所向无敌,项梁兵败,楚军主力损失过半,这种时候谁肯轻易涉险。众将惜命,也不敢贪封王之贵,彼此面面相觑,无人敢出声。唯独项羽急欲为项梁报仇,情愿偕同沛公领兵前往。

众将面色古怪,目光齐刷刷集中在项羽身上。熊心心知有异,道:我考虑下,下次会议答复。

散会后,众将果不其然私下来见熊心。

这次大家都有话说了,且话题相当统一:绝对不能让项羽去伐秦!

诸将说:“项羽为人暴戾残忍,前次攻打襄城,襄城守军坚守不降,项羽因此怀恨,到破城之日,竟将全城之人尽数坑杀,襄城内炊烟断绝,鸡犬不留。”

“况且此人平日行军,所过之处,无不烧杀抢掠。如此之人切不可使之伐秦!”

熊心听得连连点头,这话实在称心如意。于是忙问:依诸位看,派谁去伐秦为好?

众将又说:“楚兵屡次攻秦,皆无成功,陈王、项梁兵败生死,此为强持武力之过。为今之计,切不可徒恃武力,须择一长厚之人,仗义西行,沿途约束兵士,不许侵害人民。并召集其父老,告以除暴救民之意,用善言抚慰。彼秦地百姓久苦其君暴虐,自然闻风归附。现在诸将之中,唯有刘季素来宽大长厚,可以遣之入关。”

这些话甚合熊心心意,只是不许项羽入关,这个话题必须谨慎提出。

正在熊心为如何切入话题而为难的时候,忽有赵国使者到来,熊心一听使者所言当即眼前一亮,机会来了!

赵国内乱

赵王武臣曾派一个叫李良的人攻打常山(地名),李良攻克常山后,武臣又再派他夺取太原。

李良的部队前去攻打太原,当走到常山与太原交界,一个叫石邑的地方时,得知秦军已经封锁了由常山进入太原的要道——井陉。这支秦军的首领正是大将王离。

李良在强大秦军的阻击下无法挺进,正在为难之际,王离给李良送了一封信。信是以胡亥的口吻写的,在交代信中内容前,必须先对李良的身份作个简短介绍。

其与韩广、张同为赵王武臣手下三员大将,是赵三路方面军的首领之一。而在此之前,李良却是秦帝国的高级将领。

早在武臣收复赵地,连下十余城,战势转为艰巨时,蒯通献计连同范阳县令坐着豪华轿车招摇过赵地,游说各郡县归顺。当时的形势,全国反秦战火如火如荼,在审时度势与蒯通糖衣炮弹的攻势下,故赵地秦将官纷纷随大流反秦归赵。

这个李良就是大流中的一支。很显然对于当二五仔此人是有经验的。

王离派人送来的那封信正是利用李良的特质,信以胡亥的口吻写出,信中说:李将军曾服侍于我,我们君臣当时是多么的融洽。将军位居人臣,何其荣耀显贵。如今一时误入歧途,实在可惜。君子不立危墙,这一点我们都可以理解,可现在形势不同了。如果将军能够在新的形势下有所醒悟(反赵归秦),我本惜将军之才,不但不会责罚,相反还要封赏。

这封信写得声情并茂,最重要的是信的内容提醒了李良——现在的形势真是不同了啊!

三个月时间,局势发生颠覆性变化,秦帝国反击战已经打响,反秦龙头陈胜节节败退。其实李良早就开始后悔,还真是应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话。

看过这封信李良神色复杂,对于信中内容他是相信的,但最大问题在于,这封信没有封口!

古代重要书信都必须以封蜡封口,以保证信中机密不外泄。这封信是劝反李良的,消息一旦泄露出去问题就大了。无论李良叛与不叛,武臣那边都说不清。

信中内容让人心动,信没有封口让人心惊。李良内心展开痛苦的争斗,是信或不信,万一信中内容被武臣知道,他要如何解释应对?错过这次机会,难道真要放着高官厚禄不要陪这般乱臣贼子一条道走到黑?

这种揣测猜疑的日子太痛苦,李良想了很多很多,最终决定保守行事。兵回邯郸,请求增援。其实这就是一招试探,若非如此派个人回去搬兵就是,何必亲自前往。李良想的是面见武臣,察言观色,只要确定信中内容未走漏那么一切就都好办。反正是回去求援兵的,求得援兵自然还得回井陉,到时候,将在外还不是爱咋地就咋地。回邯郸一趟,顺便也可以派遣心腹安排好老婆孩子的安全转移问题。

一颗叛心两头打算的李良就这样走到邯郸郊外。

远远地,前面行来一支车马队伍。光天化日看得清楚,车队十分豪华,主车前后各有百余骑。远望过去“武”字旗迎风招展,好不气派。

李良看这架势,心想必是赵王武臣出行。于是连忙下马匍匐在道旁迎候。浩荡的车队就在他头顶上招摇而过,那么长的队伍李良跪得膝盖都酸了却没有看见赵王的影子。正在诧异,远去车队中一骑奔来,来人一见李良面就大咧咧地说:“别跪啦兄弟,王姐说了,让你们都免礼。”说完大袖子一甩走人。

李良怔仲半天,随即跳起来咆哮:“开什么玩笑,原来是个娘们!”

车中坐的正是赵王武臣的姐姐,王姐从外面饮宴归来,无奈酒喝得有些多。虽看到有人跪迎,但根本没细看是哪位,以为只是地方朝见的小吏。等到车队过了,王姐才随意让一个侍卫传话致谢请起。这种怠慢的行为于当时礼数极其不合。李良是赵王大将,按规矩王姐见到这样的重臣应该止步谦让,下车行礼。无奈喝酒误事,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李良这个人素来显贵,无论是前任老板胡亥,还是现任老板武臣,都对他礼遇有加。素来有面子惯了,骤然丢脸,还是这样被寒碜,真是平生头一回奇耻大辱。

尤其当着手下将官的面,李良更是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

恰时,旁边亲信将领忍不住喊道:“将军,天下人反叛暴秦,有本领的人便先立为王。将军无论地位能力都远在赵王之上,屈居于下只因武臣素来敬重将军,礼遇有加。只是眼下,区区一女子妇人,仗着王姐身份,竟然接受将军跪拜,不下车施礼,这实在欺人。请将军下令让我去追杀这胆大妄为的愚妇!”

李良收到胡亥的书信,本就有反赵之心,只是怕信中内容泄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