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碎,它并没有证明量子论是对的(它只是支持了量子论的预言,正如我们讨论过的那样,

没什么理论可以被“证明”是对的),但它无疑证明了爱因斯坦的世界观是错的!事实上

,无论量子论是错是对,我们都已经不可能追回传说中的那个定域实在的理想国,而这,

也使我们丧失了沿着该方向继续前进的很大一部分动力。就让那些孜孜不倦的探索者继续

前进,而我们还是退回到原来的地方,再继续苦苦追寻,看看有没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

  饭后闲话:超光速

  EPR背后是不是真的隐藏着超光速我们仍然不能确定,至少它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一

种类似的效应。不过,我们并不能利用它实际地传送信息,这和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并

非矛盾。

  假如有人想利用这种量子纠缠效应,试图以超光速从地球传送某个消息去到半人马座

α星(南门二,它的一颗伴星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恒星,也即比邻星),他是注定要失败的

。假设某个未来时代,某个野心家驾驶一艘宇宙飞船来到两地连线的中点上,然后使一个

粒子分裂,两个子粒子分别飞向两个目标。他事先约定,假如半人马星上观测到粒子是“

左旋”,则表示地球上政变成功,反之,如是“右旋”则表示失败。这样的通讯建立在量

子论的这个预测上:也就是地球上观测到的粒子的状态会“瞬间”影响到遥远的半人马星

上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但事到临头他却犯难了:假设他成功了,他如何确保他在地球上一

定观测到一个“右旋”粒子,以保证半人马那边收到“左旋”的信息呢?他没法做到这点

,因为观测结果是不确定的,他没法控制!他最多说,当他做出一个随机的观测,发现地

球上的粒子是“右旋”的时候,那时他可以有把握地,100%地预言遥远的半人马那里一定

收到“左”的信号,虽然理论上说两地相隔非常遥远,讯息还来不及传递过来。如果他想

利用贝尔不等式,他也必须知道,在那一边采用了什么观测手段,而这必须通过通常的方

法来获取。这一切都并不违反相对论,你无法利用这种“超光速”制造出信息在逻辑上的

自我矛盾来(例如回到过去杀死你自己之类的)。

  在这种原理上的量子传输(teleportation)事实上已经实现。我国的潘建伟教授在此

领域多有建树。

  2000年,王力军,Kuzmich等人在Nature上报道了另一种“超光速”(Nature V406),

它牵涉到在特定介质中使得光脉冲的群速度超过真空中的光速,这本身也并不违反相对论

,也就是说,它并不违反严格的因果律,结果无法“回到过去”去影响原因。同样,它也

无法携带实际的信息。

  其实我们的史话一早已经讨论过,德布罗意那“相波”的速度c^2/v就比光速要快,

但只要不携带能量和信息,它就不违背相对论。相对论并非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已被推翻

,相反,它仍然是我们所能依赖的最可靠的基石之一。 


第十一章 上帝的判决四 
castor_v_pollux  


  四

  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在精疲力竭之下无功而返了。隐变量所给出的承诺固然美好,可

是最终的兑现却是大打折扣的,这未免教人丧气。虽然还有玻姆在那里热切地召唤,但为

了得到一个决定性的理论,我们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点?这仍然是很值得琢磨的事情

,同时也使得我们不敢轻易地投下赌注,义无反顾地沿着这样的方向走下去。


  如果量子论注定了不能是决定论的,那么我们除了推导出类似“坍缩”之类的概念以

外,还可以做些什么假设呢?

  有一种功利而实用主义的看法,是把量子论看作一种纯统计的理论,它无法对单个系

统作出任何预测,它所推导出的一切结果,都是一个统计上的概念!也就是说,在量子论

看来,我们的世界中不存在什么“单个”(individual)的事件,每一个预测,都只能是平

均式的,针对“整个集合”(ensemble)的,这也就是“系综解释”(the ensemble 

interpretation)一词的来源。

  大多数系综论者都喜欢把这个概念的源头上推到爱因斯坦,比如John Taylor,或者

加拿大McGill大学的B。 C。 Sanctuary。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任何试图把量子论的描述

看作是对于‘单个系统’的完备描述的做法都会使它成为极不自然的理论解释。但只要接

受这样的理解方式,也即(量子论的)描述只能针对系统的‘全集’,而非单个个体,上述

的困难就马上不存在了。”这个论述成为了系综解释的思想源泉(见于Max Jammer《量子

力学的哲学》一书)。

  嗯,怎么又是爱因斯坦?我们还记忆犹新的是,隐变量不是也把他拉出来作为感召和

口号吗?或许爱因斯坦的声望太隆,任何解释都希望从他那里取得权威性,不过无论如何

,从这一点来说,系综和隐变量实际上是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的。但是它们之间不同的是

,隐变量在作出“量子论只不过是统计解释”这样的论断后,仍然怀着满腔热情去寻找隐

藏在它背后那个更为终极的理论,试图把我们所看不见的隐变量找出来以最终实现物理世

界所梦想的最高目标:理解和预测自然。它那锐意进取的精神固然是可敬的,但正如我们

已经看到的那样,在现实中遭到了严重的困难和阻挠,不得不为此放弃许多东西。

  相比隐变量那勇敢的冲锋,系综解释选择固本培元,以退为进的战略。在它看来,量

子论是一个足够伟大的理论,它已经界定了这个世界可理解的范畴。的确,量子论给我们

留下了一些盲点,一些我们所不能把握的东西,比如我们没法准确地同时得到一个电子的

位置和动量,这叫一些持完美主义的人们觉得坐立不宁,寝食难安。但系综主义者说:“

不要徒劳地去探索那未知的领域了,因为实际上不存在这样的领域!我们的世界本质上就

是统计性质的,没有一个物理理论可以描述‘单个’的事件,事实上,在我们的宇宙中,

只有‘系综’,或者说‘事件的全集’才是有物理意义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还是用大家都熟悉的老例子,双缝前的电子来说明问题。当电

子通过双缝后,假设我们没有刻意地去观察它,那么按照量子论,它应该有一个确定而唯

一的,按照时间和薛定谔方程发展的态矢量:

  |电子》=|穿过左缝》+|穿过右缝》

  按照标准哥本哈根解释,这意味着单个电子必须同时处在|左》和|右》两个态的叠加之

中,电子没有一个确定的位置,它同时又在这里又在那里!按照MWI,这是一种两个世界

的叠加。按照隐变量,所谓的叠加都是胡扯,量子论的这种数学形式是靠不住的,假如我

们考虑了不可见的隐变量,我们就能确实地知道,电子究竟通过了左边还是右边。那么,

系综解释对此又有何高见呢?

  它所持的是一种外交式的圆滑态度:量子论的数学形式经得起时间考验,是一定要保

留的。但“叠加”什么的明显违背常识,是不对的。反过来,一味地急功冒进,甚至搞出

什么不可观察的隐变量,这也太过火了,更不能当真。再怎么说,实验揭示给我们的结果

是纯随机性质的,没人可以否认。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系综解释说:我们应当知足,相信理论告诉我们的已经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它本就是

统计性的!所以,徒劳地去设计隐变量是没有用的,因为实验已经告诉我们定域的隐变量

理论是没有的,而且实验也告诉我们对同样的系统的观测不会每次都给出确定的结果。但

是,我们也不能相信所谓的“叠加”是一种实际上的存在,电子不可能又通过左边又通过

右边!我们的结论应该是:对于电子的态矢量,它永远都只代表系统“全集”的统计值,

也就是一种平均情况!

  什么叫只代表“全集”呢?换句话说,当我们写下:

  |电子》=1/SQRT(2) ' |穿过左缝》+|穿过右缝》 '

  这样的式子时(1/SQRT(2)代表根号2分之1,我们假设两种可能相等,所以系数的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