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_2009年合订本-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6年秋天,傅宝珠组织全村70岁以上的村民坐上旅游大巴,去了番禺动物园。老人们生平第一次看到了老虎、狮子、大象、长颈鹿等各种各样的动物,乐得手舞足蹈。

  傅宝珠还经常分别带上三五个村民到城里去逛商场,到餐馆里吃饭,或者到儿童乐园游玩照相……

  潭山康复新村的村民们就是这样开始经历着一个又一个 “人生的第一次”,他们封冻了几十年的心一点一点向着外面的世界打开,他们看人的目光不再胆怯和卑微,他们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他们最想往的就是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新鲜世界。

  有人说,傅姑娘一个人改变了一个村子。其实,她改变的何止是一个村子。方圆几十里、几百里都能听到这样的话:“人家香港来的傅姑娘都不怕,我们还怕啥!”

  越来越多的外村人走进“麻风村”,与这里的人们交往。

  康复村的村民到集市上买东西,再也不会遭到商贩们的拒绝。

  广州的大学生开始年年暑期来到“麻风村”,帮村民们整理卫生,清洗蚊帐,还带来他们的歌声。

  潭山康复新村的村民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心高气爽。

  我们在村里碰到了一位叫冯可滕的村民,他用木棍在地上写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我是一个人,不要划清界限,你能享有的我有权享有,我虽然是精神和肉体经受了双重折磨的人,今天,我看见了人间的温暖……”

  用生命去扶持另一个生命,就像用蜡烛点燃蜡烛

  没见到傅宝珠之前,想像她该是一个身体硬朗、精力充沛的人。一见面,吃惊地发现,她面容憔悴,步子沉缓,稍微走长一点就会气喘,竟是一个病人。

  2003年,她被查出脑部患肿瘤,做了开颅手术;2004年,她又被查出心脏有问题,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早些年,她还因腿部的一次意外受伤,安装有人造髋骨,她笑称自己是“机器人”。她说:“每当回香港探亲时,常有一种担忧,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回来。”

  生命对于傅宝珠显得珍贵而脆弱,本来她可以选择一种舒适轻松的方式度过余生,然而,她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麻风村”,选择了一种常人不堪、不愿的辛劳,并且,没有任何报酬。

  她不懂得珍惜生命吗?

  不,她太懂得。

  当了一辈子护士的傅宝珠,不知见证了多少有关生命的来去,特别是她做过7年的临终护士,看到了一位又一位进来的人,就是在等待哪一天离去,生死离别成为环绕在她身边的主旋律。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她更深地参悟了生命的意义。她说:“生命不在有多少岁月,而在岁月里有多少生命。就像一根蜡烛,放在那里,就是那么一根放着的蜡烛,但如果把它点起来,虽然它自己一点点消失了,却可以给周围的人们带来温暖和光亮。”

  她最幸福的就是“用我的生命去扶持另一个生命,就像用蜡烛点燃蜡烛。”

  刚来时,村里没房子,她就在一个满是蜘蛛网、蟑螂遍地跑的仓库里放了一张床,住了一年。现在她住的一间房子依然简陋,墙皮剥落,屋顶有裂纹,下大雨时会往里渗水。

  傅宝珠每个月要回香港待四五天,筹集村里缺少的消毒药水、纱布、棉签等医疗用品,行李箱常常重达二、三十公斤,而她每次从香港回到村里,途中要换乘5种交通工具,转6次车,历时9个小时,其中最后一段通往村里的13公里的土路不通汽车,每次都是村民开着残疾三轮车来接她,三轮车没有顶,夏天烈日当头,雨天一身水,冬天风寒刺骨。

  那年做完开颅手术,刚能下地走路,她便回到了潭山;安上心脏起搏器不到一个月,她又回到了潭山;她原来能使用15年的人造髋骨,由于太过奔波,用了不到9年已经严重磨损,医生说如果这样下去,只能再用一年。她抱歉地笑笑:“一年就一年吧,我放不下那边村里的人!”

  傅宝珠一生未婚,在香港,她有一位86岁的老母亲和两个妹妹,每次回去,她总要先赶到母亲身边住一个晚上。她常念叨:“从潭山到香港路途周折,如果家里打来电话说妈妈病重,我赶回去就可能见不到她了。”但是她知道,一辈子善良的母亲是理解她的,老人家有妹妹们照顾,她完全可以放心,而“麻风村”的村民们更需要她的帮助。她说:“只要还能走得动,我会一直在潭山待下去!”

  燃烧自己温暖他人的人生,让傅宝珠收获了无比的快乐。

  许多个早晨,起床开门后,总会看到不知是谁挂在她门上的各种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

  夏季里的一天,她为一位老伯的伤口换完药把他送走后,不想,他一会儿又转了回来,拿着一根冰棒,塞到她手里。她心里一阵发酸,这些老人平日里很少会舍得花5角钱买一根冰棒的。

  那年,村里人不知怎么打听到她的生日,悄悄出去买了蛋糕和水果,全村人齐聚一堂,为她举办了一个她这一辈子没有过的盛大生日晚会,望着那一张张五官不正却笑容灿烂的面孔,她流泪了……

  有两位村民,一个80岁,只有一只手,一只脚;一个76岁,手指和脚趾都残缺不全,可他们竟做起了傅宝珠的“义工”,天天用胳膊夹着扫帚打扫医疗室的卫生,到山上砍竹子做消毒用的棉签。问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老人说不出更多,只有一句话:“傅姑娘跑这么远来帮我们,我们也要帮她!”

  爱点燃爱,蜡烛点燃蜡烛。

  “我的后半生活得比前半生更有意义,前半生是挣钱,看到的只是钱,后半生看到的就是人了。给予比接受更有福!”61岁的傅宝珠幸福地笑了。

  摘自《读者》2007年第09期P14


   

意林


  
“是”的蹊挠
●'奥地利'罗杰。科诺帕斯基


  20世纪80年代英国有一个风行全国的传说,说家里的火灾和一幅印着哭泣着的小丑的招贴画有关。当时好像很凑巧,有些贴有相同小丑招贴画的家庭失了火。按那张画当时的流行程度讲,统计起来也绝对有可能。

  各家小报都把它当成事实讲,说那张画着了魔,肯定会让你家失火。惊慌越散越广,最后跨过英吉利海峡登上了欧洲大陆。我母亲有天神情紧张地冲进我的学生公寓,彻底搜查了一番,怕那个哭泣着的小丑的邪恶力量把我烧成焦炭。

  有意思的是,人们好像从不质问这些流言,尽管它们是如此荒谬。大多数人喜欢来点令人起鸡皮疙瘩的小刺激,就像人们喜欢喝杯扎嗓子的香槟洒一样。如果我们只是一天八小时工作,生活会很乏味,所以让心灵受点想象中的危险的伤害是再好不过的消遣了。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另一个都市传说,这是一个更惊险的故事,是一个阻止了一代又一代人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的传说:

  所有到达目的地的人都一帆风顺地到了那里。他们从没有因任何人对他们说“不”而受阻。哦,最多他们思虑过两三个 “不”而己,不会比这更多。其实,如果你在成功的路上听信了不止3个“不”,你的计划就不会成功。所以真正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事儿都顺,所有的门到时就开,一直踩着红地毯走过来” 。噢,够了!是沉溺在这种白日梦当中,还是清醒过来,看到现实是许许多多“不”铺就了通往一个你长久期待听到的“ 是”的道路,这全在你。

  每一个“不”都会使你离“是”更近一步。

  
时间
●韩少功


  风雨稍歇,水淋淋的石板闪着一片薄光。

  树上的枝叶东仰西伏筋疲力尽。地上有零落花瓣。草叶都挂着亮晶晶的水珠,连草丛里的蛛网也挂上了三两光点。

  天地间静寂无声,只有四面八方淅沥沥的微雨,隐在岁月的深处,无边无际又无休无止。稻草人在孤零零地挺立,有一种宁静和沉思,似乎正张开双耳监听世间所有的动静,包括身边突然的嘀嗒巨响——一颗水珠从瓜叶轰然滚落。

  瓜棚已经喘息着偏偏欲倒。瓜藤上既有黑色的枯叶,也有黄色的花蕾。老黑色与嫩黄色在时间的两端拉锯,把整个秋天拉扯得惊乱而凄惶。更多的梓树叶还是枯萎了,飘落了,胡乱留给路面,如叠下了一些深深浅浅的脚印。也许,是时间这只大兽在深秋逃跑,是日子这群大兽在深夜逃跑,给现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