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_2009年合订本-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3年,舒尔茨到意大利米兰出差。在那里,他发现咖啡店服务员在为顾客服务时几乎能叫出每位客人的名字。顾客站在柜台前同服务员亲切交谈,蓝领与白领们不分你我。这里俨然成了当地社区的聚会场所。舒尔茨意识到西雅图的星巴克也应该是这样的。

  从米兰回来之后,舒尔茨以为自己取到了咖啡文化的真经,兴高采烈地向几位创始人讲述新经营思路,却遭到了鲍德温与波克尔的强烈反对。他们坚持认为,星巴克是咖啡豆零售店,不是餐饮店,也不会变成咖啡吧。

  在意大利可以盈利的经营模式,在美国未必行得通。

  经过了两年的不停争论,一直想卖咖啡的舒尔茨终于跟只愿卖咖啡豆的星巴克分道扬镳。这时,星巴克的元老们不但没有拖他后腿,还鼎力相助。鲍德温同意舒尔茨在新店开张之前“停薪留职”,并给他投资15万美元。波克尔则答应给他做6个月兼职顾问。

  舒尔茨筹集了125万美元,连同朋友融得的25万美元风险资金,开设了他的第一家咖啡厅——“每日咖啡厅”。两年后,他已经有了三家分店,但这样的规模离他的预期还有很大的差距。就在这时,曾经的东家“星巴克”向他微笑了。

  
真正的星巴克咖啡


  1987年3月,舒尔茨突然收到消息,鲍德温和波克尔要卖掉星巴克,包括店面、烘制设备及品牌。原因是波克尔想搞自己的其他公司,鲍德温厌倦了在西雅图与旧金山之间无休止的奔波。舒尔茨马上说服董事会,并请财务作出详细的并购计划。但是收购需要380万美元,而全部改造成咖啡吧,需要更多的资金。这成了舒尔茨一生当中最大的一次赌博。

  5个月后,收购完成。舒尔茨将自己所有的咖啡厅都改名为“星巴克咖啡厅”,自己出任董事长。舒尔茨最终是要带星巴克走出西雅图的,但是,他追求的不是走得快,而是走得稳。因为没有好的管理人员,质量无法保证,品牌就会发生危机,此乃扩张之大忌。

  他先要保证的是星巴克的优质服务,而这种服务体现在星巴克咖啡厅的每一处细节。星巴克的小提琴独奏、三色咖啡壶的陈列、咖啡的香浓、服务员的热情以及店主的好客,在这些细节上,到处都彰显着星巴克的个性。除了对咖啡豆的精挑细选、对烘制工艺的精益求精之外,每件商品的陈列、每种颜色的选择都要经过专门设计,与标语、音乐、香味都要风格一致,并全部用于营造咖啡文化的浪漫。

  不少咖啡吧里还开设了专门的艺术咖啡区,展示各个时代的咖啡文化与艺术。让人们现场真实地感受咖啡的烘制,进行品评。星巴克还开设特殊座位区,供客户会友聊天、欣赏音乐。星巴克的目的,就是把咖啡厅变成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

  正是基于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星巴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从1987年到1992年,5年间,星巴克开设了161家连锁经营店。这样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初期的麦当劳。1992年6月,星巴克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到1996年的时候,星巴克已经在美国开设1000多家分店,同年,开始向海外扩张。 企业员工才是上帝星巴克为什么能获得今天这样大的成功,以至于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都把舒尔茨请到白宫,向他讨教。因为星巴克在处理和员工关系方面,做得太棒了。

  在星巴克,没有“员工”,只有“伙伴”。舒尔茨给予伙伴的绝不仅仅是尊重,还有实惠。本来用于广告支出的费用改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舒尔茨还说服董事会,将全部福利制度扩展到每周工作超过20小时的兼职员工。

  1988年,在发现员工吉姆患艾滋病之后,舒尔茨不仅热烈拥抱以示安慰,并保留了他的工作,还在吉姆因不能工作离开星巴克之后,报销了他长达29个月的治疗费用。》舒尔茨不仅建立了完善的员工福利制度,还借鉴高科技行业的做法,给员工发放股票期权。这在餐饮服务业是绝无仅有的,这些期权的价值平均每两年翻一番。

  星巴克多次入选《财富》“最适合工作的公司”,每年员工流动率只有60%~65%,而美国同行业流动率高达。在公司道德排行榜上,多年稳居前列。把员工当做伙伴的策略为星巴克培养出了忠诚的员工,他们也就服务出了高度忠诚的客户。

  经过多年的经营,星巴克早已今非昔比。目前,星巴克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总共拥有1万多家分店,在中国内地的店面达到200多家。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很多中国人喜欢上这种体验,并成为都市时尚的一个流行词。舒尔茨曾说过,星巴克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在全球开设至少3万家分店,其中至少一半要设在北美以外的地区。

  2007年3月12日,他们宣布将成立自己的唱片公司,未来所推出的音乐作品,在星巴克连锁店也可购买,这将是星巴克又一次大胆的尝试。

  本文摘自《读者》2007第12期P52


   

·心 声·
●张雨欣

  我是一名服刑人员,高墙隔断了我和外界的联系,失去自由的生活是苦涩、无奈的。失足带给我的不仅是法律的严惩,还摧毁了我的信念。痛苦与失落折磨着我,让我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麻木得见不到一丝曙光。

  与《读者》相识于我最困难的时候,那时我入狱不久,见到许多服刑人员劳动之余都在如饥似渴地阅读书刊。《读者》是最受大家青睐的杂志,我便也借了一本,加入了阅读大军。《读者》如寒冬里的一股暖流,使我那颗冰冷的心渐渐有了一丝温暖。以后,每次去商店,我都会买一本《读者》。每每见到她,我就像见到久违的亲人和朋友般亲切,因为她使我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日子一天天过去,《读者》如阳光一般照亮了我的生活,我从此变得乐观并在改造中树立起了信心——我开始不畏艰难、奋勇向前,以一颗仁爱之心去面对周围的人和事,决心重塑一个全新的自我。

  《读者》,是您让我重拾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您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您的陪伴,我将不再孤独。感谢您,《读者》。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2期P03


   

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赵丽宏

  我说人的心灵是一棵树,你是不是觉得奇怪?

  真的,心灵是一棵树,从你走进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人海,从你睁开蒙昧的眼睛那一刻开始,这棵树就已经悄悄地发芽,生根,悄悄地长出緑叶,伸展开枝桠,在你地心里形成一片只属于你自己地緑荫。难道你还不相信吗?

  你不知道,其实你已经无数次看见中有的花在你身边开放。当你在万籁安静的夜间突然听到一曲为你而响起地美妙音乐……

  当你在冰天雪地地世界种遇到一间为你而开们地小屋,屋里正在燃烧着熊熊地炉火……

  当你在十字路口徘徊时候,举棋不定,有人微笑着走过来给你善意的指引……

  当你地身体因寒冷和独寂而颤抖,有一双陌生而有温暖地手轻轻地向你伸来……

  当你发现有一双美丽地眼睛默默地看着你地时候……

  我无法一一说出各种各样地“当你 ”,当你快乐,当你迷茫,当你为世界地壮阔和奇丽发出惊奇地赞叹,当你被人间地真情和温馨深深的感动,当你面对世界残存地丑恶,冷漠和残暴忍不住愤怒呼喊……

  当你的灵魂和感情受到震撼,受到感动,不管这种震撼和感动如闪电雷鸣般强烈,还是像微风一样轻轻从你心头掠过……

  每逢这样的时候,便是你看到心灵之花向你开放的时刻。每当这样的时刻,你的心灵之树也在悄悄发芽,在长叶,在向辽阔的空间伸展自由的枝干。没有一个画家能用画笔庙会出这样的景象,没有一个诗人能用诗句表达这样的 过程,这是一种无声无行的过程,但是它所阴气的变化,却是悠悠长长,改变这你生命的历史,丰富着你人生的色调。

  相信么,你的心灵一定会开一次花,一定的。也许是愕然的一大片,也许只是孤零零的一朵花,也许只是一朵毫不起眼的小花……你的心灵之花也许开得很长,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突然家没了……

  谁也无法预报心灵之花开放的时候,更无法向你描叙它们开放时候的奇妙景象,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花,每时每刻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