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_2009年合订本-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我的目标和我的方向上,而不是用来向别人证明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无需用一切甚至生命、友情、鲜血证明自己是对的”。

  李想看上去有点像体型扩大20%的丁俊辉,或者缩小20%的刘翔,留着和他们一样从后向前盖住额头的发型,脸上也有不少青春痘——但这不妨碍网民在他的博客里写下“帅气”、“有风度”之类评语。父亲说,李想假如不成功,现在也许就浪迹在街头巷尾的招工广告牌前,幸运的是他成功了。

  李想第一次接触电脑在初一,刚一接触,他立即着了迷,不再想学之前喜欢的美术。最后搞美术的妈妈拧不过他,不得不放弃,尽管她坚信儿子在美术方面很有天赋和前途。

  李想央求妈妈给他买台电脑,结果被生硬地拒绝了,为这,李想生气地说妈妈没文化,还偷偷地哭了。

  李想不喜欢课堂,他总要学习在实践中能快速使用的。需要什么才学什么,学了什么就马上用起来。初中时候,他在课堂上比较拼命,就因为老师一句话的激励: “学习不好不要紧,但一定要做个优秀的人”。他认为这是他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人要知道该为什么全力以赴

  到了高一,李想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并且是按自己要求配置的。记得当时只能拨号上网,他每月平均上网费用为七八百块,花的都是自己的钱。这钱是他给计算机专业报刊写稿赚的稿费。高三时,李想搞了一个叫“显卡之家”的网站,每天花费7…8小时,更顾不上课程学习,他已经明确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要搞什么。班主任也知道他懂电脑,曾让他给石家庄某医院装过电脑,认为他是“为电脑而生”。高考来临了,而李想却决定放弃高考,为这他与家人冷战了好长时间。

  “妈妈,你不懂,如果上大学,我这网站就死了。我还要挣钱,网站不往商业方向发展不行。”看儿子如此坚持,母亲最后还是妥协了。

  1999年高考那天,李想正登着自行车去领取杂志赠送的IBM的网页制作软件,路过学校门口时,有人问:“今天高考,你怎么不去?”李想没回答,当时心里有酸痛和失落,不过当他取回软件,做在椅子上自己研究的时候,那种失落感瞬间一扫而光。

  “一开始是自己做着玩,但我这个人喜欢争强好胜,别人做得好,我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他把自己喜欢的电脑硬件产品都放在网上,有很多人上网和他交流,慢慢地就有了访问量。3、5个月后访问量达到1万人次/天。这时候,广告商就找上门来。不读书后的第一个月,一个广东老板说要给李想寄推广费,他没当真,结果对方真寄来了6000多块钱。当时他还没构思好如何进行网站的商业化运作,给自己定的目标只是月收入2000块。到年底,他赚到了10万块。但好景不长。1999年下半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李想的广告一个都没了。

  虽然遭遇挫折,但李想并不气馁,因为做网站让他找到一个让自己全力以赴的事情,而且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          

  自己的孩子多少钱都不卖

  2000年春节前,李想说服大学毕业后到深圳打工三个月的高中同学回到石家庄,把两个人的网站合到一起——两人达成一致,新网站名叫泡泡网,并注册成立了PCPOP公司。由于公司法规定,成立公司需三人以上,于是李想又朝别人借了一张身份证。

  公司的初始投资就是自己做网站淘到的第一桶金,那10万块钱。新网站很快就有了访问量,但却见不着效益,因为在石家庄没有收入机会,李想决定移师北京。 2001年底,李想到了北京,一开始租了一间民房,半年后,网站访问量每天有3…5万人,广告商又找上门来,而且开出的价格比原先还高。2002年,他们搬到写字楼,这一年网站的收入达到50万。迈出了第一步,以后的路似乎越走越顺,2003年他们的收入达到200万,2004年上千万。

  有人说李想很顺,他不否认这种说法,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曾有过惨痛的失败,并因此改变过自己。2003年,公司遇到过一次困境。一半的骨干员工不辞而别,网站内容的骨干编辑力量几乎悉数被竞争对手挖走,李想好几夜没睡,一个一个打电话,求他们回来,但最后一个都没有争取回来。后来,李想终于想通了,是自己出了问题,因为他并不善于与人沟通。“通过这个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我拼命地看书,去上一些培训的课,都是教怎样与人沟通和相处的,慢慢能力就锻炼出来了。”

  2004年的时候,曾有人有意出资近1亿元来收购李想的公司。对李想来说,卖掉公司,这意味着23岁的李想和几个创业元老们都有可能得到数千万的现金,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极其诱人的事儿。但李想没这么做,当时跟随他的创业者也不理解。“2002年、2003年时,我赚到一些钱,所以自己买了车,买了房子,当时对钱的欲望其实变得更高一些,但是当需要卖的时候,其实自己心里特别痛苦,当时在挣扎,后来发现其实这些钱并不是我想要的,而真正想要的其实是和这个团队一起把这个事业做得更大,而且那个钱真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我的专注与理性都用在刀刃上

  简单省事是李想的基本生活准则,一顿饭2块9毛钱的菜,加5毛钱的包子,就是这位身家过亿的新贵的工作餐。由于李想很瘦(183cm,腰围2。3尺),所以买衣服是个麻烦的事,而他又是个吝惜时间的人,好在,这一切可以由贴心的女朋友来完成,不过李想也有个小要求——除了名牌,什么衣服都成。

  但他也不是什么都抠门。他狂爱汽车。除了那辆常开的小POLO,他有着一辆宝马三系。半个月换辆车出去兜下风,发散下思维,这是他坚持了二年的模式。

  他有着一个和自己一样理性,但又不乏温柔的女友。出了名以后,每天总会有大批的人找上门来。要求合作的、前来应聘的,还有追上门来的fans,这一切全由女友分类处理。李想跟女朋友已经有长达6年的感情。跟女友的相识,源于2000年石家庄某报的报道。当时女友见报后,设法在网上联络到他,两人越聊越相投。网上聊天半年后,他认为可以见面。“回来后,他说比原来想象的好,家庭背景也相当。”母亲还记得儿子当时的话。同时她表示,自己儿子变得更理性了,也比刚玩电脑时更专注了。

  李想说自己的专注和理性源于《韦尔奇自传》和《旁观者》。他觉得这类书就像好朋友一样,很早以前就在帮他。它们给他建议,并用别人的经验和观察到的错误让他少犯错误。但同时他也表示,这些书要分谁看。心细而又乐于一点点消化的人,书上的精神才能发挥作用。

  因为是80年代,也因为他已经懂得如何经营,他努力将公司弄得像家一样,像游乐场一样。所以,在今年这个38年才一遇的七夕,他刻意地要求别人把他扮成了媲美“如花”的织女。而拍照时,他又远远地躲到了后面,将同事们的欢快模样推到了镜头前。“工作像工作,玩就有玩样儿”是他最常说的一句话。 

  问到归根结底的一句话之后他说,网络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它不仅让他拥有了事业、财富,更让他觅到了红颜知己。在他眼里,网络在一开始就不是虚幻的,而是有生命的,因为互联网终端的也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任何人够幸运而又坚韧,就不会任由理想的泡泡在青春的浮华中随风吹起,最后又瞬息破灭……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6期P24
 

   

捆绑苦难
朱成玉

  在那次关于矿难的采访中,我接触到一位被双重苦难击中的中年妇女:瞬息之间,她失去了丈夫和年仅18岁的儿子。

  她在一夜之间变成孤身一人,一个家庭硬生生地被死亡撕开两半,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尘土里。

  两个鲜活的生命去了,留下一个滴着血的灵魂。悲伤让她的头发在短短几天就全白了,像过早降临的雪。

  一个人的头发可以重新被染成黑色,但是,堆积在一个人心上的雪,还能融化吗?

  那声沉闷的巨响成了她的噩梦,时常在夜里惊醒她。她变得精神恍惚,时刻能感觉到丈夫和儿子在低声呼唤着她。

  同样不幸的还有很多,一个刚满八岁的孩子,父亲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